愛因斯坦的局限
在科學界中,牛頓因蘋果砸頭而感悟到了宇宙中萬有引力的存在,繼而又獲得了許多的物理學定義,使人們的科學發展有了理論基礎,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牛頓也因此成為了科學界的巨人。不過這位巨人也有自己的局限,那就是他的理論放到更為宏觀的領域,則有些不適應。如在計算水星軌道時,就存在著43弧秒的差距。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彌補了牛頓這個缺陷,適應更為廣闊的宇宙空間。愛因斯坦是以將光速設定為宇宙中最大的運動速度為前提的,從而讓我們人類對太陽系以外的世界有了一定的理論推導依據,使我們對宇宙的年齡、范圍的認識都有了具體的數據,感知到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可能性,真正使我們感覺到了今天的科學水平是真正的“科學”了。
不過,愛因斯坦雖讓我們有了新的時空觀,但仍難解釋一些自然之謎,如快速的感應問題等等,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局限性。愛因斯坦是將光速設定為最大運動速度,因此就讓我們人類的思維仍局限在一定的數值范圍內,故而對宇宙那些看不到的東西的認識,就存在著許多的謎。
《上帝的游戲規則》則告訴我們,宇宙的一切運化和變數都是無限的和循環的,也就是從無限大到無限小的,沒有窮盡。我們之所以不能認識,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局限,因此只能認識到自身這個層面。
如我們今天認識事物,就是依賴光,但我們因為習以為常,因此總以為我們眼睛看到的就是實在和全部,其實我們只要跳出一定的圈子,就會知道我們看到的事物還只是宇宙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就是光波僅只是電磁波中的一個極小的部分,光波不同,其速度或滲透力也許也不同。光波是隨著波長的不同而能量不同,波越長其能量越小。就我們所知曉的紅外線是我們所認知的電磁波中波較長的,因此它的能量就小,我們眼睛看到的光為紅橙黃綠青藍紫,我們眼光透過的事物,如熱量,眼睛看不到,但紅外線造影就能看到了。我們眼睛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血肉,但波更為短的X光就視而不見,只能看到結構更為緊密的骨骼。
至于電磁波的長短有一個什么數值讓我們知曉呢?那我們只能說是從無限長的波到無限短的波,沒有邊際!
我們所知曉的散發熱能的至陽的恒星,圍繞著一些吸收能量的行星,而組成一個星系。我們的原子也正如此,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所組成。無限的原子組成分子,組成我們能看到的世界;無限多的恒星系組成一個個大的星系,組成了我們無邊無際的宇宙。科學家說:原子中的中子、質子、夸克是不是最小呢?還沒有定論;宇宙就是否如我們所說的100多億光年大呢?這也沒有定論。我們科學家從質子與反質子,電子與反電子現象中,推導出了宇宙中雖由物質所組成,那么宇宙中一定還存在著反物質。我想,我們這個物質的宇宙,這些星系群、星系、星體,很可能還只是相當于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子、夸克等,那么反物質一定相當于帶負電荷的電子,存在于我們這個物質宇宙之外一定的距離之中。這也就是說宇宙是由無限小到無限大的無窮組合。
那么我們所認識的物質運動速度是不是也是由無限快的速度到無限慢的運動速度呢?我們知道真菌的運動速度對于人類來說真是太渺小了,在人體上生存的真菌,不知繁殖了多少代,才占據了人體中一小塊領地;螞蟻也會覺得人類的速度太不可思議了,一步剛在這里,下一步就到了遙遠的什么地方了;汽車、火車、飛機、火箭、衛星等的速度也是一個更比一個快,音速到光速,這難道就叫我們止步了嗎?沒有!
愛因斯坦之所以要以光速作為宇宙的最大速度,也許他是針對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物質而言。也就是速度大于光速的物質,因為眼光的速度追不上,而形不成感覺;迎面而來的超光速物質,也因為速度太快,瞬時的時間難以對眼睛形成感覺,因此也感覺不到大于光速運動的物質(這一個解釋請見《上帝的游戲規則》中“無形的物質章節”)。這一點,我們從電影現象中可以知道,電影膠片是每秒24幅圖像,卻讓眼睛看到了實實在在的連續圖像;現在的電視掃描,我們也感覺不到掃描的現象。那么我們能過度地相信我們的眼睛嗎?
這里可想,愛因斯坦是存在著一定的局限的!他是以眼睛看見的為前提的。
不要認為這些推理僅只是理論推導,沒有實證來證明,不能說明問題。然而愛因斯坦就曾對一種量子的快速感應現象也感到疑惑。那就是有關聯的量子,如果一個發生變化,那么其他的也會同時發生變化,不管它們距離多遠。愛因斯坦稱這種超距離超光速的現象為“量子幽靈”現象。
看來我們還真不能迷信一些權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渡系鄣挠螒蛞巹t》或許給了我們更多的答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