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的仁義與哥倫布等西方航海家的霸道
孺幼皆知,世界史上產生了四個著名的航海家,一個是東方的鄭和,另外三個是西方的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p>
鄭和是中國明朝永樂時期的人,期航海的時間比西方最早的哥倫布要早87年,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 ?/p>
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命鄭和率領船隊開始第一次遠航,后來往復出行,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
鄭和帶領的船隊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阿拉伯國家)、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伊斯蘭教圣地),并有可能到過今天的澳大利亞。當代有的西方學者考證研究認為,鄭和的船隊到達過美洲,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得多?! ?/p>
中國明朝為什么組織這么大的船隊探險遠行呢?
有的歷史學家認為是朱棣為了尋找建文帝,有的歷史學家說是為了張揚大明朝的強盛。我想,這兩個原因可能有,但更主要原因應該是探險和加強所到國家友誼和聯系。
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儒家風格,廣施仁惠,主張正義,遏制海盜,不僅不持強凌弱,相反還扶弱抑強,助善懲惡,沒有擴張和占有心理及行為。即使有物品、貿易往來,也是互換或平等交易,他們并不想在異國他鄉呆著不走,更不想占據人家一寸土地,特別拒絕武力征服和強行搶劫。鄭和的船隊“輕輕地去了”,又“輕輕地回來了”。帶回的“云彩”是數十個國家的友誼?! ?/p>
據歷史記載,鄭和的船隊每次回來,都帶有沿途一些國家到中國訪問、參觀的使臣和代表團,有些使臣到中國后要住很長的時間,等待鄭和的船隊再次遠行時將他們送回去。很多國王都來過中國,有個叫蘇祿國的代表團,國王親自帶隊,總計人數三百四十余人,其規模之大不亞于今天的一些大國代表團出訪。
東西方某些文化有巨大差異,在航海探險方面表現得非常突出?! ?/p>
美國為什么把哥倫布的紀念納入了傳統節日?是因為此人帶領的船隊到美洲大陸后,建立了殖民地,霸占了原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財產和土地,也是美國立國的基礎。落后的野蠻占據了文明則不會久長,因為會被文明消融,中國的歷史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而野蠻的“文明”占據了落后和愚昧則可以永恒,印第安人處于原始狀態,所以西方人站穩腳跟并發展強大起來?! ?/p>
鄭和的船隊從哪里來,便哪里去。而哥倫布等西方航海家去到美洲等地方后卻將別人的領地據為己有,其行為真乃南轅北撤?! ?/p>
從鄭和與麥哲倫各遇到的一次如何處理與當地突發事件的方法也證明了兩者文化的孰優孰劣。
鄭和的船隊在爪哇國時,該國當時有兩個國王,互相之間開戰,史料記載是“東王”和“西王”, “東王”戰敗后,國家也被滅了,正好此時,鄭和船隊經過“東王”的領地,“西王”以為是“東王”的士兵,竟然殺了船隊上了岸船員一百七十多人?! ?/p>
死這么多人,問題很嚴重。可鄭和是怎么處理的呢?他很冷靜,很智慧,并沒有馬上命令船隊報仇雪恨。當得知“西王”是誤殺后,鄭和決定不以武力還擊,只要求“西王”賠償經濟損失。情況報告到朝廷,明成祖朱棣竟免除了六萬兩黃金的賠償?! ?/p>
再看麥哲倫是怎么處理一次突發事件的呢?! ?/p>
麥哲倫探險太平洋,1521年3月,船隊到了三個有居民的海島。而這時船隊的食品和飲水殆盡,面臨死亡的威脅。“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余,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這不僅僅是雪中送炭吧!這里的居民由于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于是從船上拿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后,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當這些島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只救生小艇后,麥哲倫生憤怒以及,他帶領武裝人員登上海岸,開槍打死了7個土著人,放火燒毀了幾十間茅屋和幾十條小船。”
人家救了你的命,失禮拿了點東西,就要動槍殺人嗎?為何不主動拿出一些東西以感謝救命之恩呢?可見強盜的本性就是強盜。
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探險的過程,其目的,所作所為完全一樣,每到一地,都是搶黃金、搶香料和搶珍奇異寶,欺男霸女,為所欲為,同時,還強占土地,建立殖民地。麥哲倫這位航海家就是在今天的菲律賓因搶劫與當地人發生沖突而亡,死的很不光彩?! ?/p>
據《明史》記載,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都在27000人以上,船二百四十多艘。中外史學界都稱這個船隊是規模宏大的特混艦隊。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90——265人之間,船也較小。因為船小,在大風大浪里發生了多次驚人之險,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有五種類型的船舶。其中有種類型叫“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這種船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體式巍然,巨無匹敵。它的鐵舵,須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我這里不是單純地談數量,而是說明一個科學道理,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很不容易。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 李約瑟 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薄 ?/p>
鄭和這樣的龐大且實力的船隊,如果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不知要建多少;如果要搶他國的好東西,不知要搶多少;如果明朝要在當時的世界上稱王稱霸,效法西方的行為,不知有多少殖民地,說不定就沒有美國的誕生?! ?/p>
中國為什么不這樣做呢,是由中國人的修養決定的,由文化決定的。中國在西周時,就形成了偉大的禮儀之邦,形成了仁義儒家學派和儒家思想,而“和平、仁愛”和人格的文明是這個思想的核心。這個思想永遠都閃耀坐璀璨的光輝。有了這個思想和修養的民族,他是不會對外侵略和占有的。中華數千年的發展歷程證明了這一點。那些認為中國“威脅”的人,要么是不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特征,要么是別有用心?! ?/p>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上午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