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共產黨軍隊在淮海戰場上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與革命老區——山東人民的支援分不開的。淳樸的山東人民動員了數百萬青壯民工為前線送給養和彈藥,婦女、老人在家中縫衣做飯納鞋底,兒童在家站崗放哨維持秩序,山東人民自己節衣縮食,為的是全力以赴支援解放軍在前線打仗。1975年有一部電影叫《車輪滾滾》形象的表現了民工對淮海戰場的支援。所以毛主席說:兵民乃勝利之本。陳毅元帥也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除了山東人民的直接支援,我在爸爸的筆記中又看到遠隔千里的另一種支援,即東北人民對淮海戰役的支援,而東北對淮海戰役的支援一般人沒有想到,然而確是實實在在、千真萬確的,為了還原這一段史實,我將爸爸的筆記摘錄于此。
大連建新公司的創建及其對淮海戰役的支援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我黨在大連組建了一個大型兵工聯合企業——大連建新公司。1948年,建新公司生產“一二四”式山炮彈23萬發、擲彈引信2.2萬多只,迫擊炮900門,經海路運往山東,又轉運淮海前線,直接支援淮海戰役,為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于長江以北,做出了重大貢獻。正如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同志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原因時指出的:“華東地區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是與東北的軍工有密切關系的。”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三面環海,北接松遼平原,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地理環境十分優越。根據1945年8月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有關條款的規定,當時的大連、旅順、金縣為蘇軍軍管區,國民黨軍隊不能進入大連。在國民黨軍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的時候,大連的政治環境相對穩定。同時,我黨采取隱蔽的形式,牢牢掌握著大連地區的地方政權。這是我黨能夠在大連組建大型軍工企業的政治條件。
1946年10月,黨中央根據肖勁光的匯報,指示加強大連兵工生產基地的建設。當時大連有許多工廠,由于缺乏干部和資金,不能開工和正常生產。中央要求各解放區派得力干部,攜帶資金前往大連,利用其工業條件,生產武器彈藥及其他兵工材料;同時開展對蘇、朝及香港的貿易,采購用于支援戰爭的戰略物資。于是,各解放區的大批干部四面八方進入大連。曹魯、蘆素萍、李振南、李竹平、吳屏周、江澤民(注)等分別受華東、華中和晉察冀中央分局的派遣,來到大連。原膠東兵工廠副廠長劉振帶領十幾位同志到大連進行軍火生產的準備工作。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根據曹魯等人對大連政治、經濟狀況的報告,確定由華東財委副主任朱毅率領60余名干部,組成華東財委駐大連工作委員會。由朱毅任書記,成員有李竹平、曹魯、周嘉琳、朱官升等人。華東駐大連工委成立后,華東各地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有了集中領導,為打開軍工生產局面奠定了基礎。當時,中共旅大地委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組建了軍工生產委員會,由朱毅任主任委員。
經過朱毅、曹魯、江澤民等同志的出色工作和緊張籌備,建新工業公司初步形成了較完善的生產體系,時由朱毅出任經理、江澤民任副經理。當時,蘇軍對我方軍工生產采取默許的態度。后江澤民調東北軍區軍工部,由張珍繼任副經理。
1947年下半年,國民黨軍隊加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同時對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進行海上封鎖,對大連和華東地區的往來造成很大威脅,使公司在經濟上遭遇到較大困難。中共東北局副書記李富春知道這一情況后,當即決定,公司所屬各廠的經費從1948年起,全被由東北局負責,公司生產的全部炮彈和發射藥全部送往華東。旅大地委書記韓光表示:堅決貫徹東北局指示,全力支持建新公司生產,支援華東前線作戰。建新公司轉由中國東北局領導后,在財力上得到了東北局的大力支持,從此進入了一個更加蓬勃發展的新階段。1月24日,建新公司完成了全裝后膛炮的試制任務,為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將炮彈命名為“一二四”式炮彈。1948年年產單基藥110噸,月產已達10萬噸。
建新公司成立后,旅大地委和建新公司的領導,既尊重蘇軍當時所處的地位,考慮到蘇軍的影響,采取隱蔽的方式組織生產;又堅持原則,決不受蘇方的牽制,把集中全力辦好企業作為支援華東戰場的首要任務。
在黨中央,東北局、華東局和晉察冀中央分局的關懷和支持下,經全體干部和職工的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1948年10月,使建新公司成為東北地區人數最多(職工總數達8000人)、設備最好、技術力量雄厚、軍工生產能力最強的大型兵工聯合企業。當年就把生產出來的大炮、引信和彈藥源源不斷地送往華東戰場,在淮海戰役決戰的關鍵時刻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在解放戰爭進入到戰略決戰階段,建新公司的廣大干部、職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不顧生命危險,為加快炮彈的研制和生產做出了無私的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鮮血和生命。為測試炮彈彈體的爆炸力和破片標準,提高殺傷力,裕華工廠廠長吳屏周、副廠長劉振、宏昌引信廠廠長吳運鐸,在沒有大炮可供實彈射擊的情況下,采用土法試驗,把引信撞針用保險叉卡住,拴上繩子,人在掩體內拉動繩子,使撞針擊發雷管,引爆彈體。當試驗到第七發時,炮彈未響,吳屏周和吳運鐸搶著跑上前去查看原因。這時一聲巨響,炮彈突然爆炸,吳屏周(原華中軍區機械處政委)當即犧牲。吳運鐸也身受重傷,昏迷不醒。他被送往醫院治療期間,仍在病床上忍痛寫作《閑話引信》的小冊子,以便在工人中普及引信知識。傷未痊愈,他就拄著拐杖回到工廠,一面繼續從事研制工作,一面給工人講課。他這種頑強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了廣大職工,被“中國的保爾.柯察金”1948年10月,在一次意外爆炸事故中,建新公司的隋金明等9位同志,奮不顧身、沖進火海,為搶救物資而光榮捐軀。還有不少同志,在建新公司的危險生產過程中以身殉職。
為把建新公司生產的大批武器、彈藥及時送到淮海前線,華東財委駐大連辦事處所屬的大連華順商號,抽調70余艘汽船組成運輸船隊,擔負海上運輸任務,往來于大連至山東半島之間。每當夜幕降臨,建新公司的同志們爭分奪秒,將一箱箱炮彈裝車、裝船;而后船隊乘風破浪,冒著千難萬險突破國民黨軍隊的海上封鎖,送往華東戰場。這是一場短兵相接的特殊戰斗,船隊通過敵人封鎖線正好是午夜時分,有時跟在敵艦后面兜圈子、繞道而行,與敵周旋;有時緊靠敵艦一側,避開探照燈光搜索,勇敢機智地把武器彈藥運到山東半島東端俚島的我軍一個重要的接運站。
每當我船隊迎著晨曦,披著朝霞,乘風破浪而來,碼頭上立刻緊張起來,成百上千輛小推車、馬車、牛車,一輛接一輛,裝滿武器彈藥,在民兵的護送下,從一個兵站運到另一個兵站,一直送到前線。1949年1月,淮海戰場上,從碾莊圩、到雙堆集、再到陳官莊,伴隨著戰場上的炮聲隆隆,伴隨著黃百韜死亡、黃維、杜聿明被俘,敲響了蔣家王朝的喪鐘,這其中就有大連人民的一份功勞,有新建公司的重大貢獻。當年的軍工部長何長工在1983年重訪大連時說:“大連人民在解放戰爭中是立了大功的,五二三廠(原建新公司裕華廠)是功勛廠”。
1948年12月,建新公司朱毅經理等人前往西柏坡參加第二次全國軍工會議時途徑益都,華東局和山東省委負責同志接見了他們,贊揚建新公司生產的炮彈在淮海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陳毅、粟裕、饒漱石還聯名寫信帶給旅大地委書記韓光,感謝旅大黨組織的支持。
注:
建新公司副經理江澤民,與曾任黨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名同姓,他是四川江津人,1903年11月生,1925年入黨,1989年2月去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