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大轉型》@ 國家主義
何新:英國和美國鬼子太壞了,他們對世界經濟,對世界全球化的進程,是有一套完整的經濟、政治戰略設想的。這種戰略設想他們已經設計好、實施了二百年了,而且基本的方針一直沒有變。20世紀俄國革命、中國革命挫敗了他們的全球戰略,殖民地國家的獨立運動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興起挫敗了英美全球化的進程。同時為爭奪世界市場,發達國家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斗,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在這兩次沖突中,發達國家受損傷,而殖民地國有趁機獨立,參與了全球工業化的進程。
(社會主義思想家何新在后來的“共濟會陰謀論”逐漸遠離了他早先提倡的經濟決定論而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歷史的辨證法是資本主義思想家費正清反而更好的理解了馬列主義的實現路徑)
費正清:在1921年列寧把蘇俄轉向他的新經濟政策以后……(認為)西方資本主義正在利用亞洲的落后國家,作為獲得利潤的源泉,以支持資本主義體系。如果沒有帝國主義對亞洲的剝削,使西方工人仍能得到較高工資,資本主義就會垮得更快。亞洲的民族主義革命會奪去帝國主義列強的有利市場和原料供應,從而在西方資本主義最脆弱之處對其發動“側攻”?!瓘?922年到1927年期間,共產國際選中中國作為它對外斗爭的主要地區,并把英帝國主義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
我們說德、日法西斯主義正是在美蘇兩大陣營對抗中產生的畸胎瘤,而蘇中與國聯的出現則是世界體系內資產-地主階級與工人-農民階級斗爭的民族國家化體現。從〈大轉型〉的視野來看,社會主義陣營出現在薄弱環節不是偶然現象,而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并且也是馬克思的合作社理論的證明(也就是中國的解放區與開發區實驗):“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廠,是在舊形式內對舊形式打開的第一個缺口,雖然它在自己的實際組織中,當然到處都再生產出并且必然再生產出現存制度的一切缺點。但是,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對立在這種場內已經被揚棄,雖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上被揚棄,即工人作為聯合體是他們自己的資本家,也就是說,他們利用生產資料來使他們自己的勞動增殖?!庞弥贫仁琴Y本主義的私人企業逐漸轉化為資本主義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礎,同樣,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國家模式逐漸擴大合作企業的手段。資本主義的股份企業,也和合作工廠一樣,應當被看作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化為聯合的生產方式的過渡形式,只不過在前者那里,對立是消極地揚棄的,而后者那里,對立是積極地揚棄的。”
然而當蘇聯日益蛻化為官僚資本主義之后,中國的第三世界戰略領導了世界范圍內的“農村包圍城市”運動并引起的法國的“紅五月浪潮”和美國的“反戰運動”,布雷頓森林體系也逐漸瓦解、歐日崛起。另一方面,中、俄、印、巴、南的南南合作以G20的模式在國際舞臺上消解了G7的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聯盟,為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民主創造了條件。(僅以中印的人口規模而言,就是世界領導權從少數人統治轉入多數人民主的標志性事件,國內選舉制度這里只是一個微觀變量)
然而,馬恩在〈法蘭西內戰〉中所窺見的,因為資產階級號召的民族主義圖騰而導致各國無產階級自相殘殺的局面,又似乎重新抬頭了……阿瑞吉引用索爾茲伯里勛爵的話說:“印度(歐亞混戰的隱喻)是英國在東方海洋上的兵營,我們可以從那里招募到任何數量的兵員而不必給他們報酬。”這些軍隊完全由印度納稅人出錢資助,他們組成了歐洲風格的殖民軍,并經常用無休止的一系列戰爭中使英國打開了亞洲和非洲的大門,接受西方的貿易、投資和影響。他們是“維多利亞擴張主義天鵝絨手套里的鐵拳……是工業資本主義國際化背后的主要強制力量”。
何新:我們要把中國現在發生的這個過程,同1840年以來發生的過程,連續性地看,中國的歷史,一個階段繼續著一個階段,那么到現在為止,沒有完成。這個階段要到什么時候完成呢?鄧小平講,他說,中國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國家要到21世紀中葉。再過30年,中國可能會成為世界上一個相當具有凝聚力的國家,相當具有實力的、相當強大的國家。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三個方向。一是謀建東北亞經濟圈,中日韓西伯利亞經濟共同體。一是謀建中亞經濟圈,以現在上海六國組織的政治合作基礎深化發展為經濟合作組織。三是東南亞經濟圈。 這三個經濟圈意味著構建一個新興的中心世界,這個新世界的興起也就意味著東方的復興。
這也許正是當前全球化爭奪的焦點,美元-軍工集團作為全球壟斷資本主義組織正是利用了各區域經濟圈之間的薄弱環節和內部矛盾來行使它的終極剝削。然而,它們的地緣政治鼻祖也已明言了高鐵“絲綢之路”的全球民主化意義:“正如過去英國在南非的駐軍證明它是海上強國一樣,俄國目前在滿洲的軍隊也證明它是機動的陸上強國。誠然,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仍然是一條單一的和不安全的交通線,但是在本世紀結束以前,整個亞洲將會布滿了鐵路。在俄羅斯帝國和蒙古境內的空間如此巨大,他們在人口、小麥、棉花、燃料和金屬方面的潛力如此巨大,一個多少有些分隔的廣闊的經濟世界將在那里發展起來,遠洋通商將被拒于門外,這是必然的。”
錢學森的“生態”社會主義
1995年1月,錢學森等專家學者向中央領導同志呈送了《我們應該研究如何迎接21世紀》的建言。建言說:“每一個關心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中國科技工作者,都應關注和思考如何迎接21世紀的問題。不僅要研究在這段歷史時期科學技術可能出現哪些重大的突破和發展,而且還要探索這些科技發展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現代中國將發生哪些重大影響和作用,從而使我們對迎接21世紀有充分的思想準備?!?BR> 錢老預言:中國在21世紀必將迎來“第六次產革命”。他分析:“以微生物、酶、細胞、基因為代表的生物工程,到21世紀將發展為以動植物工程、藥物和疫苗、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基因重組等為核心的生物工程產業,它的產業化將創造出高效益的生物物質,從而引發一次新的產業革命。這次產業命的實質是以太陽光為能源,利用生物(動物、植物、菌類)、水和大氣,通過農、林、草、畜、禽、菌、藥、魚,加上工、貿等,形成新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這就是包括農產業、林產業、草產業、海產業、沙產業在內的“大農業產業”。錢老把這種新型的大農業產業,稱為“第六次產業革命”。
錢老還預言:第五次產業革命在21世紀還將繼續飛速發展,不僅要在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物質生產力方面發揮作用,還將推動思維科學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研究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這是一次旨在“最終消滅人類歷史上形成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的產業革命。而與第五次產業革命疊現的第六次產業革命,“主要不是發生在大城市,而是發生在農村、山村、漁村和邊遠荒漠地帶”,這是一次旨在“消滅幾千年來人類歷史上形成的城市和鄉村的差別”的產業革命。它將大大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也將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使中國快步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