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網友scotthy專門發信和我討論“壟斷死角損失”的問題,我又看了看我的那篇短文,認為確實有說的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修改補充了一下,再重貼一次。】
經濟學的一個基礎是稀缺性,也就是資源是有限的。可是,經濟學家們往往忘記了,人也是有限的。
大家知道,經濟學教材里有個“壟斷死角損失”,也就是壟斷是不效率的。為了消除這個“壟斷死角損失”,經濟學家們只好求助于產品多樣性,以及價格歧視。
有些人就說:“真實世界里的壟斷行為,其實不會帶來死角損失,這是因為只有壟斷者向所有的買方收取唯一的相同價格時,那所謂的死角損失才會出現。但真實世界里的壟斷者其實是會采取各式各樣的定價行為,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把那所謂的死角損失拿回來,變成自己的生產者盈余,這些行為統稱為榨取消費者盈余。這樣做壟斷者是有利可圖的,因此他一定會這樣做,而不會向消費者收取唯一的相同價格而導致所謂的死角損失,否則這就違背了理性經濟人(自私)這一經濟學最根本的假設。”好像有道理,可是價格歧視也是有限度的吧?而且到底也承認了收取唯一的相同價格可以導致所謂的死角損失。我想說的是:即使收取唯一的相同價格,“壟斷死角損失”也是子虛烏有的。
按一般經學教材的說法:壟斷的廠商面對的是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完全競爭廠商面對的是水平需求曲線。關于后者,老薩的《經濟學》(14版)是這樣解釋:雖然整個行業市場的需求曲線是向下傾斜的,但是“一個完全競爭者是市場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以至于需求曲線看上去是完全水平的(即完全有彈性)。完全競爭者能夠按市場價格出售它想要出售的全部產品”。什么意思?“完全競爭者能夠按市場價格出售它想要出售的全部產品”意味著:市場中存在著無限的消費者,而且這些消費者不食人間煙火,你沒產品供應也無所謂,有他們就按市價照單全收。我認為,對于“完全競爭”的一個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每一個競爭者所面對的需求曲線都是那個向下傾斜的總需求曲線,并且每一個競爭者都處于邊際的位置上:就是說,如果一個廠商擴大生產,每個廠商的價格都會下降,但由于每一個競爭者只是市場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價格下降會很微小。在此意義上,可以說每一個完全競爭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當我們對其中的一個進行研究時,作為一個近似,可以用一條水平需求曲線,但這絕不意味著“完全競爭者能夠按市場價格出售它想要出售的全部產品”。
上面的問題,其實還是一個其次的問題。根本的問題在于,完全競爭和壟斷怎么才有可比性?首先,這兩者面對的必須是相同的消費者群,而對于相同的消費者群,需求曲線一定是相同的,也就是分析中只能有一條需求曲線。其次,壟斷者只有和所有的完全競爭者這個聯合體比較才是有意義的。那么,我們就會發現,老薩他們分析“壟斷死角損失”時,實際上是無意識的把一個完全競爭者代替整個完全競爭行業(即完全競爭者的聯合體)來和壟斷者進行比較的:也就是把那個單一廠商的近似水平的需求曲線當作了行業的總需求曲線,從而也就是把消費者群推向了無限大。
更重要的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只有產品本身才是有意義的。消費者群確定后,總需求曲線就確定了,相應的產品的邊際收益曲線也就確定了:這個產品的邊際收益曲線是由消費者決定的,而和廠商是一個還是很多個無關。那么,壟斷者的邊際收益曲線其實就是是產品的邊際收益曲線,對于完全競爭廠商市場也還是這條曲線。在他們的分析中,我們還發現,需求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是分離的,我認為這根本是錯的,他們進行了重復計算:只要市場是均衡的,總需求曲線和產品的邊際收益曲線一定是重合的,這才是伊薩定律的真正含義。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但不管市場怎樣,均衡點只能是產品的邊際成本等于產品的邊際收益。我們就應該明白:如果有不同,一定是產品的成本不同,也就是供給曲線不同。面對相同的有限消費者群,在規模報酬不變的情況下,完全競爭和壟斷的均衡點是相同的,不存在“壟斷死角損失”;在規模報酬遞減的情況下,可能會存在“壟斷死角損失”;而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情況下,似乎應該叫“完全競爭死角損失”才對。(我們可以把壟斷者看作完全競爭者的聯合體,如果這種聯合不需要任何費用,對應的就是規模報酬不變的情況;如果這種聯合需要費用,對應的就是規模報酬遞減的情況;如果這種聯合不但不需要任何費用,還會帶來收益,對應的就是規模報酬遞增的情況。)
總之,在我們的分析中,只有一條需求曲線,如果出現損失,那是由于供給曲線不同造成的;而傳統的分析,是只有一條供給曲線,損失是因為需求曲線不同造成的。據說哈伯格曾對“壟斷死角損失”做過估算,壟斷引起的總經濟浪費約為GNP的0.1%,這簡直就在誤差范圍內。有人修正后認為,總經濟浪費為GNP的0.5-2%較合理,如果這數據對于我們的分析也是正確的話,它似乎可以作為規模報酬略微遞減的一個證據。
在傳統的“壟斷死角損失”分析中,把人推到無限,還是比較不明顯的,可也有直接把人推到無限的。在《合約結構和非專有資源理論》的第3節“收獲:租金的消散”中,張五常分析公共漁場時,就把漁民數量推到了無限,而且他還能保持固定的工資率:這在我是無法想象的。如果說工資率是在漁場之外外部給定的,我懷疑這無限的人會都一頭扎進漁場(且不說有限的漁場能否容納的下),而不去競爭漁場之外的資源,他們白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