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有通俗的說明:“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毛主席的這個說明可謂家喻戶曉,是肯定在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中,內因占主導地位,但沒有說二者的地位能否轉化問題。在學毛著的過程中,有的同志進而提出,在一定條件下外因可以起主導作用,從而引發了報刊上的公開討論。
贊成內因和外因地位可以轉化的同志,主要依據的是《矛盾論》的一個重要原理:在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的地位可以相互轉化。毛主席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和實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矛盾為例,說:“誠然,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系、理論、上層建筑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系,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時候,生產關系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毛主席又說:“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根據毛主席的解釋,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樣的矛盾,雙方地位都是可以轉化的,則說明任何矛盾其雙方的地位都可以轉化。內因和外因也是矛盾,當然不能例外。因此,在承認事物發展自始至終是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的前提下,可以認為,一定條件下外因可起決定作用。
持相反意見的同志認為,任何時候外因都不能起決定作用。一、毛主席說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和實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些矛盾都是內部矛盾,矛盾雙方的地位當然可以轉化。但內因和外因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由內部矛盾(內因)和外部矛盾(外因)所組成的矛盾,即這一事物和另一事物的矛盾。毛主席說的是一個事物的內部矛盾雙方轉化情況,而不是這一事物和另一事物的轉化關系,二者不能混為一談。二、說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外因可起決定作用,又承認事物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這是不合理的。“自始至終”是說有頭有尾,中間沒有間斷。現在說有一段時間,外因起決定作用,這是不對的。
持轉化意見的同志認為,毛主席關于矛盾雙方可以轉化的解釋,不但適應內部矛盾,也適應內因和外因的矛盾。舉中日戰爭為例,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日外部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而中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則降為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可見,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地位是可以轉化的,也就是說,內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可以轉化的。持不能轉化意見的同志則不同意這種解讀。他們認為,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區分有絕對性,也有相對性。在一種聯系中是外部矛盾的東西,在另一種聯系中可能成為內部矛盾。日本侵入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外部矛盾。但如果把中日看成交戰的雙方,中日矛盾就是內部矛盾了。也就是說,當外部矛盾上升主要矛盾,事物聯系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就不是原來的事物了。這樣,決定事物發展的還是內部矛盾。
據我所知,這次討論并沒有得出結論。我國的哲學教科書在八十年代前,一般不提內因和外因能否轉化的問題。但在九十年代后,則大多承認一定條件下外因也可以起決定作用。這當然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有關,但我以為與這次討論的影響也有一定關系。從這次討論可以看出,工人階級不但一字一句地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而且也能根據毛主席指示的精神,說毛主席沒有說過的話。工人階級之所以有這種追求真理的特質,是因為他們相信,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是正確的。今天是毛主席誕辰117周年紀念日,我愿借一位明星的話說,工人階級十分想念毛澤東同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