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景帝的老師晁錯力主削藩,強調“攘夷必先安內”,引起當時朝廷的激烈爭論,大多數人都不同意或認為時機還未到,以竇嬰為首的認為當時應一致對外,對付匈奴;晁錯以政治家的眼光說服漢景帝最后選擇繼續和匈奴和親,而將注意力集中到削藩上。結果,漢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內憂,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強了國力,為武帝對匈奴動武、解決邊患創造了條件。
1931年11月,面對內憂外患,蔣介石也曾提出過“攘外必先安內”的觀點。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后,他全力經營其所認為的安內首務——“剿共”軍事,并逐步將“攘外必先安內”作為當時應付內外變局的主要方針。1932年6月,蔣在廬山五省“清剿”會議上正式宣布“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認為日本侵略是次要的,國民黨首要任務是安定國內的局面,集中力量“剿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
但筆者認為,蔣介石先生的“攘外必先安內”跟漢景帝老師晁錯強調的“攘夷必先安內”有著很大區別。其一,二者所“安”的內部對象不同,晁錯削的是長期興風作浪、危害漢室江山的毒瘤(藩王勢力),蔣先生剿滅的卻是幫助國民黨推翻軍閥政府的工農民主力量。其二,二者目的不同。晁錯削藩是為了集中力量攘夷,蔣先生安內則是為了排斥異己,這跟慈禧太后勾結八國聯軍剿殺義和團是一樣的初衷。其三,二者手段不同。晁錯自始至終沒有跟匈奴勾結聯合剿殺藩王勢力,蔣介石卻像慈禧一樣與外來侵略者狼狽為奸,為了安內而不惜殘害自己同胞,真是喪心病狂。
以上事實說明,“攘外必先安內”雖是治國安邦良策,但需要把握時機,需要講究目的、方法和手段。
結合現在的國際國內實際情況,我們來談談當前中國如何攘外安內。
欲攘外必先安內,我們不能不承認,當前中國既有嚴重內憂又有嚴重外患。產生內憂是因為我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措施有漏洞。產生外患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競爭矛盾大于國與國之間戰略合作的共同利益。筆者曾經在《一個老八路對堅持走發展道路一文的質疑》論述過世界不可能走向和諧的道理。其實不要說世界,中國連自己國內都和諧不了,何以和諧世界?按照現行的法律制度,我們國家尚不能解決官員權力腐敗問題,既不能消滅壟斷、剝削現象,也不能消滅貧富兩極分化現象,更無法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專家說過,矛盾尖銳復雜的初級階段在我們中國將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是說,在現階段,我們不可能消去影響我們社會和諧的制度因素。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安內就成為當務之急。這些年,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惜花費巨資維穩,其目的顯然就是為了安內。然而,當局所做的這些并不能消除制度因素的決定性影響,腐敗現在越反越多,越反越嚴重,社會越維穩越不和諧。權力精英在內政外交政策上的重大失誤,使當下的內憂外患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嚴重。
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四面楚歌,危機重重了。再不思謀制度改革的話,中華民族將難逃全軍覆滅之命運。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曾經用現代民主思想幫助我們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和統治,建立了社會主義工農民主政權。民主是感情和力量的膠粘劑,民主制度是舉世公認的可以克敵制勝、扭轉乾坤的法寶。不管你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還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離開了民主,就無法讓你的人民跟你同心同德,攜手共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