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
唐朝是一個詩歌的盛世。唐代詩歌有這樣的特點——詩人眾多,數量巨大,流派紛呈,題材多樣。在那個時候,只要你愿意,似乎寫什么都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知道很多朝代都有“文字獄”,許許多多的文人因此慘遭橫禍,但縱觀整個唐朝,文禁卻是最為松弛,這是唐代詩歌園地百花齊放的根本原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諷刺社會現實,甚至直接諷刺最高統治者的詩都能得以流行,也并未聽說有詩人因為發了幾句牢騷就被封了博客,甚至蹲了大獄丟了性命。
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吧。
杜甫是這樣描述現實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眽虼竽懥税?,10個字就把統治者窮奢極欲、老百姓連活路都沒有的貧富懸殊、社會對立的現實刻畫得淋漓盡致。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但不是因為寫了這樣的詩被人整的。高適的《燕歌行》有“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無情揭露那些深受皇恩的將帥,他們醉生夢死,置普通士兵生死于不顧,把國家安危當兒戲。這首詩不僅沒有被封殺,反而在當時就傳播得很廣,被許多人推崇為邊塞詩中扛鼎之作。更有甚者,那個風流倜儻的白居易寫下了大量的諷喻詩作,不依不饒的跟整個統治階層甚至皇帝過不去,把他們批判得體無完膚。他在《賣炭翁》里寫道:“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赦,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是直接寫皇宮里的人在外面為所欲為,勒索百姓,深刻的揭示了晚唐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他在《輕肥》里有這樣的描述:“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涓败娭醒纾唏R去如云……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內臣行樂圖,和杜甫“朱門酒肉臭,路由凍死骨”異曲同工,但描繪得更為詳盡。直接描寫皇帝驕奢淫逸的都有:“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像這樣在今天看來嚴重違禁的內容,在白居易的詩歌里到處都是,在整個唐詩中也隨處可見。
唐朝統治者并不像元代統治者那般沒文化,他們當然看得懂這些詩歌。但唐代統治者為什么不禁止這些詩歌流播,甚至迫害這樣敢于“藐視君王”的詩人呢?其實要封殺這樣的詩歌極其簡單,只要控制好各種媒體就什么都解決了。比如設置一些敏感詞匯,網上就發不出去了,再多派些網管,嚴格把關,還能有漏網之魚么?我想唐代的文禁松弛可能有這樣的一些原因吧。一是唐朝君王有底氣。李世民、武則天這樣的皇帝,在整個封建王朝里還有誰可以和他們比肩呢?他們的后代皇帝也繼承沿襲了他們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二是唐代君王有胸懷。魏征之成名難道不是得益于唐太宗的寬容嗎?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把武則天罵得狗血噴頭,武則天聽了反而責備宰相為什么早沒發現這樣的人才,這是怎樣的一種氣度??!三是唐代統治者比較明智。他們知道,幾首詩翻不了天,沒必要和這些文人過不去;迫害知識分子,封殺輿論的丑行終究是要被后世恥笑的;掩蓋得了一時,還能永遠掩蓋下去嗎?也正因這些原因,中華文化里才有了唐詩的繁榮絢爛。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強的一個王朝,故有盛唐之說。但不管怎樣,唐王朝也同樣沒有擺脫盛極而衰的歷史周期律,不到三百年,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王朝就土崩瓦解了。我們可以給唐朝的覆亡找出許多的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無關詩歌。
綜觀幾千年的歷史,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害怕輿論的都是因為心虛。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清代的大興文字獄莫不如是。當然,歷史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佳話。像唐代因為松弛的文禁而造就了燦爛輝煌的詩章。其實,共產黨就是主張言論自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里明確規定——言論自由是指公民有權通過各種語言形式,針對政治和社會中的各種問題表達其思想和見解的自由。當年,延安有人發牢騷,說打雷怎么不劈死毛澤東。毛澤東知道了后,不僅沒有追究咒他的人,反而把那人請過來誠懇的問他罵自己的理由,當得知是因為邊區老百姓負擔過重的時候,毛澤東深深自責,并由此改進工作,精兵簡政,讓共產黨重新獲得了民心,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新中國。后來的“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則更是讓普通老百姓獲得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言論自由。這樣的時代大概是一去不復返了,因為我們與時俱進到了一個“不爭論”的時代。
我常常夢回那個言論自由的大唐,也常常夢回30年前人民當家作主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