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有沒有可能再次打進湘西?
草民仙風
·
2010-12-07
·
來源:烏有之鄉
遠處炮聲隆隆,近處戰機咆哮,一大堆日本兵沖進我居住的鄉村,他們見人就殺,見屋就燒。我隨著一大股村民驚慌外逃,槍子兒在我們的身后呼嘯,一粒子彈擊穿了老劉村長頭上的羊皮帽,另一粒子彈擊中了村委趙大姐手上的小提包。眾人飛也似的逃入村東的山林,小鬼子追不到目標,隨手投來一枚燃燒彈,大火在我們隱藏的地方燃燒,大家痛哭哀嚎,鬼子們咧嘴大笑 …… 忽然,我覺得自己右耳朵火辣辣的疼,用手一摸,發現老婆正在用力擰我的耳朵,她說她被我夢中發出的哭叫聲吵醒了,這時我才知道自己剛剛經歷的事情只是一場虛幻的夢。我把夢中事講給老婆聽,老婆說:“日本兵再次打進湘西雖然可能性很小,但國家應該未雨綢繆,趁早做好應對準備。” 我覺得我老婆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日本兵再次打進湘西雖然可能性很小,但國家應該未雨綢繆,趁早做好應對準備。從七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中日之間發生過多次軍事交鋒。第一次交鋒是白江口海戰,贏家是唐朝和新羅聯軍。第二次交鋒是忽必烈征日,失敗的是蒙古軍隊。第三次交鋒是萬歷朝鮮之戰,失敗的是日軍。第四次是戚繼光抗倭,還是日軍大敗。第五次交鋒是甲午海戰,日軍僥幸獲勝。第六次交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被迫在投降書上簽字。網上曾披露日本高中教師給學生布置過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每一百年要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日中戰爭(我們叫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向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會是贏在什么地方?輸了會是輸在什么地方?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后,會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和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了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是國家能源的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而我們的貨輪又一定要從那里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就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進行對華作戰的準備。其他學生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也是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年至2020年之間。中國網民對此發表感嘆說,“日本教師給的這種題目和日本學生給的這些答案太可怕了。避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定的叫什么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么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定《馬關條約》,背的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那又怎么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日本的教育是培養能力,我們的教育是灌輸知識。” 這位網民說的不無道理。中日之間在民俗風情上并無太大差別,但日本人的教育理念跟中國人的教育理念迥然不同。有人曾形容說,中國的教育側重于培養人的依附意識和模仿能力,這種教育的結果會讓更多的人成為人云亦云的走狗奴才,日本的教育則側重于培養的人自立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種教育的結果會讓更多的人成為自強自立的社會精英。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