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資料:
劉志明:《金融危機動搖世界對資本主義制度信心》
近兩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受到廣泛質疑,世界范圍內出現的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發展模式和民主政治制度與日俱增的批評、失望與信仰動搖等眾多事實表明,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動搖了世界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信心。
一
金融危機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迅速從資本主義的“燈塔”淪為展示資本主義制度缺陷的“櫥窗”,以及隨著經濟不景氣的蔓延,世界尤其是美國、英國和整個歐洲大陸反資本主義情緒“行情”不斷看漲,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不斷遭到“炮轟”,這使得西方不得不直面如何實現資本主義自身救贖的困境。
危機與困境往往孕育悲觀。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生命力問題因而在世界范圍內被質疑。質疑觀點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遭到重擊說”。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邁克爾·林德認為,金融危機明顯損害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聲譽,他說:“從軟實力、名聲和聲望競爭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我們現在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轉引自[美國]吉姆·洛貝:《金融危機威脅美國的影響力》,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08年9月26日)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系主任謝爾蓋·卡拉加諾夫也認為:“無論如何,美國及其倡導的觀念體系、主導打造的體制此次再度遭遇了沉重一擊?!彪m然他相信美國將走出困境,但他也認為,美國無疑“會損失更多的道德和政治資本?!?nbsp;([俄羅斯]謝爾蓋·卡拉加諾夫:《全球危機:創建的時機》,《俄羅斯報》2008年10月15日)正是這次金融危機重擊了資本主義制度并充分暴露出資本主義自身日益嚴重的局限性、寄生性、腐朽性。
二是“走向衰竭說”。2008年剛剛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資本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就注意到:“許多歐洲人開始談論這將是資本主義時代的中止符”。([美國]埃德蒙德·菲爾普斯:《資本主義會有未來嗎?》,《南方周末》2008年12月30日)英國女權活動家凱思·埃利奧特就是這“許多歐洲人”中的一個。當受邀撰寫一篇關于希望未來十年世界發生什么變化的稿子時,她說:“我希望看到的是全球資本主義的終結,我希望看到新的國際政治局面,貪婪和自私自利遭人唾棄,人道主義關懷成為人們最關心的事情?!保╗英國]凱思·埃利奧特:《我希望全球資本主義在未來十年里結束》,英國《衛報》網站2010年1月2日)2009年10月20日,美國市場觀察網站一篇題為《“資本主義靈魂”的死亡》的文章分析歷史趨勢的必然性后認為:“今天,資本主義的‘生命周期’正在走向衰竭”,資本主義“最后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不知道“這會發生在明天,還是5年或10年之后”。該文還把現在的美國比作“一個動脈硬化、性情乖戾的老人”。
三是“前景不明說”。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塞繆爾森認為,金融危機后的“資本主義體制麻煩纏身,前景不明?!?nbsp;([美國]羅伯特·塞繆爾森:《美國資本主義體制麻煩纏身》,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009年3月23日)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2009年1月8日在巴黎舉行的“新世界——價值觀、發展與監管”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時也宣稱:“這場危機以粗魯的方式讓我們了解到,這個世界是多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顛覆了此前被認為是不可動搖的信條。傳統的智慧看起來不但是過于自滿,并且犯有根本性錯誤。所有的一切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多么難以預測。”(轉引自《新世界 新資本主義》,新浪網2009年1月10日)
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生命力的質疑往往容易得出“未來世界秩序的組成部分在等級上不再從屬于西方”這樣的結論。自然,那種認為西方——也就是歐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這些只占世界1/10的人口決定著人類的氣候、政治或經濟需求,并像目前在八國集團、聯合國安理會和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發生的那樣決定著能源存儲、戰爭或和平、環境排放定額或生活的基礎之類的觀點,也就顯得太可笑了,而且一點都不合時宜。對于“歐美主導地位”在未來的即將結束,有人認為,這無疑表明“西方文化既不是人類發展的終點或者是頂峰,另外一種文化的開端也不一定意味著會倒退到中世紀。”([德國]魯道夫·馬雷施:《世界的去西方化早就如火如荼》,德國《歐亞雜志》2009年3月號)
二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的災難性影響,以及它并非外來因素也非自然災害造成而是發生了“內破裂”的明顯事實,使世界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發展模式無不感到失望。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委托,加拿大著名民調機構“全球掃描”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在2009年6月19日至10月13日期間對27國2.9萬多人所做的調查完全可以佐證這一點。因為根據這一調查,“僅有11% 的人認為資本主義在正常運行,而有23%的受訪者認為資本主義存在致命弱點,世界需要新的經濟制度。另有51%的受訪者認為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系統需要規范和改革。而最悲觀的是法國人,有43%表示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認為需要徹底拋棄?!保ㄞD引自宋魯鄭:《比較政治:中國的一黨制何以優于西方的多黨制?》,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010年3月10日)
即使西方經濟制度的捍衛者如德國阿克塞爾·施普林格股份公司董事長馬蒂亞斯·德普夫納,在熱切呼吁“人們一定不要改變經濟制度并去唱社會主義玩世不恭者的歌”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場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尤其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此前從未經歷過的最嚴重的信任危機,因為“市場具有自我調節力、放松管制是私有經濟取得成功的前提、不在私營經濟領域進行國有化和國家投資的美國政府政策”這樣三個教條似乎都失去了魔力。([德國]馬蒂亞斯·德普夫納:《資本主義的再生》,德國《星期日世界報》2008年10月12日)無獨有偶,德國經濟專家馬爾特·菲舍爾也認為:“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動搖了對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自愈能力的信仰?!保╗德國]馬爾特·菲舍爾:《還會發生什么?》,德國《經濟周刊》2009年7月13日)
在金融危機面前,歐洲經濟發展模式同樣受到質疑。在2008年9月底前,還有不少歐洲政客對美國次貸危機幸災樂禍,認為這是盎格魯——撒克遜式金融自由主義的重大失敗,更有人認為這是美元沒落歐元上升的標志性事件。很多歐洲政客甚至建議拒絕美國關于聯手拯救金融市場的請求。然而短短一兩周后,整個歐盟卻不以歐洲政客們的意志為轉移深陷“救市”漩渦。發端于美國卻硬著陸于歐洲的金融危機以不可阻擋之勢,幾近摧毀歐盟的金融體系并嚴重損害其實體經濟,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就使歐盟陷入經濟衰退的深淵。這使得世界開始重新“審視”歐洲經濟發展模式,其隱藏著的深層次矛盾,如金融市場不夠靈活、應對非對稱性外部沖擊的能力較為薄弱等,越來越暴露無遺和遭致詬病。
正是鑒于金融危機已經使世界清楚地認識到“西方模式不過是一個主要有利于富有階級的幻想……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原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認為,西方建立在“謀取超額利益和高消費”,“對能源的無限開發和對社會與環境缺乏責任”基礎上的“當前模式需要的不是調整而是更換?!保╗俄羅斯]戈爾巴喬夫:《我們過去搞過改革,現在是你們改革的時候了》,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絡版2009年6月7日)
三
金融危機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神圣“光環”不再。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心生疑問:他們是否生活在政治體制最好的國度里。斯蒂格利茨就質疑這樣的問題:“我們的體制真的像我們一直認為的那樣對大多數人都好嗎?”(轉引自吳銘:《美國版GNH:“美國狀況”挑戰美國現狀》,《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6月25日)心存同樣疑問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盧伊基·津蓋爾斯敏銳地注意到,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使美國公眾對其制度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特別指出,這場危機的性質及美國政府的對策逐漸破壞了美國公眾對于“民主資本主義”公平、正義與合法性的認識。(轉引自溫憲:《“向市場傾斜”還是“向企業傾斜”?》,人民網2010年2月9日)對世界的其他部分來說,謝爾蓋·卡拉加諾夫認為,柏林墻倒塌后所謂“獲得永久性勝利的西方成熟的自由民主資本主義模式好像再也不是唯一的意識形態目標了。”([俄羅斯]謝爾蓋·卡拉加諾夫:《全球危機:創建的時機》,《俄羅斯報》2008年10月15日)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美國前勞工部部長羅伯特·賴克根據自己的研究和感受也得出了世界對西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的結論:“35年前,絕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我們的民主政府是為所有人謀福利的,但是幾十年后的現今,這種信心普遍地發生了動搖。現在,絕大多數人認為,政府由極少數大利益集團操控,是它們謀求私利的工具。其他民主國家的調查也顯示出,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呈現類似的下滑態勢。”([美國]羅伯特·賴克:《被淹沒的美國民主》,《環球視野》2010年7月15日)美國人對政府失去信任,這一點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公開表示過承認,他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一個集會上這樣說道:“人們對政府失去了信任——他們在我競選總統以前就對政府失去了信任。現在情況更糟了”。(轉引自《美國人越來越不信任政府 半數白宮來信稱奧巴馬“傻瓜”》,《新華網》2010年3月15日)
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蕭條”,全球所謂的中產階級因為“現在的處境和曾經的處境反差太大”,他們中的很多人就不僅僅是對西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了,簡直可以用“怒不可遏”來形容他們對“西方民主”和資本主義的態度了。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甚至據此預測說,“這場蕭條可能產生大批查韋斯?!保╗美國]戴維·布魯克斯:《曾經的中產階級》,美國《紐約時報》11月18日)
在世界對西方民主制度信心動搖的同時,世界有識之士對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諸如效率低下、寡頭政治、運轉不良、代價昂貴、缺乏道德等弊病展開了毫不留情地揭露與批評。
法國《世界報》記者科琳娜·萊納女士根據美國民主黨贏得大選后沒有實施他們在競選時承諾的各項改革,2009年因而并沒有真正成為美國人憧憬的“變革之年”的事實,有力地揭露了美國民主政治體制的效率低下。在她看來,這無疑表明“美國的政治體制開始失靈了”。她認為,其原因在于政治學家們經常提出的那些問題,即權力制衡的政治體制使參議院有權過分阻撓政府、永遠存在的競選問題讓人沒有多少時間去治理國家等。這種“美國機器失靈”的現象使《紐約時報》的評論員托馬斯·弗里德曼甚至開始質疑這一問題,即中國跟美國比,真的沒有“政治優勢”去迎接21世紀的挑戰嗎?他認為,在必須快速決策或需要巨大投資的問題上,相對于彼此阻撓的兩黨制,一黨制其實是一大優勢。(見[法國]科琳娜·萊納:《美國人在尋找模式》,法國《世界報》2009年12月31日)
美國《旗幟周刊》高級主編克里斯托夫·考德威爾則從“寡頭政治”的視角分析了美國金融監管改革必然先天不足的原因,同時揭露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的虛偽與欺騙性。他指出,美國的政治早已被華爾街巨頭牢牢綁住,民主黨和奧巴馬總統比共和黨人甚至更加依賴華爾街金融寡頭的資助。美國“寡頭政治”的現實意味著,在華爾街巨頭面前,美國兩黨中的任何一方都難以撼動他們堅固的根基。因此,民主黨贏得大選后,并未對金融寡頭采取相應的懲罰手段,也只能是更多地以政府接管的方式處理破產銀行。他還認為,政客們對寡頭政治的“效忠”使得在這種體制下進行的金融監管改革必然先天不足,甚至可能使監管變成一紙空文。因此,他批評說:“每當奧巴馬總統控訴共和黨人試圖阻止金融改革的進程時,其實只是在混淆公眾視聽?!保╗美國]克里斯托夫·考德威爾:《美國的寡頭政治——不要期待民主黨人對華爾街實施真正的改革》,美國《旗幟周刊》2010年5月號)
德國弗里德里?!2鼗饡?00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揭露了德國民主體制的運轉不良。該報告提到,近1/3的德國人認為,民主體制運轉不良。這個比例在前東德人中甚至高達60%,而且有1/4的受訪者對“像我們所在的這樣的民主國家”再也不想理會。([德國]哈拉爾德·韋爾策:《西方民主,前途未卜》,法國《世界報》2008年8月15日)
英國無黨派的外交事務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的負責人喬納森·埃亞勒則批評西方民主制度代價昂貴。他指出:“上億人——尤其是亞洲人——認為,民主通常意味著爭論不休,舉棋不定,經濟效率下降,而且需要拿繁榮做代價,而他們并不打算付這樣的代價?!保ㄞD引自[美國]馬庫斯·沃克《柏林墻倒掉以后:民主影響力之辯》,美國《華爾街日報》2009年10月2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羅德·邁耶森也批評說:“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可曾意識到,我們現在的勁敵中國正在嘲笑我們的民主沒有能力創造就業崗位來恢復經濟,并且將這作為威權主義優越性的證據。”([美國]哈羅德·邁耶森:《存在缺陷的美國政治模式幫助了中國》,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010年3月31日)
西班牙記者哈立德·阿馬耶雷則批評西方民主尤其在第三世界缺乏道德。他根據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打擊民主、踐踏人權和公民權、幫助獨裁政權等眾多事實,指出:“也許在無知的狀態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認為西方民主是道德的、公正的和人性化的,但事實上它展現給我們的卻是不道德、不公正、缺乏人性和罪惡的一面?!保╗西班牙]哈立德·阿馬耶雷:《西方民主的另一張面孔》,西班牙《起義報》2008年9月6日)另外,據法新社喀布爾2009年8月6日電,許多阿富汗人將通奸、裸體與西方民主聯系在一起?!白杂珊屯榫褪俏鞣矫裰鳌?,一位名叫瓦西姆的阿富汗人這樣“形象地”表述他眼中的“西方民主”。
正是基于西方民主制度的諸多缺陷,斯蒂格利茨認為,“民主信仰”真正成了金融危機后的一個受害者。他指出:“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在華盛頓看到被允許自定規則的華爾街將風險帶給了全球經濟,而當算總賬的那一天到來,政府卻轉身讓華爾街自己來處理經濟的復蘇。他們看到了財富重新分配到金字塔的頂端,很明顯犧牲了普通公民的利益。他們看到了美國民主體系政治問責的基本問題。當他們看到所有這一切,就可能給出這樣的結論——民主本身存在無可避免的致命錯誤?!保╗美國]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式資本主義的滅亡》,《新世紀周刊》2009年第20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