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波蘭團結工會成立記》筆記
終于在極大的震撼中讀完了《波蘭團結工會成立記》,我至今仍沉醉在格但斯克造船廠的工人斗爭之中,我真想成為其中的一員與工人們并肩戰斗啊!不管瓦文薩和團結工會最后走向了何方,可現在我只將目光和話題放在1980年發生在格但斯克的八月罷工事件以及記述這件事的這本書身上,僅是有感而發(但是資料確實太少了,尤其是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對八月罷工的起因正像書中所說的“這一天并沒有什么具體的原因也沒有發生什么鼓動和挑起罷工的誘發事件”(p16)可是也具有其必然性,“不是今年夏季就是今年秋季的某一天,格但斯克造船廠總會發生罷工的”。 (p16)“在造船工人中間,十年前的這個十二月事件是記憶猶新的”、“在八月罷工中掌舵的沿海地區的青年工人,有的通過人們的敘述,也有的通過自己童年時代的回憶,對十年前所發生的時間是一清二楚。”(p1)對當年事件的記憶猶新的造船廠工人們心中怎會沒憤恨的導火線呢。此外還有諸如自由工會籌建會、青年博覽運動以及保衛工人委員會等地下組織到工人群眾中去“煽風點火”提高工人們的斗爭覺悟。當然少不了我國各“著名”學者們非常喜歡提的“西方和平演變”,畢竟格但斯克是波蘭“觀察世界的窗口”。而這堆具有導火線的雷管最終被由長期受斯大林主義體制造成的經濟危機所引爆。工人們被迫采取行動,工人們必須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存權益。面對經濟危機揮來的重拳,工人們忍著疼發動罷工要親手消除自己身上的吸血虱子。工人們的階級性不允許向它們投降。
可罷工開始時“并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就下了決心的,有二、三個人還想干活。那就得把他們的機器關上,然后還得盯著。既然大家干,那就大家都得干。”(p21)這表示工人們意識到作為集體的自己只有齊進退才能贏得勝利,并自主建立了罷工委員會負起了罷工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在罷工中擔任工作的人,這個階段他們自己并不是在罷工,而是在保護罷工。”(p23)
在這里需要提到的是,在罷工過程中罷工委員會以及此后的廠際罷工委員會充分認識并發揮了青年工人的積極作用,因為“他們看事情最富批判眼光。他們在生活上立足未穩。他們對這些年來生活中的不正常現象感觸最深。對他們起最大推動作用的是感到沒有指望。……他們看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也看不到將來會有。”(p24)難道這些不是我們現在青年人的心聲反映嗎?“年輕人是運動的動力,因為只有年輕人才敢于孤注一擲,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出積極的結論;而成年人的心中則主要是擔心害怕以及前幾年,前幾十年帶來的失望。”(p94)要想勝利必須像波蘭的工運一樣調動青年人的積極性,使青年人成為運動強有力的保障。
罷工最初主要還是限于經濟斗爭,而導致事件進一步升級的原因是工人間的團結。格但斯克造船廠的工人們通過談判得到了自己的利益訴求。而此時這種局勢對其他罷工工廠的工人們不利,于是在其他廠的代表的要求下,造船廠的大多數工人們毅然同意決定繼續罷工,“他們懂得,要是延長罷工,他們已經取得的東西就可能喪失,包括罷工者的安全在內。他們知道,如果再干,那就不是為力量最強者爭幾個錢的罷工了,而是為了整個工人階級的利益。他們堅決決定,不能這樣就算完事。不管發生什么情況,都不能這樣辦!”(p40)“為了整個工人階級的利益“多么值得學習得豪言壯語啊!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工人階級最強大的戰斗武器。于是工人們將各廠的罷工聯合起來,成立了廠際罷工委員會。這樣一來,工人們就有了自己的聯合組織,不能想象沒有組織的工人行動將會怎樣壯烈地失敗掉。罷工通報中說道”罷工結束后,委員會亦不會解散,它將監督要求的執行情況并籌建自由工會“。這開始有了政治意味,隨后委員會制定的21項要求中第1-6項有明顯的政治斗爭傾向,經濟斗爭與政治斗爭轉向聯合。它正應驗了列寧的那句話:”一切經濟斗爭都必然要變成政治斗爭“,關于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關系與作用列寧已經闡述的很清楚了。
當然關于自由工會運動我們不得不承認波蘭工人們有此相關的法律依據。真想不波蘭政府竟會完全毫無保留地同意國際勞工組織第87號公約,與某些社會主義相比波蘭政府可真夠“愚蠢“。而且由于十二月流血事件給政府官員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教訓。領導成員達成了斯大林主義政府難得的正確意見:”當前的困難局勢應該用政治方法來解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唯一的途徑。沒有,也不可能有別的辦法。“(p60)假使政府采用武力鎮壓,難保工人們不會再一次流金鮮血。
罷工工人們能充分使用群眾性傳播工具是有效的行動手段。工人們不停用廣播播報罷工的一切行動,并且自己學會使用印刷工具制作報紙、傳單和公報(或通報)等等宣傳罷工和鼓舞工人士氣的媒介。同時與許多罷工行動相比這次廠際聯合罷工沒有割裂與知識分子之間的關系。工人們認識到:“但是,應該從戰斗的罷工階段過渡到談判的階段,這就需要有一些頭腦冷靜、具有調停本領、實事求是而同時又有威望的人來進行。“(p95)”于是他們請求學術界人士同罷工工人一起共同挑起這副擔子。這并不是工人和知識分子相互支援的第一次嘗試。在廠際罷工委員會主席團工作的已經有文學家萊赫·邦德科夫斯基和格但斯克工業大學講師沃伊切赫·格魯謝茨基。”(p95)雖然“復雜的罷工組織中的絕大多數職務由工人擔任,但他們有顧問,有時候是上級,這是一批來支援他們的青年知識分子。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合作得很協調。他們彼此需要。”(p144)工人們更是在談判時讓專家們組成一個專家小組來幫助他們進行專業性的談判。通過這些方法,工人們和知識分子可以組成很好的組合。
說到談判,工人們的做法是值得學習得,那就是盡一切可能毫無保留地公開談判以實時監控談判過程,并且對談判結果要經由工人們一致通過才行。這種手段可以有效杜絕工人代表們與政府進行暗箱操作防止代表們可能的背叛行徑。
但這次罷工中也有不好的表現,那就是沒有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覺悟,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當面對法國工會組織代表時,“瓦文薩說,不久之后格但斯克將要成為戰斗的工會運動的世界中心,這句話在大廳里引起了微弱的掌聲和不耐煩的噓聲:萊謝克,‘鹽擱多了‘(意為過頭了——譯者注)”。(p131)當然不可否認那樣做可能會帶來工人們的憂慮“這種國際性的色彩會給本國問題的解決造成困難。”(p131)
不管怎么說,從這場勝利的工人罷工運動中可以吸取到許多經驗教訓,但由于我們手頭上只有少量可憐的“官方”資料,這還有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尤其是在局勢混亂的今日。
http://blog.sina.com.cn/gaochao191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