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厄爾尼諾氣候引來特有區域性的自然災害、人們有目共睹,并由此引發的高溫恐懼和偏見也在所難免、但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一種自然規律必然發生、不是以人類意志所能改變的,如果歸之于溫室氣體的排放,顯然只要沒有偏見的專業人士都會認為是荒唐的,因為厄爾尼諾發源地南美洲西海岸國家恰恰是溫室氣體排放最少國家之列。厄爾尼諾發生的根本原因又恰恰是其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海陸空間組合形成的;由于東半球陸地面積比西半球陸地面積大約兩倍左右、加之靠近東半球的大洋洲陸地面積、決定了在同緯度太陽的照射條件下、東半球比西半球升溫快氣壓低、(陸地比海洋熱容量小、氣溫上升快)西半球氣溫低氣壓高、因而在常年條件下、在太平洋中部、中南部自然形成一個海平面冷空氣由東向西、高空熱空氣由西向東流的大氣環流。這個環流就是稱其為東南信風。常年狀態下的東南信風得益于海陸熱容量差異初始階段、雖然海洋熱容量大升溫慢、但并不意味著海洋不升溫、當東太平洋升溫積累和氣壓上升到比東半球高時、常態氣候便被打破了、東南信風由此逆轉、形成以此相對應的反方向氣流、于是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了。但為什么伴隨著厄爾尼諾的發生、太平洋東部熱帶海域的海水表面溫度會異常升高呢?這是因為由西向東的氣流會堆積海水的熱量、西半球西邊的海岸線既缺少島嶼又呈喇叭狀、使其具有匯聚海水熱量作用、自然伴隨著厄爾尼諾的發生、太平洋東部熱帶海域的海水表面溫度會異常升高、就不足為怪了。而與此相對應、形成鮮明對照的西太平洋在東南信風的勁吹下、沒有發生海溫異常升高、其原因有4點;(1)東半球陸地面積大有利于散溫(2)東半球海岸線長于西半球數倍且島嶼眾多有利于吸收熱量(3)靠近東半球的大洋洲有效的分散熱量(4)通過紅海和南非的好望角把海洋熱量很好地擴散了出去。如果能異想天開的大膽設想;拓寬巴拿馬運河和在秘魯與智利交界處打開一條橫貫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大運河、那么厄爾尼諾現象程度就一定會輕的多、并且能為發電、航運帶來很多益處、但那是浩大的工程目前沒有可能性。但為什么厄爾尼諾發生時間短強度大呢?原因有3點;其一由于海溫高、蒸發量大、熱量損耗大、因而降溫也快、其二西半球太平洋島嶼陸地少、氣流阻力小、回補低氣壓氣流快、其三東半球大陸缺乏持續向東太平洋提供冷氣流的動力。
厄爾尼諾現象只不過是地球熱量交換和熱力平衡的一種特殊表現方式,本身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并不能因厄爾尼諾年、就是暖化年、該年全球平均氣溫就高、也不會因為沒有厄爾尼諾年份全球平均氣溫就低、事實上在常態條件下全球年間平均氣溫幾乎是沒有差異的。非要說厄爾尼諾是全球暖化的結果是沒有依據的,因為可以肯定的說、冰川時代同樣有厄爾尼諾現象。至于人類引起全球變暖、致使厄爾尼諾周期縮短、次數變多、那也是沒有依據的;相對于地球吸納平衡太陽的總熱量與人類活動所能增加的熱量相比、真可謂滄海一粟、九牛一毛、試問人類果真能控制干預全球氣溫嗎?哪怕是一次風暴、一次臺風我們人類能控制嗎?在寒冷的冬天哪怕提高一度氣溫、可能嗎?作為衡量地球熱量盈虧的主要標志、全球的總冰川量并沒有因全球暖化而減少、南極的冰川至今一直是在增加的。另外厄爾尼諾周期縮短、頻率增加原因也是不難理解的;同一緯度海洋、陸地、太陽照射吸收的熱量是等量的、海洋熱容量大、形成放熱的遲后性和后期的頻繁性、厄爾尼諾的每一次結束并沒有使海溫回歸到初始狀態。另外厄爾尼諾還會受到兩極冷氣流的影響、如今年可能會受北極濤動的影響延遲厄爾尼諾的結束、當然此時的厄爾尼諾已是強弩之末、不知是否意味著拉尼娜的到來。理論上同一緯度任一區域的吸熱與放熱頻率是一樣的、因而后期厄爾尼諾變多并不足為奇、這恰恰是一個暖周期結束、下一冷周期來臨的征兆、所謂物極必反在氣候上同樣是適用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