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發這個貼子,我只是不想讓真實讓位于謊言,一切用事實說話,反對者請亦然。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作為國營企業的一員,為工作忙碌的母親每每都將年小的我含淚關在小屋里去上班。更小的時候母親說他一年中幾乎從未請假過,是背著我上班的。那個時候她的月工資大概是16.5元/月后來最多的時候有36元吧.現在很多時候還聽她老人家嘀咕說什么歲月的艱辛,在她老人家的記憶中即使是文革中武斗最激烈的時候,也是各個班組必需完成生產任務后再去”革命”的.前面說這么了多,我只是想首先剝開現在所謂精英和改革概得利者所說的國營企業員工都是懶蟲的無恥謊言.
很多人都說蘇聯的生產關系已經落后于生產力了,蘇聯解體就是證據.這又是一個多么無恥的結論?什么都不用說了,二戰后的蘇聯從百廢待興到超級大國用了多少年???這個時間就請精英們自己算一算吧.知道它靠的是什么發展這么快嗎?告訴你吧,就是靠國營企業!為什么它們的飛機從米格15到米格31令人眼花繚亂的發展到現今的只拿蘇27改來改去沒有一點新意,為什么它從能造美國也沒有那么高梯子的客機到如今甚至考慮從中國購進JR-21?那是因為它們失去了國營企業!亙古至今,事實說明這就是真理。
中國國企的改革是從78年開始的,從國家放權給企業到全部私有化用了20年的時間。大概在80年初企業有了較大的自主權,和當時的農村改革一樣有一些新鮮的空氣注入,呈現出部份以前沒有過的東西,加之國家從以前的以國家積累為主到向居民生活改善傾斜所以國民的收入表象提高,但國家投入生產發展落到歷史最低點。80年中期,開始黨政分開和政企分開,國營企業改革宣告正式開始。
國營企業的改革的第一步是所謂的一支筆,一個中心開始,80和90后是不了解以前的國企領導班子的,從國營企業成立初始,其實一切就是以民主為出發點的,這個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那個叫《中國神火》的展示我國造出第一顆原子彈的電視片,每一個人都有發言權和爭論權的,在國企里每一個人都是主人,下面的討論完成要作決斷最后還可更高層的民主討論。在以前曾聽說過某位領導有問題了或是和下面的領導班子不和給弄得下不了臺最后只有調離或離職的。但這一次改革后一切都是一把手說了算了,不聽第一把手的那你就靠邊。我想這就是權力失去制約和國營企業衰亡的開始吧。事實上中國的大部份國營企業都不是被市場所淘汰而是領導給搞挎的。如果不信的話你可以采訪一下你身邊倒下的國企。
國營企業改革的第二步是企業承包,在我的記憶中大概在84/85年吧?企業員工以幾仟到一萬元做所謂抵押通過所謂領導考查和員工評議最后成為企業領導而管理企業,當然一切還是以一支筆為主,以個人利益為主的這一場改革很快結速,很多人在這次改革中掘得第一桶金。結論---改革失敗。
隨之而來是的第三次改革,這次改革各地或許不一樣,象所謂減少增效啊,企業轉行啊。但往往是主管部們的領導們外出考查取經回來就瞎指揮開始,一會兒是團結力量大幾個小企業合并,看著不行了又說什么船小好調頭又分開,一來二去,國營企業基本上就空了。這個當兒國營企業的員工們都想法自救了,什么入股啊,集資啊,但說實話,人性的貪欲和一把手說了算的管理體制一切都是無力回天了。這一次改革出現了部份富有的管理者,為以后國企變為領導私有財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論----再次失敗。
90年代中,許許多多的中小國營企業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了,以前長期的國家原始積累國營企業的員工們默默地拿著低工資,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吃不起飯住不起房了,各地都有騷動,朱溶基總理在那一句三年讓國企解困的誓言中上臺,但在精英們的國營企業輸血論和憲法要給改革讓路的呼聲中總有一方成為失敗者。于是在上世紀的最后幾年上演了歷史上最無恥的對國營企業的搶劫,這個我就不一一述說了。各地的國營企業終于成為歷史名詞,在這個我想要重點指出的是,現今的所謂國有企業,完全不是以前的那個國營企業了,它是所謂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的一種特殊怪體,也就是所謂的除所有權是國家的以外一切與國家無干的東西了,除了老總,每一個人都別想是它的主人,這種企業如果也可以說是公有制的話,那么玩笑就鬧大了,因為今天的法國和英國甚至美國,象鐵路和一些銀行不也是國有企業嗎?有一個臺灣朋友曾經讀過幾年資本論,他告訴我說,現今的大陸,比臺灣還資本主義。這個笑話直冷得讓人發顫。
歷史記錄下一切,當初的年青共產黨們,只是控制了流通市場就讓資本家們舉手投降。而今天,國有流通企業如醫藥物資等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國營企業消失了,奇怪的是煙草部門到是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而且壯大了,使我們不得不驚嘆歷史的滄桑。
在地震災區的重建初,國家把上百萬的資金投入每一個所謂民企的口袋想讓他們發慈心以往常的平價供應急需建材的災民們,但是人們看到的平價無貨,災區的紅磚最高價是平時的3倍。國營物資企業失去了調控生產資料和建材的能力,國營醫藥部門失去了調控醫藥的能力,實事求是地說國家也永遠失去了所謂工業轉型和醫療改革成功的機會,更確切地說是失去了讓人民滿意的方向。
請不要說中國的經濟所謂的全球第二了,當年我在南方的時候曾供職于號稱亞洲最大的家私出口企業之一,但是你知道嗎?在這樣的企業里,哪怕是釘槍啟子這樣的簡單工具也是進口的通用產品,我們只是得到可憐的勞動工資的一部份而已。我也不想說現在中國經濟外資把握有多少的命脈,就我們縣來說,改革前有3000人的絲廠有近千人的化肥廠農機廠紡織廠,如果換成現今的市場不知GDP會是多少?多年的改革后,有人戲言,我們這兒除了第三產業,重工業只有打石頭,輕工業只有做餅子!精英們說美國的第三產業比例是多少多少,我們要向世界第一強國看齊,但它們忘了,沒有堅實的工業基礎,第三產業的只是建在沙灘上漂亮的城堡------如果不信請問:在美國,一個波音公司的高薪員工要對應養活多少第三產業者,而我國呢???有這樣的條件嗎????沒有理想和信仰,政府和個人對錢的短視與貪欲,造就了現在的怪胎,我們的上輩勞苦打拼,我們這一代已消耗掉一切且在拼命掙扎,但我們的下一代呢?他們怎么辦???這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有人說,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這兒我不想說生產發展社會發展的問題,比如說古時的皇帝也沒用過手機上過網。只想用以下一個事實來說:N多年前,縣市的領導們可能會給你指著一片工廠對你自豪地說,這里以前是茺地現在我們建成了一個最現代化的工廠,N多年以后的現在,縣市的領導們也會自豪地對你說,這里以前是工廠(或良田),我們把他建成了最舒適的小區。(國家積累向那方傾斜而已)但是,我們現在能造最長的大橋,最高的樓,最寬的公路,但是我們能造出那怕是最中等的飛機/坦克/輪船發動機嗎?
遠清的我們就能造世界上最美麗的園林,但卻造不出最簡單的來復槍管,這和我們的今天是多么的類似?
祖國,請歷史告訴我,你往何處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