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君死亡的必然性
企業高管陳國君死了,死得不太光彩。
回頭審視事件的發生發展,陳的死帶有了鮮明的必然性。
首先是改制的過程。通鋼2005年第一次重組,建龍以資本注入形式入主通鋼,雖然股份只占40%,但“通鋼管理體制完全走樣,國不國、民不民,高層拿著高薪、口里卻聲聲喊著代表黨和國家。員工則被裁員、減薪。”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通鋼一再限產,員工工資減到每月人均300元。但是,以抵壓通鋼老區貸款興建的吉林新區卻正常生產,員工收入未有任何損失(正常生產時,吉林鋼鐵員工的收入也高于通鋼鋼鐵員工)。同企不同待遇,只因出資者或是重組之前所有者不同。經過2008年的連續虧損,建龍在2009年初決定與通鋼股權分立。2009年3月,通鋼與建龍正式股權分立。據通鋼子弟反映,第二次重組的背景是:“2008年秋,通鋼全面停產,2008-2009年冬,廠區及職工家屬乃至整個通鋼市二道江區的供暖都無法供應,10余萬人只能過一個寒冷的冬天,無奈之下通鋼集團恢復了與供暖有關的生產項目,在虧損的情況下繼續生產。通鋼急劇縮水,建龍集團見無利可圖,便退出了通鋼集團。后來,鋼材市場回暖,直至2009年6月整個通鋼集團只盈利3200萬,2009年7月預計盈利8000萬到1億左右?!?月份,全通鋼都在憋著勁要再打個漂亮仗的時候,建龍再次入股通鋼,而這次是對通鋼絕對控股。建龍“見困難就讓,見利益就上”,撤資數月再殺“回馬槍”,以其典型性賦予了事件一個必然性。
有人說,在建龍與通鋼合作4年來,無數矛盾已經積聚,而這些矛盾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導火索,就可以引爆。而陳作為一位企業高管,專職做管理工作的,從智商和專業角度看,都不應該忽略這一點。然而他卻在不斷地放出狠話:“我要在3年之內讓通鋼姓陳!”“等我上臺,所有通鋼原來的人一個不留,全滾蛋!”“我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讓你們全部下崗。”
聽了這話,在場工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當然會怒不可遏?!坝幸豢跉狻钡脑捯彩且粋€提醒:今天留下陳國君這口氣,明天就會斷了工人們這口氣!網上諸看官“只要還有一口氣在”都不難體察到陳國君此時的“自殺傾向”——用俗語說就是“找死”。
如果說通鋼改制的全過程已經把工人們逼到了一個死角,已經讓他們感到勇敢地站起來“失去的只有鎖鏈”,但是事情還缺乏“臨門一腳”,缺少一根導火索。是陳國君,不失時機地親手補上了這一“缺憾”!“后來想想,他如果好好說話,不說下崗什么之類,估計就沒事,一說下崗大家都急紅了眼。”這是一位參與此事件的通鋼工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所言。他說陳的那句話讓破門而入的工人們失去了理智。所以事情的必然性也同時來自于陳國君本人。
人總是善于對比的。建龍第一次參與通鋼改制前后,工人們的待遇大不同。這種體會當然會左右他們對第二次重組的判斷和態度。今天中國人民對于官商勾結禍害國家民族的種種惡行之難以容忍,同樣是由于我們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的清廉純潔平等公正。如果直接從蔣介石的舊三座大山的壓榨下過渡到如今的新三座大山之下,絕不會有現在這樣痛心疾首的感觸。通鋼工人也不會表現出如此這般讓吉林國資委的老爺們驚詫不已的“國有情節”。
平心而論,陳國君的死也不能夠說“輕于鴻毛”,因為它觸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人以暴力反抗私有化改制的第一拳,具有載入史冊的價值。這一點,書寫改革開放史的人不應該忘記。
上述文字會不會成為對官商勾結改制的“提醒”,使得他們策劃陰謀更高明一些,對工人再多一些欺騙性呢?不會,因為我堅信狼外婆與真正的狼一樣,只要它不改變吃人的本性,迷惑人只能是短時的。包括那些改制過程簡單,私有化“一次到位”的企業的工人們,認識自己的命運,加入反抗私有化的隊伍,也是遲早的事。到了一座座私有化大廈全部被中國工人階級推翻的那一天,我斷言人們還會想起陳國君,甚至會“感念”他的“功不可沒”呢!
(20090803;參考:葉文添《陳國君之死,是個必然》;江湖人稱老頑童《通鋼事件必須注意的情節》?。?/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