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主語被省略。誰來促進?肯定不是那只看不見的手。
促進什么?促進崛起。而且是讓一個地區崛起。這個地區就是規劃中所說的中部地區。中部地區是個什么概念?
現在這個地區的劃分標準有好幾個。地理區域劃分標準,行政區域劃分標準,整不清楚從什么時候又冒出了個經濟區域劃分標準。這次國務院要促進的地區,則既不是按“行政區域”劃分的,也不是按照“地理區域”劃分的,而是與時俱進按“經濟區域”劃分的地區。雖然是按“經濟區域”劃分,管事兒的、辦事兒的,卻都是國務院下屬各地的行政長官。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是中部地區。這些個地方原本主要是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只是這個“中部地區”“面臨著諸多制約長遠發展的矛盾和問題”。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還要“進一步發揮中部地區比較優勢,增強對全國發展的支撐能力”。
這樣一說就扯了。糧食生產、能源原材料供應、裝備制造業和綜合交通運輸,他們的這個“比較優勢”不是比較出來的,而發達地區要崛起,必然會主動淘汰這種“優勢”。種糧的要崛起,就要把糧食當股票賣,挖煤開礦的要崛起,就得把資源當期貨炒,裝備制造要崛起,就不要制造裝備而要制造概念,交通樞紐要崛起,就要對發貨的和收貨的實行雙向收費。這樣崛起就是必然的,這樣的崛起必然讓靠達地區的疲軟支撐。然而,“規劃”畢竟不是“計劃”,因此,崛起的奇跡就決不會在中部發生。
自從“計劃”被“市場”徹底否定之后,別說是干事,凡“計劃”有關的詞兒,也全都下了崗。曾經的“國家計劃委員會”,朱總主政時變成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溫總當家后,徹底變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至此,“計劃”也就被送進了歷史垃圾堆。
然而,現在當家的那個“規劃”,其實在漢語詞匯中和“計劃”并沒多大差別。“計劃”“規劃”,詞義相近,差別細微。“計劃”說的是今后一個時期的打算,“規劃”則是對未來的一個大概打算。“計劃”這詞被“規劃”取代,不過“計劃”下崗后,“規劃”定得數量并不少,只是能發揮作用的并不多。看來“規劃”無論如何都做不到“計劃”的預見性、針對性、可行性、約束性。就說這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看看過去,再看看內容就知道最后會是個啥結果。
“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就這樣的規劃,說和沒說一個樣。2009年到2015年,有6年這么久的時間,先不說整這規劃的人還在不在,還在不在位,單說當前經濟危機尚未有窮期,眼前都過不去,說6年之后,實在有點太長遠。6年前,2004年,溫總首次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6年國務院常務會上,又做了個《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從提出想法,到形成意見,今天終于作出了個規劃。可見讓中部崛起可是實在不易啊。
真從市場角度說。獲得暴利,自然能雄起。沒有暴利,無論誰,甭管用什么辦法去刺激,照樣還疲軟。最掙錢的就是靠忽悠掙錢,其次是用錢掙錢,之后用物掙錢,最不掙錢的便是出賣勞動力。看看這中部崛起的規劃,里面就沒有掙錢的買賣,靠出賣資源,靠出賣勞力,不管啥樣的規劃,照樣也起不來。資本主義經濟其實就是吸血鬼經濟。要發展,就必須要有被剝削的對象,被掠奪的資源。可以很肯定地說,這個區域崛起的規劃,指定是不好使。你想啊,都崛起了,吃誰去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