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是20世紀承傳與光大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之極重要人物,其貢獻是獨一無二的。毛澤東擅長詩詞,亦作歌、作賦、寫駢文、寫曲、寫對聯,他遺留、幸存下來的歌、賦、駢文、曲、對聯等數量雖不是太多,但能從總體上見識到他的詩歌作品既有豪邁之氣,亦有婉約之風,還有戲謔、民俗色彩。毛澤東作為語言大師、詩歌巨匠,具有極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運用古典詩歌體式之創作方面獨領風騷。他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時,用文房四寶留下了傳世佳作,鑄造就了一座詩文化高峰,其詩風、文風開創了中華民族文化歷史上一個新時代。
[關鍵詞]毛澤東;中國古典詩歌文化;承傳與光大;典范
毛澤東是20世紀承傳與光大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極重要人物,其貢獻獨一無二。自20世紀初期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隨著白話文興起和文言文衰落,中國古典詩歌文化便失去了語言文字載體。然而,此時新詩歌尚處于萌生期、更無名作產生;用古典詩歌體式創作,仍在許多通過私塾、書院教育和新式學校受古典文化熏陶的文化人中間流行。作為語言大師、詩歌巨匠,毛澤東不僅善于與時俱進、擅長白話文,更由于積淀了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運用古典詩歌體式之創作方面獨領風騷。
毛澤東在世時,以一冊《毛主席詩詞》提高了國人的詩歌素養與人文素質,提升了一個詩文化國度的藝術品格,激發了人們的革命豪情與奮斗精神。《毛主席詩詞》亦風靡世界,贏得國外詩歌愛好者的喜愛與珍視,受到一些大國政要的青睞,他們以熟悉若干毛澤東詩句而引為時髦。毛澤東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時,用文房四寶留下了傳世佳作,鑄造了一座詩詞高峰,讓世人景仰,為后人留騷。他的詩風、文風開創了中華民族文化歷史上一個新時代,至今仍有顯赫或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毛澤東心目中,詩詞是他全部文字作品中的最愛。毛澤東出版了“為民立極”的“雄文四卷”,本來還準備編續卷,但感到時機不那么成熟而作罷。雖未明確表示要出版,但毛澤東對自己的詩作卻在終生修改、琢磨。顯然,毛澤東把自己的詩稿視為最重要的精神財富。1966年3月8日,邢臺發生地震,波及北京。這時毛澤東正在中南海的住處辦公。護士長吳旭君慌忙攙扶起毛澤東往屋外走。剛走到門口,毛澤東又返回屋里去,把案頭上放置的一個牛皮紙包挾在腋下,這才隨吳旭君走出屋外。吳旭君見毛澤東只挾了個牛皮紙包,就問:“主席!屋里那么多好東西您不拿,為什么就拿這包紙啊?”毛澤東回頭瞥了一眼“主席辦公室”,感嘆道:“那些東西都不是我的,我身無長物,只有這些自己寫的詩稿屬于我的。”可見,這個牛皮紙包——可雅稱為“詩囊”似是毛澤東的第二生命,其他可以割棄,惟詩囊不能離身。毛澤東有生之年只出版了《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1963年),他的多數詩作都存于自己的詩囊。
透過《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可以看到一個翻天覆地的革命家毛澤東。革命家兼詩人的毛澤東當年只同意發表37首作品,是因自己對質量要求太高。從詩詞集收錄的詩10首(七律8首,七絕2首)、詞27首來看,毛澤東賦詩填詞基本遵循了詩詞韻律。主要表現在:律詩、絕句的句數、字數、韻腳所在和用平韻等完全依照格律;律詩頷聯、頸聯對仗,——多用寬對,也用工對;注意平仄,有時也用拗句,但非常少。毛澤東填詞時亦基本遵循詞律,使用的詞牌有《菩薩蠻》《西江月》《如夢令》《采桑子》《減字木蘭花》《漁家傲》《十六字令》《憶秦娥》《念奴嬌》《清平樂》《沁園春》《浣溪沙》《浪淘沙》《水調歌頭》《蝶戀花》《卜算子》《滿江紅》等。
毛澤東詩詞展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把作為革命領袖的毛澤東的思想境界、恢弘的藝術意象、高超的構詞技巧、純熟的創作手法盡情展現,這奠定了毛澤東作為詩人在中國詩詞文化歷史上的崇高地位。山東大學高亨教授一闕《水調歌頭》,對毛澤東及其詩作有恰如其分的評價與稱頌:“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喚醒蟄龍飛起,掃滅魔焰魅火,揮劍斬長鯨。春滿人間世,日照大旗紅。抒慷慨,寫鏖戰,記長征。天章云錦,織出革命之豪情。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攜卷登山唱,流韻壯東風。”這首詞勾勒了毛澤東通曉古今歷史、志在扭轉乾坤、下筆猶春雷驚響的偉大革命家詩人形象,并通過歷史對比,指出中國詩壇上最有名的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佼佼者的作品也沒有毛澤東作品那般奇偉雄壯。毛澤東以其60年的詩詞創作,鑄成一座詩文化高峰——不僅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最后一座高峰,也是后無來者的詩詞高峰,似乎成了絕唱。
毛澤東辭世以后,隨著人們的挖掘,毛澤東從青年到晚年各時期詩作以各種形式發表,其詩人形象變得更加豐滿。例如,從《五古·挽易昌陶》,可以看出他作為學子貴友重情、憂國憂民、立志救國;從《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可以看到一個癡情相思、兒女情長的少男形象;從《歸國謠》,可以看到一個在朗朗月色中思考中國社會命運的壯士;從《五律·看山》等,可以看到一位在治國操勞之暇,醉心山水、風流瀟灑的騷人;從《七絕·屈原》等,可以看到一位與古詩人憂國情懷相通的政治家;從《賀新郎·讀史》,可以看到一位以“階級斗爭”為基點、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從《七律·洪都》《七律·有所思》等,可以看到一位將對中國社會進行再改造、壯心不已的革新者。
從四首四言古風看,毛澤東的詩風既受《詩經》影響,也受唐代力倡古文運動的韓愈的影響。韓愈在頌歌人事時愛用四言長詩(如《元和圣德詩》),而《詩經》的句式也多為四言。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期間讀過《詩經》,也讀過韓愈的作品,故毛澤東四首四言紀錄的都是重大題材。《祭母文》表達了一位孝子的悲思、尊敬及對慈母早逝的痛惜;《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莊重宣告紅軍革命的宗旨是要推翻軍閥、地主等壓迫者和剝削者,讓窮人翻身過好日子;《祭黃陵文》宣示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始祖的敬重與抵抗外敵入侵的決心。《題〈中國婦女〉之出版》則是號召、支持婦女參加革命、求得翻身解放。
然而,毛澤東的詩作遠不限于詩詞,還有歌、賦、駢文、散曲以及對聯,他曾利用中國傳統詩歌文化中的諸多韻文體式創作過各類作品,并且有幸存留下來。
毛澤東創作的歌至少存留一首,雖然不是專門創作。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部長時,1917年10月撰寫并張貼的《征求啟事》就是“歌”。《征求啟事》本是白話文四言啟事,但因四次使用了語助詞“兮”字,便成了具有先秦遺風的“歌”——《詩經》文體多為四言,多有兮字。《征求啟事》云:“鐵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淺合度兮,生命無妨。凡我同志兮,攜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場……”這是毛澤東為組織同學鍛煉身體,強壯體魄,倡議成立游泳組,為號召更多同學參加游泳活動而撰寫的,并張貼在校內揭示處。《征求啟事》運用當時通行的白話寫作,但有先秦時代歌詩遺風,它口語化,不加修飾,別有風味。其文體不是較雅的騷體如《九歌》等,而更接近《詩經》中的“風”即樸實的民歌;句式簡短,存留部分為36字。從行文到內容,號召一師同學在晚餐之后去游泳。
《征求啟事》是以歌的形式作為廣告,特性決定它不用文雅之辭,不需雕辭琢句,亦不刻意講求對仗、押韻,且已經與“唱”、與音樂完全分離。雖然它是在中國新文化運動將興的氛圍中以白話寫成的廣告,但毛澤東別出心裁地在其中用了“兮”字。在當時各種文體中,“兮”字的使用幾乎消失了。而中國古代詩歌中“兮”字頗多,越靠近周秦越如此。在《詩經》中,“兮”字共出現了300余次。這表明,毛澤東在“兮”字已經少用或不用的時代,特意在《征求啟事》中復活“兮”字,讓它明顯具有歌的特點。可以說,《征求啟事》中的“兮”字是歌之魂。按司馬遷的說法,歌可稱為歌詩。該歌一氣呵成,是心性的發外,沒有偽裝,沒有文飾,不刻意追求詞句的精美,不大講求對仗、平仄、用韻。
如果說,毛澤東的這首歌受題材束縛不是十分出色,那么他所作的一篇賦則光昌流麗。毛澤東的賦,名曰“自訟”。在1915年8月致信好友蕭子升時,毛澤東將其抄贈。該賦前有一段文字:“弟夙夜危懼,愧對君子,近寫日記一段,命曰自訟,子升試一觀之,可以悉弟痛艾之衷矣。”繼之,在“其言曰”之后,便是全文:
“客告予曰:若知夫匏瓜乎?陽動土暖,茁乙布薆,纏牽成蔓,不能自伸。茍無人理,則縱橫荊棘之顛,播蓐草之內,時序洊至,間吐疏苞,若明若滅。人將指曰:是亦蓐草之類而已。然而秋深葉萎,牧豎過往其間,剔草疏榛,則累累之物,大者如甕,乃是蔓之瓜也。反而觀之,牡丹之在園中,綠萼朱葩,交生怒發,矞皇光晶,爭妍斗艷。昧者將曰:是其實之盛大不可限也,而孰知秋至涼歸,花則枯矣,實不可得。吾子觀于二物,奚取焉?應曰:牡丹先盛而后衰,匏瓜先衰而后盛,一者無終,一者有卒,有卒是取,其匏瓜乎?客曰:雖然,吾觀于子一伎粗伸,即欲獻于人也,一善未達,即欲號于眾也,招朋引類,聳袂軒眉,無靜澹之容,有浮囂之氣,姝姝自悅,曾不知恥,雖強其外,實干其中,名利不毀,耆欲日深,道聽涂說,攪神喪日,而自以為欣。日學牡丹之所為,將無實之可望,猥用自詭曰:吾惟匏瓜之是取也,豈不誣哉!予無以答,逡巡而退,涊然汗出,戚然氣沮。”
該賦借鑒枚乘《七發》的賦體,摹仿其風格,以客、主問答的敘事形式來展開,借物言意。《七發》的體例和描寫手法是散體式的,無格律音韻的限制,不像以后的散體大賦那樣堆疊奇字儷句,而是善用形象的比喻對事物做逼真描摹。開篇即“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繼之寫出意欲之詞。接著是“太子曰”“客曰”等的問答之詞。毛澤東在賦的開頭即“客告予曰”,繼之使用“人將指曰”“昧者將曰”“應曰”“客曰”“猥用自詭曰”等主詞,這使賦的內容更加活潑生動,不只是簡單的客、主問答。賦的整個行文用字古奧,字出有典,但不刻意追求奢華瑰麗,而是陳鋪事物,說明道理。它體現了自身特色與創造。毛澤東當年應是從《昭明文選》中讀到枚乘的賦的,他頗喜愛這部書。
毛澤東的這篇賦,運用比興手法,將“匏瓜”與“牡丹”相比較,借以表達:匏瓜是蓐草之類,但秋深結有累累之物;不似牡丹爭妍斗艷,秋涼花枯而不結實。在二者之間取舍,應是匏瓜。牡丹先盛而后衰,匏瓜先衰而后盛,一個無果實,一個有結果,有結果的當取為是。毛澤東這篇“自訟”賦,貴在自責;自己對自己的學養、品德、修齊、言行、志向,進行反省,作一明確的評判;敢于解剖自己,以高標準嚴苛要求自己,以祈實現“大我”的目標。
毛澤東還寫過駢文,至少留下四篇駢文體書信。其中有兩信最為典型:一是1917年春毛澤東與蕭植蕃(蕭三)聯名致白浪滔天的信,二是1935年12月5日毛澤東與彭德懷聯名致楊虎城的信。他與蕭植蕃致白浪滔天的信表達致敬、尚賢、言志。他與彭德懷致楊虎城的信則是駢散結合,說理言志,文情并茂,重在曉以民族大義,表達團結抗日的愿望。
駢文起源于漢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主要特點是講求聲律、對仗、隸事、精美。就是說,講究字調平仄、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引用典故、注重藻飾。駢文注重形式與修辭技巧,雖然內容的表達相對受束縛,但藝術形式很突出。其文體典雅雍容、莊重工穩,用詞奢華鋪張,敘事生動形象,議論氣勢如虹,抒情感人肺腑,故發展成漢文書寫的一種典型文體。駢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亦稱“四六文”,全篇多雙句(“駢四儷六”),給人以一種勻衡的對稱美。
1917年春毛澤東與蕭植蕃聯名致白浪滔天的信是典型的駢文體,基本是四、六句:
白浪滔天先生閣下:
久欽高誼,覿面無緣,遠道聞風,令人興起。先生之于黃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淚吊之,今將葬矣,波濤萬里,又復臨穴送棺。高誼貫于日月,精誠動乎鬼神,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植蕃、澤東,湘之學生,嘗讀詩書,頗立志氣。今者愿一望見豐采,聆取宏教。惟先生實賜容接,幸甚,幸甚!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生 蕭植蕃 毛澤東上
這封信寫于一九一七年春白浪滔天來長沙參加黃興葬禮期間。蕭植蕃是毛澤東的好友,時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教員。白浪滔天(1871—1922年)即宮崎寅藏,日本熊本縣人。他曾積極支持和幫助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并參加興中會,與黃興等人交往甚密。1917年2月,白浪滔天從日本來長沙參加黃興改葬的葬禮。毛澤東等得知此消息后,特聯名給他寫信,高度贊揚他的精神品德,并表示愿去拜訪和求教。該信除稱呼與落款,信中“今者愿一望見豐采”為八字,“惟先生實賜容接”為七字外,其余皆四六言。故它是篇典型的駢文體書信。全信用字雅致,對仗工整,亦有隸事。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1935年12月5日,毛澤東與彭德懷曾致楊虎城一封駢散結合的書信,其辭藻、文采是之前所有信中沒有的;它說理言志,頗能使人動情激憤。信的駢文部分是:
“是以抗日反蔣,勢無偏廢。建義旗于國中,申天討于禹域,驅除強寇,四萬萬具有同心,誅戮神奸,千百年同茲快舉。鄙人等衛國有心,劍履俱奮,行程二萬,所為何來,既達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閣下一軍,聯鑣并進,則河山有幸,氣勢更雄,減少后顧之憂,增加前軍之力。……如荷同意,即祈派遣代表,前來蘇區,商洽一切。重關百二,誰云秦塞無人,故國三千,慘矣燕云在望。亡國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階下囚之前途,避之為上。冰霜匝地,勉致片言,風雨同舟,愿聞明教。專此布臆。”
這些四、六言駢文體,精美對偶、華麗藻飾不只是給人以文學美,且飽含愛國情懷、抗日意志,更是給人以鞭策、鼓勵。信中用典亦恰到好處,最能打動人心。毛澤東等給楊虎城寫信,是要爭取他指揮的十七路軍與紅軍聯合抗日,在信中曉以民族大義,表達團結抗日的愿望,應該說這深深感動了楊虎城。后來,楊虎城力促張學良,合作在西安對蔣介石發動兵諫,使中國的抗日形勢得以扭轉。
從一般體裁看,“駢文”是介于散文和韻文之間的一種文體,雖然它曾朝賦的體裁演化,但與辭賦有別。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評價唐代王勃等人駢文,并將之同六朝駢文相比較,說:“唐初王勃等人獨創的新駢、活駢,同六朝的舊駢、死駢,相差十萬八千里。”毛澤東會寫駢文,可能還直接受湖湘詩詞文化的影響。晚清名臣曾國藩,認可古文與駢文相通,提倡駢散結合,力求超越語言形式對文體的限制。他還將駢文創作與詩聯系起來,認為駢文講究對仗工整和用典的特點有助于詩的創作,故曾國藩主張詩人必須學習寫作駢文。曾國藩在為王定安的《蛻敩齋稿》撰寫題記時強調:“詩人必學為四六,故唐世詩家無不工為駢文者。”青年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期,曾研讀過曾國藩的著作,但在多大程度上受曾國藩的影響則需要進一步探討。可以肯定的是,毛澤東善于駢文寫作,對他的詩詞創作十分有助益。
毛澤東還寫過曲(散曲)。遺憾的是,他在1960年代創作的元曲小令至今沒有發表。“據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吳旭君回憶,毛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常讀元曲。他在‘文革’期間還創作過元曲小令,只是沒有發表而已。另外,那個時候,他為了反擊當時所說的現代修正主義逆流,正在寫政治諷刺詩詞,以作投槍和匕首。他讀元曲正是想吸收它的諷刺手法,以及汲取它的生動而幽默的俚語,來探索和豐富他的反修詩詞創作。”倘若毛澤東的這些曲作能夠早日面世,我們對他所寫散曲風格、文質的了解就更全面了。
不過,我們有幸能讀到謝靜宜在回憶錄中記錄的一首,略知毛澤東所寫之曲的風格與品位。謝靜宜在回憶自己同毛澤東談曲而得到毛澤東曲作的往事時寫道:1961年,田家英等幾位夫子一起談說詩詞時,曾給大伙讀了一首逗樂的詩,大意是一對戀人因沒有文化通信困難,就約定以畫圈來代替思念之情。“后來,我當笑話把這首詩背給了主席聽,主席大笑,并說他看到過。主席笑后詩興即起,拿起筆也寫了一個《一半兒》贈給我和我丈夫。大意是:‘閨中少女不知情,一覺睡到大天明,自從有了同窗婿,一半兒朦朧,一半兒醒。’主席寫好后說:‘送給你和小蘇吧!’然后主席笑著給我作了解釋,因為我與丈夫是青梅竹馬、同窗同學、同做機要工作,故有此《一半兒》。”
毛澤東隨筆寫成一首曲,儼然順水推舟,信手拈來,用字通俗詼諧,這與他的曲學知識豐富有關。他曾經手書清代馮云鵬(字晏海,江蘇通州紫瑯[南通市]人)的《北仙呂 一半兒 新嫁娘(之一)》:“少時獨宿不關情,一〔徹〕夜酣眠直到明。自有同衾人喚卿,怎安寧?一半兒迷蒙,一半兒醒。”《北仙呂》是宮調名,《一半兒》是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
此外,毛澤東還創作過大量對聯。對聯被譽為“短詩”,它來自詩,詩中有聯,聯中有詩,故詩聯不分家。然而,毛澤東有不少對聯字句較長,超過律詩與小令。并且,他在求學時期撰寫的對聯就很出色。例如,1915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為病故的學生易昌陶召開追悼會,毛澤東不僅送有挽詩,還送有挽聯,“胡虜多反復,千里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作此聯時,正值對內獨裁、對外賣國的袁世凱政府承認日本政府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之后。挽聯的文字交織著毛澤東既悲且憤的感情。他既痛惜良友早夭,又切感國仇必洗。從中可見青年毛澤東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有著振貧弱、抗外侮、經濟天下的大志。
毛澤東的對聯佳作頗多,可與詩詞媲美。現再引幾例。1919年10月5日,母親文氏夫人病逝,毛澤東從長沙回家奔喪,在以極度懷悲之情寫祭母文的同時,還作靈聯二副。其中之一是,“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該聯盡露對慈母的無限懷念之情,感人肺腑,讀罷令人悲從心來。1930年冬,紅軍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大“圍剿”,在寧都小布召開根據地軍民誓師大會。大會會場掛著毛澤東親撰的一副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此聯說明了游擊戰爭“十六字訣”的內容和運動戰、殲滅戰的軍事思想原則: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以達到全殲敵人的目的。1944年秋,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戰斗中犧牲。毛澤東特寫挽聯一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勛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此聯對仗工整,詞章峻秀,高度評價了彭雪楓的一生,在寄托哀思時直抒奮發之氣。
毛澤東善寫對聯,與他勤學深鉆分不開。1949年后毛澤東極少寫對聯,但他仍然研究對聯。清代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是他出行的必備書之一。他在《楹聯叢話》中讀到清代孫髯為昆明池大觀樓所作長聯時,稱其“從古未有,別具一格”,認為梁章鉅對其“究未免冗長之譏也”的評價“不確”,還細心指出其中言“一楹貼多至一百七十余言”是“一百八十字”之誤。對于叢話中所錄阮元對此聯的改筆,毛澤東斥之為“死對、點金成鐵”。
綜上所述,毛澤東擅長詩詞,亦作歌、作賦、寫駢文、寫曲、寫對聯,遺留、幸存下來的毛澤東的歌、賦、駢文、曲、對聯等數量雖不是太多,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從總體上見識他的作品既有豪邁之氣,亦有婉約之風,還有戲謔、民俗色彩。1957年8月1日,毛澤東在讀了《蘇幕遮》和《漁家傲》后寫下一段批語:“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婉約派中的一味兒女情長,豪放派中的一味銅琶鐵板,讀久了,都令人厭倦的。人的心情是復雜的,有所偏但仍是復雜的。”毛澤東自己的詩文風格何嘗不是“復雜”的呢?通過其全部詩作,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一個血肉之軀的毛澤東:既是一個功高蓋世的偉人,也是一個具有平民情結的普通人,人性所應有的他無不具有。以歷史來衡量,毛澤東的詩作體現了他是承傳與光大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典范。
相關文章
- 毛主席說,不要認為中國什么都是好的
- 張志坤|“毛澤東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張志坤|“毛澤東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張志坤|“毛澤東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張志坤|“毛澤東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張志坤|“毛澤東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張志坤|“毛澤東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
- 陶冶:我家要世世代代感謝并捍衛大救星毛爺爺
- 孔潤年|論毛澤東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貢獻 ——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
- 老金:銘記毛主席豐功偉績,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永遠革命——在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 朱樹松:解表固表·開門關門
- 李定凱:毛主席是革命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緊密結合的光輝典范和偉大導師——在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