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 鑄劍安天下 軍墾立邊疆
女:民,以食為天!軍,以糧草先行!
男:全國解放,百廢待興。520萬人民軍隊、800萬舊政府官員的吃飯問題,成了新生的共和國之大難!
女:而西陲新疆,20萬大軍、4萬舊政府官員的吃飯問題,更是這難中之難!
男:遙遠的路途、昂貴的進口糧價和運費,一窮二白的共和國不堪重負!
女:當年的美國駐迪化副領事馬克南曾得意而猖狂地說:
男:共產黨的軍隊,好進不好出!我要親眼看著他們一個個渴死、餓死,葬身黃沙曠野之中!
女:決不能讓敵人的陰謀得逞!更不能給新生的共和國及貧苦的新疆人民添負擔!
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主席的教導,充滿著生機和希望!
女:揮劍決浮云,鑄劍安天下!
男:王震司令員率領進疆部隊10萬大軍,攜手伊犁三區革命的3萬民族軍,團結新疆起義部隊的8萬官兵;
女:在天山南北的千年戈壁沙漠、萬古荒原上,
合:開始了共和國創世紀的軍墾大生產!
第一章 軍墾第一犁
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女:遵照毛主席的教導:“要為新疆各族人民多辦好事。”不與民爭地,不與民爭水,不與民爭利。
男:要讓雪山河流聽喝獻寶,要讓沙漠戈壁拱手獻糧!
女:人民解放軍在千年戈壁、萬古荒原上安營扎寨,
男:進行著“沙漠之中造綠洲,戈壁灘上蓋花園”的輝煌創造!
女:將士們鑄劍為犁,用砍土鏝、人拉犁,翻開戈壁荒原的凍土,播種希望!
男:將士們,用“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用青春和熱血,續寫著共和國承接泱泱中華兩千多年屯墾戍邊歷史的——
合:古韻長歌!
舞蹈:1、《軍墾第一犁》 (6’08”)+(12’32”)=(18’40”)
(配樂:曲15:《軍墾第一犁》(6’08”))
(剪輯音樂:《草原英雄》(3’59”)+《雪中蓮》(2’06”))
(舞蹈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表現:
先遣隊風雪兼程,前往天山南麓開都河流域和南北疆山隘要道的鐵門關察勘水文地質資源情況。
1、1949年深秋,二軍第十六師師長張仲瀚奉命率領由農林水牧專家和勘測設計人員組成的三
十多人的先遣隊提前由甘肅酒泉出發,一路風塵,闖過終年大風的安西,越過甘新邊界的
星星峽,涉過千里無人煙的戈壁大漠,風雪兼程,前往天山南麓開都河流域和南北疆山隘
要道的鐵門關進行水文地質資源情況察勘的場景;
2、先遣隊到達焉耆古城的第二天,張仲瀚師長就登門拜訪前一天剛剛平息了起義部隊中反革
命暴亂的愛國將領——三八三團團長昌祥生。積極與駐地起義部隊溝通交流人民解放軍接管
軍政及屯墾事宜,為大部隊駐守和屯墾生產作準備的場景;
3、昌祥生團長積極給予人民解放軍大力支持!帶頭捐獻牛羊等物資,并積極動員蒙古王公貴族
獻地援軍的場景)
【背景畫面:(按舞蹈順序出現)
1、終年大風的安西,甘新邊界的星星峽,千里無人煙的戈壁大漠,東疆古城哈密;
2、當年的古城焉耆。】
[背景滾動字幕:
1949年10月13日,第一兵團第二軍十六師師長張仲瀚率領由農林水牧專家和勘測設計人員組成一支三十余人的“袖珍”部隊,先于大部隊從酒泉出發,一路風塵,直插焉耆古城,勘測天山南麓開都河流域和南北疆山隘要道的鐵門關地區的水土資源,為大部隊屯墾生產做準備。
1948年11月5日,先遣隊到達古城焉耆。此時的新疆已是初冬。開都河即將封凍!
在新疆干旱氣候條件下種地,必須在頭年初冬進行冬灌泡地,來年耕耘才會有收成。可我軍田無一坰,地無一壟。開荒?沒有人手!來年如何立足?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不與民爭利的人民軍隊,如何保證來年部隊的生存與生產?
在先遣隊到達的前一天剛剛平息了起義部隊中反革命暴亂的愛國將領——三八三團長昌祥
生,給予人民解放軍大力支持!帶頭捐獻牛羊等物資,并動員蒙古王公貴族獻地援軍!]
(第二部分表現:蒙古人民的無私情懷:
在昌祥生團長的幫助和引薦下,第三天,張仲瀚師長拜訪了愛國人士——土爾扈特蒙部女盟
長鄔靜彬。
女盟長以蒙古族的隆重大禮迎接共產黨軍隊的師長來訪,主動獻地獻草場并倡導動員蒙古王
公貴族獻地支援人民解放軍扎根立足的場景)
【背景畫面:(按舞蹈順序出現)
1、初冬的古城焉耆。寬闊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即將封凍的開都河。
(女盟長大禮迎接張仲瀚師長之舞蹈時的背景)
2、初冬的巴音布魯克草原。美麗的土爾扈特蒙部落蒙古包群。
3、展現蒙古族軍隊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橫掃歐亞大陸的場景;
4、展現世居巴爾喀什湖西岸的蒙古人民不畏沙皇的強暴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舉族東歸的畫
面;
5、清朝乾隆皇帝賜封巴音布魯克草原給東歸蒙古族人民——南路土爾扈特部落休養生息的圣
旨的畫面;
6、張仲瀚師長與起義部隊中的愛國將領——三八三團長昌祥生拜訪土爾扈特蒙部女盟長鄔靜彬
的老照片。】
[背景滾動字幕:
蒙古族人民是心地善良、胸懷博大寬廣的民族。
南路土爾扈特蒙古部落女盟長鄔靜彬深明大義,對張仲瀚師長的來訪以大禮相迎,并積極倡
導獻地運動。女盟長率先垂范,捐出自己的采邑——4萬多畝灌溉土地和250萬畝草場給駐地人
民解放軍屯墾搞生產,幫助人民解放軍立足生根!
在女盟長鄔靜彬的帶領下,和碩特部王公貴族捐助了2萬多畝土地,支援解放軍屯墾大生產。
在開都河畔這片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盟軍團結凝成的土地上,人民解放軍拉開了新中國屯
墾戍邊的序幕,開始了新疆屯墾大生產的軍墾第一犁!]
(第三部分表現:師長拾糞傳佳話
1、張仲瀚師長率領先遣隊在開都河流域及鐵門關騎馬踏勘、選址布點,勘測水土資源情況的場景;
2、當地百姓指導人民解放軍冬灌泡地的場景。
3、張仲瀚師長率領先遣隊利用早晚業余時間在焉耆街頭拾糞肥,幫助百姓打掃牲畜棚圈、廁所積肥的場景:晨曦中,兩個小戰士挑著滿載的糞擔趕往地頭。在焉耆橋頭看見前面一個高大的身影,很像他們的張師長。小戰士爭論著是不是,緊跟著追上去,一直追到地頭才趕上張師長。師長親切與他們交談,鼓舞了戰士們的干勁。回來時在街頭看到新鮮的馬糞,張師長用雙手捧到筐中的場景;
第四部分表現:起義部隊友軍的支援
1、人民解放軍師長親自挑筐在焉耆街頭拾糞積肥的消息不脛而走。起義官兵一片嘩然,奔向街頭觀看,拍手叫好。倍受震撼的起義部隊陳俊旅長拜訪張仲瀚師長的場景;
2、得知部隊冬灌泡地缺人手,陳旅長派出機槍連和炮兵連支援先遣隊冬灌;起義部隊協助先遣隊
冬灌的場景。
3、在共同的勞動中,起義官兵對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倍加欽佩,深受影響。遇到冬灌渠堤決口,立
即毫不猶豫跳入冰水中堵決口,連鞋襪也顧不上脫的場景)
[背景滾動字幕:
在新疆種地,與內地不同。干旱的土地必須在頭年初冬進行冬灌泡地,第二年才能播種收獲
——當地百姓熱情指導新來乍到的人民解放軍先遣隊。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貧瘠的土壤必須大量施用農家肥料。積肥增產!師長張仲瀚號
召:先遣隊不分男女,一律利用緊張的踏勘選址布點間隙,拾糞積肥。張仲瀚師長率先垂范,挑筐
積肥,街頭拾糞。
“君子之德風”!先遣隊員們你追我趕,掀起了積肥熱潮。
人民解放軍師長親自挑筐在焉耆街頭拾糞積肥的消息不脛而走。起義官兵一片嘩然。焉耆起義
部隊一二八旅旅長陳俊倍受震撼,專程拜訪張仲瀚師長。對將軍如此治軍風范感佩贊嘆不已!
時值初冬。開都河即將封凍。土地不冬灌,來年播種無望。可大部隊尚在千里之外,沒有人手,
怎么辦?國民黨部隊剛剛起義。冰水剌骨的寒冬,艱苦的冬灌勞動,、、、、、、向誰借人?
張師長無聲的行動,感化教育了起義官兵。陳俊旅長立即抽調機槍連和炮兵連支援先遣隊冬灌!
兩支部隊齊心協力搶冬灌,趕在開都河封凍前,冬灌泡地8千多畝,為來年春耕生產準備了條
件。]
第二章 如水的奉獻
(《軍民共修和平渠》音樂聲中朗誦)
女: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是農業的命脈!
男:共和國誕生的那個冬天——滴水成冰的季節,人民解放軍二軍駐疆迪化部隊開始了全新疆第一個水利建設項目——擴建和平渠的工程。
女: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的奠基人王震司令員親自拉爬犁上陣,率先垂范;六軍軍長政委也拉著爬犁加入了和平渠水利大會戰的滾滾洪流!
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將軍們身先士卒,戰士們深受鼓舞!五十里崎嶇冰雪路上,你追我趕,熱火朝天!
女:一時間,迪化百姓傾城出動,萬人空巷!
男:從三甬碑到和平渠工地,全市各民族群眾手捧熱奶茶、馕餅,爭先恐后慰問這支為人民服務的共
產黨軍隊!
女:市民們感動了!無數青年學生、機關職員、普通群眾紛紛加入修渠的勞動大軍!
男:從此,一曲曲雄渾的軍民團結、民族團結共建家園的交響樂響徹天山南北,
合:回響了整整六十五周年!
舞蹈:2、《軍民大生產》 (8’58”)+(3’34”)=(12’32”)
(配樂:曲16:《軍民共修和平渠》(6’14”)
(剪輯音樂:《軍民并肩向前進》+《奶茶歌》)
曲17:《軍民大生產》(2’44”)
(剪輯音樂:《新疆之春》+《軍民大生產》))
(舞蹈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
1、表現王震司令員、六軍軍長羅元發、政委張賢約同駐迪化官兵一道,冒著風雪嚴寒拉石頭,
軍民共修和平渠的場景;
1950年新年剛過,駐迪化警備區司令、二軍第十七師就組織部隊開始了全新疆首個水利建
設項目——修建和平渠。師長程悅長將軍率領將士們擴挖和平渠,鋪砌防滲片石。從三甬
碑采石場到和平渠工地,每趟往返五十千米崎嶇冰雪路,病中的政委袁學凱堅持帶頭參加
修渠建設;王震司令員、六軍軍長羅元發、政委張賢約也拉著爬犁加入了大會戰的滾滾洪
流;
當時,正值滿天飛雪、遍地堅冰的隆冬季節,習慣了干三季休一冬的新疆本地人,驚訝地
看到曾經8次負傷的王震,穿著破舊的棉軍衣,帶領戰士拉爬犁搬運石頭,走在隊伍的最
前面。那早已被汗水浸濕了的破棉衣,經寒風一吹又結上了一層冰霜,他卻神情自若地躬
著腰,步履穩健地向前趕。僅僅幾天,部隊和地方人員拉運的石頭堆積如山。
2、迪化(今烏魯木齊)全城沸騰了。迪化老百姓傾城出動,萬人空巷!從三甬碑到和平渠工
地沿途五十里崎嶇冰雪路上,全市民眾圍觀鼓掌!各民族群眾手捧熱奶茶、馕餅,爭先恐
后慰問這支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軍隊的場景。《奶茶歌》歌聲中,頭頂馕餅盤手提奶茶的新
疆各少數民族姑娘翩翩起舞,舞蹈中向人民子弟兵敬獻奶茶馕餅;
3、無數青年學生、機關職員、普通群眾紛紛加入修渠勞動大軍的場景。)
[背景滾動字幕: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是農業的命脈!
1949年冬,新年剛過,人民解放軍二軍駐迪化警備部隊,開始了全新疆第一個水利建設項
目——擴建和平渠的工程。
警備區司令員程悅長和正在病中的政委袁學凱率領將士們擴挖大渠,鋪砌防滲片石,進行修
渠建設;
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的奠基人王震司令員不顧身體曾多次負過重傷,親自拉爬犁上陣,率先
垂范;
六軍軍長羅長發、政委張賢約也拉著爬犁加入了水利大會戰的滾滾洪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將軍們身先士卒,戰士們倍受鼓舞!一路上你追我趕,熱火朝天!
一時間,迪化百姓傾城出動,萬人空巷!
從三甬碑采石場到和平渠工地,沿途五十里崎嶇冰雪路上,全市各民族群眾手捧熱奶茶、熱
馕餅,爭先恐后慰問這支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軍隊!
市民們感動了!無數青年學生、機關職員、普通群眾紛紛加入修渠的勞動大軍!
從此,一曲雄渾的軍民團結、民族團結、兵地團結、共建家園的交響樂響徹天山南北,回響
了整整六十五周年!]
(舞蹈第二部分:
1、表現王震將軍率領第二十二兵團陶峙岳、陶晉初、張仲瀚和專家組成的勘測隊,在早春的朔
風中,涉冰水過瑪納斯河,對瑪納斯河流域進行勘測,籌劃在石河子建設軍墾新城的場景;
2、1950年初春,人民解放軍10萬進疆大軍、伊犁三區革命的3萬民族軍及新疆起義的8萬官
兵,帶著滿身征塵,奔赴天山南北冰雪覆蓋的亙古荒原、沙漠戈壁,戰天斗地,爬冰臥雪,
風餐露宿,挖地窩子、割蘆葦,安營扎寨;
3、天山南北遍地開花,各級領導帶領部隊用步槍做水平儀,在戈壁沙漠勘測水土資源,規劃農
田水利建設;
4、將士們一手拿槍,一手砍土鏝,挖大渠,筑堤壩,開荒造田。當地百姓紛紛送來牲畜和犁,
幫助部隊開荒的場景;
5、兩個連隊向堅如頑石的凍土挑戰。虎口震裂了,砍土鏝把子上血跡斑斑,咬咬牙繼續干。春
寒料峭的冰雪中,光著膀子揮汗如雨的戰士們在開荒中自覺自發地展開勞動競賽,你追我趕,
互不相讓,獲勝者獲得“砍土鏝開荒氣死牛”錦旗的熱火朝天場景;
屯墾大生產中,組織“水利大會戰”“開荒勞動競賽”促生產,各崗位涌現出“勞動模范”
“開荒英雄”、、、、、、
(所有工地上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幅標語激勵人奮進:
“變戰斗英雄為勞動模范”、“人人立功、事事立功”、“發揮一技之長”、
“學習志愿軍戰斗英雄,爭當生產模范”、“圍繞‘鞏固勝利、保衛國防、發展生產、建設國家’
的中心任務,抓緊生產空隙進行文化學習和技術學習”、、、、、、)
6、開春,將士們引來天山雪水澆灌新開墾的土地,播種新的希望的勞動場景。)
【背景畫面:
1、隆冬季節的天山北坡,茫茫塞外千里冰封,朔風肆虐的畫面;
2、天山北坡的瑪納斯河冰水滔滔。工程兵指戰員們正在冒著嚴寒風雪架設跨河大橋的畫面;
3、瑪納斯河西岸的戈壁荒原,布滿人民解放軍戰士們的營地——地窩子的老照片。】
[背景滾動字幕:
1950年早春2月,人民解放軍駐疆各部隊除執行剿匪任務的將士之外,全部啟程向戈壁荒
原開跋!拉開了共和國大西北屯墾戍邊大生產的帷幕!
王震司令員率領20萬大軍,帶著滿身征塵,風餐露宿,爬冰臥雪;一手拿槍,一手砍土鏝,投入了屯墾戍邊的新戰斗!
這支“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千萬里”的10萬進疆大軍,攜手伊犁三區革命的3萬民族軍,團結新疆起義的8萬國民黨官兵, 在千年戈壁葦湖堿灘、萬古沙漠荒原上安營扎寨!
在邊陲新疆這片廣袤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開始了“沙漠之中造綠洲,戈壁灘上蓋花園”的輝煌創造!
將士們鑄劍為犁,用砍土鏝、人拉犁,翻開戈壁荒原的凍土,播種希望!用“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續寫著共和國承接泱泱中華兩千多年屯墾戍邊歷史的古韻長歌!
駐疆部隊在茫茫荒原和戈壁沙漠上白手起家,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創造出驕人的業績。
到1952年底,新疆部隊在天山南北開荒造田,不僅歸還了借種群眾的41萬畝耕地,還修建、
整修水渠近300條,總長2470(2318)里,恢復和新增灌溉面積653(127)萬余畝。為地方人民
群眾解決了部分農業灌溉問題。
1952年,全軍區播種面積已達162萬畝,收獲糧食近1億公斤;棉花總產334.5萬公斤;油
料總產近5百萬公斤;牲畜存欄達到49萬頭;實現了主副食全部自給。
20萬大軍駐守邊防,反倒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不僅使駐疆人民解放軍在經濟上站穩了腳跟,在政治上對新疆各族人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為長期建設新疆打下了穩固基礎。
1952年4月6日,毛澤東主席在《關于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中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細算,自力更生,生產自給,現在他們已經站穩腳跟,取得了少數民族的熱烈擁護。”
新疆各族人民從中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對毛澤東主席和共產黨充滿感恩和信心。]
第三章 丹心化綠蔭
男:在塔里木盆地的千里沙漠荒原前沿種樹,要比其它任何地區方都要艱難!
女:為了鎖住“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這頭魔怪的觸角,
合:第一野戰軍首批進疆的三五九旅老兵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碧血丹心化綠蔭》音樂聲中朗誦)
男:他不是將軍。長眠在一棵普通的白楊樹下。他進疆時是班長,死的時候,還是班長。
女:他的任務是帶領全班戰士在沙漠前沿種樹。連續三年他都沒能完成任務,所植的樹成活的屈指可數。
最后,由于舊傷復發和勞累,他倒下了。他臨死的時候對連長說,
男:咱開出一塊熟地不容易,我死了就把我埋在大漠的最前端,栽上一棵樹。我就不信,五尺的漢子還捂
不熟一塊地,養不活一棵樹!
女:這棵樹,果真活了,成了塔里木墾區的第一樹!
男:從此以后,塔里木人也定下了一條規矩:
女:凡是有人死了,就挨著這位老兵埋在沙漠的最前沿,并且要栽上一棵樹。
男:這片沙漠前沿的防風林中,有山東女兵的槐樹、湖南女兵的榆樹;
女:有甘肅老兵的白楊樹、河南支邊青年的白蠟樹……
男:還有一匹延安時期內蒙古民間抗日組織送給三五九旅的立功無數的軍馬——
女:這些樹,一棵棵蒼勁威武,像個將軍;
合:它們,是勇士們的血肉和靈魂化成的啊!
舞蹈:3、《塔里木墾區第一樹》 (3’34”)
(配樂:曲18 :《碧血丹心化綠蔭》(3’34”))
(舞蹈表現:
王震司令員率領的三五九旅將士們用碧血丹心,在千古沙漠戈壁上艱難植樹的的場景。
1、長眠在這棵樹下的是一位三五九旅的老兵,名叫趙喜順。他進疆時是班長,死的時候還是班
長。他是首批隨第一野戰軍進塔里木的戰士。
他帶著全班戰士風餐露宿,在這千里荒原的沙漠前沿植樹的場景;
由于的肆虐風沙和干旱,連續三年他都沒能完成任務,所植的樹成活的屈指可數。
最后,由于舊傷復發和勞累,他倒下了。他臨死的時候對連長說,咱開出一塊熟地不容易,我
死了就把我埋在大漠的最前端,栽上一棵樹。我就不信,五尺的漢子還捂不熟一塊地,養不活
一棵樹。這棵樹果真活了,成了塔里木墾區第一樹的場景;
2、這里掩埋的是一匹軍馬。它的軍齡比許多老兵都要長,是延安時期由內蒙古的民間抗日組織
送給三五九旅的。它立功無數,最著名的一次是在1950年葉爾羌河流域國民黨頑固勢力發
動叛亂,情況十分危急的關頭,這匹馬載著一個負傷的通訊員用兩天兩夜的時間順著和田河
谷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將消息傳出。到塔里木后,它和老兵們并肩拉犁,風餐露宿,渡過了最
艱難的歲月,它倒下的時候,正值饑荒的年月,許多戰士由于營養不良腿腳都浮腫了,卻沒有
一個人提出用它來果腹。他們像送自己的戰友一樣,將它葬在這里,并栽下這棵樹的場景;
3、一片枝繁葉茂的防風林就像一堵綠色的城墻,給沙漠帶來了無限生機。勇士們的忠骨養育
出的沙漠綠蔭擋住了大漠風沙的觸角,守護著沙漠綠洲的場景)
(建議:
舞蹈參考新疆維吾爾族作者艾山江的紀實作品《采訪對象是棵樹》進行編排。)
【背景畫面:(按舞蹈順序出現)
1、終年風沙彌漫的塔里木盆地,千里無人煙的戈壁大漠;
2、由首批隨第一野戰軍進塔里木的戰士、三五九旅的老兵趙喜順的骨血化育的墾區第一樹;
3、長眠在千古沙漠中的開疆英雄們的墓碑;
4、阻擋了大漠風沙之觸角的、由第一代軍墾人的骨血化育的塔里木沙漠最前沿的“軍墾林”。】
[背景滾動字幕:
駐疆部隊在茫茫荒原上白手起家,經歷了世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
在千百年來干旱缺水、風沙肆虐的亙古沙漠種田、植樹,是一種令人無法想像的艱難!
將士們在天山南北難以生存的沙漠戈壁,用碧血丹心,化育出一棵棵阻擋風沙的生命之樹,
澆灌出一片片沙漠綠洲!
這戈壁沙漠中的第一棵軍墾樹下,埋葬著為了建設這片土地而獻身的人民子弟兵和曾經同他
們馳騁千里、奮戰沙場的伙伴——戰馬;
即使在最艱難的歲月、饑荒的年月,許多戰士由于營養不良,腿腳都浮腫了,卻沒有一個人提
出用倒下的戰馬來果腹。他們像送別自己的戰友一樣,將它葬在沙漠前沿,并栽下一棵樹。
這戈壁沙漠中的每一棵軍墾樹,都浸透了沙漠勇士們辛勤的血汗!
這戈壁沙漠中的每一棵軍墾樹下,都長眠著沙漠勇士們的忠魂!
不經幾分寒徹苦,哪有梅花撲鼻香?赤膽豪情戰天地,碧血丹心化綠蔭!
將士們,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續寫著共和國承接
泱泱中華自西漢時期開創的、延續了兩千多年歷史的屯墾戍邊之古韻長歌!
到1950年底,新疆部隊在天山南北修建水渠32條,總長2470里,可灌溉耕地127萬余畝。
1951年,全軍區播種89萬畝,收獲糧食4450萬公斤。
20萬大軍駐守邊防,不僅減輕了新疆人民的負擔,而且為新疆地區的生產發展作出了史無前例的示范!
新疆各族人民從中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對毛澤東主席和共產黨充滿感恩和信心。]
第一部第一集第二場:(18’40”)
第三場 汗水洗鉛華 紅蓮朵朵開
男:1949年12月,新疆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
女:要使這支8萬人的舊軍隊,在思想上、行動上成為名符其實的人民解放軍,需要經過一場脫胎換骨的思想改造!
合:有了正確的思想,才能有正確的行動!
男:進疆部隊選派二軍六軍的1600名優秀政工干部來到起義各師,實施艱難的思想改造。
第一章 洗凈鉛華出紅蓮
(《洗凈鉛華出紅蓮》音樂聲中朗誦)
女:如果說,理想是靠奮斗實現的話,那么,奮斗的先師,便是信念!
男:保家衛國,是軍人的使命!屯墾戍邊,是保家衛國的千秋大業!
女:“安下心,扎下根,長期建設新新疆”——祖國的號召,就是進軍的號角!
男:共產黨干部光明磊落的胸襟和腳踏實地的行動,感召著新生的起義官兵;
女:了解了共產黨的政策和人民軍隊的宗旨,明白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起義將士不再迷茫!
男:團結、尊重、關懷、信任。官兵一致同甘苦的作風,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以及共和國賦予這支部隊的特殊使命——屯墾戍邊,使這支部隊真正脫胎換骨——
女:他們體會到了做人的尊嚴!
男:摘下青天白日旗不久的將士們,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
合:煥發出無窮的創造力!
舞蹈:1、《洗凈鉛華出紅蓮》 (6’34”)+(18’01”)=(24’35”)
(配樂:曲19:《洗凈鉛華出紅蓮》(5’39”)、
(剪輯音樂:《八戒皈依》+《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曲20:《勞動的歌聲漫山遍野1》(0’55”)(建議改為演唱兵團原創歌曲《打場歌》))
(舞蹈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表現:
1、起義官兵舊習氣一時難以徹底改變,士兵調戲婦女、軍官打罵士兵現象時有發生。少數反動分子煽風點火,鼓動官兵抵制政工干部的改造的場景;
2、針對國民黨軍隊的舊思想及軍閥作風、兵痞作風,新疆軍區舉辦訓練班,集訓起義軍官、士官,學習毛澤東主席《新民主主義論》、《人民公敵蔣介石》等文章的場景;
3、開展訴苦運動,士兵露出被毒打留下的傷疤,控訴反動軍官欺壓士兵的罪行,揭發反動分
子的場景;
政工干部主動與起義官兵交朋友,關心起義官兵疾苦無微不至,親自給病號喂飯,打洗腳
水;夜間查鋪為士兵蓋被、使起義官兵感受到做人的尊嚴的場景;
(音樂中“門響聲”中表演(3’02”)開始)
【背景畫面:
1、解放前迪化市全景、街道及國民黨警備部隊駐地的畫面;
2、原迪化市國民黨警備區及步兵學校教室的畫面;
3、國民黨警備區軍營的畫面】
(第二部分表現: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聲起)
1、1950年2月,北疆春寒料峭的時節,陶峙岳將軍率第二十二兵團離開駐地省府迪化市,進軍戈壁荒原,開始新的戰斗——屯墾大生產。派駐起義部隊的政工干部行軍,有乘馬自己不騎,讓病號騎,自己打起背包和大家一起行軍。與士兵同吃同住同勞動;與起義官兵一道,挖地窩子、割葦子建家,挖引水渠、搞水利大會戰,用砍土鏝、人拉犁開荒造田的場景;
生產工作中,政工干部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生活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用真誠感化起
義官兵的場景。
“戰士手中三件寶,鐮刀、繩子、破棉襖”。就憑這樣的“裝備”,起義官兵在瑪納斯河西岸
的戈壁荒原安營扎寨,創造、建設。風霜雨雪中,在政工干部的帶動下,起義將士愛兵如子,
晚上不睡覺為戰士烤衣裳、打磨砍土鏝;士兵們干勁倍增,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勞動的場景;
2、夏季,將士們揮汗如雨,開荒造田,蚊子咬得人受不了,大家扎緊衣袖褲腳,在暴露的皮膚上涂抹上黃泥巴,以防止蚊蟲叮咬的場景;
3、參軍進疆的湘魯冀豫川京滬等地的女兒們來到起義部隊,同官兵一同開荒生產,使戰士們倍受鼓舞,干勁倍增的場景;
4、瑪納斯河西岸麥浪翻滾、油菜花飄香的季節,白手起家的8萬起義將士在熱火朝天的勞動中,開鐮收割豐收的糧食,在打麥場上用馬拉轆轤打麥脫粒的場景(勞動中歡唱兵團自創歌曲《打場歌》))
【背景畫面:
1、解放初期瑪納斯河流域早春冰雪覆蓋的荒原及石河子小村的畫面;
2、起義部隊所建“地窩子”軍營的畫面;
3、起義部隊用卵石修筑的引水大干渠的畫面;
4、變為綠洲的瑪納斯河西岸及豐收在望的莊稼和蔬菜的畫面】
[背景滾動字幕:
為了將新疆起義部隊改造成名副其實的人民軍隊,共和國對這支部隊給予了特殊政策:
一、派出優秀政工干部任政治委員(指導員),實行共產黨的組織領導;
二、對政工干部進駐之前將士們所犯的所有罪惡、錯誤一概既往不咎;
三、把全疆水土資源最豐富的天山北坡瑪納斯河流域交給起義將士開墾建設。
1、1950年2月,北疆春寒料峭的時節,按照王震司令員的規劃設想,陶峙岳將軍率旗下第二
十二兵團第二十五師、二十六師離開駐地,進軍瑪納斯河流域的戈壁荒原;開荒造田,挖渠
灌溉,修水庫,建電站,、、、、、、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屯墾大生產。
2、 “戰士手中三件寶:鐮刀、繩子、破棉襖”。就憑這樣的“裝備”,他們和進疆部隊一樣,在沙漠戈壁、亙古荒原安營扎寨,創造、建設。
風霜雨雪中,他們走過了嚴冬酷暑;春種秋收,收獲浸透了自己汗水的小麥、玉米,收獲自
己栽種的蘿卜、白菜;春華秋實,住進了自己挖土掘穴葦草苫頂的地窩子,住進了自己脫坯
打墻建的新營房、、、、、、
3、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武裝,白手起家的8萬起義將士在熱火朝天的勞動中,完成了史無前例的
改造!也收獲了自尊和信念!
這支部隊努力改造,不負眾望。僅僅兩年,瑪納斯河墾區成為兵團最大的糧棉糖基地!]
第二章 新疆軍墾第一棉
女:解放前,新疆不產棉。全疆人民的穿衣戴帽,全靠從內地和埃及進口棉花。
男:王震司令員帶領駐疆部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邊疆各族人民造福。
(《中蘇友誼開奇花》歌聲中朗誦)
女:1953年,在前蘇聯專家迪托夫的培訓指導下,起義將士們挑沙改土,以“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的豪情壯志和沖天的革命干勁,苦干加巧干;
男:在天山北坡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創造了世界上在北緯44度以北地區成功種植棉花的奇跡——
女:準葛爾盆地邊緣,瑪納斯河流域2萬畝棉花喜獲豐收,單產籽棉超過四百斤。
合:從此,瑪納斯墾區成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
舞蹈:2、《西域盛開白棉花》 (8’24”)+(9’37”)=(18’01”)
(配樂:曲21:《中蘇友誼開奇花》(1’38”)(剪輯音樂:《紡織姑娘》(俄羅斯語歌曲))、
曲22:《漠北育出軍墾棉》(3’44”)(剪輯音樂:二胡獨奏《喜送公糧》)、
曲23:《南泥灣》(3’02”))
(舞蹈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表現:
1、 王震司令員與蘇聯專家迪托夫簽訂棉花高產種植協議書的場景;
2、在蘇聯專家迪托夫的指導下,穿戴著節約了帽檐衣袋之人民解放軍軍服的起義官兵在瑪納
斯河流域艱苦卓絕地奮斗,精心栽培的棉花的場景;
3、“兵團植棉事業的播火者”、起義士兵劉學佛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帶領全班戰士努力摸索
新疆種植棉花的技術的場景;
4、棉田發生了病蟲害。辛苦培育的棉苗死了。戰士們非常難過。起義士兵張世海深夜打著手
電筒,在棉花地里觀察棉花害蟲生長期規律,探索棉花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場景;
5、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2萬畝棉花喜獲豐收,單產籽棉超過四百斤。兵團領導們與劉學佛
等戰士們滿懷喜悅地在猶如白云飄浮的棉田里采摘豐收的棉花的場景)
【背景畫面:
1、瑪納斯河流域,起義部隊戰士們熱火朝天地種植棉花的畫面;
(在此背景上,播放戰士們跟隨蘇聯專家迪托夫學習種植棉花技術的老照片:
(1)開發前的準葛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老照片;
(2)駐疆部隊軍墾農場興修水利、開荒造田的老照片;
(3)前蘇聯專家指導軍墾戰士種植棉花的老照片;
2、一望無際的棉田。(在此背景上,播放戰士日以繼夜,在田間辛勤勞動的老照片)】
[背景字幕:
1、1953年,在蘇聯專家迪托夫的指導下,軍墾戰士在瑪納斯河流域艱苦卓絕地奮斗,創造
了世界上在北緯44度以北地區成功種植棉花之奇跡;在新疆北部創造了畝產籽棉675.5
公斤的全國紀錄;
2、“兵團植棉事業的播火者”、“9·25”起義士兵劉學佛跟隨蘇聯專家迪托夫學習植棉技術。
他勤奮學習,大膽實踐,摸索出一套在新疆種植高產棉花的新技術。在南北疆均創出植棉
單產最高紀錄。曾被請到北京傳授植棉技術。1959年,他在沙井子墾區培育出棉花新品
種“勝利三號”,使南疆棉花單產穩定增長;
3、窮苦孤兒出身的起義士兵張世海日夜在棉花地里觀察棉花害蟲生長期規律,探索出生物棉
花防蟲害技術,保證了棉花種植豐產豐收。他也成長為新疆的植保土專家;
起義將士們不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為使新疆成為祖國的“棉花生產基地”立下了汗馬功
勞!]
(第二部分:
表現這支跨越了兩個時代的軍人當中,涌現出當年兵團的十二面紅旗的場景:
2、起義將士們生產勞動爭先恐后,并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黨組織吸納為預備黨員的將
士們在鐮刀斧頭組成的黨旗下莊嚴宣誓的令人激動而又鼓舞的場景;
3、風雪嚴寒中,烈日酷暑下,新疆軍區運輸隊的汽車在千里戈壁沙漠、風雪高原、雪山峭壁奔
馳,風雨無阻,日夜兼程的場景;起義士兵張會中,愛車如命,安全行駛16萬公里無大修,
被譽為“全軍駕駛模范”、“特等功臣”,受全軍表彰學習的場景;
4、起義士兵葛存義墾荒勞動中表現出色榮任班長后,愛兵如子。石河子建城中率兵上山伐木,
百里冰雪陡坡上戰嚴寒,排萬難,每天步行拉一趟,苦戰70多天,超額完成任務,榮獲“甲
等勞動模范”、“特等功臣”表彰獎勵的場景;
5、女兵們載歌載舞,向穿戴著節約了帽檐衣袋之人民解放軍軍服的起義官兵致敬,歡送身邊的“勞動模范”們進京參加全國群英會的場景。
6、駐疆部隊參加全國群英會的“勞動模范”隊伍與送行隊伍告別。打著自己部隊番號旗幟的“勞動模范”隊伍:“第二十二兵團”、“三五九旅第六軍”、“三五九旅第二軍”依次排開的場景)
(建議:這段舞蹈中,最好能插入兵團當年的原創歌曲《舉杯祝賀》)
【背景畫面:
1、晨曦中,瑪納斯河畔,新開墾的田野上,麥浪翻滾、白棉花盛開的畫面;
2、藍天白云下的豐收在望棉田。穿戴著節約了帽檐衣袋之人民解放軍軍服的起義官兵在田間采
摘豐收的棉花的畫面(可用電腦制作)
3、 《屯墾戍邊六十周年》紀錄片中軍墾戰士們勞動創造的相關畫面;
4、 《屯墾戍邊六十周年》紀錄片中軍墾戰士們生產的糧食、瓜果蔬菜參加農業展覽的相關畫面】
[背景滾動字幕:
這支跨越了兩個時代的軍人當中,涌現出了無數優秀指揮員:原國民黨的軍官個個都成了屯
墾戍邊的驍勇之將!僅僅一個原七十八團,就出了18個團級領導干部;
這支在新中國獲得新生的部隊中,也涌現出了當年兵團的十二面紅旗:
1、“兵團植棉事業的播火者”、“全國植棉能手”、特級勞動模范、共產黨員劉學佛;
2、全國勞動模范、兵團模范共產黨員、實現“安全節約50萬公里無大修(原蘇聯產吉斯150
型)”的風雪高原上的闖將——汽車駕駛員蘇長福;
3、兵團模范共產黨員、沒上過一天學的孤兒、通過“實踐出真知”自學成才,登上農學院講堂
的植保土專家張世海;
4、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機務標兵、被前蘇聯譽為創造了“拖拉機史上的奇跡”的“砍土鏝開荒
英雄”、兵團模范共產黨員侯正元、、、、、、]
第三章 鐵牛開出新世界
(《軍墾鐵牛第一犁》音樂聲中朗誦)
女: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男:1950年冬,中央給駐疆部隊調來了第一批從蘇聯進口的6臺拖拉機。
女:王震司令員特別把這批拖拉機交給了新疆起義部隊——第二十二兵團。
男:于是,各部門的精兵強將匯聚在兵團直屬大隊拖拉機組。這些沒有見過拖拉機的起義將士,用激情和智慧自學成才,很快掌握了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應用。
女: 1951年開春——冰雪消融的時節,昔日砍土鏝開荒的英雄們,開始了共和國屯墾戍邊的軍墾鐵牛
第一犁!
男:王震司令員和陶峙岳將軍親自駕駛著拖拉機開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開路!
(《拖拉機手之歌》歌聲中朗誦)
女:軍墾農機人艱苦奮斗、前赴后繼;短短三載,三百多萬畝戈壁荒原變成了片片綠洲,將士們不僅糧食蔬菜自給自足,還年年上交國家優質商品糧棉!
男:在第二十二兵團這個農業機械化的搖籃中,誕生了一批批農機戰線上的軍墾新人,
合:為中國西部的農業機械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舞蹈:2、《鐵牛開出新世界》(5’23”)+(4’14”)=(9’37”)
(配樂:曲24:《軍墾鐵牛第一犁》(3’02”)(剪輯音樂:《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曲25:《拖拉機手之歌》(2’21”))
(舞蹈表現:
1、1950年冬,中央給駐疆部隊調來了第一批從蘇聯進口的2臺拖拉機。
第二十二兵團各部門的精兵強將匯聚在兵團直屬大隊拖拉機組。原小車班一班人馬,這些沒見過拖拉機的將士在組長——原汽車團上校營長袁作斌帶領導下,開始了理論聯系實際自學自教拖拉機使用的培訓,培養兵團農機戰線上的拓荒者。沒有教材,拖拉機組副組長、陶峙岳司令員的隨從參謀洪濤上校利用晚上對著俄文說明書,一個詞一個詞地查字典翻譯,編寫教材。白天到課堂上給大家講,或者在現場把機器上的零部件拆下來,對著實物講。盡管學習條件很差,但為了盡快掌握拖拉機駕駛技術,教員教得認真,學員學得刻苦。訓練學習結束考試時,學員們成績幾乎全都是優秀。(可用張榜公布的形式表現)
2、經過了一冬的學習準備,1951年開春冰雪消融時節,在兵團直屬大隊——石河子總場的前身——的土地上,開始了軍墾鐵牛第一犁!五十多馬力的鏈軌式拖拉機,拉著五鏵犁開始試犁地。拖拉機過處,黑油油的泥土像浪花一樣翻轉,荒蕪的土地,頃刻之間就變成了可以耕種的良田。
3、王震司令員和陶峙岳將軍趕到地里,看著浪花般翻轉的土地喜不自禁,跳上駕駛臺,親自駕駛著拖拉機開犁的場景;
4、從1952年春天起,第二十二兵團開始陸續培訓農機技術人員。從全新疆軍區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者中挑選出來的優秀青年,組成了拖拉機手培訓班的第一批學員。
5、陶峙岳將軍親自到會講話,勉勵這些經歷過砍土鏝開荒考驗的優秀青年戰士:“要用過去拿砍土鏝的手,開好拖拉機,把開荒的拼勁兒用到學習上。不但要自己學好,還要把學到的技術傳給更多的人。”“你們是在為社會主義大農業開路,肩負的是兵團農業實現機械化的重擔。這副擔子不輕啊!”(會場上拉著大橫幅“為社會主義大農業開路”、“為實現農業機
械化奠基”)
6、在陶峙岳將軍艱苦奮斗、嚴肅認真、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鞭策和激勵下,一批批學員從兵團各級拖拉機訓練班結業,回到單位。將士們高唱著《拖拉機手之歌》,自豪地駕駛著拖拉機,開始了更加艱苦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凍僵手,夏天熱昏頭,大田作業連軸轉,披星戴月睡機樓”的機耕作業!他們以苦為樂,苦中作樂,緊張地在大田里耕作、在道路上運輸。
7、開荒英雄侯正元獲得斯大林頒發的“創造了世界拖拉機史上的奇跡”金質獎章的場景;
8、女拖拉機組長金茂芳帶領男拖拉機手們7年干完20年工作量,受到兵團嘉獎的場景)
【背景畫面:
機務戰線上涌現出的生產作業標兵的形象展示:
1、手拿著前蘇聯獎勵的刻有“侯正元”名字的相機、身佩斯大林頒發的金質獎章的開荒英雄侯正元的老照片;
2、兵團第一任女拖拉機手湘女張迪源自豪地駕駛著拖拉機在進行機耕作業的老照片;
3、兵團第一任女拖拉機機車組長金茂芳豪邁地指揮男駕駛員駕駛著拖拉機在田間作業的老照片】
[背景滾動字幕:
1、1950年冬,中央給駐疆部隊調來了第一批蘇聯進口的2臺拖拉機。兵團各部門的精兵強將
匯聚在兵團直屬大隊拖拉機組,開始開辦拖拉機培訓班,培養兵團農機戰線上的拓荒者。
2、1951年開春冰雪消融時節,在兵團直屬大隊(石河子總場的前身)的土地上,開始了軍墾鐵牛第一犁!
王震司令員和陶峙岳將軍跳上駕駛臺,親自駕駛著拖拉機開犁,為社會主義現代農業開路!
3、培訓班學習一結束,學員們自豪地駕駛著分配給本單位的拖拉機回到單位,開始了更加艱苦
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凍僵手,夏天熱昏頭,大田作業連軸轉,披星戴月睡機
樓”的機耕作業!
4、從此,一批批學員從兵團各級拖拉機訓練班結業,成為兵團各師團農機戰線上的骨干!為兵
團大農業的農機化作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陶峙岳將軍艱苦奮斗、嚴肅認真、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鞭策和激勵下,一批批機務戰線上的生產作業標兵脫穎而出、、、、、、
5、在農業機械化的推動下,短短數載,千年的戈壁荒原變成了片片綠洲。
新疆起義部隊,這個 “兵團農業機械化的搖籃”,為中國西部、特別是新疆的農業現代化發
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四章 扛出軍墾第一城
女:為了屯墾戍邊的千秋大業,為了“戈壁灘上蓋花園”的夢想;
男:駐疆部隊在戈壁荒原安下了最初的家——“地窩子”。
(《戈壁灘上蓋花園》音樂聲中朗誦)
女:“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的老紅軍、老八路,把延安窯洞創造性地移植到了遼闊大西北的千古大漠;
男:也把延安精神帶到了西域廣袤的亙古荒原!
女: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陶峙岳、副司令員陶晉初、參謀長趙錫光和九軍政委張仲瀚率領8萬起義官兵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親自帶頭割葦背磚、燒窯扛檁;
男:在共產主義精神感召下,昔日的國民黨軍隊完全脫胎換骨——他們用肩膀扛出了兵團的第一座軍墾新城!
女: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昔日的軍閥、兵痞徹底洗心革面,
合:成長為名副其實的人民子弟兵!
女:從此,一座軍墾新城猶如一顆新星,開始躍入共和國的星空!
男:從此,融入了中華民族建筑智慧和文化傳統的軍墾新城——石河子,成為兵團的名片,聞名遐邇:
女:繼石河子之后,第二十二兵團的起義將士又在天山北坡建起了另一座軍墾新城——奎屯!
男:投入共和國的懷抱,新疆起義將士正以日新月異的腳步,在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嶄新征程上;
合:展現著無窮的智慧和亮麗的風姿!
舞蹈:3、《地窩子里放飛夢想》 (4’14”)
(配樂:曲26:《戈壁灘上蓋花園》(4’14”)
(剪輯音樂:《天門大開》(52”)+《戈壁灘上蓋花園》+《天山之春》(1’40”))
(舞蹈表現:
1950年1月,茫茫塞外還是隆冬季節。千里冰封,朔風肆虐!
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王震將軍率領第二十二兵團陶峙岳將軍及陶晉初、張仲瀚對天山北坡瑪
納斯河西岸的水土資源情況進行實地踏勘。
這支將軍和專家組成的勘測隊伍涉冰水過瑪納斯河,歷時5天,近千里跋涉踏勘,天山南北兩大沙漠的屯墾開發藍圖已了然于胸。
王震司令員站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圖前,開始布陣:(建議由特型演員用湘語表演)
天山之南:第一兵團第二軍環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駐守屯墾——東起米蘭,西到喀什,南
指和田、且末,北抵天山——形成合圍之勢;
天山以北:第二兵團第六軍和第二十二兵團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扎寨安營!并在瑪納斯河西岸沖積扇上的石河子,建設一個新興城市。
奠基新疆屯墾戍邊千秋偉業的王震司令員對新疆的屯墾事業進行了大手筆規劃、高標準定
位:
要辦農林牧副漁、工農商學兵全面發展的機械化大農場!
要在天山南北各建一座軍墾新城留給后人!
(《戈壁灘上蓋花園》歌聲中)
1、軍墾戰士挖地窩子、割葦子建起第一個家的喜悅場景。戰士們在地窩子里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壁櫥”“沙發”、“茶幾”、“板凳”,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1950年7月28日,王震司令員與陶峙岳、趙錫光將軍圍坐在石河子最早的開發圖前,指點江山,熱烈地討論著有關石河子的城建規劃。王震司令員手指地圖:我們就在這里開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給后世。
3、兵團與石河子村的原住居民協商征購土地,各民族群眾愉快地在出讓土地的協議書上簽字,舉家搬遷的場景;
4、將士們按規劃圖建設石河子新城的場景:
戰士們上南山伐木,冰雪路上拉木頭,打土塊割葦燒磚,拉砂石備料的場景;
甲等勞動模范、特等功臣——被提拔為班長的起義士兵葛存義墾荒勞動中愛兵如子、石河子建城中率兵上山伐木,百里冰雪陡坡上戰嚴寒,排萬難。與戰士們一起想辦法解決拉木頭中
的工效和安全等具體問題;每天步行拉一趟,苦戰70多天,安全超額完成任務的場景;
5、建城工地上,將士們背磚上腳手架,自己砌墻蓋樓房。陶峙岳司令員、陶晉初副司令員、趙錫光參謀長等領導親自帶頭背磚上腳手架的場景;(工地豎起各種標語:“上樓兩塊磚,來回不空手”、、、、、、)
6、傷殘及體弱的軍墾戰士們組成了綠化隊。他們不甘落后,你追我趕,在規劃中的城市道路兩邊,挖坑種樹造林,種植各種造型的花草、美化家園的場景;
7、1952年9月25日,共和國成立暨新疆和平解放三周年紀念日,規劃在建的第一座軍墾新城石河子,由二十二兵團將士用肩膀扛出來的兵團第一樓——兵團機關大樓落成,上萬名各族群眾與建設者共同歡慶的場景(《天山之春》音樂聲中)表演。)
【背景畫面:
1、當年兵團各師團壯觀的“萬戶城”——“地窩子”營房;
2、當年石河子村的老照片;
3、王震司令員與陶峙岳、趙錫光將軍圍坐在石河子最早的開發圖前,指點江山,熱烈地討論著
有關石河子城建規劃的老照片;
4、《石河子第一版城建規劃圖》影印件;
5、石河子城建工地老照片;
6、當年南山林場的林海雪原,崎嶇的冰雪路上,起義將士們拉木頭的老照片;
7、新建成的第二十二兵團機關大樓(老照片播放);
8、軍墾戰士集資建起的第一批工廠、礦山;流血流汗建成的水電站;
9、路兩邊新植的的林帶、各種造型的花草樹木】
[背景滾動字幕:
1950年1月,茫茫塞外還是隆冬季節。千里冰封,朔風肆虐!
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王震將軍率領第二十二兵團陶峙岳將軍及陶晉初、張仲瀚對天山北坡瑪
納斯河西岸的水土資源情況進行實地踏勘。
這支將軍和專家組成的勘測隊伍涉冰水過瑪納斯河,歷時5天,近千里跋涉踏勘,天山南北兩大沙漠的屯墾開發藍圖已了然于胸。
王震司令員開始布陣:
天山之南:第一兵團第二軍環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駐守屯墾——東起米蘭,西到喀什,南指和田、且末,北抵天山——形成合圍之勢;
天山以北:第二兵團第六軍和第二十二兵團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扎寨安營!并在瑪納斯河西岸沖積扇上的石河子,建設一個新興城市。
奠基新疆屯墾戍邊千秋偉業的王震司令員對新疆的屯墾事業進行了大手筆規劃、高標準定位:
要辦農林牧副漁、工農商學兵全面發展的機械化大農場!
要在天山南北各建一座軍墾新城留給后人!
1950年7月28日,王震司令員與陶峙岳、趙錫光將軍圍坐在石河子最早的開發圖前,指點江山,熱烈地討論著有關石河子的城建規劃。王震將軍手指地圖:我們就在這里開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給后世。
在王震將軍的親自規劃指導下,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陶峙岳、參謀長趙錫光、副司令員陶晉初和九軍政委張仲瀚率領8萬起義將士艱苦創業,親自帶頭割葦背磚,用激情和智慧打造出兵團的第一座軍墾新城——石河子!
1952年9月25日,共和國成立暨新疆和平解放三周年紀念日,規劃在建的第一座軍墾新城石河子,由第二十二兵團將士用肩膀扛出來的兵團第一樓——兵團機關大樓落成!
方圓百里的各民族群眾爭相趕來參加這一戈壁灘上破天荒的喜慶,一睹戈壁新城的風采和雄姿!
從此,融入了中華民族建筑智慧和文化傳統的石河子軍墾新城,成為兵團的名片,聞名遐
邇!
在石河子生活了十多年的著名詩人艾青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贊美詩:
《年輕的城市》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
不是海市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你說它是城市,卻有田園風光;你說它是鄉村,卻有許多工廠。
蒼郁的樹林里面,是一排排的廠房;百鳥的鼓噪聲中,傳來馬達的聲響。
空氣是這樣清新,聞到田園的芳香;微風輕輕吹動,翻起綠色的波浪。
它像一個拓荒者,全身都浴著陽光;面對著千里戈壁,兩眼閃耀著希望。
更像一個戰士,革命的熱情洶涌,只要一聲號令,就向前猛打猛沖。
到處都是建設工地,勞動的聲音在沸騰;我的心隨著手推車,在碎石公路上飛滾!
艷陽天,風雪天,在黎明,在黃昏;
一年三百六十天,看它三萬六千遍。因為它永遠在前進,時時刻刻改變模樣;
因為我透過這個城市,看見了新中國的成長!]
第一部第一集第三場:(24’35”)
第四場 邊陲開天地 奉獻為人民
男:江山難得!守土更難!這要比戰爭付出更大的堅韌!
女:革命成功,開國者勞苦功高。居功自傲情緒開始在部隊滋長。
男: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洞察秋毫,未雨綢繆地向全黨全軍發出了“兩個務必”的預警!
(《兩個務必》歌聲起)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
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同志們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女:“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男:毛澤東主席的教導有如燈塔,指引著新中國革命前進的航向!
女:將軍們忠實地遵從開國領袖的教導,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男:率領二十萬大軍,團結新疆各族人民,在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新戰斗中,艱苦奮斗,開拓創新,
合:無私奉獻,奮勇當先!
第一章 軍墾孺子牛
(《無悔的選擇》歌聲中朗誦)
男:1952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下令,駐疆部隊分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
女:毛澤東主席向十五萬生產大軍發出命令:
男:“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
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
女: “十萬大軍出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樣好,何須爭入玉門關?”
男:“安下心,扎下根,長期建設新新疆”!這,是祖國的重托!
女:屯墾戍邊,是安疆穩邊的千秋大計!是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男:人民解放軍是一所實踐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
女:經過這所革命大學校的錘煉,王震將軍率領的這支祖國賦予歷史使命的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
合:在大西北廣袤的疆場上,無攻不克,無堅不摧!
舞蹈:1、《軍墾孺子牛》 (4’17”)+(25’46”)=(30’03”)
(配樂:曲27:《兩個務必》(1’21”)、
曲28:《無悔的選擇》(2’56”))(剪輯音樂:《無悔的選擇》)
(舞蹈表現:
1952年,毛澤東主席下令,駐疆部隊分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毛主席向十五萬生產大軍發出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 (這段講話用大字報形式抄寫出來張貼在墻上。)生產部隊15萬將士的新任務是:發揮“三個隊”(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作用,屯墾戍邊。
1、任務下達后,生產部隊干部戰士有了思想情緒。不愿在邊疆當莊稼兵,打報告要求調離、回家
鄉的情況不少。王震司令員帶領黨委一班人向部隊做思想工作,宣傳“三個隊”作用的意義。
張仲瀚副政委為思想動搖的下屬們寫下“十萬大軍出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樣好,
何須爭入玉門關”的詩句,鼓勵他們扎根邊疆、屯墾戍邊的場景;
2、打通思想后,將軍們率領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生產一線,帶領軍墾戰士踏勘資源、興修水利、
開荒造田。戰馬變做役馬,瞄準器成了水平儀,人民軍隊墾荒種地、筑路架橋、建設工廠的場
景;
3、將軍們生產生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艱苦樸素,無私奉獻,官兵一致同甘苦,甘當人民的孺子
牛,白天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同勞動,夜晚挑燈夜戰計劃工作、設計明天的場景。
舞蹈重點表現:
(1)新疆軍區王震司令員率領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員陶峙岳將軍、參謀長趙錫光、副司令員陶晉初、
九軍政委張仲瀚涉冰水踏勘瑪納斯河流域的場景;
(2)老紅軍、副政委賀振新,屯墾大生產率師冰天雪地與將士們鹽水拌麥粒徒步搬運物資度糧荒,
艱苦創業,全師當年糧食自給自足樹榜樣的場景;
(3)副司令員陶晉初年近半百同戰士風餐露宿共墾荒。刻苦自學農業技術,在前蘇聯專家迪托夫
的培訓指導下,創北緯44度試種棉花成功豐產,打破世界禁忌,創造人間奇跡!十數載基層
為家忘小家,視察幼兒園工作,對面相見不識親兒在眼前的場景;
(4)廣西壯族老兵陸振歐1954年在新疆成了家,有了孩子后,母親執意要把祖傳的背孩子的背囊
送過來。老人不懂漢語也不識漢字,陸振歐只好先寄回一個白布片,上面注明母親的名字和
目的地,請沿途的人幫助她。母親把白布片縫在胸前,背著包袱從廣西百色出發,只身橫穿
整個中國,28天后找到新疆。看到戰士開荒種地那樣辛苦,母親含淚說,我不走了,你們都
是我的兒子,我要守著你們,哪怕幫你們燒燒水做做飯也行啊。母親就這樣跟著戰士們把一
生獻給了新疆的場景。)
【背景畫面:
1、1951年組織的“和平簽名”和捐獻飛機大炮支援抗美援朝戰爭活動中,將士們積極行動;參謀長趙錫光帶頭捐獻黃金的老照片;
2、 《軍墾戰歌》紀錄片中歌曲《紅旗永遠扛在肩》的畫面;
在此段畫面中,一張張穿插兵團當年的領導人及開荒造田英雄模范人物戰天斗地的老照片。
為新中國的屯墾戍邊事業奮斗不息的第一代老軍墾領導的照片:
(1)兵團事業的奠基人王震將軍戎裝照片及為新疆十月汽車修配廠開工典禮剪彩的老照片;
(2)為兵團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并為之奉獻一生、死而后已的兵團第一任政委張仲瀚;
(3)跨越了兩個時代的將軍、兵團第一任司令員陶峙岳將軍戎裝照片及騎馬巡視邊境團場照片;
(4)跨越了兩個時代的將軍、兵團第一任參謀長趙錫光;
(5)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突出貢獻、為兵團事業鞠躬盡瘁的兵團第一任副司令員陶晉初將軍;
(6)為兵團初期創業作出突出貢獻、后又從南京軍事院校復回兵團的賀振新副政委;
(7)被毛澤東主席譽為“愛兵如子”的兵團副司令員程悅長;
、、、、、、
為新中國的屯墾戍邊事業奮斗不息的第一代老軍墾模范的照片:】
[背景滾動字幕(配畫面):
1、王震將軍放棄在首都北京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的優厚條件,率領將士們不遠萬里進軍新疆,扎
根邊疆,屯墾戍邊。奠基穩邊千秋業,一身正氣傳世人。一身布衣為人民,禮賢下士聚才忙。
為邊疆開發嘔心瀝血,為祖國昌盛鞠躬盡瘁;為軍民團結、民族團結不遺余力。對人民親,
對敵人狠,對祖國忠!情牽兵團力挽狂瀾,魂歸大漠威鎮天山!
2、陶峙岳將軍,兩個時代愛祖國,和平起義保民安。屯墾戍邊勇垂范,老驥伏櫪譜新篇。建設
邊疆捐積蓄,邊關巡防萬里行!為國為民終不悔,90高齡作黨員!
3、張仲瀚政委,兩袖清風創偉業,留存青史耀千秋。改造起義眾將士,團結各路愛國人。辦好
農工商學兵,萬古荒原扎下根。識大體,為民造福;顧大局,為國分憂。志繼前人未盡業,
誓叫大漠遍綠洲!與人共事肝膽相照拳拳君子心,知人善任愛將惜才暖暖知遇恩。胸懷坦蕩
平易近人,言行一致磊落光明。一個帆布箱拎起全部家當,一顆赤子心裝滿世界、新疆!為
開發西北、西藏排除萬難,為支援越南、鄰邦指點疆場。生創屯墾戍邊輝煌業,魂歸天山永
世守邊關!
4、參謀長趙錫光,南疆起義為保疆安民,率兵屯墾為祖國富強!抗美援朝捐黃金,為國不惜病
纏身。石河子建城身先士卒,伐木背磚率先垂范。朔風凜冽冰雪寒,與兵同苦意志堅。建城
帶頭造林植樹,伐木不忘保護環境。壯心托起軍墾之星,忠骨催綠石河子城。
5、程悅長副司令員,愛兵如子主席稱贊。紅安參軍鬧革命,長征路上經風霜。 “百團大戰”率
團英勇作戰,保衛延安南泥灣大搞生產。駐守省府、剿匪平叛,艱苦樸素本色不變。一床軍
被轉戰千里,一間斗室全家安身。壯志未酬英年逝,黨和人民掛心間、、、、、、
6、老紅軍、副政委賀振新,英勇善戰率當先,長征紅軍鬧分裂,率眾緊跟毛委員。延安抗大錘
煉,華北抗日激戰。南下長征開辟根據地,中原突圍勝利凱旋。西進解放大西北,進疆改造
起義部隊。大生產率師冰天雪地鹽水拌麥粒徒步搬運物資度糧荒,艱苦創業全師當年糧食自
給自足樹榜樣。進軍大深造主政南京軍事學院,司令員調遣復歸新疆屯墾戍邊。怎奈何文革
中慘遭陰謀奪權者迫害,壯志未酬忠魂伴天山!
7、副司令員陶晉初,為和平起義“保國安邊”說服斡旋。“軍墾第一犁”中入黨,年近半百同戰
士風餐露宿共墾荒。刻苦自學農業技術,領導生產作內行。在前蘇聯專家迪托夫的培訓指導
下,創北緯44度試種棉花成功豐產,打破世界禁忌,創造人間奇跡!十數載基層為家忘小家,
對面相見不識親兒在眼前、、、、、、;
8、老紅軍、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中歷久彌新的老模范、司務長溫玉標;
9、南泥灣大生產時期曾與毛澤東主席一同開荒種菜的老紅軍戰士、白求恩大夫給治過傷、享譽
整個八路軍的戰斗英雄“蠻子”排長、進疆后始終保持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本色的老軍墾李洪
清、、、、、、]
第二章 邊疆軍墾花
男:“兵出南泥灣,威猛不可擋,身經千百戰,高歌進新疆。”
女:“新疆舉義旗,心傾共產黨。干戈化玉帛,玉帛若金湯。”
男:“放下我背包,擦好我炮槍。愚公能移山,我開萬古荒。”
女:15萬生產部隊指戰員團結奮進,給新疆帶來了和平與安寧,也憧憬著美好生活的理想!
男: “祖國好女兒,心紅志剛強。
合:爭做子弟兵,建設新邊疆。”
(《女兵進行曲》音樂聲中朗誦)
女:從1949年10月起,一千余女大學生、八千湘女、上萬齊魯女兒和近三萬冀豫川各地的熱血女兒踴躍參軍,浩浩蕩蕩來到大西北,與15萬屯墾開疆的“祖師爺”們并肩創基業、攜手建家園!
男:新中國女兵意志堅,徒步行軍向邊關;六千里路云和月,熱血忠誠立西天!
女:從此,大西北亙古荒原的荒野大漠有了太陽也有了月亮。有了家的溫馨,有了孩子們的歡笑,有了人間的愛情!
男:從此,共和國屯墾戍邊的千秋大業有了繼承人,
合:有了明天的希望!
舞蹈:1、《邊疆軍墾花》 (6’22”)+(4’36”)=(10’58”)+(14’48”)=(25’46”)
(配樂:曲29:《女兵進行曲》(2’09”)(剪輯音樂:軍旅歌曲《女兵進行曲》)、
曲30:《新時代女兵》(2’28”)(剪輯音樂:《新時代女兵》)、
曲31:《勞動的歌聲漫山遍野》(1’45”))
(舞蹈表現:
內地參軍入疆屯墾戍邊的巾幗英雄們與15萬開疆的英雄們并肩創基業,攜手建家園的場
景。
(舞蹈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表現:
1949年10月12日至1950年4月19日,第一批一千多名徒步走進新疆的大學生女兵艱難
跋涉6千里,在漫長的進軍旅途中,經歷了千難萬險的艱苦的磨練,終于進入南疆昆侖山
脈地區,最終到達目的地——喀什地區的場景)
(具體場景設計可參考《王震兵團西進新疆》一文)
【背景畫面:
1、黑暗中的戈壁大漠。漸露晨曦的茫茫大漠、沙漠的胡楊林,胡楊林中的冰河的畫面;
2、風雪中,漫漫戈壁大漠、風雪荒原上野豬成群的畫面;
3、南疆前往喀什地區的沿線山岳、昆侖山脈的畫面;
4、當年昆侖山下的喀什市教導團駐地的畫面】
[背景滾動字幕:
1949年進軍新疆途中,王震司令員在陜西、甘肅、新疆招收了1040名女大學生入伍,編
入第一兵團第2軍教導團。
她們全是部隊解放蘭州之后,沿途招募的大學生,是將來建設新疆的棟梁。
1949年10月12日,就在王震司令員的十萬大軍從酒泉西進的同時,古老的陽關城外,也
出發了一支西進的隊伍——二軍教導團。這是王震兵團二、六兩軍進疆部隊中,唯一有女兵編
制的一支特殊隊伍。
1950年4月19日,當李建菊等最后7名女兵安全到達喀什后,教導團才算結束了這次歷
時半年,長達3000多公里的徒步行軍。這1000多名徒步走進新疆的女兵,在漫長的進軍途中,
經歷了千難萬險的艱苦磨煉。
她們到達喀什后,經過教導團短期培訓,很快就被分配到了天山南北急需人才的各個崗位
上。一千多名女兵分散在20多萬人的兵營里,真正成了寶貝,成了寵物,成了花兒。加上王震
司令員特殊的知識分子政策,她們都在嚴格的保護中,自由自在地成長著。
她們象一道亮麗的風景,構成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疆軍區的女干
部群和新疆文學藝術界、自然科學界的精英群。]
(第二部分表現:
1、五十年代初,八千湘女、上萬名齊魯女兒和近三萬甘、冀、豫、蜀、京、滬等地的熱血女
兒參軍入伍,還有在戰爭中失去丈夫的2650名單身女性,她們帶著烈士遺孤——領著281
個孩子、抱著344個襁褓中的嬰兒來到大西北的場景;
2、打著背包、扎著小辮子來到新疆戈壁荒原的軍隊女兒們和背著烈士遺孤的女兵們雄姿英發
開進荒原的場景;
3、剛剛來到西北荒原上,自己動手挖地窩子時,不會使用砍土鏝、鐮刀等農具的女兵們虛心
請教老軍墾,手磨破了也不怕;認真學挖地窩子、割蘆葦、編柳條床,精心布置自己親手
建成的新家——地窩子,種花、植樹、美化家園的場景;
4、開荒造田中拼命工作,努力學習,湘女張迪源被挑選為全軍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同伴們熱
烈祝賀并與之拉指訂立同盟:要在今后的生產、工作和學習上比翼齊飛的場景;
5、拖拉機手——齊魯女兒金茂芳被選拔為機車組長,帶領5名男同志征戰在戈壁荒漠、開荒
造田,駕駛著拖拉機犁地、耙地、播種、收獲運輸豐收糧食的場景)
【背景畫面:
1、天山北坡廣袤的戈壁荒原上,成片的地窩子營房的老照片,地窩子里建新家的老照片;
2、天山南麓浩瀚的沙漠戈壁上,蘆葦搭建的窩棚營房的老照片;
3、新開墾的田地,正在修筑的大渠,用卵石“咬住”卵石,筑起的卵石干砌的大干渠堤壩;
4、農田四周新植的防護林的老照片;
5、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中感動兵團的百位模范之一、曾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軍隊的女
兒”的湘女王孟筠,登載被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湘女王孟筠的報紙、《軍隊的女兒》一書
的封面;
6、印刷在1951年郵票上的畫面:全軍第一位女拖拉機駕駛員張迪源站在播種機上播種作業;
7、兵團第一任女拖拉機機車組長金茂芳喜悅而自豪地駕駛著拖拉機帶領男組員進行機耕作業】
[背景滾動字幕:
“十萬大軍出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樣好,何須爭入玉門關?!”
15萬生產部隊指戰員團結奮進,給新疆帶來了和平與安寧,也帶來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安下心,扎下根,建設邊疆,保衛邊疆。”新的戰斗任務下達了!15萬祖國的好兒子—
—共和國屯墾戍邊的祖師爺們,在邊疆大地開拓著,創造著。
開疆英雄們開創了新中國的屯墾戍邊事業,卻尚無家室。
被毛澤東主席稱贊為“偉大的紅娘”的王震將軍一揮手,8千湘女、近四萬冀魯豫川女兒
踴躍參軍,浩浩蕩蕩來到大西北,與15萬開疆的祖師爺們并肩創基業、攜手建家園!
這些軍隊的女兒在收獲事業的同時,也收獲了愛情。在生產創造中,她們與自己傾心的、
屯墾戍邊事業的“祖師爺”,喜結良緣,永結同心。從此,大西北亙古荒原上,有了家的溫馨,
有了孩子們的歡笑,有了人間的愛情!
開拓者們在大西北邊陲播種綠色的同時,播種著希望,為新疆屯墾戍邊的千秋大業傳播著
火種!]
(第三部分: (4’36”)
(配樂:曲32:《雪蓮花開》(2’03”)(剪輯音樂:軍旅歌曲《雪蓮花開》)、
曲33:《快樂的女戰士》(2’33”)(剪輯音樂:革命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選段)
屯墾戍邊的巾幗英雄們在生產建設和工作學習中,與老軍墾們建立起革命友誼,締結愛情
的場景:
1、兩名女戰士快樂地在河邊洗衣。洗好的軍裝晾曬在河邊的灌木叢上。旁邊放著架起的槍。
一名烈士的遺孤跟在媽媽身邊快樂的玩耍。幾名女戰士們來到河邊,同她們一起開心地嬉戲。
2、一群老戰士們來找自己的臉盆和衣服。看到自己的衣服已被女戰士們拿去洗干凈了,都很
不好意思地向她們行軍禮表示感謝,并表示今后一定要講究衛生。女戰士們趁此機會請老
兵們教自己打槍練武;
3、男女戰士們一起快樂地練武弄槍,練習各種隊列、射擊等軍事技術。烈士遺孤也在旁邊用
草棍當槍跟在大人后邊比劃著習武;(可參考史詩《東方紅》)
4、領導們來到河邊通知舉辦生產技術學習班,看到男女戰士們在共同的生產、生活中建立了
友誼和愛情,非常高興!
5、地方政府領導帶領少數民族群眾前來慰問部隊,少數民族群眾與軍墾戰士們共同歡快地起
舞。)
【背景畫面:
1、藍天白云下,風景如畫的河邊,河邊高高的白楊樹下灌木叢叢,遠處河渡口正在擺渡;
2、河岸上成片的胡楊林,岸邊的青草地,渠邊新栽植的成排整齊的小白楊高揚著挺拔的身軀,
水邊綠柳依依,在微風中婀娜多姿的畫面(在此背景畫面上,播放軍墾女戰士當年與男子
漢們一道,戰天斗地,改造戈壁荒原,建設沙漠綠洲的老照片)】
[背景滾動字幕:
“十萬大軍出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樣好,何須爭入玉門關?!”
15萬生產部隊指戰員團結奮進,給新疆帶來了和平與安寧,也帶來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安下心,扎下根,建設邊疆,保衛邊疆。”新的戰斗任務下達了!15萬祖國的好兒子—
—共和國屯墾戍邊的祖師爺們,在邊疆大地開拓著,創造著。
開疆英雄們開創了新中國的屯墾戍邊事業,卻尚無家室。
被毛澤東主席稱贊為“偉大的紅娘”的王震將軍一揮手,8千湘女、近四萬冀魯豫川女兒
踴躍參軍,浩浩蕩蕩來到大西北,與15萬開疆的祖師爺們并肩創基業、攜手建家園!
這些軍隊的女兒在收獲事業的同時,也收獲了愛情。在生產創造中,她們與自己傾心的、
屯墾戍邊事業的“祖師爺”,喜結良緣,永結同心。從此,大西北亙古荒原上,有了家的溫馨,
有了孩子們的歡笑,有了人間的愛情!
開拓者們在大西北邊陲播種綠色的同時,播種著希望,為新疆屯墾戍邊的千秋大業傳播著
火種!]
第三章 軍民一家親
(《軍隊和老百姓》音樂聲中朗誦)
男: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女: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男:各民族兄弟攜手并肩,祖國邊防固若金湯!
女:人民軍隊為人民,全力支援地方生產!
男:繼承和發揚南泥灣精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合:邊疆經濟大發展,人民群眾笑開顏!
舞蹈:3、《人民軍隊亞克西》 (4’45”)+(10’03”)=(14’48”)
(配樂:曲34:《人民軍隊亞克西》(4’45”))
(剪輯音樂:《軍隊和老百姓》+《人民軍隊亞克西》(3’54”))
(舞蹈表現:
伊犁地方政府領導帶領少數民族群眾前來慰問駐疆部隊,少數民族群眾與子弟兵們共同歡快地起舞,共同歌頌毛主席共產黨給邊疆人民帶來了美好生活的場景。)
【背景畫面:
1、藍天白云下,風景如畫的伊犁河邊,河邊高高的白楊樹下灌木叢叢,遠處伊犁河渡口正在擺
渡;
2、河岸上新規劃的整齊劃一、色彩斑斕的農田,新開挖的引水大渠,渠上新建的小橋,渠邊
新栽植的尚未成蔭的綠樹:成排整齊的小白楊高揚著挺拔的身軀,水邊綠柳依依,在微風
中婀娜多姿】
[背景滾動字幕:
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駐疆部隊在天山南北修渠引水、開荒造田,開展了轟轟
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取得了很大成績。不僅使駐疆人民解放軍在經濟上站穩了腳跟,在政治上
對各族人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為長期建設新疆打下穩固的基礎。
駐疆部隊不僅為邊疆各少數民族群眾送來了毛主席共產黨的溫暖,也帶來了美好生活的希
望。
新疆是灌溉農業區。部隊在墾荒前大力興修水利,在很短的時間里共修建大小渠道30余條,
全長百余公里,灌溉面積可達120余萬畝,并部分解決了駐地群眾用水。]
第四章 一切為人民
(《英雄不怕冰天寒》音樂中朗誦)
男:新疆剛解放,百廢待興旺;無車缺工業,商品價高昂;市場大蕭條,人民在遭殃!
女:主席勤教導:為民多辦事。我是子弟兵,民富國才強。開創好生活,建設新邊疆!
男:架橋又修路,各處建工廠;荒原變城鎮,地窩變樓房;創辦合作社,平價穩市場。
女:節衣又縮食,集資辦工商;軍隊為人民,生產煤和鋼。發電、造水泥,面粉和棉紡,
合:工商促發展,經濟日益強!
女:地方無工廠,人民貧無商;無車缺運力,生活無保障;
男:科技似沙漠,貧瘠又荒涼;建設缺人才,經濟難富強。
女:創辦農學院,努力建邊疆,為民育英才,為國鑄棟梁;
男:工礦和汽車,無償獻人民;商業和學院,全部贈地方;
女:戰士隨之走,為民圖富強;兩萬子弟兵,奉獻在城鄉;
合:揚我好傳統,星火燃邊疆!
舞蹈:4、《南泥灣精神放光芒》 (6’20”)+(3’43)=(10’03”)
(配樂:曲35:《英雄不怕冰天寒》(1’19”)(剪輯音樂:《英雄不怕冰天寒》)、
曲36:《工程兵戰士志在四方》(1’06”)(剪輯音樂:《鐵道兵之歌》)、
曲37:《光榮的汽車兵》(1’41”)、
曲38:《人民軍隊愛人民》(1’13”)(剪輯音樂:《熱愛人民歌》)、
曲39:《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1’01”)(剪輯音樂:《毛主席語錄歌》))
(舞蹈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表現:
1、全面修整全疆公路!崇山峻嶺,懸崖峭壁,河流險灘,、、、、、、架橋修路,工兵團不畏艱險,
不分冬夏春秋。從1949年12月起,冰天雪地中,與冰河奮戰4個半月,零下三四十度的
氣溫,滴水成冰。沒有手套和氈筒,手腳常沾在塊冰和凍鐵上;冰水中作業寒冷且危險,
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戰士們硬是用雙手架起了瑪納斯河大橋,溝通了北疆的東西交通;
(舞蹈中再現架設瑪納斯河大橋的艱難場景)
一條條公路連接起南北疆交通、南疆各地與中蘇邊境交通;為開發天山資源、發展對外貿
易創造了條件的場景;新藏公路打通了昆侖天險,為藏北阿里地區的解放和防務、軍需運
輸開辟了通道;
2、工程部隊轉戰天山南北, 蓋起一幢幢樓房,筑起一座座花園:獨山子煉油礦、克拉瑪依油
田、新疆醫學院、八一農學院、軍區醫院、軍區俱樂部、八一子女學校的場景;
3、1954年以前,新疆軍區運輸部隊擔負了全新疆絕大部分運輸任務。
重點表現:
1953年春節,兵團運輸部隊向中蘇合辦的可可托海礦區緊急運送冬糧的場景。
除夕夜裝車,春節出發,在千里冰封、茫無公路的戈壁雪原上前進,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
困難,付出數十人凍傷住院的代價,勝利完成了任務。)
[背景滾動字幕:
1、工兵團架橋修路,不分冬夏春秋,開始了改變新疆落后面貌的新征程!從1949年12月起,
冰天雪地中,與冰河奮戰4個半月,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沒有手套和氈筒,手腳常沾在
塊冰和凍鐵上;冰水中作業寒冷且危險,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戰士們硬是用雙手架起了瑪
納斯河大橋,溝通了北疆的東西交通;
2、全面修整全疆公路!崇山峻嶺,懸崖峭壁,河流險灘,、、、、、、戰士們不畏艱險,戰勝了一
切困難!一條條公路連接起南北疆交通、南疆各地與中蘇邊境交通;為開發天山資源創造
了條件。
3、工程部隊轉戰天山南北, 蓋起了一幢幢樓房,筑起一座座花園:獨山子油礦、克拉瑪依油
田、新疆醫學院、八一農學院、軍區醫院、軍區俱樂部、八一子女學校、、、、、、
4、1954年以前,新疆軍區運輸部隊擔負了全新疆絕大部分運輸任務。
1953年春節,兵團運輸部隊承擔了向中蘇合辦的可可托海礦區緊急運送冬糧的任務。
除夕夜裝車,春節出發,在千里冰封、茫無公路的戈壁雪原上前進,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
困難,付出數十人凍傷住院的代價,勝利完成了任務。]
(第二部分表現:
1、我軍駐疆部隊集中屯墾,各駐地人口劇增,給各地市場造成了很大壓力。不甘心滅亡的反
動分子和不法商人趁機倒換銀元,搶購物資,囤積居奇,借機哄抬物價,擾亂市場。部隊
依靠全軍指戰員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節約糧食菜金,把戰爭年代積累的財經隊做買賣的
流動資金、利潤,全部集中起來;并把愛國華僑陳嘉庚慰勞人民解放軍的每人一雙膠鞋折
價入股。全體指戰員節衣縮食集資辦合作社,平價供應、保障供給,打擊奸商、穩定市場
的場景。
2、合作社積極配合新疆國營貿易公司收購農副產品,發展對蘇貿易,推動新疆的農牧業生產
發展的場景。)
[背景滾動字幕:
由于我軍駐疆部隊集中屯墾,各駐地人口劇增,給各地市場造成了很大壓力。不甘心滅亡
的反動分子和不法商人趁機倒換銀元,搶購物資,囤積居奇,借機哄抬物價,擾亂市場。
部隊依靠全軍指戰員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節約糧食菜金,把戰爭年代積累的財經隊做買
賣的流動資金、利潤,全部集中起來;并把愛國華僑陳嘉庚慰勞人民解放軍的每人一雙膠鞋折
價入股,集資創辦了新疆軍區生產合作社,服務邊疆人民,平抑物價,穩定市場。
合作社用全軍指戰員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積累起來的資金,到內地采購各種商品,商品銷
售價格均比市場低3~5%,打擊了奸商,穩定了物價。迅速穩定了全新疆的市場供應。合作社還
積極配合新疆國營貿易公司收購農副產品,發展對蘇貿易,推動了新疆的農牧業生產發展。]
(第三部分表現:
1、軍區全體指戰員節衣縮食,捐款、集資修電站、蓋工廠、辦大學,創造美好生活的場景。
解放初期,新疆各族人民需要的工業品主要靠內地供應和從外國進口,價格極為昂貴:一
把砍土鏝要用三四百斤小麥交換;一塊磚茶可以換一只綿羊;一盒火柴可以換一公斤羊毛;
一匹平紋布要用三千至六千斤小麥交換;一只手電筒可換一只大肥羊、、、、、、
(以舞蹈場景形式表現)
2、全體指戰員響應王震司令員的號召,節衣縮食,集資建工廠。新疆的第一批現代工商業,
都是戰士們的津貼、伙食費、衣領、帽檐、口袋聚集而成。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指戰員們每月3元津貼費中的兩元、每月節約的6分糧食菜金,每人捐獻一個月津貼費;
(以捐款公告和倡議書形式表現)
衣、帽、鞋、襪、、、、、、能節省的全節省了!每年兩套單衣改為一套,每年一套棉裝改為兩
年一套,軍裝四個衣袋改為兩個,帽檐節約了,衣領改為單層、、、、、、
(以宣傳鼓動橫幅和改服裝形式表現)
建設資金有了!
王震司令員親自出馬,為建設項目四處奔波:一個個內地企業來到了新疆這片待開發的處
女地:
上海益華鋼鐵廠帶著軋鋼機來了!
天津煉鐵廠帶著高爐設備了!
從蘇聯進口的機器設備買來了!
(以歡迎、慶賀儀式等形式表現)
沒有技術人員,“走出去請進來”:一批批干部、戰士被派出去學習(歡送會的場面);
從上海、太原、蘭州、濟南、沈陽等地聘請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源源不斷地奔來的場
景;(熱烈歡迎的場面);
1951年冬,八一鋼鐵廠開始開工興建,到1952年5月投產,總共只用了半年時間。
(以報喜慶祝形式表現)
節衣縮食、艱苦創業兩三年,歷史上不能生產制造一根鐵釘的新疆,有了第一批現代
工業:八一鋼鐵廠、六道灣露天煤礦、烏拉泊水電站、新疆水泥廠、七一棉紡織廠、十月
汽車修配廠新疆機器廠、八一面粉廠、木工廠、喀什棉紡織廠(國家援建)、、、、、、)
(以喜報公告形式表現)
1952年、1955年,新疆軍區先后將節衣縮食集資建起來的首批近五十個工廠、位于各
城市中的商店連同2千萬元的商品、600輛運輸汽車全部無償移交新疆地方政府,連同所
屬的軍墾戰士們一并歸屬地方。并把軍隊創辦的第一所專業技術高等院校——新疆八一農
學院無償交給新疆人民。各族群眾熱烈歡迎、慶賀的場景)
(以舉旗列隊移交給政府部門的形式表現)
[背景滾動字幕:
全軍指戰員節衣縮食,集資興建工礦企業,發展生產,繁榮邊疆經濟。艱苦創業僅兩年,
歷史上不能制造一根鐵釘的新疆,有了第一批現代工廠;
1950年到1952年,僅迪化(今烏魯木齊)地區就建起了大中型廠礦企業12個,投資總額
高達9642萬元,職工人數增加了10倍。
五十年代初,為了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新疆軍區先后將天山南北首批四十余座戰士們節衣
縮食集資開發興建的工廠、礦山和位于城市的商店,連同價值2000萬元的商品、600輛汽車,
以及近2萬名指戰員,全部無償移交給地方政府經營管理。
1958年,新疆軍區又把在原國民黨步兵學校的基礎上創辦的兵團第一所高等院校——新疆
八一農學院無償交給地方。]
舞蹈:5、《團結共建新新疆》 (3’43)
(配樂:曲40:《感恩幸福》(1’28”)(剪輯音樂:《維吾爾族喜慶音樂》)、
曲41:《軍民共建新邊疆》(2’15”)(剪輯音樂:《神韻序曲》))
(舞蹈分兩部分表現:
第一部分表現:
新疆各族人民感謝毛主席共產黨派來的人民子弟兵給邊疆帶來和平安寧、幸福吉祥的場景;
我軍駐疆部隊與新疆各族人民共同載歌載舞,歌頌毛主席共產黨的場景;
第二部分表現:
我軍駐疆部隊團結帶領新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創美好生活的場景)
開場造型:
由彩扇組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國界為正紅色,慢慢演變為三山夾兩盆構成的新疆
地圖。新疆境內為雪山、沙漠戈壁色與綠色相間。
1953年前的新疆版圖。新疆境內的地方城鎮為綠色。
音樂聲中,身著草綠色軍墾服的軍墾戰士與白色長裙、金色馬甲的維吾爾族姑娘翩翩起舞。
舞蹈結束造型:
舞蹈結束時,歌聲中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漸漸幻化成一朵盛開的金邊雪蓮花。沙漠
戈壁色與綠色相間。
1953年時的新疆版圖。新疆境內的地方城鎮為綠色,當年的人民解放軍駐守屯墾之地為金
色。
(人民解放軍駐守屯墾之地為金色,寓意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建設著新中國、新新疆,為邊疆人民守衛著和平與安寧。
有人民子弟兵在,祖國邊防固若金湯。)
【背景畫面:
1、美麗的大漠晨曦,紅日漸漸升起。
2、白云漂浮的湛藍天空下,雪山、冰河,一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景象;(陽光漸漸灑滿新疆三山夾兩盆的整個地貌:(按古人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 牛羊”的意境漸次展現)
3、天山南北,人民解放軍駐扎的戈壁大漠中,一片片地窩子、蘆葦棚的畫面;
4、在地窩子、蘆葦棚周圍,出現了片處綠洲良田的畫面】
[背景滾動字幕:
駐疆部隊二十萬官兵在王震司令員和陶峙岳將軍的親自帶領下,向天山南北的戈壁荒灘進
發,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生產運動,拉開了共和國屯墾戍邊的序幕。
他們“一手握槍,一手拿鎬”,堅持“不與民爭利、不與民爭地、不與民爭水”的原則,在
條件最艱苦的風頭、水尾、沙漠邊緣安營扎寨,墾荒造田,極大緩解了國家的經濟困難,減輕了
人民負擔。并且成為新疆生產建設中的主力軍和帶頭人!
駐疆部隊極短時間便實現糧油的自給自足,并且他們還將大量棉花運往內地,支援國家輕工
業發展,不僅解決了駐疆部隊的生活問題,而且支援了國家建設,為后來共和國大規模的屯墾
戍邊事業提供了寶貴經驗,打下了堅實基礎。
駐疆部隊認真遵照毛澤東主席“多為各民族人民辦好事”的教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部隊走到哪里,就把好事辦到哪里,幫助人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從政治、經濟、文化上幫助兄弟民族翻身解放。
部隊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部隊抽調大批人員、調撥大批物資,興修水利,開荒造田,發展生產,在極其廣泛的范圍內支援了各族人民的社會改革和經濟建設。歸還了借用群眾的41萬畝耕地;并派出巡回醫療隊深入農村牧區,累計為41萬多人免費治病,取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
五十年代初,為了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新疆軍區又先后將天山南北首批四十余座戰士們節衣
縮食集資開發興建的工廠、礦山和天山南北位于各大中城市的商店,連同價值2000萬元的商品、
600輛汽車,以及近2萬名指戰員,全部無償移交給地方政府經營管理。
1953年5月,新疆軍區整編為國防部隊和生產部隊。
生產部隊共15萬人,整編為10個農業建設師,一個工業建設師以及軍區建筑工程處和軍區
運輸處,專門從事生產建設。
1954年,新疆軍區生產部隊已建成軍墾農場35個。其中機耕農場9個,牧場9個。
1953年,農業生產在播種面積減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達到7184.4萬公斤,畝產
為1952年的124.5%。棉花畝產為1952年的171.9%。牲畜存欄頭數比1952年增長7.4%。
工商業移交地方后,建筑工程與交通運輸成為新疆建設的骨干力量。
新疆軍區生產部隊為新中國的屯墾戍邊事業奠定了穩固的經濟基礎和政治、文化基礎。為新
疆的經濟建設和工農業生產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過五年的艱難奠基,新疆軍區生產部隊已成為帶領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建設新新疆的當然領
袖!
風風雨雨五載春秋,在這個部隊的組織、帶領和示范下,新疆地區的生產經濟突飛猛進,成
為新中國的糧棉基地、塞外江南!]
第一部第一集第四場:(30’03”)+(24’35”)+(18’40”)+(30’56”)+(7’57”)
< 第一部第一集 劇終 >
(第一部《苦難輝煌》第一集《艱難奠基》共四場,配樂:41首曲。加<序曲>,計五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