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提起母親這兩個字,我的心里總是酸溜溜、熱辣辣的不是滋味,且伴有一種深深的內疚之情。對自己英年早逝的母親,內心深出藏埋著一種特殊的情懷。
我的母親,是一位樸實的、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雖然小時候沒有讀過書,屬于徹頭徹尾的目不識丁者,但她卻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啟蒙老師和堅強的精神支柱。
童年的記憶里,給我最初、最深也最直觀的印象即是母親的勤勞。她那一米七的身材,在婦女中數得上是高個頭兒了。在我童年時,也正是母親大顯身手的歲月,那時她二十多歲,身強力壯,精神充沛,干勁十足。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總覺得母親體內似乎蘊含著取之不盡的能量。田間的力氣活她能抵得過一個壯小伙,家里的雜務事她拾掇的井然有序,她天天里里外外地忙,從沒有正常的休息過。父親的活路比母親差一大截,很多男人干的活都落在母親身上,因此,不管家里發生多大的事情或遇到多大的困難,似乎都只有母親一個人頂著,她沒有任何多余的時間嘆息憂愁。雖然那時很窮,母親卻沒有害怕過窮,也從來沒有叫過累。母親勤勉,持家有方,她做的衣裳合身又省布,她納的鞋子暖和又厚實。從她手上經過的東西,一件件都變成了寶貝,縱然是菜園里的菜幫子、生蟲子的豆子,甚至于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挖來的野菜和采摘到的榆葉、槐花等東西,母親也總想方設法把它變成可口的食物。
四鄰八舍最敬佩的是母親的寬厚和善良。打我記事起,從未見母親與鄰里間吵過嘴、罵過架,更不象一些鄉下的“長舌婦”在人群里去說是道非,她整天是默默無聞的;即使對待極挑剔、極講究,脾氣極古怪的祖母她也是百依百順,就是在祖母雞蛋里挑骨頭時,母親也從不拌嘴、頂碴;對我們做兒女的她要求也極嚴,一旦我們在外面惹了事或闖了禍,她首先嚴厲的教訓我們一通,急了還要打幾下……母親這種“人前不說人非,背后常思己過”以及“寬人嚴己”的品質一直影響著我的做人和做事。和許許多多平凡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只是默默無聞的中國傳統女性中的一員,她只是盡職的做著一個孝敬的兒媳,一個溫柔的妻子和一個慈愛的母親。
母親最牽腸掛肚也最心疼的是她含辛茹苦、嘔心瀝血哺育的兒女們。生逢那個“多子多福”的年代,母親不足四十歲便拉扯了我們六個兄弟姊妹。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母親就像母雞護小雞一樣地護著我們,我們也確實在母親的視線中平安長大,母親本能地心甘情愿地擔當著我們的守護神??墒?,一個不可阻擋的事實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哥哥和我漸漸羽翼豐滿,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也有為生活所迫的因素,而離開了母親、離開了家鄉,并且遠遠地走出了母親的視線。母親的翅膀再大也無法再親自地遮擋我們各自頭上的烈日和風雨,母親的心從此也就被牽扯并撕成了一片片,分別裝在遠離家鄉的哥哥和我的行囊里。我和哥哥沒有遵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1970年底,在一片“提高警惕,準備打仗”的呼喊聲中,哥哥應征入伍到了中蘇邊界的內蒙大草原;1972年底,也就是“9•13”林彪事件的第二年,我也參軍來到了塞北壩上。在當時的大環境和政治氛圍下,也確實是“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當初我就感到很榮耀。但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并未因我們成為一名解放軍而向外人炫耀什么,倒是為我們從此要離鄉背井而難過掉淚……
母親對兒女們的愛——像春天的紫燕,銜來醉人的春光;似涓涓流水,時時滋潤著幼嫩的靈魂;更是一曲最深情的樂譜,為兒女們彈奏出最動人、最燦爛、最圣潔的音韻……
在眼下看來,母親可能屬于“多子多福”型的,她生養了四個有出息的兒子和兩個爭氣的女兒,本該享盡人間福氣的。可她一輩子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在母親短暫的生命歲月里(母親撒手人寰的那年還不足45周歲),只有無盡的奉獻和付出,好象魯迅所說:“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鮮血。”母親生前沒有過過一次生日(至今我仍不曉得母親的生日是那一天);沒有穿戴過象樣的服飾;沒有進過一次飯店,也沒有去過照相館,生前她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她沒有看過一場電影,即便在自家村子里放電影,我催促她去看,她總是找出種種借口拒絕,而獨自一個人悶在家里做針線、忙家務;她一生沒有坐過汽車,也沒有見過火車;甭說游覽名勝古跡、逛北京上海一類的大城市,就連相距20多公里的石家莊她都沒去過。在上帝造人的計劃之中,母親一職似乎被賦予了特殊的承受苦難的能力。奇怪的是,母親卻很少對自己的身世有什么哀怨。她沒有更多地追問或抱怨命運的不公,只是把它當作自己的生活默默地接受并承擔著。母親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那個家,給了我們兄弟姐妹六個。
每當萬籟俱寂的深夜,憶及母親的一生,我的心情總是無法用語言來表述。母親的病癥有多少是出于生理上的原因,又有多少是屬于積勞積憂成疾,我心里非常清楚。面對重病中輾轉不安的母親,我們肝腸寸斷,卻愛莫能助。尤其是母親臨終前所承受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母親在彌留之際家里連緩解病痛的高檔藥品都買不起,這是何等的悲哀!每一次的回憶都使我沉浸在無邊的哀思之中。母親確實是為我們、為這個家庭耗盡了最后一滴血。
倘母親能活到今天,她本可以無憂地享受幸福的晚年,因為母親所疼愛的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完全有能力來奉養母親??墒聦嵡∏∠喾?,眷念兒輩、熱愛生命的母親,在可憎的病魔面前,竟過早地離開了人間。在臨終的那一刻,她神志非常清楚,忍淚叫著一個一個子女的名字。她臨走最舍不得的就是她這一群的子女。母親走了,那戀戀不舍的目光令我終生難忘……追憶似水往事,內疚的心情時時襲擾著我的心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