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驚天兵變,高層亂作一團
——答孔和尚《何日西安再事變》
溫靖邦
國家的安全、民族的生存受到外敵嚴重威脅之際,如何應付,朝野發生分歧,本來是十分正常的事;而當中央政府的應變能力受到如是嚴峻考驗時,竟有置民族利益于不顧,只圖自己私利的一班人應時而動。他們將對自己的行為向歷史負責固不必說,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應該從中看出點什么來。
西安事變發生的消息傳到南京時,國民黨高層亂作一團,親日派陰謀家也以為機會來了。溫靖邦在六卷本抗戰文學紀實《虎嘯八年》里再現了“個中”真相。
一
國民黨的中央大員,大都喜歡在家里辦公。即使擔任了某機關主官,冗務繁多,批閱文件、裁斷臧否也在家里;除非有什么事情非得去機關不可,一年很少日子到辦公室視事。何應欽是個自律頗嚴、行為檢點的人。每天都要到軍政部,而且是按時到班,早上8時半就坐在辦公室里了。
這天他也是照往常的習慣,準8時半坐到了辦公桌后。端起副官剛剛沏來的龍井,輕輕啜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打開卷宗,批閱剛送來的文件。忽然電話鈴響了。
他不經意拿起來,問是哪里。卻是軍政部門衛副官打進來的。向他稟報何輯五來了,已經在向里邊走。
他唔了一聲,放下電話。有幾分納悶,這么早來機關干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沒多久,就聽見了那熟悉的敲門聲。只不過平時是慢吞吞的,就像何輯五這個人的性格;今天卻頗急促,這是怎么啦?
何應欽略抬高了一點聲音說:“進來吧,輯五。”何輯五進來,迅速轉身把門關上,鎖住。然后疾步來到辦公桌前邊,小聲說:
“三哥,出事了!”“出什么事?”何應欽驚疑地望著他,指了指沙發,“坐下說……”
何輯五遞給他一紙電報,邊落座邊說:“你先看看這個吧——西安我們的人發過來的……”
何應欽展開電報一看,大吃一驚。不覺霍然站起來,盯著何輯五說:“果然出事了?”
“出事了!”何輯五點頭說,“電報上只說把蔣委員長押到了新城大樓。看來還活著!”何應欽不語。拿著電報,轉出辦公桌,在屋子中踱來踱去,不時又停住步子,讀一遍電文,眼鏡片頻頻閃光。他盡管皺起眉頭做出一副憂慮的樣子,可眉宇間卻怎么也掩飾不住興奮之色。
踱了一會兒之后,瞧了一眼弟弟。忽然意識到屋里根本沒有外人,用不著裝什么佯,嘴角邊這才漾起了笑紋。喃喃說:“這真是天助我也!”
“是呀,是呀,沒想到會出這種事!”何輯五臉上也浮動興奮之色,“他不存在了,黃埔系只有三哥您能指揮得動!天下事不就定了嗎?”何應欽站在那里,沉吟了一陣。搖頭說:
“不,事情還沒那么簡單!現在得到的消息只是說他被抓了起來,并沒有說他死了。如果沒死,就有回來的可能!所以,應該……”
“應該設法讓他回不來!”
“對!要做到這一點,目前唯一的辦法是借刀殺人……”“借刀殺人?”
“對,借張、楊的刀殺人;或者……借國府殺張、楊的刀順溜砍去,來個良莠不分,玉石俱焚!”
“三哥,這個……我不大明白!您是說……”
“用兵陜西,那么這兩柄刀都會活躍起來!”何輯五略一思索,驚喜地說:
“妙計!妙計!用兵陜西是個名正言順的題目——張、楊叛亂,劫持統帥,當然應該大張撻伐!”何應欽邊沉吟邊踱步。踱到弟弟對面,無意識地落座。半是自語地說:
“用兵陜西將是個進退有據的辦法!弄好了,可收玉石俱焚之效;另一個可能——不,奇跡,如果出現了——他竟然平安回來了,我們也可以解釋為大兵壓境才迫使叛逆讓步的。我們也算是救駕有功呀!”何輯五點頭稱是。忽然,仿佛意識到了什么,琢磨了一下,說:
“會不會有人也會意識到‘玉石俱焚’,反對出兵?”何應欽笑了一下,“那是肯定的!特別是老蔣的親友,他們首先想到的、顧及到的決不會是政府的威信,而是老蔣的安全!一旦沒有了老蔣,政府的威信或升或降對他們毫無意義!所以我斷定他們會主張談判,對張、楊妥協,反對用兵!”
何輯五皺起了眉頭。不無擔心地說:“他的親友可都是些有影響的人物呀!對付起來恐怕不太容易吧?”
何應欽點頭不語。沉吟一陣,說:“一會兒我就出動,一一登門拜訪。不管怎么樣,也要把大部分有發言權的人拉上我的戰車!”
何輯五相信哥哥的能力,相信哥哥能把戰車啟動。戰車一旦啟動,何家翻身的日子就到了。他喜滋滋小聲說:
“三哥,如果成功了,以后您就應該是頭號領袖了吧?”
何應欽搖搖頭,“不要一口就想吃成大胖子!黨內元老重臣多得很,以資歷和聲望論,我連前十名都排不上。不能急,須效法朱元璋,‘高筑壘,廣積糧,緩稱王’;牢牢掌住黃埔系,這樣就可以進而掌握全國大部分軍隊,以后還怕什么事辦不成!”
何應欽清醒地明白:蔣介石經過多年的翻云覆雨,把大權牢牢握在手里;而元老們時時想分噬其權,弄得他不得安寧。蔣介石尚且對元老們要小心伺候,作出讓步,讓他們分享一些權力;何況自己這樣長期做蔣介石小媳婦的人。論資歷、聲望,自己無論如何也難與汪精衛、居正、林森、孫科、戴傳賢諸人相比,即使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這些地方軍閥也要高自己一頭。第一步決不是也不能與這些人爭鋒,須把他們高高地捧起來。從而取得他們的支持,以暗渡陳倉,不動聲色地去抓槍桿子。他吩咐何輯五,迅速給養疴德國的汪精衛發電。告以事變,誘以宏利,歡迎汪先生回國主持中樞。
然后立馬出動,準備分頭去做大員們的工作。第一要去的是戴傳賢公館。
這位在黨內的資歷、聲望僅次于胡漢民、汪精衛,不低于張靜江的人物,由于與蔣介石情同手足的私誼,由于其理論著述頗豐,被譽為國民黨的靈魂,近年來影響日隆。何應欽平素就十分注意與他的關系,趨訪較頻,時有饋贈。不久前一幅什么八大山人的真跡被何輯五獵獲,提議送與蔣介石。何應欽搖頭,老蔣只關注政治軍事,對這類東西一向不大看重;還不如送給戴傳賢。戴某人乃雅士,不貪財帛,對名人字畫很感興趣。
何應欽把這軸玩意兒送到戴公館,請戴院長賞鑒。戴傳賢將畫軸展開。審視良久,兩眼漸漸放光,大呼真跡;興奮溢于言表。
何應欽當即表示,自己一介武夫,對這些一竅不通;戴院長喜歡,就請笑納了吧。戴傳賢聽了,愣了一愣,客氣一番,說怎敢掠美。
何應欽正色道,戴院長不賞收,就是不認應欽這個朋友。戴傳賢哈哈一笑,打躬作揖,稱謝不迭。揮手吩咐秘書收起來。
西安事變前夕,南京方面只何應欽一人得到預警,獲悉張、楊可能對蔣介石會有不臣之舉。何應欽除了壓下這份情報秘而不宣,還把目光投射到了事變實際發生之后。未雨綢繆,對戴傳賢的政治欲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煽惑。他鄭重而嚴肅地對戴傳賢說,黨內有遠大眼光偉大才干的大員,胡漢民死后,除委員長之外,無出戴公右者。黨國領導機構最理想的格局應該是:委員長主軍,戴公主政主黨。倘能如此,應欽等作屬下者宿愿足矣。戴傳賢盡管一副敬謝不敏的樣子,而眼里的貪婪已經掩飾不住。當然,對何應欽的好感也與日俱增。
有這么一種情感投資作基礎,這次登門進行深度腐蝕大力拉攏,戴傳賢也就不會感到突然,也才不會疑惑,而以為順理成章。何應欽驅車來到戴公館門口,卻被告知院長出門公干去了。
他兩眉深鎖,著急萬分,問門房可有辦法聯系。門房見狀,估計有軍國大事。平時又受何應欽小恩小惠頗多,便小聲告訴他一個去處。旋又叮嚀,何部長可不要說是我說的。
何應欽一笑,叫他放心。 何應欽的車子離開戴公館,先開回何公館。讓夫人取出一套便裝,換下軍服。然后又驅車出門。七彎八拐,轉到大行宮。那里有一座西式小樓名叫威尼斯之夢,是意大利人辦的餐館和咖啡廳。他吩咐把車停在稍遠處,衛士和司機都呆在車上勿動。他一個人下車,款步向威尼斯之夢走過去。
此刻誰也認不出這是國軍上將,是軍政部長;只以為是個家私累萬的闊佬。他進了大門,馬上就有一名女侍來迎著,殷勤地詢問是用餐還是用咖啡。
何應欽心里有急事,看也不看他,沒好氣地說,餐要用,咖啡也要喝。邊說邊往里走。那女侍緊緊追隨,笑嘻嘻介紹,用餐在底樓,用咖啡在二樓。又問要不要替先生領路。
何應欽粗暴地揮了一下手,叫她讓開,不要礙事。那女侍愕然,只好退下。
何應欽在底樓找了個遍,沒人;只好登樓。樓上喝咖啡的人不多,只三、五對男女。
他一眼就看到戴傳賢和一個女子坐在靠窗的小圓桌旁,頭抵著頭在笑嘻嘻小聲說著什么有趣的廢話。那女子約莫二十歲。青色棉旗袍,外罩一件暗紅色毛線織的外套;短發,不施脂粉。看衣著和舉止,像是大學生。
一向長袍馬褂的戴傳賢,今天穿的竟是西服,而且是咖啡色;只是暗紅底白圓點圖案的領帶結得不大地道。頭發中分后梳,油光可鑒。何應欽感到啼笑皆非,這戴院長真是名不虛傳的風流才子呀。
他早就聽說過,戴傳賢除了把一些漂亮女子安插在考試院工作,不時召至私邸垂詢一切;還喜歡在外結交女大學生,進行什么“柏拉圖”式的交往。這樣作可收左右兼收之妙:在內受用肉之盛宴,在外領略精神的詩之律動。何應欽心里冷笑,這家伙真會享受人生。何應欽靠近桌前,戴傳賢才發現。這位沉湎于“柏拉圖”式情感游戲中的風流才子愕然仰望何應欽,半晌才回過神來。慢慢站起來,尷尬地笑著。
何應欽笑嘻嘻的,小聲說:“戴院長,實在對不起,打攪了!”
戴傳賢伸手和他相握,不無驚訝地問:“何部長是……怎么找來的?”
何應欽避開這個話題,依然笑嘻嘻的。說:“怎么,戴院長不讓我坐?”
戴傳賢趕快道歉,請他落座。招呼侍者上咖啡。然后在何應欽和那女子之間作了簡單介紹。這才知道,那是金陵大學的學生。看樣子,是最近才勾搭上的,關系尚停留在初級階段。戴傳賢疑惑地笑著,乜視何應欽。說:
“何部長……不會是到這里消閑來的吧?”何應欽頓了頓,欲言又止。終于還是說:
“確有大事相商……”說著掠了那女子一眼,沒有說下去。
戴傳賢會意,略點了一下頭。然后抱歉地對那女子笑笑,解釋說何部長有重要事情,得先走一步。改日再約。女子不大高興,小貓般唔唔作聲,同時扭動一下身子。
戴傳賢又小心賠了一番不是,這才了事。何應欽在一旁忍俊不禁,打了幾個哈哈。
戴傳賢向侍者揮了一下手。侍者捧著黑色貂皮大衣過來,侍候他穿上。他又向侍者說:記在帳上。看來他是這里的常客,這里的人也知道他是誰。辭別那女子,戴傳賢和何應欽下樓,出門。
戴傳賢因系幽會,沒帶車。坐進了何應欽的汽車。他建議去考試院辦公室。
何應欽點頭說很好。汽車開動,七彎八拐駛到考試院。戴傳賢變成了主人,熱情邀請何應欽入內。
考試院的副官十分乖巧,一見院長和何部長來了,趕在頭里打開了辦公室的門;同時沏上兩杯龍井送上。又把門輕輕關上,退出。戴傳賢伸手指茶杯,請何應欽喝茶。
何應欽按住杯蓋,苦著臉搖頭。小聲說:“戴院長,出大事了!”
戴傳賢愣了一下。睨視何應欽,輕描淡寫地說:“能出什么大事?”
何應欽臉上的表情轉成嚴峻,把聲音壓得更低,說:“張學良、楊虎城叛變,委員長蒙塵,生死不明!”
戴傳賢渾身震動了一下,臉色剎時變成灰白。呆了一會兒,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死死盯著何應欽,像是在審視何應欽臉上的每一寸肌膚,忖度是否有開玩笑的跡象。好一會兒,才聲音顫抖著說:“這種話……不可以隨便說的!”
何應欽擔保,事情千真萬確。一接到這個情報,第一個通報的就是他戴院長。戴傳賢腦袋里轟地響了一下,霎時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了;兩腿發軟,搖晃了一下,無力地坐下去。臉上呈現悲痛和絕望的表情。嘴里喃喃地說,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旋即拍了一掌桌子,大聲喝道:
“張學良、楊虎城,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接下來,大淚滂沱,長號不禁。
副官以為出了什么事,撞門而入。惶恐地問:“院長,怎么了?怎么了?”
何應欽揮了揮手,叫他出去。“戴院長有我在這里,你不用管!”副官看了看戴傳賢。踟躇了一下,只得退出。
何應欽雙眉深鎖,呆坐在那里,任戴傳賢號哭。半小時許,哭聲轉小。越來越小,終于變成了一聲長嘆,停了下來。何應欽這才說話。
“戴院長,現在不是悲痛的時候;首要的事情應該避免出現權力真空,不致因為委員長蒙塵而發生混亂,要讓中央這臺機器運轉不輟才好!”戴傳賢掏出手巾擦干淚水。說:
“我……心亂如麻!依敬之兄高見,應該如何是好?”何應欽略頓了頓,說:“我們應該暫時擁立一位領袖,暫代委員長決斷軍政大事!”
戴傳賢心里一動,說:“敬之兄所見極是!那么這位臨時領袖非汪精衛莫屬了?”何應欽搖搖頭,“汪先生在黨內盡管聲望素著,除了胡漢民沒人能相比;但是他一向和委員長不睦,一旦大權在握,必然排斥委員長的朋友和部屬!恐怕不能考慮他吧?同時,如果委員長還健在,為了以后委員長脫險回來,能夠順利接掌權力,也不能擁立老汪!”
戴傳賢點點頭。又想了一下,說:“那么,孔庸之如何?他是委員長連襟,現在又是行政院副院長!”
何應欽做出認真思考的樣子喃喃念著孔祥熙的名字,然后又搖了搖頭。說:“孔先生當然不錯,也可以出任行政院長;但是,做事實上的最高領袖不行。資歷和聲望都不夠,只堪比肩于應欽等輩,難以服眾呀!”
戴傳賢覺得也有道理。端起桌上的杯子,慢慢喝了一口茶,說:
“吳稚暉、居正、林森如何?”
何應欽眼鏡片閃了一閃,臉上浮起了嘲笑。說:
“這些人資歷當然夠了,只是又有別的不妥之處!吳稚暉說是委員長的朋友,可是不夠謹言慎行,有無齒(恥)之徒之譏;居正、林森所屬西山會議派雖已不復存在,恐怕真正假以實權,難免不會死灰復燃!”
戴傳賢早就想說自己,又不好意思。故意雙手一攤,說:
“別的堪當大任者,再也想不出來了!”
何應欽的眼鏡片又閃了一下光,臉上露出了機智的笑。盯著戴傳賢的臉,有頃,才說: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呀!”
戴傳賢頓了片刻。故作詫異地望著何應欽,說:
“敬之兄難道以為……”
何應欽指了一下他,用決斷的語氣說:
“宜當大任者,舍戴院長其誰!”
戴傳賢又佯作驚恐的樣子啊了一聲。馬上伸出雙手直搖,說:
“不妥,不妥!敬之兄怎么會想到不才身上……”
“季陶兄不可妄自菲薄,”何應欽嚴肅地說。“當此黨國為難之際,應該勇于任事,挑起這副重擔!這并非應欽在這里把國家名器拿來私相授受,實在是為了黨國的利益,為了日后委員長回來能夠順利地重掌中樞,只有戴院長最為相宜!”
戴傳賢又遜謝了一番。
最后,在何應欽一再“勸進”之下,默然認可了。
何應欽說:“戴院長接掌中央大權,不宜行動太猛,宜采取漸進式,于不知不覺之間進行!”
戴傳賢問:“此話怎講?”
何應欽說:“如果行動太猛,必然會引起一些人的反對。因為一旦委員長蒙塵的消息公開,窺察神器者一定不少!如果采取漸進式,阻力會少得多。所謂漸進式,就是首先要形成以季陶兄為核心的決策層,任何大事都要以季陶兄的意見為意見,讓大家逐漸養成這個習慣。久而久之,領袖就形成了!如果有人膽敢反對,應欽與黃埔軍人誓為戴公馳驅左右!”
戴傳賢大喜。脫口而出:“誠能如是,敬之兄應為最高軍事統帥!”
兩人互相著實吹捧了一番,大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之慨。就這樣,無形間結成了聯盟。
戴傳賢又把話題拉回到營救蔣介石來。問何應欽有什么高見。
何應欽說:“張、楊劫持統帥,不是十分狂妄之徒是做不出來的!對付的辦法只有一個,讓他們清醒過來,認罪伏法,送回統帥!”
戴傳賢說:“你是說用兵?”
何應欽說:“對,只有大兵壓境,才可能迫使他們屈服;同時,也才可能促成他們內部分化!”
戴傳賢點點頭,像領袖一般威嚴地說:
“我完全支持您的意見!用兵的意義,這個是……還不止于營救介石;這個是……也是一種態度嘛,中央決不會向任何要挾妥協,告誡天下妄人不可效尤!”
兩人又對如何說服別人同意用兵進行了研究。
戴傳賢自告奮勇去說服吳稚暉和陳果夫,何應欽也表示去聯絡別的人。又相約下午6時邀集同意用兵的人先到何應欽家中,邊吃晚飯邊商量;9時左右再邀請其他重要人物來,一起商討。
戴傳賢主張,馮玉祥雖然是軍委會副委員長,暫勿通知為宜,以免他搗蛋。待大事謀定之后再告訴他吧。
二
孔祥熙在上海私邸得到樊崧甫發自洛陽的密報,是12月12日下午4時。他對這個消息半信半疑,手執電報踟躇良久。夫人宋靄齡是一個很敏感的人,以為凡事寧信其有預為防范,不會有壞處。特別要嚴防這種消息泄入社會,引起各界不安,造成金融波動。孔祥熙以為言之有理,馬上召集上海市長吳鐵城、警備司令楊虎、滬市銀行業商會領袖來家里。通報了這個壞消息,吩咐即使數日之間噩耗如潮,大家也不要慌亂,各司其責,鎮定維護治安。大家放心,中央機構完好無缺,國家機器運轉正常,一定可以敉平騷亂。
當晚,為了顯示天下無事,孔祥熙還在眾多記者關注下,接見了日本來華議員。從容酬酢,談笑風聲,一如往常。
大約8時許,副官悄悄進來,附耳稟報,南京長途電話,說有要事報告。
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擔心是西安局勢進一步惡化的消息;而臉上的笑容如舊。輕輕咳了一下,站起來,向日本議員告罪,請吳鐵城代為待客,稱有個電話須去接聽。
原來是何應欽的電話。
何應欽告訴他,“西安城門嚴閉,時有槍聲;臨潼道上,軍運頻繁,而華清池附近則空焉無人。似蔣公已入危地。”
這個時候,孔祥熙才真正開始惶恐起來,才開始“深慮其果真有變”。(《孔庸之先生演講集》下冊,第658頁,臺北榮民出版社1968年版——溫靖邦注)
他明白,孔氏家族的前途和命運都系于蔣介石一身;蔣介石一旦完了,孔氏家族也完了。
當時宋美齡也住在上海。他立即驅車去見,商量辦法。
宋美齡聽孔祥熙轉述得來的消息,當即面如土色,昏厥過去。
孔祥熙和宋家傭人慌作一團。趕快抬到床上又是掐仁中,又是用冰袋;家庭醫生也迅速趕到,幾番折騰,終于把她弄醒過來。
此時,宋靄齡也趕過來了。
宋美齡望著大姐,又瞅瞅大姐夫,哇地哭出聲來。這一下,驚天動地的長號,久久不能止住。一旁勸慰的人們束手無策。
宋靄齡拍了一掌桌子,杏眼圓睜,厲聲喝道:
“這是哭的時候嗎?趕緊想辦法拯救介石,這才是當務之急!不然,還真有你哭的時候!第一夫人當了這么多年,怎么還是那么沉不住氣?”
宋美齡馬上停止了悲聲。抽抽嗒嗒說:
“對不起,大姐,我失態了!”
馬上坐起來,下床。一起研究救蔣介石的辦法。
孔祥熙以為,前一段時期就曾風聞張、楊與陜北暗通款曲,看來確有其事。張、楊不會有那么大的膽子,定是背后有中共唆使。宋氏姐妹倆也覺得這個分析有道理。最后,決定由孔祥熙出面約見蘇聯駐華大使館人員。
大使不久前返國述職未回,領事銜一秘鄂山萌恰好在上海。
孔祥熙首先詰問鄂山萌,蘇聯政府對西安事變持什么態度。
鄂山萌坦言,尚未得到國內明確指示;不過從來往電報中獲悉《真理報》和《消息報》已經明確譴責了張、楊。
孔祥熙請他轉告蘇聯政府,蔣委員長如果遇害,勢必迫使中國投靠日本。那樣一來,以中國的人力物力供給日本,做侵略擴張的資本,對亞洲、對蘇聯都將是嚴重威脅。希望蘇聯能向中共施加影響,保全蔣委員長生命。中蘇合作問題以后可以從長計議。
鄂山萌指出,中共是否參加了西安事變,現在還不得而知;即使參加了,蘇聯也只能進行勸導,不便指手劃足。但是,孔副院長的意思,一定會全部向莫斯科轉達,請放心。
宋子文接到孔祥熙發給的電報,又從外電得到了一些只鱗片爪的消息,內心情感非常復雜。不久前,他和蔣介石發生種種分歧,大吵一頓之后,憤而辭職出走。現在蔣介石倒霉,乃頑固堅持錯誤國策的結果。一方面,他有點幸災樂禍,認為讓這個粗野的家伙吃點苦頭未嘗不是好事;而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意識到萬一蔣介石死于非命,莫說宋家勢力會被嚴重削弱,何應欽等親日派必然篡奪權力,大規模內戰不可避免,日本人也會乘虛而入。不管從哪一方面考慮,都必須營救蔣介石脫險。
他抵達上海,立刻去見孔祥熙。
大家來不及多說,又一起去見小妹宋美齡。
車子駛出孔公館的時候,孔祥熙告訴他,半小時前行政院秘書處來電話,說接到張、楊電報一件。電文列出八項主張,聲稱這次行動是做最后之諫諍,不會對委員長有絲毫傷害之意。
宋子文哦了一聲,沒說什么,琢磨這個消息的真實含義是什么。
他們抵達宋美齡寓所。進門剛剛落座,孔公館副官又飛馳來報,行政院秘書處打電話來,說又接到張學良一份電報,是致孔祥熙本人的。內有“弟愛護介公,八年如一日,今不敢因私害公,暫請介公留住西安,促其反省,決不加以危害”等話。
宋子文指出,“根據這兩電分析,可以判斷介石還活著。張、楊此舉不是要殺介石,而是要逼他做一些什么,猶古人所謂兵諫。”
孔祥熙問:“目前第一步應該做什么?”
宋子文沉吟片刻。沒有正面回答他的提問,說:
“也并不是說介石就沒有危險!西安的情況有多么復雜,我們誰也不知道!張、楊不主張殺蔣,那么他們的部下呢?中共的態度怎樣?那里有沒有日諜活動?所以,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在香港接觸過一些左翼人士,聽說張學良和共產黨廝混有日,關系發展較快。可以推測共方對張學良的影響很深。所以搞清楚中共的態度至關重要。這個,我們一會兒一起去看二姐,請她幫忙。另外,見完二姐之后,庸之和小妹必須立即回南京。南京一定是戲中有戲,你們應及時回去掌握局勢。所謂掌握局勢,就是不能允許用兵陜西,更不能允許用飛機轟炸西安;當然,最好庸之能立足行政院,控馭一切權力。”
孔祥熙面有難色,搖搖頭,以為何應欽非等閑之輩,又手握兵符,定會有所動作。
宋子文瞪大眼睛用力指了一下,說:
“所以你必須及早趕回南京!”
孔祥熙、宋子文、宋靄齡、宋美齡一行四人,去宋慶齡宅邸,通報一切,請她幫忙。
不待他們懇求,宋慶齡就表明自己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態度。
宋美齡和宋子文也表示同意張、楊八項主張;只要介石平安無事,可望回來,什么都可以商量。
宋慶齡立即用電話與中共秘密派駐上海的辦事處主任潘漢年聯系。轉達宋美齡等人的意見,詢問潘漢年有什么看法。
潘漢年轉達了一個重要信息:中共中央事前并不知情。事情發生后力主和平解決,已派遣周恩來等人赴西安斡旋調解。
事實與潘漢年說的相差無多。西安事變發生之前,毛澤東就有千方百計逼蔣抗日的主張。沒料到,這樣一個大好契機突然來臨。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開了會議,研究對策。一邊是死敵蔣介石,一邊是倒蔣熱情正熾的盟友張、楊。毛澤東,這位偉大的軍事家,在政治戰略上做出了常人難以做出的選擇。后來的抗戰證明,這是何等正確而清醒的選擇!他認為,此次事變的綱領和行動,都應該給予盡可能高的評價;要糾正共產國際對張、楊的偏見和誤解。又指出,在政治上應孤立何應欽,爭取宋子文、孔祥熙、孫科等人,實現事變的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誠能如是,時局就會大大改觀。于是派遣周恩來等人赴西安調停解決。
潘漢年在電話里請宋慶齡轉告宋美齡等人,他愿意去南京,以保持聯絡。
宋美齡當即保證,潘先生到南京后安全不會有問題,她可以負責。
宋子文說,潘先生到南京后,可以下榻他的公館。
最后,宋慶齡提醒孔、宋等人,必須盡快回到南京,以免親日派乘機漁利。
孔祥熙、宋美齡連夜回南京。
宋子文遲一步走,打算在上海針對種種謠諑,向海內外發表談話,以正視聽。
第二天上午就在寓所召開了中外記者招待會,散發了一份書面言論。內容較多,摘要如次:
蔣委員長在西安絕對安全。本人以為西安事變,乃系國家
最不幸之事,目前急須用有效辦法,于最短期內解決。蓋全世
界之目光,刻正集中于中國也。本人與蔣院長公私之關系,及
與張學良多年之友誼,均為人所共知。在特殊關系之中,如有
任何可能之解決辦法,本人極愿在政府領導之下,盡最大之努
力。至于采取何種辦法,須待政府決定;本人是否有赴西安一
行之必要,亦待命于政府。( 《淞滬日報》1936年12月14日——
溫靖邦注)
宋子文的話不無深意,頗為耐人尋味。雖然慨嘆事態嚴重,“系國家最不幸之事”;但沒有對張、楊進行公開斥責,沒有南京政府使用的“違法蕩紀”、“劫持統帥”、“叛逆”之類的話。而且,在消息不通、謠言四起的情況下,仍敢于公開擔保蔣介石在西安“絕對安全”,一方面起到了辟謠和穩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暗示了他對張、楊的信賴甚至一定程度的理解。另外,在宋子文看來,西安事變牽動著全國民眾的心,引起國外關注,怎樣解決,解決的結果,將直接關系到國內政局的穩定與國家的前途。鑒于他個人與蔣介石的特殊關系、與張學良的私誼,表示愿赴西安協助解決。這就明顯反映他是主張和平解決的,也隱含了他認為和平解決具有很大可能性。
宋子文發表談話之后,立即掛了一節專列赴南京。
三
外交部長張群,在外交大樓宴請一部分中央大員,答謝這些人在外交設計會議上的貢獻。一共兩桌,文武官員都有。
第一桌有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材不算高,卻長得寬厚飽滿。油亮的大背頭,筆挺的西服,锃亮的皮鞋;臉本來是長方形的,由于兩頰豐滿,倒感覺是冬瓜形了;眼睛和眉毛都有點倒掛,顯得時時都在憂慮什么;大鼻子與厚嘴唇,又讓人以為可能比較厚道吧。
他就是陳公博。
這是“汪系”第二號人物,是最鐵桿的“汪系”大將。汪精衛赴歐洲療養,他就幾番力辭兩個部長官帽,一個是中央黨部的民眾訓練部長,另一個是政府的實業部長;只保留了黨的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一職。卻與“蔣系”干將張群一向友善,所以不論公私聚會張群都不忘請他。
酒宴進入高潮的時候,他見有副官上來,附耳對張群說了些什么。張群當即愣住了,盯了副官半晌,又小聲問了幾句什么。然后,匆匆離席下樓去了。
不一會兒,又神色慌張地上來。悄悄對孫科說了幾句什么。孫科也變臉變色的,站起身來,鬼鬼祟祟地跟著他一起下樓去了。
又過了一會兒,張群慌慌張張地又上樓來了。經過陳公博座位的時候,陳公博一把抓住他,問是怎么回事。
張群覷了覷熱火朝天的酒宴,見誰也沒注意他,就把陳公博拉到樓口背靜的地方。小聲說:
“我正要給你說,你馬上悄悄離開這里,到何敬之府上商議事情!他點名請了你和汪夫人;我在這里虛應一下,很快就去!”
陳公博納悶地問:“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張群兩邊瞅了瞅,把聲音壓得更低了,說:
“蔣先生在西安被捉了!”
陳公博大吃一驚,睜大眼睛瞠視張群。好一會兒才問:
“是誰干的?”
張群憤憤地說:“西安還有誰,張學良、楊虎城嘛!”
陳公博搖頭,唏噓感嘆。“真是想不到!那張學良一向對蔣先生那么恭順,兩人私誼不淺,怎么一下子就……對了,現在知不知道蔣先生下落?”
張群搖搖頭,愁眉苦臉的樣子。“只知道在華清池被捉,解到西安城里去了!”
“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蔣介石遭逢厄運,名士氣很濃的陳公博不禁產生了惻隱之心,一向的不滿情緒倒是消減了幾分。“我盡管不大喜歡蔣先生,但是他的遭遇我也很同情!”
張群拉起他的手,動情地說:
“公博兄是個忠直耿介之士,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計個人恩怨,所以何敬之今天邀請的第一位就是兄臺您!連汪夫人都被排在名單的第七名。”
接下來,張群請陳公博先去何應欽公館。他自己則盡快把宴會收場趕去。
陳公博說要先去邀上汪夫人,然后一起去何應欽公館。
陳公博有一種怪脾氣,也算是一種名士派作風吧;一個朋友如果有三次對不起他,他就永遠不認這個人是朋友了。蔣介石對不起他早就超過了三次,所以他跟隨汪精衛回南京之后,決定只和蔣介石保持政治關系,絕不恢復私人的友誼。蔣介石有什么事邀請,征求他的意見。他也會去,也會貢獻自己的“陋見”;但不卑不亢,不作多余的談話,更不作多余的逗留,完了就告辭。從來不主動登門拜訪。廬山是個避暑勝地,只要蔣介石住在牯嶺,無論南京城怎樣悶熱,陳公博也忍耐著,絕不肯踏上廬山一步。他對蔣介石的強硬態度,誰都看得出來,連蔣介石的親信們都頗為佩服,認為“公博真有骨氣”。汪精衛和宋子文都勸過陳公博,讓他對蔣介石敷衍敷衍,讓讓步。他嘴里說好好好,行動依舊如是。如今蔣介石遭難,他卻產生了憐憫之心。后來在回憶錄中說:“我一生的脾氣都不愿落井下石,也鄙視幸災樂禍。他一世英雄,縱橫捭闔,結果也像胡展堂和李任潮被人扣了,我不由得不灑下同情之淚。”
對于張學良與中共的來往,陳公博早就知道一點內情。有一個名叫錢公來的汪精衛派人物,曾做過張學良秘書,至今也在東北軍里混事。此人向陳公博透露了不少情況。但是,陳公博從來也沒打算提醒蔣介石,恪守“疏不間親”原則。陳公博曾經對張學良有過比較好的印象,后來丟失了東北,逐漸產生了不良看法。他認為張學良在東北不抵抗是因為怕和日本人作戰,現在又提出停止剿共是怕和紅軍作戰,一致抗日只是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他認為張學良是個只知有己而不知有國的人。
一路上想著這些事情,不覺汽車停了下來。
司機向他稟報已經抵達赤壁路汪公館。
陳璧君已經四十五歲。當年的漂亮面龐與秀頎體態已不復存在,代之以一張圓圓胖胖的臉、臃腫的身軀;只有短發和那一副近視眼鏡依舊如昨。
她已經接到了何應欽的電話,陳公博一來她就問道:
“公博,你說,一會兒到何公館,我們該持什么態度?”
陳公博沒有回答她的提問,卻迫不及待地說:
“應該馬上給汪先生發電報,請他盡快回來!”
陳璧君得意地笑了一下,說:
“已經 發了四封電報去,詳細報告了西安發生的事!也許……也許汪先生明天就會有回電!”
“汪夫人真是深諳兵貴神速之道呀!”陳公博機智地笑了一下。旋把話題轉回陳璧君最初的提問上來,“汪夫人剛才說,到何公館去,我們該持什么態度……問得好!我想聽聽汪夫人的意見。”
陳璧君習慣地扶了一下眼鏡,沉吟片刻。說:
“蔣介石與汪先生較量由來已久,就是合作得比較好的階段,潛在的矛盾也并沒有消除!按道理說,這次正是除掉蔣介石的好機會;可是……總覺得這個時候蔣介石就消失似乎不是什么好事。黃埔系軍隊,其他派系軍隊,除了他確實沒人能統帶。何應欽自稱能統帶,要不就是不清醒,要不就是夸海口。至于他說要擁戴汪先生,那就更靠不住。一旦亂起來怎么辦?汪先生在軍界完全沒有基礎,我們在南京還呆得住嗎?總之一句話,現在還沒到不需要蔣介石的時候!”
陳公博覺得陳璧君不愧女中丈夫,瞻顧周到全面,一言切中肯綮。點頭說:
“汪夫人高見,令人佩服!所以,保全蔣先生性命,目前恐怕是最重要的!”
“對!”陳璧君贊許地指了一下陳公博,說:“保全蔣介石性命是前提,必須在這個前提下研究具體策略!現在要我說怎么辦……我也沒想好。公博你有什么高見?如果也沒想好,我們到何公館先聽聽他們怎么說吧!”
陳公博站起來,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嘆氣般說:
“好吧!”
兩人分別乘坐自己的車,一前一后,駛向鼓樓斗雞閘何公館。
進了大門,副官領著到大客廳。
何應欽疾步過來迎著,領到一個方位,請他們落座。
陳公博放眼一看,部分中央執、監委員和一些部、院的長官都在這里,約莫二十來人光景。一點也不像是開會的樣子。主人何應欽一會兒站起,走過去和誰說幾句什么;一會兒又回到座位。顯得有些焦躁,一反平素沉穩安祥的“何婆婆”作派。客人三五成群,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似乎都六神無主,茫無主意。這些中委、長官,平日盛氣凌人虎視天下,今天一個個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干脆緘默不語,悶頭吸煙。
陳公博伸長脖子,小聲詢問坐在近處的居正:
“覺生(居正字覺生)兄,怎么不見馮煥章(馮玉祥字煥章)和程頌云(程潛字頌云)?”
居正是司法院院長,西山會議派骨干;也是與蔣介石對立多年,近年來才歸順的。他探頭探腦窺察一下周圍,這才小聲說:
“可能是覺得這兩人與蔣先生有什么關礙,不想讓他們過早預聞吧?”
陳公博縮回脖子,了然地點了點頭,哦了一聲。
這時,副官匆匆進來;疾步而又全無足音地來到何應欽身旁,彎腰小聲稟告了什么。
何應欽愕然。旋即,趕快起身,匆匆向門的方向走。可能是想要出去迎什么人。
不料剛走到客廳門,差點與進來的馮玉祥撞了個滿懷。
馮玉祥還是那樣高大壯實,臉還是那樣黧黑;穿了一件黑色長棉袍,就像一座鐵塔,把整個門都遮住了。
大家見到他,臉上都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驚訝。
何應欽趕快伸出手去,尷尬地笑著,說:
“馮先生,您來了!”
馮玉祥伸出蒲扇一般的手,撥開何應欽的手。大聲詰問:
“這么重要的會議,為什么不通知我?我不是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嗎?不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嗎?不是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嗎?”
何應欽無言以對。訕訕縮回手,垂下。賠笑解釋道:
“這個不是什么會議,大家是不期而聚……”
馮玉祥毫不放松,伸出胡蘿卜般粗大的手指頭,狠狠虛戳了一下何應欽,繼續質問:
“那么西安發生事情,蔣先生被扣,這么大的事為什么不通知我?”
何應欽臉紅筋脹,惶亂地解釋道:
“事起突然,我也是剛得到消息不久。大家都很慌亂,一時來不及知照,請馮先生鑒諒!”
陳公博見何應欽太狼狽,趕快過去解圍。勸解了幾句,拉上馮玉祥,到自己身旁的一張沙發坐下。
何應欽大聲吩咐,給馮先生上煙上茶。
原來,午后5點過鐘,中央政治會議委員、軍委會委員李烈鈞得到了消息,忙用電話告知馮玉祥,稱“西安發生兵變,蔣先生被捉”。
當時,馮玉祥大為震驚。躊躇良久,覺得與立法院院長孫科較為友善,便驅車前往孫公館。
結果,孫科“亦方知長安之變”。具體情況孫科也不知道,這個消息還是程潛與朱培德告訴他的。
孫科說,朱培德告訴他,早在中午何應欽就在邀請一些人下午到他的公館去商量對策。
馮玉祥大為不滿,要拉孫科一起闖到何應欽公館去。
孫科擺手掙脫,不愿同去;以為既然何應欽沒有邀請,那就是有意避諱,又何必去討沒趣呢。還是等待中央正式開會時再和他們論短長吧。
馮玉祥卻堅持要去,認為國家大事,不能讓他們私議于密室。
馮玉祥剛剛落座,何應欽就以主持人的身份開始說話。他是擔心馮玉祥大放厥詞,左右會議方向,干擾討伐動武的思路。所以趕在頭里先聲奪人。
“諸位,今天我們不是開會,只是碰碰頭。我也長話短說。大家已經知道了,張學良、楊虎城膽大包天,勾結共匪劫持領袖!這個行動本身已經在向中央宣戰了,已經是把黨國踩于他們的足下了!像這樣叛逆弒主都可以容忍,天下還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諸位都是黨國梁柱,請各抒高見,應該怎么辦?”說到這里,掉頭把視線投向陳公博,恭敬地說:“可不可以請公博先生賜教?”
何應欽懷的鬼胎是蔣汪矛盾很深,汪派大將不可能不主張炮轟西安以收玉石俱焚之效。
大家都把頭掉向陳公博。
張群也笑微微鼓動道:“公博兄是大理論家,不妨發表一點重大原則上的指導性意見!”
陳公博沒有打算遜讓,早就在尋思發揮導向作用,以免大家誤失方向。他咳了一下清清喉嚨,說:
“指導性……說不上,也不應當由我說。不過,我想,我們今天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想來諸位都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救回蔣先生!這個大前提確定下來不會有什么問題吧?既然這樣,那么一切策略,一切辦法,就不能不圍繞這個來考慮——有利于救蔣,那就是好辦法;不利于救蔣,那就是孬辦法!”
何應欽聽到這里,覺得味兒不對,后悔點名請陳公博先發言。他希望強調的,應該是維護法紀而聲罪致討。以這個為主調,就可以推導至用兵動武。而救蔣一旦成為主調,則可能滑至和談;讓蔣介石消失的絕好機會就會失之交臂。他不無納罕,陳公博一向與蔣不睦,為什么唱起了救蔣的高調?皺眉固然皺眉,也只好讓陳公博說下去。
陳公博繼續說:“當然,張學良、楊虎城公然劫持統帥,如果予以容忍,政府臉面何存,蔣先生何以能安全回來?所以,首先必須明令討伐,而且派大軍包圍陜西,免得張漢卿拿著蔣先生要挾中央!”
何應欽聽到這里,忽然感覺眼睛一亮,喜上眉梢。心里想,原來公博玩了個小花招。真聰明,不愧是大才子。
陳公博又說:“但是,只能重兵壓境而決不能真的開火,以免玉石俱焚,到時候沒有救出蔣先生,反倒害了他!”
何應欽眉頭又皺了起來,心里罵道,臭文人,搞的什么鬼。
陳公博像個大策士般略挽了一下袖子,說:
“盤馬彎弓故不發,在這樣一種實力威壓下,發電到西安要求放人!那時,也才可以談談條件,也才可以作出適當妥協!”
何應欽氣得秋風黑臉的。
陳璧君卻微笑著贊許道:“公博真是高見!這是明剿暗撫,軟硬兼施,迫使張學良釋放蔣先生!”
馮玉祥忽然站起來。揮了一下蒲扇般的大手,大聲說:
“公博先生,你的高見恕不能茍同!你的用意當然是很好的,是為了救出蔣先生;可是也許事與愿違,客觀上適足以害了蔣先生!”
說到這里,忽然又坐了下去。
陳公博微笑不止,平靜地睨視馮玉祥。說:
“馮先生這話,我沒聽明白!”
“有什么不明白的?張學良這人,大家都知道,公子哥兒性格,不冷靜,常沖動,不計后果!咱們大兵壓境,沒準壓服不了他,反倒還真的打了起來。戰爭之箭一旦射出,還能收回來嗎?那樣一來,蔣先生不被東北軍少壯派開刀祭旗,也會死于咱們的飛機炸大炮轟之下!”
遲后趕來的李烈鈞也說:“要救蔣先生,就決不能用兵!”
何應欽一向溫和的性格蕩然不見,神色嚴峻地說:
“這樣一來,國法何存,軍紀安在?西南、華北梟雄無日不在虎視中原,爭相效尤起來怎么辦?我們按兵不動,正中張、楊下懷,勢必從容提出各種條件、漫天要價。要是答應了他們的條件,未見得就會送回委員長;嘗到了甜頭,就不想得隴望蜀?我看干脆政府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算了!”
“嘿嘿,”馮玉祥冷笑道,“敬之你這句話可就說遠了!”
居正和事佬般勸何應欽說話不要帶情緒,勸馮玉祥要從正面從積極方面領會何應欽的話。旋即把溫和的微笑收起,換成一副嚴肅的嘴臉,說:
“不過我還是贊同何部長的意見,用兵陜西,大張撻伐,申法紀而儆效尤!”
“與蔣先生有矛盾,畢竟是我們國民黨內的事情;張、楊背叛國家,大家就應該一致對付。汪先生如果在國內,他也會是這個態度。”陳璧君冷笑道,“覺生,你可不能站在西山會議派的角度說話呀!”
居正變臉變色的,花白的頭發不斷抖動。慍然說:
“汪,汪夫人,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戴傳賢唬一下站起來,揮了一下手,粗暴地要人們住口。旋即走到大廳中央,厲聲說:
“叛國賊如此猖狂,威脅到了國本,你們還在這里較什么勁?領袖已被劫持,張、楊公然窺察神器,不迅速下決心大張撻伐,反倒在這里爭論什么與亂臣賊子談條件、適當妥協,真是可笑已極!真這樣干的話,除了大大降低政府威望,于事絲毫無補!據說張學良拍發了幾份電報給一些人,假惺惺要求和談,保證不傷害蔣公。這個可信嗎?這是緩兵之計!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武力討伐!理由有三:大凡叛變國家劫持領袖的人,往往心地強悍,決不會輕易認輸,只會得寸進尺,此其一;本人讀《資治通鑒》,以下犯上,劫持國君的情況歷代也時有出現。歷史的教訓是政府兵力愈強大,威望愈高,討伐愈力,國君生還的機會也愈多,此其二;張、楊秘密與共產黨勾結,此說傳揚已久,我看有真無假。此舉定是按共產黨意圖而為,實屬十惡不赦。無論是從反共的立場考慮,還是從敗壞綱常視之,都萬萬不能姑息,只能發以虎狼之師出以雷霆之擊,大張撻伐!此其三。有這三條理由,和談腐懦之論可以休矣!”
說罷,昂首闊步回到座位。
何應欽領頭高舉雙手拍起掌來。
居正、吳稚暉、陳果夫、葉楚傖、朱培德等人緊跟著大鼓其掌。
陳公博正要起而駁斥,陳璧君對他使了個眼色,他便把剛離座不到一寸的屁股又放了下去。
陳璧君遞了一個紙條給他,上面寫道:讓他們吵去吧。
馮玉祥和李烈鈞分別發言,對討伐主張進行反駁。無奈勢單力孤,很快就被討伐的聲浪淹沒了。
戴傳賢又站起來,雙手往下虛按,要求大家不要鼓噪,讓他再說兩句。
何應欽也站起來,分別到幾伙人面前,要大家息爭,且聽戴院長高論。他就像一個替戴傳賢拉場子的伙計,把秩序整頓好以后,伸手向主要演員作了個請的姿勢。
戴傳賢很滿意地向何應欽點頭致意,那眼里的意思是:干得不錯,伙計。
戴傳賢這次的話很短,也比剛才冷靜得多,換成了一副智者的嘴臉。他向馮玉祥等人指出,蔣介石的安全與否,不在于張、楊二人,而在于南京的對策。倘若主張和談不啻示弱;則西安方面愈益驕狂,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來。那么蔣介石的安全就難測了。
戴傳賢見主戰派占了上風,馬上趁熱打鐵,提議公推各部門臨時負責人——速令孔祥熙回京主持行政院;由何應欽主持軍事,負責具體的討伐事宜。
主戰派又是一陣鼓掌。
一旁惱了馮玉祥。只見他霍然站起,咚咚咚幾步走到屋子中央,大聲喝道:
“國家名器,怎么可以在這里私相授受?況且,敬之也只是軍事委員會常委、軍政部長,怎么可以統帥軍隊呢?”
戴傳賢站的位置距馮玉祥不過一公尺,連馮的粗喘也能感受到。見馮如此失態,不禁笑了。他瞇細眼睛打量馮玉祥,說:
“軍事委員會五位常委只有三位在京,任何一位都可以統帥軍隊!大家以為敬之最合適,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馮玉祥轉身瞪著戴傳賢,咄咄逼人地靠近一步,嚇得戴傳賢本能地往后退了兩步。馮玉祥厲聲說:
“參謀總部是軍令機關,參謀總長程頌云就在南京,為什么不能由他主持軍隊?軍事委員會尚有辦公廳主任在,運作正常,為什么不能由軍事委員會直接來統領?不論怎么說,也輪不到何敬之!”
戴傳賢冷笑道:“馮先生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煥章尚在南京,應該由他主持軍事!”
馮玉祥愣了一下,也沒退縮,說:
“那又怎么樣?”
戴傳賢搖了搖頭,臉上浮起了憐憫的笑。有意頓了一會兒,才說:
“且不說副委員長猶美國的副總統,只是一種陪襯,根本沒有賦予實際的權力,只能與其他常委等量齊觀;即使把部隊交給你,八十萬中央軍你指揮得動嗎?”
馮玉祥脖子一挺,說:“如果中央假以節鉞,沒有什么指揮不動的!”
何應欽正襟危坐,任馮玉祥、戴傳賢吵了一個鐘頭。
后來,陳公博站起來插到兩人之間,勸解了一番。說這只是個碰頭會,怎么能算數呢,不合程序嘛;應該盡快到中央黨部召開臨時緊急會議討論才是。
馮、戴兩人不吵了,大家也接受了這個建議。派人通知在京的中央執委、監委和各部院長官,一起到中央黨部開會。
此時已是深夜12時。
中央黨部大會議室,電燈全部打開,照耀如同白晝。屋內坐了一百多位大員,絕大多數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他們見坐在前面半尺高講臺上的戴傳賢、何應欽、馮玉祥等十幾位首腦人物一臉嚴峻,暗暗納罕,禁不住交頭接耳起來。
戴傳賢一副最高領袖的樣子,吩咐何應欽宣布會議內容。
何應欽站到臺口,調整出一副悲天憫人的嘴臉和沉痛的音調,宣布西安事變的消息,說委員長蒙難,未卜生死。
會場頓時鴉雀無聲,繼而一片涕泣之聲。
何應欽指出,此刻不是抒發感情的時候,應該盡快商量一個應變方案,以穩定局勢。接著,稱“應欽”等人與委員長的生死兄弟戴院長、黨國元老居院長、委員長世侄果夫陳部長“一致商定”,主張討伐叛逆,拿辦張、楊。
沒等他講完,馮玉祥就起而反對。
李烈鈞待馮講完,馬上站起來支持,反對何應欽、戴傳賢等人的主張。
接著,朱培德發言,認為“季陶的意見,很有道理”。
吳稚暉更是聲嘶力竭,叫嚷非打不可。
雙方陷入了激烈的爭吵,把何公館的那一幕搬到了中央黨部來。會場一片混亂。
爭吵持續到次日凌晨3時,仍沒法作出定案。
后來,戴傳賢又跳到臺前。不顧已然慘白的臉色和發軟的四肢,再次作長篇發言。這位才子透支著精力和才氣,講到得意之處,漸漸又向吸食鴉片一樣,亢奮起來。由春秋談到兩漢談到宋明,口若懸河,引經據典,深深吸引住了會場。他說,明朝英宗皇帝曾被異族首領也先所率大軍俘去;明王朝后方臨危不亂,毫不妥協,組織大軍征討得力,以強大的實力威壓,終使明英宗得以回來。項羽囚禁劉邦父親“太公”;劉邦不為屈服,堅持擁大兵對抗,結果“太公”安全回來。
他情緒激昂,臉色由慘白而變得潮紅,大聲叫囂:現在委員長吉兇未卜。若是不幸而為兇,那樣的話,我們還去和叛徒妥協求和,豈不是白白地上了叛徒的當;以后何以申大義討國賊?若是委員長尚安全無恙,我們用贖票的方式將他救出來,他回來后將何以統率三軍,領導全國?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我們居然不懂:一條蛇,你要使它不能傷害你,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扼住它的“氣寸”(脖子)!也就是說,只有把張、楊的生命掌握在我們的手里,至低限度也要使他們的生命受到我們的嚴重威脅,委員長的生命才可保無虞。因此,我們一定要鎮定,不可動搖,迅速大兵壓境,去威脅、掌握張、楊的生命。
他揮動手臂,呼吁馬上作出討伐的決定。
戴傳賢不愧是才子型的理論家,這番引古喻今的話,很快就使主戰派占據了上風;加上他與蔣介石親如手足的關系,使大多數游離中間態度的人倒向了他們一邊。
這個時候,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站起來,建議等孔祥熙和宋美齡回京,再一起商量。又說,還是持重一點好。
戴傳賢根本沒把這個西山會議派骨干、現任空頭主席放在眼里。睨視之下,指著林森說:
“林主席,你且請坐。局勢倏忽萬變,今晚中央還不能確定討伐大計,明天全國將會大亂!”
何應欽又跳到臺前,用威脅口吻透露,黃埔師生有數百人輪番找到他,警告要是再不發出討伐令,他們將率部自由行動,奔赴陜西殺賊。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我們將何以善其后?說最后一句話時,一反常態,聲音之高達至嘶裂。
吳稚暉在別人扶持下,也爬上臺去。只見他老眼圓睜,白發顫抖,無齒的癟嘴開闔了一下,終于瘋狂地吼出了一句話:
“同志們,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贊成兵發陜西的請鼓掌!”
他和臺上的戴傳賢、何應欽率先鼓掌。引發了臺下的掌聲,訇然一片,淹沒了全場。
戴傳賢提議,張學良、楊虎城撤職查辦;何應欽統帥軍隊,主持討伐事宜。
又在何應欽建議下,黨國一應大事,由戴院長以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名義召集大家商議。
誰都明白,名為“召集”,實際上無形中將會取得主持工作的權力。
會后,何應欽立即開始調動軍隊,向西安、潼關、蘭州一帶運動。
在戴傳賢的提議下,于右任以“西北宣慰使”名義,北上進行分化活動。 于右任是楊虎城的老上司,有恩于楊;楊一向也很敬重他。此行或可奏效。(全文摘自花城出版社所出溫靖邦著《虎嘯八年》)「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