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說開去 .吳焱金.
“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歷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以后士不斷演變,上至官僚貴族,下至庶民百姓莫不以”士”為榮。仁人志士.謀士.勇士.俠士.戰士.烈士等等不一而足。士在春秋戰國時期極其活躍,出現了象刺秦王的勇士.死士荊軻,游說六國的蘇秦使士等,名聲大震。很多貴族以養士為己用,”士為知己者死”,”士可殺,不可辱”,”不辱使命”等一往無前.舍生取義便成為士的人格化身。士漸漸定格為這一階層。士的這種忠勇無畏得到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推崇,大家都需要這種大義凜然.至死不屈的精神。后來延伸為士氣,大至國家.軍隊.民眾,小到個人,士氣是戰無不勝的精神力量。
我們下象棋,看到緊貼在帥身邊的是士,文的是謀士,武的是勇士,他們的天職是誓死保帥的。而很多宮廷政變也是靠士完成的,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聯想到當下朝.韓危機,就軍事力量而言,韓空軍十倍于朝鮮,海軍數倍于朝鮮,坦克各2000輛,韓國是80年代的,朝鮮走60年代的。惟有陸軍韓國56萬,朝鮮70萬,人數少14萬。為什么如果沒美國撐腰,韓國不堪朝鮮一擊。沒別的,士氣不如朝鮮。朝鮮上至領袖下至百姓,無不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士氣,連一位鏗鏹播音員金順姬義正辭嚴的語調竟使韓國舉國上下”肝膽欲裂”,聞之色變,這不是士氣的力量是什么?
陳凱歌最近拍了一部賀歲大片<趙氏孤兒>,這部片子最典型地表現了勇士公孫杵臼和民間醫生程嬰不僅舍生忘死救趙氏孤兒,而且不惜犧牲自己親生兒子換取救朋友趙朔兒子的機會。為蒙蔽兇手屠岸賈, 杵臼當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佯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谷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穿梭著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蕩著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谷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復仇力量。趙氏孤兒,終于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里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嬰忠義大白于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嬰,并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并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為此服孝三年。這種”士”的精神是何等偉大.堅毅.感天動地?有了這種精神,還有什么不能戰勝的呢?
陳凱歌說:”我拍趙氏孤兒,就是要挖掘中華民族寶貴的士氣.氣節。士作為一個階層現在是消失了,但它的精神和靈魂永在。象程嬰這樣的忠義之士,不敢說說現在絕無僅有,恐怕也是稀世難求。剔除了對帝王.官僚愚忠的成份,士的精神俱有無與倫比的閃光點。”忠勇,誠信.堅守.言必信,行必果。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難道不是我們的傳家寶?難道不值得發揚光大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