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飄落胡舒立,地上地下均神秘,
溫故知新乃良訓,下文值得看仔細。
舒立出國沒問題,舒立獲獎沒問題,
舒立辦刊沒問題,舒立揭黑沒問題。
問題只在你自己,君安震蕩君曾記?
莊家呂梁招人恨,億安科技復何異?
股民信心不打垮,銀行怎賤一萬億?
熊市漫漫整五年,缽滿盆滿惟外資。
一俟老板溫柔港,揭黑風暴戛然止。
高盛高華實在高,低估低覺實在低,
金融監管虛以設,崩潰中國假以時。
胡作非為竟可以,緣何資本舒而立?
嗚呼國界安在哉,小民憂國復唏噓。
此文擴展深閱讀,江涌先生有分析,
大鱷獵殺中國龍,動魄驚心謀演義。
注尾句:江涌先生關于國家經濟安全的的著作《獵殺中國龍》,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
附文:胡舒立其人其事
(原文鏈接http://bbs.51bmw.com/thread-27453-1-1.html )
據新華社《瞭望》雜志報道:境外利益集團利用在華獲得的豐厚利潤,自己培育并擁有分析師,或高薪聘請優秀華人學者擔當顧問或獨立董事,通過境內外媒體精心包裝、刻意打造,提供各類 活動 舞臺,提高其知名度、美譽度,從而成為 中國 國內行業精英,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以其影響行業乃至國家宏觀經濟決策。
文章所指并非危言聳聽。隨著一些媒體“得天獨厚”的資金實力、傳播手段等優勢,在極短的時間內制造了一連串轟動的“黑幕”、炮制了一系列所謂獨立經濟學家,在中國經濟的決策面頤指氣使,誤導國內輿論,嚴重干擾了中國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財經》雜志揭黑性報道的實質
“中國財經記者第一人”胡舒立創辦的《財經》,在創辦開始的幾年內屢有斬獲,以其全景式的報道方式透析“瓊民源事件”,披露“基金黑幕”,揭發“銀廣夏”,掀開“莊家呂梁”、“億安科技”、“藍日”、“德隆”等一系列黑幕,震驚全國。
現在回轉頭來看《財經》的揭黑報道,其對中國證券市場造成的影響可謂深遠。
1998年“君安震蕩”,將中國百姓對券商的崇拜打垮;2000年“基金黑幕”將中國百姓對公募基金的信賴擊碎;2001年“莊家呂梁”將中國百姓對私募 基金的痛恨煽動到極點;而接下來01年6月,正是A股2245點的時候,“億安科技”出臺,A股信心開始渙散,掉頭向下;到8月A股稍微反彈一下,“銀廣夏”宜將乘勇追窮寇,中國百姓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完全崩潰。此后,賤賣銀行1萬億,賤賣其他國產至少還有1萬億的五年慢慢大熊市,就此開始。
然而,《財經》關鍵時刻的揭黑報道對于外資來說是個大利好。來看一個事實: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WTO,此后外資金融機構叩開國門,五年大熊市,此時的上市公司成為“舞弊”和“詐騙”的代名詞時,外資一進來就得到了一個非常便宜的好價格。
再反過來思考,假如當時的揭黑報道是偶然所謂,《財經》掀起的“揭黑風暴”,為什么這幾年卻不見蹤影了呢?為什么在外資幸福地進入中國之后,就漸趨沉靜了呢?
并且,與對待中國企業不同,面對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種種弊行,胡舒立和《財經》企業卻又變得大度和寬容了,譬如瑞銀承銷中石油卑鄙骯臟,《財經》不譴責、不判斷;更有對高盛高華這樣的 國際 金融資本繞開中國監管壁壘,設立假合資券商的違法行為,2004年8月16日《財經》雜志竟然以“高盛進入中國證券業突破即將來臨”為題,稱頌這一違法行為為“醞釀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余的精巧運籌,終于導出一個引入外資市場化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創舉!”
所以,當三月份股市暴跌復暴跌的時候,以“獨立、獨家、獨到”自詡的胡舒立及《財經》雜志,聯合謝國忠、許小年對億萬百姓喊出“不應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時,或許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所以,當“謝國忠們”唱空中國樓市、股市的時候就不能奇怪《財經》照樣在顯著位置,用特別的標題,將謝國忠奉為“《財經》特約經濟學家”,連篇累牘的讓他抒發“泡沫中國”“崩潰中國”的論調了。
胡舒立其人其事
這是一份中所周知的建立:1982年胡舒立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到《工人日報》當記者;1985年,美國已將民間機構---世界新聞研究所邀請她,到美國進行為期5個月的訪問;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絕了在洛杉磯一家報紙的工作機會,回國。
美國的“民間機構”星羅棋布,但是大多數背后都有特定傾向的財閥支持。“世界新聞研究所”全稱叫word press institute,簡稱WPI,至今已經有48年歷史,到2008年一共邀請過94個國家共500人到美國“訪問”,中國至今除胡舒立外,還有一個叫吳 昌華的女士1993年“受邀訪問”過,吳昌華現任由匯豐銀行等40多加國際“民間組織”發起的“非政府機構”世界氣候機關中國區的總裁。
按照這個“民間機構”的受邀標準,申請者必須提交五方面材料來證明自己具有潛在的領導能力:1.五年以上全職新聞工作經歷;2.流利的英語;3.幾篇發表的文章;4.三封推薦函;5.三個以上的工作范本。
明明是新聞研究所,卻要受邀者“具有潛在的領導能力”,是培養新聞記者呢?還是培養政治領袖?第二點奇怪的是,其時胡舒立才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才三年,不符合“五年以上全職”的條件,難道美國人對此視而不見?
胡舒立在美國一直待到1987年8月才回國,其間一年多的時間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不得而知。
此后胡舒立1992年從認知10年的《工人日報》到眾多第一家民營報紙《中華工商時報》任編輯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國華盛頓接受外國記者中心 (COFJ)的專業培訓;1994年胡舒立赴美國斯坦福大學作為期一年的學習,研讀發展經濟學;1995年他獲得COFJ頒發的“杰出新聞記者 獎”;1998年《財經》創刊,胡舒立任主編;2001年,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50位“亞洲之星”之一;2004年美國世界HR實驗室評價她為“中 國最具價值的財經記者”。
蹊蹺的是,1995年COFJ頒發給胡舒立“杰出新聞記者獎”,此時《財經》還沒有創刊,基金、銀廣廈黑幕等還沒被揭露,胡舒立個人離開中國新聞崗位已經2年多了,是什么報道能讓胡舒立擔當“杰出新聞記者獎”的榮譽呢?
不過,1998年胡舒立創辦的《財經》雜志。既有新聞專業素養,又有發展經濟學專長,還有“國際聲望”,自認總編,就水到渠成、實至名歸了。
看這份公開的胡舒立簡歷會發現,一個中國人用中文寫作,在中國媒體工作,報道中國人的事情,也是給國人看的,但是美國人卻用“訪問”、“培訓”、“進修” 等孜孜不倦的給予培養,在她還沒有“杰出”的時候,就提前預支給她“杰出新聞記者將”;在《財經》初出茅廬的第三年,美國人就從亞洲30億人中,將她選拔 出來,評她為50位“亞洲之星”之一,讓她和全亞洲當年最優秀的政治領袖、科技精英平起平坐。
至于美國人的那個“HR實驗室”的“中國最具價值的財經記者”,胡適立有過什么價值?最具有什么價值?對誰最有價值?則似乎欠缺一點解釋。
總之被包裝成了名記之后,胡舒立就披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不滿意《財經》和許小年唱空中國股市,寫了一篇“《財經》雜志悠著點兒” 的文章,事后先把這篇文章寄給了胡舒立主編,希望能夠在《財經》雜志上發表,但被婉言謝絕。之后劉教授聽說《21世紀經濟報道》有魄力,準備刪減后稿子在 那兒發表,結果也無果。
事后劉教授才聽說,“《財經》雜志在北大辦了基金,獎勵最優秀的財經記者,財經記者要想獲得那個獎,那當然不能得罪《財經》雜志。”劉教授在博客中感嘆:“令人尊敬的互助便已是中國財經界的女杰,除了我這樣一把年紀也沒什么發展前途的人,誰又得罪得起呢?”
《財經》的資金哪里來?
憑借胡舒立《財經》之前乏善可陳的從業經歷,如何足以使她剛剛切入陌生的證券行業,就能夠步驟鮮明、點穴掏心的完成《財經》一舉成名的五大杰作呢?是不是有資本市場閱歷豐富的資深人士,對《財經》的工作給予了精心的規劃?
另一方面對于基金黑幕、銀廣廈等問題的長期深入調查,恐怕不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財經》能實現的,必須部署廣泛的證券人脈關系,設計科學先進的調查方案和手段,而此前一直有利于證券行業的胡舒立,恐怕也是無能為力的。
再者,《財經》1999年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設立《財經》獎學金,后來由創辦北大財經新聞研究中心,胡舒立自任主任,解析來又與英國《金融時報》共同舉辦財經新聞國際培訓項目。
《財經》的錢從哪里來?
2004年10月24日《中國經濟時報》刊登了記者單羽清寫的一篇文章《胡舒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文中胡舒立說在《財經》1歲的時候,發行量才 7000份,而且絕不搞有償新聞、關系稿編輯部的采訪費用還充裕,自負盈虧的雜志,發行區區7000份,常識推斷,此時《財經》應該是捉襟見肘的經濟狀 態,但是它不但“采訪費充裕”而且能到北京大學設立獎學金。
同樣這篇文章透露了一個信息《財經》編輯部里“埋首工作的人中有金發碧眼的外籍人士”一個內宣刊物,也需要外頻翻譯?難道《財經》是中外合資媒體?
事實上,90年代中后期確實已經有少數外資投行進入了中國。民間私密調查隊當時的中國企事業,僅僅是西方旃檀電影里虛構的情節,但是對西方大公司,卻是家常便飯。難道是他們提供了幫助?
據財經內部人士透露,《財經》雜志的收益主要來自三部分:廣告、發行和舉辦會議、活動等。其中會議活動資金五分之四來源于跨國公司(含金融機構),資金里三分之一強是國際投行注入的。
在廣告發布方面,通過對其2008年第5、8、9期的樣本分析,跨國公司在其刊登的廣告頁數分別為:35、40、45頁,占廣告總量的90%以上。
那些被“連鎖”了的媒體
今年5月6日,《環球企業家》推出謝國忠的《救市是賭徒,熊市或持續18個月!》這次,謝國忠的文章沒有在《財經》發表。
但仔細思考不難發現,《環球企業家》推出的兩位總編中,總編輯李勇和胡舒立在《工人日報》有同事之宜,1998年《財經》創辦不久,就投入胡主編的麾下, 此后輾轉高升,直至《環球企業家》總編。另一個執行主編叫楊福,2002年8月---2002年12月在《財經》任高級記者。
當胡舒立在救市上推出“三不主義”引起舉國震怒的時候,深諳 張弛知道的《財經》暫斂鋒芒,而《環球企業家》此刻就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了!
我們要問,全國五花八門的媒體里,還有多少個“李勇”、“楊福”在辛勤工作呢?
5月6日,謝國忠反對“救市”的《救市是賭徒,熊市或持續18個月!》發表后,當日新浪網以《泡沫悖論》為題,將其掛上該網站財經頻道首頁,差不多同樣時 間,搜狐以同題目將該文在首頁看出……該日,中國的專業財經網站如金融界、和訊、東方財富網無不以各樣的標題,隆重刊出這篇文章。
同日,人民網、新華網在財經頻道刊登《瞭望》雜志刊登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先生《境外利益集團在華游說活躍如何制約成關鍵》 的文章卻鮮有人問津,新浪不登,搜狐不理,各大專業財經網站更是視而不見,這篇思考總結幾年來關于中國寂靜問題的重要文章,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反響。
摩根的“經濟學家”謝國忠難道比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遠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有更強的話語權嗎?中國作家協會的《環球企業家》難道比新華社的《瞭望》更重要嗎?
單憑這一個例子還不能說中國的互聯網已經謝國忠話了,胡舒立化了、美國金融資本家化了,但是,不能否認,我們已經將新浪、網易、搜狐、等中國的有線門戶全 部賣給了美國人了,我們將空中網、中華網、華友世紀等中國的無線門戶全部賣給美國人了,甚至我們將樓宇之間的廣告傳媒——分眾傳媒也賣給了美國了……
根據CNNIC的報告,到今天為止,中國的網民大概是2.4億個,超過美國的2.1億個。同樣是CNNIC的第21期報告,到2007年,大約有73%的 網民通過互聯網閱讀新聞。2.4億網民,有1.75億是通過互聯網閱讀新聞,可以認為,中國最有知識、最有財富、對社會最有影響力的社會中堅力量都在通過 互聯網了解著這個社會的信息。
然而中國人打開電腦,信息是美國人傳送的,打開手機,信息是美國人傳遞的,站到電梯前,廣告也是美國人傳遞的……這個重要的輿論陣地,我們也交到了美國人手中。
當互聯網只剩下謝國忠、許小年、胡舒立的聲音的時候,中國的百姓還有信心支撐中國的資本市場嗎?
這些商業化網站,遵守中國的法律、政策。看起來規規矩矩,看起來和主旋律一致合拍,但是你無法讓他刊登《專家:境外利益集團在華游說活躍如何制約成關鍵》這樣的文章,你無法讓他將夏斌做得比謝國忠重要。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在著一點點的偏頗之間,他們就將天然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完全”,進一步人為地造成“完全信息部隊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