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謀私力量的現狀及相關問題
張志坤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天下為公”的理想情懷,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更是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推崇備至,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在這種精神的鼓舞鞭策下,古往今來都有一些中國人不謀私利、夙夜在公,他們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甚至為天下之公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以身蹈海。古往今來,這等萬眾敬仰、萬代尊崇的仁人志士多得不可勝數。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歷程中這樣的人更是爛若繁星、浩如煙海,他們都曾匯聚成澎湃“天下為公”而不謀私的力量,推動中國社會與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的解決。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事實證明,毛澤東主席的話,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做到了。
當代中國也是這樣。不管對現時代社會道德與道義屬性有著怎樣激烈的爭論,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中國社會確有一群胸懷天下、一心為公的人,他們構成了當代中國為公而不謀私的骨干力量。
但是,與此相對應,古往今來,中國也從來都有矢志于謀一己之私的人,他們同樣構成龐大的勢力群體與社會力量,對中國社會施加不可估量的影響,有的甚至不惜因一己之私而出賣國家、出賣民族,比如漢代的中行說,比如宋代的秦檜,再比如現代的汪精衛等,給國家與民族帶來驚人的破壞。這是古往今來的普遍現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文化在始終中國盛行不衰就是證明,中國社會經常遭遇可怕的歷史退步與社會墮落也是證明。
當代中國也是這樣,不管當今中國的成績與進步多么卓越輝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現如今的中國存在龐大的謀私群體與強大的謀私勢力。認真剖析他們都是誰,都在怎樣謀私而不為公,這是完整準確認識中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全面辯證評價中國的理論前提。
首先是市場謀私,在經濟上打牢私有的制度基礎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市場是謀私的最大平臺,依托市場而形成市場經濟把社會個體的發財欲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謀私逐利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在市場空間到最大程度的肯定,得到最高水平的發揮。誰發財誰是英雄,誰賺錢誰就實現人生的輝煌,這是幾十年來中國社會最大的潮流,如果說當代中國有什么大潮的話,這就是最顯著最突出的大潮。中國市場承載著最大規模的謀私群體,培育和涵養了當代中國最大和最澎湃的謀私力量, 其突出代表是新興資本勢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市場謀私驅動之下,私有形式發展成為當代中國重要的制度形態,私有力量因此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成為相當重要的社會存在。這樣的經濟基礎與制度形態又反作用到社會層面上來,驅動越來越多人把謀私當做最高理想,當成核心與終極的人生追求,二者如同風助火勢、火助風威一般交替助長上揚。如果評價與評估當代中國私欲泛濫澎湃最大策源地在哪里,則非此莫屬。
進一步向官場挺進,在政治上扎下牢固的權力根基
當代中國官場謀私現象相當嚴重。一般而言,改革開放以前的歷史時期,官場上的主要弊端是特權問題,屬于官僚主義范疇,或者是封建主義的余毒。改革開放以后,“當官”與“發財”之間打通層層壁壘,二者迅速靠攏結盟,以權謀私泛濫成災,出現了市場謀私向官場挺進,官場謀私向市場延伸,權力達官與資本貴族二者有機結合、結成神圣同盟的壯觀景象,從而導致當代中國官場從上到下曾經發生大面積的塌方,十八大以后聲勢浩大的反腐敗及其驚人的戰果戰績就是證明。
中國官場之所以出現這等嚴重的問題,應該說相當程度上歸功于發財致富的驅動,發財致富的欲望不但驅動了市場上蕓蕓眾生,也強烈地刺激著官場上的蕓蕓眾生,其中的一些人信奉私有、贊美私有、歌唱私有,視私有為神圣,他們同市場上的私有力量同氣連枝、志同道合,于是,私欲膨脹之下,就不再把當官做為公的舞臺,而是當成謀私的平臺,當成追逐個人利益的工具,甚至赤裸裸地將當官作為摟錢發財的手段,這也是明擺著的事實。
所以,盡管反腐敗取得壓倒性勝利,但謀私力量已經深入官場之中,十八大以后直至現如今,各級官員前腐后繼不斷倒下的事實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些事實說明,中國官場存在并活躍著一支強大的謀私力量,謀私勢力在政治上扎下了牢固的權力根基。
更高層面在輿論場,謀私在思想上奠定有堅實的理論基礎
私有究竟對不對,在道德與道義層面是不是立得住,究竟應該天下為私還是天下為公,孰是孰非,這是一個在思想邏輯上必須給出答案的重大理論原則問題。如果私有及其資本形態的發展帶著罪惡與血腥,那么至少它的這部分功能就理所當然應該被唾棄與埋葬;如果私有神圣、私有萬能,那么就應該人人皆私、天下皆私,相應地,就要把“天下為公”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幾十年來當代中國思想輿論界各種矛盾沖突、萬千氣象,歸根結底,其本源就在于對私有問題的不同認知。
輿論是行動的先導。與私有經濟及新興資本勢力發展壯大相伴隨,當代中國涌現出一大批為天下之私以及化公為私樹碑立傳“專家”“學者”,他們在上下內外與臺前幕后各有側重專攻,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共同締造和構建并完善了當代中國有關私有的思想理論體系,他們本著“為富人說話”的基本態度,幾十年來在中國大聲疾呼,“私是人類本性,也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基礎,要肯定私利,反對特權,保護私有財產,使私心從破壞力轉向創造力”,為私有神圣、為私有萬能營造強大的思想輿論,成為推動和促進中國私有化發展的最重要精神力量,為私有制在中國全面和全方位開疆拓土堅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關私有的思想理論力量是市場謀私勢力精神導師,在力量組合上,他們之間屬于孿生兄弟關系。正因為這樣,所以有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理直氣壯地說,“我不在乎拿資本家的錢。不拿資本家的錢,我拿誰的錢!”
上述幾股謀私勢力在中國存在并做越來越充分的展示,使人們對他們的認識逐漸走向深化。不同視角下當然得出不同的結論,其中可以作為廣泛共識的大概有如下幾點:
其一,當代中國最強大的謀私勢力是誰
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清楚,那就是中國的新興資本勢力。這一勢力包括市場上的新興資本集團,也包括官場上的同盟軍與代理人,還包括輿論場上的思想理論體系,他們共同組成了當代中國最強大謀私勢力,已經成為影響和左右中國發展空前巨大的社會存在;
其二,權力、資本及輿論三股勢力合流歸一的問題凸顯
資本的逐利本性決定資本不可能滿足和止步于市場空間,正所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興資本必然要派生自己的政治影像,必然要打造自己的思想輿論場域,這已經不成其為問題。成為當代中國值得注意的大問題是,上述三者合流歸一將發展到什么層面和什么水平,這才是要害與關鍵。這既是一個要在實踐中加以把握的社會問題,更是一個要在理論上加以詮釋的政治問題,關乎中國社會的走向與性狀。目前看,有關這個問題并沒有相應的答案,或者謹慎一些地講,答案并不完整全面。
其三,為公與謀私兩種力量之間的斗爭客觀存在
既然中國存在為公與謀私這樣屬性截然相反的兩種力量,那么彼此之間就不可能相安無事,更不可能互相幫助,實現戰略互信、合作共贏。簡單地說,謀私力量不可能“不忘初心”,而為公力量則不可能心存“私有萬歲”的情感,于是,二者相互對峙、對立進而沖突矛盾就不可避免,就始終有一個誰主誰次、誰服從誰的問題。坦率地講,照此趨勢,歷史的車輪照樣還要行進到誰戰勝誰的那一刻,所謂風云再起是也。誰戰勝誰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或者說,還要留待未來加以解決。
這樣看來,謀私勢力在中國繼續發展壯大,所帶來的問題注定要很多、很深、很大,更給人們帶來諸多思想上的困惑與拷問。筆者所關注的主要在于如下幾個:
第一、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輝煌成就,這究竟是為公所推動、所鑄就的業績,還是謀私逐利的結果,在這個重大的政治與歷史問題上,潛伏著發生激烈對抗的隱患
事實上,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歷來存在兩種不同路徑,即公有制路徑和私有化路徑,不同路徑之下所造就的結果有本質的差別,孰高孰低、孰優孰劣,這是一樁公案,現在有爭論,今后的爭論將更加激烈。
第二、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關系值得注意
從自我革命的角度說,這種形式革命能否阻斷謀私勢力向執政黨內部挺進的通道,這個問題將相當關鍵,這是揚湯止沸還是釜底抽薪的區別;從社會革命的角度來說,自我革命的成果將怎樣作用于社會革命層面,在新的歷史時期自我革命將怎樣引領社會革命,彼此之間搭建什么樣橋梁,這也是關乎中國戰略前景與歷史面貌的大問題。
第三,發財致富與革命精神二者能否共存得兼
從精神層面而言,當今中國社會主要有兩種精神在深層面發揮驅動作用,一是革命精神,二則發財致富精神,這兩種精神都構成可觀的動力機制。但已有的歷史經驗證明,不管任何人,只要致力于發財致富,就必然要在相當程度上喪失革命精神,任何革命者都是這樣,資產階級革命是這樣,無產階級革命也是這樣,古今中外都概莫能外。
這樣的歷史經驗在今后是不是可以被束之高閣塵封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則“把革命繼續進行下去”大概就可能同發財致富做到一體共存了,共產黨與有產階級也就可以得兼并蓄了;如若不然,則如何闡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并高度現代化的國家內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階級屬性及其政治地位,依然面臨重大理論突破的空前難題。
總之,讀懂中國一定要讀懂中國的謀私力量,不讀懂這個新興勢力,所謂讀懂中國就可能要失之于片面與偏頗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