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體經濟》雜志
自人類社會進入工業革命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工資水平總的變動趨勢是:名義工資呈上升趨勢,實際工資在較長時期內也呈曲折上升趨勢。但是,根據馬克思的關于資本積累一般規律的觀點,資本主義的積累包含兩級相反的積累:一是財富作為資本在資本家手里的積累,二是創造這些財富的無產階級貧困的積累。它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必然造成社會階級的兩極分化。既然資本家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剝削工人階級,那資本家為什么還會給工人漲工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原因又是什么?這是否說明工人階級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改變了?本文就此進行相關探索。
一、實際工資的定義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也就是說,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這一本質被掩蓋的形式。工資有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之分。名義工資即以貨幣量計算的工資,是指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到的貨幣數量,它與價值量相聯系,便于考察工人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相對份額;而實際工資是工人用貨幣工資所能購買到的生活資料和取得的勞務的數量,它是反映工人實際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者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即名義工資越高,實際工資也就越高。但兩者的變動趨勢也常常不一致,有時候差異還很大,尤其是在通貨膨脹時期。
二、國內學者關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原因探析
榮兆梓從相對剩余價值長期趨勢的角度闡明了工人實際工資(也即工人必要生活資料)持續增長的原因。他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工人階級的反抗力度增強;其次,單個資本家從自身剩余價值最大化的利益出發,也可能用增加工資的方法提高效率;再次,作為總體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從階級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逐步調整了勞資關系的政策目標,從對資產者的單方面袒護和對勞工反抗運動的鎮壓,逐步轉換到一種貌似公正的中性立場。
還有一個不應該忽略的因素是,全世界處于國際壟斷資本主導的經濟秩序下,不平等的國際分工和世界貿易格局,導致剩余價值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全球性的南北兩極分化,使得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能夠用發展中國家勞動者創造的一部分超額剩余價值,來增加本國工人工資,緩解本國階級矛盾。
榮教授給出其核心觀點,即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新特點是工人階級生活狀況發生變化的基礎性原因,這一點往往被人們忽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勞動力不斷的擴大再生產,不是從數量上擴大,而是從質量上擴大,或曰勞動力內涵擴大再生產。這就是20世紀以來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實際工資水平逐步提高的生產力動因,這就是工人及其子女受教育機會逐步增加的經濟基礎。毫無疑問,工人運動的高漲為工人爭得自身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仍然是根本。
方成族認為發達國家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由于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消費的物質構成和物質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實際工資應有相應的增加。
第二,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開拓了新的生產領域、改變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新興的電子工業、核能和石油化學工業迅速發展,電子自動化控制系列代替了機械操作,使勞動技能技巧向著復雜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這些變化要求勞動者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才能掌握和使用自動化、電子化控制裝備。這就從客觀上迫使勞動者的教育訓練費用大幅度增加。
第三,工人階級有組織的斗爭,起到了抵制自身生活水平下降的作用。
顧學榮認為發達國家工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的增長并不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實現的。生產和科技的發展只是為實際工資的提高提供了客觀經濟可能,要使可能轉變為現實性,關鍵在于通過無產階級爭取提高工資和改善生活的反復斗爭。工人階級有組織地進行斗爭,各種規模的罷工斗爭廣泛開展,使資本家遭到嚴重的經濟損失。資本家迫于工人斗爭的壓力,不得不在提高工人工資方面做出一定的讓步,從而使工人的實際工資有所提高。
孫彩霞在其著作《西方工會對工人工資的影響》中仔細闡述了工會對于西方發達國家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作用:工會可以通過限制非會員受雇提高工資;工會通過提高勞動需求從而提高工人工資;工會可迫使政府立法規定最低工資。
一些學者也從勞動力價值角度來闡述這一問題。例如,蔣學模認為,促使勞動力價值增長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熟練勞動力培訓費用的大幅度增加;另一因素是勞動復雜程度和單位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量增加。由于這兩個方面的同時增加使得勞動力價值和剩余價值率有可能同時增加。此外,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保障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大大增加成為促使勞動力價值提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蔣學模認為雇傭勞動者的貨幣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不是勞動力價值本身,但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大體上可以反映價值。所以,他對于實際工資呈上升趨勢的觀點是認可的,而且原因也主要是他所闡述的關于促使勞動力價值上升的兩大主要因素。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發達國家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增加,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內容和范圍擴大了,曾經是高檔商品的某些耐用消費品也成為一般社會需要而進入工人的必要消費領域。
第二,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勞動力再生產所需的教育費用增加,并且這部分費用在工人全部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
第三,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會的力量不斷壯大,工人階級斗爭的加強使得各種社會福利費用增加。因此,工人實際工資增長了。
第四,在不平等的國際分工和世界貿易格局下,剩余價值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移。全球性的南北兩極分化,使得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能夠用發展中國家勞動者創造的一部分超額剩余價值,來增加本國工人工資,緩解本國階級矛盾。
三、西方學者關于實際工資的探討
西方學者在探討實際工資時常常是與失業、就業、通貨膨脹和收入差距等結合在一起,而且常常采用統計手段,通過數字來支撐其觀點。
美國學者邁克爾•耶茨于2005年4月在《美國評論》上發表的《從統計數字看當前美國工人階級狀況》就是其中一個。他通過統計發現,除公共雇員外,總體上全國工人的工資在1947-1973年間顯著增長,其后22年下降,1995-2003年間又有所增長。其中,1995-2000年的年增長幅度是戰后“黃金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2000年以后經濟進入衰退和就業不增長的復蘇期,工資增長遲緩。進入2004年,經濟雖然升溫,工資卻下降了;但是在整體上是一個曲折上升的趨勢。
Zvi Hercowitz和Michael Sampson在《產出增長、實際工資和就業波動》一文中指出,由于技術進步,社會一定單位的產出呈增長趨勢,與此相對應工人實際工資總的趨勢是向上的;但是由于就業波動,工人實際工資運動過程中會出現與產出增長曲線不相一致的地方——就是當就業率比較低時,雖然社會產出增長了,但工人實際工資卻不一定增長。這是因為高失業率造成整個社會購買力相對較低,而資本家卻不愿降低商品價格,導致工人實際工資相對降低。該文中的數據主要是來自美國,因此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看出,美國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原因之一是社會產出的增長,即技術進步。
S•J•Nickell和M.Andrews在《英國1951-1979工會、實際工資和就業》一文中著重探討了英國工會在工人實際工資和就業方面的力量和作用。文中指出,集體討價還價(collective bargain)是英國工人實際工資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而這主要是通過工會與企業、政府等的“討價還價”完成。
Johnm.Abowd,Francisk Ramarz和David N.Margolis在《高工資工人以及高工資企業》一文中通過對超過一百萬的法國工人的調查發現,高工資企業也就是愿意給與工人高工資的企業其生產效率要更高,獲得的利潤也更多;而工人也愿意去那些給與更高工資的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工人實際工資的增長與企業家愿意放棄小部分眼前利潤來換取更多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不無關系。
通過對西方學者在實際工資增長原因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他們認為技術進步、工會力量和資本家愿意以眼前利益換長遠利益以及政府等都對工人實際工資的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但不能忘記西方學者是站在資本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不可能觸及工人實際工資增長并不代表其受剝削、受壓迫的境況有所改變這一事實。
四、總結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在工人自己所生產的日益增加的并且越來越多地轉化為追加資本的剩余產品中,會有較大的部分以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工人手中,使他們能夠擴大自己的享受范圍。但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由于資本積累而提高的價格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所以,馬克思承認,隨著資本積累的日益增加,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工資有增長的趨勢,但這不會動搖資本主義制度的根基,更不會改變工人階級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
本文認同馬克思的觀點,認為雖然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這只是資產階級暫時緩和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的手段,是為了延緩資本主義制度繼續生存的時間,這并沒有觸及資本主義矛盾的根源,也不會使工人階級擺脫被剝削的地位,擺脫貧困的厄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榮兆梓.相對剩余價值長期趨勢與勞動力價值決定[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7).
3、蔣學模.關于勞動力價值變動的幾個理論問題[J].復旦學報,1983(5).
4、陳幼其.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際工資歷史變動考察[J].世界經濟,1986(4).
5、方成族.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實際工資的提高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J].廈門大學學報,1988(3).
6、顧學榮.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實際工資與勞動力價值[J].教學與研究,1982(5).
7、孫彩霞.西方工會對工人工資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7(1).
8、邁克爾•耶茨.從統計數字看當前美國工人階級狀況[J].國外理論動態(京),2006(8).
9、Zvi Hercowitz,Michael Sampson.Output growth,the real wage,and employment fluctuat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5).
10、S•J•Nickell,M.Andrews.Unions,real wage and employment in Britain 1951-79[J]. Oxf.Econ.Pap, 1983(35).
11、Johnm. Abowd,Francisk Ramarz,David N.Margolis.High Wage Workers and High Wage Firms[J]. EconZom71etilica,1999(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