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福利社會
康新貴 廣東人民時代律師事務所
摘要:什么是和諧社會?簡單的說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實現和諧社會?只有全體公民都平等的享有了能夠維持生活的最基本的教育、醫療、養老、生活等社會福利,社會才能和諧。目前來說,就是要建設福利中國。通過政府干預國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提高工資;在第二次分配中減少行政公務、經濟建設支出,增加對教育、衛生、廉價出租房屋等社會福利的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將農民納入福利保障體系,降低大學學費、醫療費,讓勞動者階層能上的起學、看的起病。
關鍵詞:勞動者階層、福利國家、和諧社會
一、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是公正的調整利益分配關系
什么是和諧社會?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杭生認為:從理論上說,和諧社會就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用社會學的術語來表達就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對于當代中國來說,和諧社會就是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東中西部不同區域、人和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關系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的社會。從實踐上說,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從人際關系、資源配置、社會結構,即個人、群體、社會等方面來研究具體的條件和機制。⑴
總而言之,和諧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
有學者認為,構建和諧社會要抓住調節利益關系這個關鍵。⑵因為利益關系是人類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人們所奮斗的一切歸根到底都與其利益相關。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抓住了利益關系,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處理和協調好利益關系,也就把握了工作的重點。
如何調整利益關系?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還是堅持以追求公正與正義為最高價值準則?對這個原則問題的回答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會。
在一個法治社會里,任何個人、集團、黨派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而法的價值、法的最高理想是追求公平與正義的實現。正義所缊含的公平、公正、公道、平等等價值內涵,是政治社會中所有價值體系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也就是說,一個社會的政治制度、方針政策等,應當將實現公平與正義作為最高目標,當然,法也應將應現正義作為自己最終的理想目標。法的價值在于法應當對社會起“良好作用”,反之,就是“惡法”或“非法”。區別“良法”與“惡法”的原則就是看它是否體現了公平與正義。公正包含二方面的內容,一是機會公正,二是結果公正。機會公正是結果公正的必要條件,沒有機會公正,不可能有結果公正。同時,公正與正義具有時代的含義,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方針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應當體現當代應有的公正與正義。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吳忠民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公正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保證的規則,即切實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第二,機會平等的規則,即從總體上保證每個社會成員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發展機會;第三,按貢獻進行分配的規則,即根據每個社會成員的具體貢獻進行有差別的分配;第四,社會調劑的規則,即立足于社會的整體利益,對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社會成員不斷得到由發展所帶來的利益,進而使社會生活的質量不斷有所提高。⑶
當前進行的改革,是對各種制度的革新和揚棄。制度是規范人們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則。這種調整,是以追求公平與正義為最高價值目標?還是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直接關系到利益調整的結果。無須諱言,在所謂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錯誤思潮的指導下,中國社會出現了嚴重的二極分化,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基尼系數已達0.47,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警戒線為0.40)。⑷當代中國社會已分化為四個階層:國家管理人、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者,其中勞動者階級分化為發展型、溫飽型、貧困型三個子階層。主要成員是小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無業人員。⑸勞動者階層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中產階級尚未壯大,資本家階級是極少數人。勞動者階層已淪落為弱勢群體,在工資、教育、醫療、住房、下崗、勞動保障等重大社會問題上,其利益被嚴重剝奪,社會出現嚴重的不公正。高昂的大學學費、醫療費、住房價格已成為壓在勞動者階層頭上的新的三座大山,加上低工資、極低的生活保障、失業、下崗、養老等等問題,勞動者階層已不堪負重。勞動者階層中大部分人的生活處于溫飽、貧困線上,一旦發生較大的疾病、子女上大學、需要購房、意外事故等,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災難性打擊,他們隨時有可能因此而崩潰。有病無錢醫治、因下崗生活困難、因交不起大學學費而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如此等等,如何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二、福利國家的政策概況
社會福利是指為了促進個人的功能發揮和使之獲得最低的生活水平而提供一系列項目、好處和服務。廣義上,社會福利包括四個因素:收入補貼計劃、健康、教育和福利服務。⑹
一般認為,大多數發達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成了“福利國家”,如西歐、北歐各國。各個國家的實際做法不盡相同,福利國家一般是指私人企業生產物質產品,而政府則提供旨在提高文明和文化水準所必不可少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包括社會保險、衛生保健、住房建筑、教育、文化活動等內容的國家。建立“福利國家”的目的是有意識地運用政治權力和組織管理的力量,主要是在分配領域,矯正市場機制的缺陷,通過稅收和福利補助調整不同階層的收入,縮小二極分化,緩解不同階層的矛盾,使社會獲得穩定。
如在英國保守黨執政的1994—1995年,最上層20%家庭的平均初始年收入是40330英鎊/年,與最下層20%家庭年收入2024英鎊/年相比,二者收入差距是19.9倍;在考慮貨幣福利、實物福利和稅收后,最終收入分別變為28640英鎊/年和7720英鎊/年,二者相比為3.7倍。⑺
法國醫療保險是由國家和私人機構共同經營的,但是國家的色彩強一些,所以它的體系有社會主義的味道。在法國只要一人工作,一家人都會獲得保險。不僅大公司要為雇員提供保險,小公司也有這個義務。失去工作也不會馬上失去醫療保險。
加拿大則擁有世界上最慷慨的醫療保健制度。這個保健制度由政府提供,費用都由國家承擔,比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法國還好。如果按美國人的觀點,至少在醫療保健上,加拿大實行的是共產主義制度。因為是全民保健,每一個公民和永久居民均可以享有,它包括所有主要醫護和治療。⑻
德國是世界上福利制度最慷慨的國家之一,德國一個四口之家的補貼每月可以達到1600歐元,但同時該國卻面臨著高失業率。很多經濟學家都擔心這種“慷慨”福利政策會養“懶漢”。在德國,有些低工資工人也可以享受到福利待遇,大約有100萬接受該項福利的人有正當工作。德國新任首相默克爾日前承認,有很多德國人就為了能夠領到津貼,而有意縮短工作時間。⑼
相比之下,印度是個貧窮國家,印度人民院(下院)22日以高票通過了執政黨聯盟提交的《國家農村雇傭保證法案》,決心解決印度最大問題——貧困問題。根據規定,所有的農村家庭都是這項法案的實施對象。法案將保證每戶家庭人均每天得到最低60盧比(約合12元人民幣)的生活費和100天的勞動時間。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樣的扶貧法案,對全國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長期受到失業和貧困困擾的印度來說,此舉是該國邁向福利國家的第一步。⑽
2006年2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的《印度百姓看病不難》的報道:印度推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建立了一套包括國家級、邦(省)級、地區級、縣級和鄉級醫院在內的政府醫療服務體系。除此之外還有各級醫療中心。與此同時,政府也鼓勵私立醫院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為貧窮患者適度減免醫療費用。如此就構成了一個立體的醫療網絡。條件不太好的醫療中心,承擔著大眾的醫療服務;而私立醫院,則為那些對醫療有較高要求的人提供服務。⑾
印度大學每學期的學費是多少呢?據2006年4月7日《環球時報》報道,是200盧比(約合4.65美元)。住宿費是60盧比(約合1.40美元)。教材自己到書店購買。收費最高的信息技術學院每學期學費也不過600盧比(約合13.95美元)。⑿
瑞典在個人所得稅中實行超額累進制(最高時邊際稅率曾達85%),在收入政策上照顧低收入者,加上福利制度中一些扶貧措施,從而有效地抑制了社會兩極分化。1977年瑞典全國收入最高的10%的人和最低的10%的人的收入差距經稅收和福利相平衡后由10比1降到大約4比1。這一政策使國民收入分配產生了有利于勞方的變化,勞動所得(工資加雇主為其支付的相當工資總額約40%的社會保險金)與資方所得(利潤加折舊費)相比已由戰后初期的1比1,上升為六十年代的2比1和七十年代的3比1,有些年頭甚至達到4比1。這種發展使財產占有的差距也在縮小。1930年至1970年間占家庭總數1%的最富有者的財產占家庭總財產的比例由47%降到23%。社會結構因此開始由傳統的金字塔型向棗核型演變。⒀
總體上說,建設福利國家,是通過對國民收入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進行干預和調整,縮小二極分化,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通過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就業能力等。
三、調整利益分配,建設福利國家,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各種需要分成五個層次,依次序上升。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⒁
在人的需求的五個層次中,生理和安全需求是低層次的需要,是人的本能的對生命延續的需求。在低層次需求沒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前,對大多數一般人來說,很難產生高層次需求。這種低層次需求,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背景,有不同的內容和含義,對其需求滿足的程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同一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對低層次(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構成了社會平均的低層次需求水平。個人與社會平均的低層次需求水平之間的差距過大,其滿足程度過分的低于社會平均水平,會使人產生強烈的對低層次的需求。
當人的低層次需求得不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時,他的生命的延續就缺乏最基本的保障,這很可能促使他千方百計的去尋求滿足的途徑,尤其是對青年男性而言,青春的血液不可能讓他們安分守己的等待貧困與死亡,當社會不能給他們提供滿足的途徑,在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景的情況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挺而走險。
當一個社會生活在低層次需求的人數較多時,這個社會就會動蕩不安;當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的人數占人口的多數時,大規模的武裝斗爭就會必然發生。對大面積的生活在貧困線上的人們,理性的社會應當幫助他們解決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盡可能的使他們的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培養高層次需要,這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社會進步發展、是文明和諧社會的標志和象征。
只有建立福利國家才能構建起和諧社會。只有全體公民都平等享有了能夠維持生活的最基本的教育、醫療、養老、生活等社會福利,社會才能和諧。在中國的四個階層中,勞動者階層占人口的80%左右,建設福利國家,符合勞動者階層的利益,政府就能得到勞動者階層的支持,80%的人口穩定了,社會就能獲得平穩發展的機會。目前那種“掠奪式”的改制,引發尖銳的社會矛盾,矛盾的不斷激化終將使社會動蕩不安。
建設福利中國,具體的說就是要政府干預國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通過提高勞動所得與資方所得的比例(2004年我國為0.65比1,瑞典七十年代為3比1)提高工資;⒂在第二次分配中減少行政公務支出、減少經濟建設支出,增加對教育、衛生、廉價出租房屋等社會福利的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將農民納入福利保障體系,降低大學學費、醫療費,讓勞動者階層能上的起學、看的起病。可能我國目前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福利水平,但至少應當比印度好,無論從國家的經濟實力、社會制度、執政黨的階級屬性,從任何一個方面比較,如果福利制度比印度差,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無須諱言,比印度差,不是經濟能力的問題,而是政府愿不愿意做的問題,是要所謂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還是要追求公正與正義為社會的最高價值?是要二極分化?還是要和諧社會?這是對政府是否堅持執政為民的考驗,是對執政黨的考驗,也是對中國民主制度的考驗,是少數所謂精英說了算,還是全中國人民民主決定。
參考文獻:
1.鄭杭生,《和諧社會與社會學》,網絡,《人民網》,2004年11月30日;
2.閆志民,《構建和諧社會要抓住調節利益關系這個關鍵》,網絡,《人民網》,2006年7月7日;
3.吳忠民,《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網絡,《人民網》,2004年11月30日;
4.李全興,《綜述如何認識我國的基尼系數》,網絡《學說連線》,2006年7月19日發布;
5.康新貴,《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勞動者階層分析》 網絡 《學說連線》 2005年12月18日;
6.美國 戴維.波普諾著,《社會學》,第十版 李強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2001年4月第3次印刷,第279頁;
7.A李培林 李強 孫立平等著 《中國社會分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99頁;
8.車耳,《福利國家加拿大》,光明網,20005年5月17日;
9.儲信艷,《德國福利制度全方位國家照顧 財政不堪重負》,《中華媽媽網》,2006年6月30日;
10.黃力穎,《印度立法年斥資4000億盧比扶貧 邁向福利國家?》,《中國經濟網》,2005年08月25日;
11.12.《中國與印度醫療和學費之比較》,《天涯雜談》,2006年5月1日;
13、高鋒,《瑞典社民黨的理論、政策創新與瑞典歷史變遷 》 網絡《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2005年5月22日發布;
14、美國 弗蘭克•戈布爾(Frank Goble)著 《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 譯者 呂明 陳紅雯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年);
15、《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
作者 康新貴
民主建國會會員 大學文化 職業 律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工作單位:廣東人民時代律師事務所 廣州晉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東風東路750號廣聯大廈16層1607-1611室
廣州晉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電話:020-87618177 87763471 傳真 02087763470 手機 137196385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