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階級斗爭將走向何處?
康新貴 廣東人民時代律師事務所
摘要:當代中國社會已分化為四個階級:國家管理人、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者,階級之間對稀缺資源——包括政治權力、經濟資源、意識形態的爭奪就是不可避免的,階級斗爭也就不可避免。階級斗爭有二種基本方式——暴力與非暴力。中國的階級斗爭將走向何處?這取決于每個階級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狀況,取決于階級之間的斗爭是否能夠通過相互讓步、相互妥協的方式來解決。具體的說,是強勢集團采用強制性的手段壓制弱勢群體?還是建設福利國家緩和階級盾?這將直接決定階級斗爭以何種方式進行。解決階級間矛盾的唯一良性和有效的途徑是政治妥協,妥協是民主的象征,它可能使社會犧牲減少到最小。本文建議中國應當以瑞典為師,建設福利國家,緩和階級矛盾,使社會獲得穩定、長久、持續發展的時間。
關鍵詞:四個階級 階級斗爭 暴力與非暴力
一、前言
關于階級的定義,列寧有一個經典的說法: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他們在一定的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⑴當代中國社會已分化為四個階級:國家管理人、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者,其中勞動者階級可劃分為發展型、溫飽型、貧困型。⑵在四個階級中,勞動者階級屬弱勢群體。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利益訴求,并試圖使本階級的利益最大化。階級之間對稀缺資源——包括政治權力、經濟資源、意識形態的爭奪就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對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目的的爭論,是不同階級因其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的期望不同而引起的利益之爭,是當代階級斗爭的具體體現。勞動者階級作為弱勢群體,不可能與強勢群體進行平等的競爭,這是勞動者階級在改革中獲得利益最少甚至成為利益絕對受損體的主要原因。
二、階級斗爭的二種基本方式——暴力與非暴力。
暴力革命,起因于對立的階級相互之間水火不容,無法用階級妥協的方式解決階級矛盾。典型的暴力革命如上個世紀初的蘇聯革命和中國革命,是兩個對立的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生死較量。在蘇聯,當時的工人階級掙扎在貧困死亡線上,而資本家階級及其統治者不顧工人階級的死活,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為了生存,工人階級只能選擇暴力革命推翻舊政府,建立工人階級自己統治的政府;在中國,饑餓的農民和工人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也只能選擇暴力革命,跟共產黨走。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基本上是饑民造反,從陳勝、吳廣到洪秀全,都是如此。
參加暴力斗爭是很危險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喪失生命。從人的本性來說,人都是不愿意死的,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對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一般情況下都不愿意冒死亡的危險去參與暴力斗爭,但當他無法生存時,不參加也是死,參加尚有一線生存的希望,他就只能選擇參加暴力斗爭。在二次大戰后,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給殘酷剝削、壓迫無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及其政府敲響了警鐘,世界無產階級也從蘇聯、中國的革命中看到了希望。為了維持統治,資產階級不得不作出讓步,一些西方國家開始關注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以避免大規模的工人暴動。如英國、北歐一些國家在建設福利國家的口號下,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在這種狀況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緩和,大部分工人階級在生活尚能維持的情況下,也不愿意冒生命危險參加大規模的武裝斗爭,暴力革命的傾向被減弱。除局部、短期的暴力斗爭外,西方各國均未發生以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為目的的大規模武裝斗爭。
三、中國的階級斗爭將走向何處?
中國的階級斗爭將走向何處?這取決于每個階級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狀況,取決于階級之間的斗爭是否能夠通過相互讓步、相互妥協的方式來解決。目前中國社會的人員構成是,截止2003年底,全國人口近13億人。其中16周歲以上的約為9.98億人;城鎮42375萬人,農村57514萬人;技術工人中初級占61.5%;1998年~2003年,累計下崗2818萬人,2003年共有440萬下崗工人再就業;2003年,農村勞動力到鄉外流動就業人數超過9800萬人,并且90年代后,平均每年以500萬人左右的規模在增加,在中國西南、西北以及一些山區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貧困農民,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員總數有6500萬人左右。⑶這些數據表明,當今中國社會中,16周歲以上的人員中,勞動者階層人數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中產階級尚未壯大,資本家階級是極少數人。中國的改革,已造成嚴重的二極分化,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基尼系數已達0.47,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警戒線為0.40),⑷并且在工資、教育、醫療、住房、下崗、勞動保障等重大社會問題上,勞動者的利益被嚴重剝奪,社會出現嚴重的不公正。高昂的大學學費、醫療費、住房價格已成為壓在勞動者階級頭上的新的三座大山,加上低工資、極低的生活保障、失業、下崗、養老等等問題,勞動者階級已不堪負重。勞動者階級中大部分人的生活處于溫飽、貧困線上,一旦發生較大的疾病、子女上大學、需要購房、意外事故等,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災難性打擊,他們隨時有可能因此而崩潰。重慶特鋼有個叫周兵的人,下崗后,妻子離婚帶小孩走,自己也無力生活絕望跳樓而死。重特鋼離婚的已超過60%。望江廠有一對中年夫婦,三十來歲,因下崗找不到工作,望江廠地太偏,一家三口人,用最后的錢買來最后一頓肉放了耗子藥,讓小孩先吃,全家自殺。附近的嘉陵廠也是個在走下坡路的工廠,其中的一對夫妻工人,每人月收入才四百塊錢,還要養老和供孩子上學,家庭實在維持不下去,就在前幾天,這家的男人(嘉陵廠工人)手推一輛摩托車,在嘉陵江邊,將自己和車都澆上汽油,點燃自焚,這個一米七八的大漢最后只剩下一具短短的焦炭干尸,慘不忍睹。⑸因交不起大學學費而自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如此等等。
勞動者階級中的貧困型、溫飽型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不僅在經濟上十分脆弱,在精神上也十分脆弱,他們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國社會目前沒有出現大的動蕩不安,主要原因是勞動者階級目前處于一盤散沙的無組織狀況,這種無組織狀況只是暫時避免了大規模有組織的對抗,但這種無組織的狀況不利于階級矛盾的談判協商解決,矛盾越積越深,積累矛盾無異于積累炸藥。一個偶然的事件或一個領袖的出現都可能觸發人們蓄積著的不滿,并會以難以予料和難以控制的方式突然爆發。通常人們認為有組織的力量是可怕的,但有時候無組織的力量要比有組織的力量更為可怕。⑹因為難以予料其發展的趨勢和后果,也沒有代表人可以進行談判協商,政府在無法控制局面時只能采取鎮壓。大規模的騷亂被鎮壓,可能會使大眾對現存政府產生信任危機,騷亂過后便是社會的沉默和不合作,鎮壓并不意味著矛盾的解決,它留下的傷痕是難以彌補的。
發生在1989年的事件就是一個例證。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物價上漲過快,勞動者階級的低工資、低收入被暴漲的物價所吞食,例如一臺18寸彩電的價格為2800元左右,而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月工資為八、九十元。再加上嚴重的腐敗,引起平民的強烈不滿,當時的社會精英并不代表勞動者階級的利益,精英的鼓動、輿論的開放,只不過是為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個發泄不滿的導火索。
目前勞動者階級的利益被嚴重的剝奪,引起勞動者階級的強烈不滿,階級矛盾日益加劇。本人以為解決階級間矛盾的唯一良性和有效的途徑是政治妥協,妥協是民主的象征,它可能使社會犧牲減少到最小。
四、以瑞典為師,建設福利國家,緩和階級矛盾。
在多元化社會里,階級的多元化,造成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和回避的社會問題。階級斗爭是暴力革命還是非暴力的政治妥協,取決于各階級的態度。確切的說,采取哪一種斗爭方式,主要取決于控制國家機器的強勢集團對勞動者階級的態度,采用強制性的手段壓制弱勢群體,迫使他們屈從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溫飽型、貧困型勞動者及其家庭,他們的生活處于溫飽貧困線上,他們經不起任何風浪,隨時有可能因一個偶然的原因而崩潰,包括經濟上和精神上。一旦國家發生經濟蕭條或危機,將使他們雪上加霜,徹底摧毀他們的生活和對生活的希望。沒有希望的貧困生活可能會使他們挺而走險。
中國的改革將走向何處?換言之中國的階級斗爭將以何種方式進行?右翼官僚及學者的所謂不爭論是既得利益者自私自利的表現,也是對社會極端的不負責任。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說改革是要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這兩個目的同樣重要。公正與正義是全人類公認的、共同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難道我們中國人認為追求這個價值目標是錯誤的?向外國學習,應當取其精華,除其糟粕,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右翼學者及官僚只宣揚美國的自由經濟,沒有看到美國是如何進行國民收入的分配和調整的,這是不道德和不負責任的!我國總工資占GDP的比例為15%左右,資本主義國家為50—60%之間,⑺如美國,國民總產值的70%是勞動報酬。在匹茲堡,強大的清潔工工會集體和雇主討價還價,要求“生存工資”。⑻ 2004,我國用于行政公務支出的比例為37.6%,美國12.5%;⑼2004年,我國用于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支出總量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為25%,美國為75%。⑽這些數字及數字背后的國家政策、法律是右翼學者和官僚不愿意說的。
中國的現狀,從政治體系、經濟制度上與瑞典有很多相似之處,瑞典目前由聲稱是勞動者階級政黨的社民黨執政,中國由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執政;瑞典是混合經濟體制,中國是各種經濟成分共存;兩國都實行市場經濟。瑞典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的福利國家,想必中國的各階級大概都能基本接受。相比而言,中國應當以瑞典為師,建設福利國家,緩和階級矛盾,使社會獲得穩定、長久、持續發展的時間。
參考文獻:
1、列寧,《偉大的創舉》 《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頁;
2、康新貴,《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勞動者階層分析》,網絡《學說連線》,2005年12月18日;
3.6A李培林、李強、孫立平等著,《中國社會分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55、61頁;
4、李全興,《綜述如何認識我國的基尼系數》,網絡《學說連線》,2006年7月19日發布;
5、施曉渝,《經濟上的小讓步就是政治上的大讓步(評重特鋼事件的政府行為)》,網絡《繼圣學園》,2005年10月;
7、陳伯君,《勞動力成為商品后政府的責任是什么?》,網絡,《學說連線》,2006年5月7日;
8、薛涌《南方都市報》,《光明觀察刊》,2006年6月26日;
9.10、中國經濟周刊,《專家建議:每年3000億建立初級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人民網》2006年8月7日。
作者 康新貴
民主建國會會員 大學文化 職業 律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工作單位:廣東人民時代律師事務所 廣州晉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電話:020-87618177 87763471 傳真 02087763470
手機 13719638510,1371130993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