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論壇上發言的大多是草民一般平頭百姓,目光比較“短淺”,多從身邊所見所聞的事兒理解和議論,恐怕在“上窮”先生眼里,那里有曾經“用‘皇甫平’署名,“主持撰寫‘皇甫平’系列評論呼喚深化改革”(皇甫平語)的皇甫大人之高遠,如果在“陣痛”之余諂媚幾句“就是好”呀、“理性”呀之類,就不至于被“上窮”先生“笑看”成所謂“可真是‘乏’的厲害,眼瞧著就陷入窮途了”。
承蒙“上窮”先生厚愛,草民被當成“窮途”的標靶,其中的核心是“上窮”先生“找”到了或者說炮制了一個“這話的邏輯是,如果你比你談論的人要富裕,那就請你閉嘴;你非要說非要寫,也只能搞出些不那么‘踏實’的東西出來,誰會信呢?乖乖,原來你們這些口頭上的左派的心里,對馬列主義、對毛主席、對鄧小平先生以及中央領導竟然有這樣一種看法。”的“上窮”式的邏輯,然后按照自拉自唱的這個邏輯展開所謂“嬉笑怒罵”的文章。
草民議論了皇甫先生的“待遇”是不假,但“上窮”先生掐去了一個前提,就是皇甫先生說話的背景,如果認真讀過皇甫先生的《不可動搖》者,不難找出其許多觀點與當下“主流”經濟學家們同出一轍,有時候甚至是原版照搬,比如什么“‘仇富’情結無助于縮小貧富差別,”之類,在其接受訪談中有一句“有些人在媒體上掀起一股攻擊、丑化為改革作貢獻的我國經濟學家的浪波。”,更擺明了皇甫先生雙腳的立向,那些“我國經濟學家”為財富寡頭顧雛軍撐腰而后被殘酷的現實搞得“集體失語”的窘迫,人們記憶猶新,皇甫先生這個時候出來為其們喊冤,草民自然以“短淺”的草民之見探討一下皇甫先生的生活場景,因為皇甫先生自己說了“中國正處于體制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結構的大變動時期。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認識多樣化,因此要在深化改革中調整利益關系,遇到的阻力必然更大。”,皇甫先生屬于什么樣的“利益主體”的問題,難道就碰不得,碰了就是什么“如果你比你談論的人要富裕,那就請你閉嘴;你非要說非要寫,也只能搞出些不那么‘踏實’的東西出來,誰會信呢?”的“上窮”式的邏輯。更何況皇甫先生憤憤不平地“談論”了什么“仇富情結”、“為改革作貢獻的我國經濟學家”之類,這些“為改革作貢獻的我國經濟學家”的“先富”,恐怕是有目共睹的。
一如既往地,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樣子的晦暗心態,“上窮”先生總要拉出毛澤東來開涮,“上窮”先生說“而毛澤東家里是中農。既然都中農了,再說什么都沒有用了——革命的是貧農和下中農。我就奇怪當年怎么沒有云淡網友這樣大義凜然的人指著毛的鼻子,讓他先革好自家的命。”,好像抓住了毛澤東什么“把柄”,好不得意。當然,如果當年毛澤東不是起來與貧農和下中農一起革命,并且為這個革命付出了一個家族6位親屬生命代價,而是安于“中農”的生活,并向著地主、資本家、買辦階級的“上流社會”攀爬,或者至少當一條“資本家的乏走狗”,你“上窮”先生就不會來這么多的談資了吧。更況且,如果當時的革命對象中有“中農”的話,毛澤東不是已經“先革好自家的命”了么,還革出來6位烈士。
“上窮”先生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一直開涮到毛澤東,還“引經據典”,顯得很有“素質”的樣子,但是,在這種“素質”的背后,總有一股陰森森的涼氣。但“上窮”先生在得意之中,露出了一只“痛腳”,就是含血噴人,噴向馬克思。
“上窮”先生不無揶揄地舉例說“先說馬克思,父親是律師,地道的‘社會賢達’。老馬一天沒有去工廠打過工,一天也沒有下過鄉接受再教育,草民搜尋了能夠見到的資料,所描述的馬克思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光蛋,過的是有上頓沒下頓的艱難日子。下面是一些資料:
“馬克思自投入革命活動以后,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尤其在寫作《資本論》時,更是貧困交加,債務累累,疾病纏身。他吃的是面包、土豆,三九嚴寒時家里沒有一點煤,更不要說買藥的錢了。那時,他肝病經常發作,曾擔心肝硬化。醫生要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旅行,可他做不到,一則沒有錢,二則渴望早日把《資本論》寫出來。以后,又是腦痛、牙痛,最后發展到皮膚上患癰和癤子。…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的5年時間內,始終受著病痛的折磨。這病痛又花費了他大量的藥錢,致使負債累累。他說:‘恐怕沒有一本書是在比這更困難的條件下寫成的。’”(人民網《環球人物》)。
馬克思在巴黎、倫敦期間,因為無錢交房租,加上政治迫害,被迫房東警察6次趕出家門,“1850年5月,馬克思搬進迪安大街45號,不久,又因房租遷到了這條街的28號,一家七口住在兩個狹窄的小房間里。”、“這年的12月,馬克思領到了一張英國博物館的閱覽證,從此,閱覽室成了他的半個家,他每天從上午9點一直工作到下午8點左右,回到家里還要整理閱讀材料所記錄的筆記,一般情況,他都是到深夜二三點鐘才休息。他曾對別人說,我為了為工人爭得每日8小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資本論的誕生》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馬克思的經濟情況極為糟糕“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他極不穩定而又極其微薄的稿費收入,加之資產階級對他的迫害和封鎖,使饑餓和生存問題始終困擾著馬克思一家,差不多把馬克思置于死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無著,在困境的泥沼中掙扎。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從1852年2月27日給恩格斯的信中我們看到這位全世界著名理論家的困境,馬克思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快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帳,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寫信向恩格斯傾訴:‘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現在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藥的錢。八至十天以來,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今天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
而對馬克思進行了無私援助的恩格斯也并非什么“上窮”先生嘴里的“資本家”,為了支援馬克思完成《資本論》,“1850年,恩格斯毅然決定重返曼徹斯特,在‘歐門—恩格斯’公司當店員,從事他十分厭惡的經商工作。”、“對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當作是自己的困難。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寫道:‘ 2月初我將給你寄5英鎊,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這個數。即使我因此到新的決算年時負一身債,也沒有關系。……當然,你不要因為我答應每月寄5英鎊就在困難的時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寫信要錢,因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辦。’此時的恩格斯在歐門——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辦事員,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后來作了公司的囊理,月薪有了提高,從1860年以后,對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鎊,還常常‘另外’給些資助。從1851年至1869年,馬克思總共收到了恩格斯的匯款3121鎊。對當時的恩格斯來說,這已是傾囊相助了。”(新華網),馬克思為創立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傾其一生,在貧困交加中失去了3個孩子。
這些初中生都了解的史實,到了“上窮”先生陰澀的嘴里,就成立什么“老馬一天沒有去工廠打過工,一天也沒有下過鄉接受再教育,樂哉優哉地整天看書”,“上窮”先生為了在這里數落“數學”、“云淡”們的“窮途”,把一位令人尊敬的偉人拉出來含血噴之,顯得太不厚道些吧,“上窮”先生倒是顯出一個特點,為圖一時的口舌之快,竟不惜撒謊歪曲。
這樣的話,草民倒是覺得這樣一來,“可真是‘乏’的厲害,眼瞧著就陷入窮途了”的像是自命不凡的“上窮”先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