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全面、創造性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了毛澤東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政治經濟學科學體系由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兩部分組成,是毛主席的原創性理論貢獻。毛澤東政治經濟學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到了全新的階段。
毛主席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批注和談話,是他全面、創造性的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到全新的境界——毛澤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境界的重要標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批注和談話中,毛主席形成了一套極其完整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體系。這是繼《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之后,毛主席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又一次飛躍性的探索。
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1)生產關系是主要研究對象
1、主要研究對象
生產關系,包括三個方面:所有制、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產品分配,都是會因為社會內部矛盾運動而變化的。
2、所有制的變化
集體所有制要向全民所有制所有制過渡,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要向共產主義全民所有制過渡,必須強調、區分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之間的矛盾。
3、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變化的根本動力——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集中表現則是階級矛盾。
4、產品分配的宣傳
要強調艱苦奮斗、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長遠前途,用共產主義教育人民,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把長遠共產主義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科學,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矛盾運動,對立統一)為根本
1、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不過不講上層建筑問題的話,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問題也不會說清。政治是經濟集中表現,講經濟基礎,不能不講上層建筑,不能不講階級的國家、階級的哲學、階級的科學。講政治經濟學,不能不講生產力的問題。
2、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平衡與不平衡
這是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問題的根。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不過研究清楚生產關系,就必須聯系研究生產力、聯系研究上層建筑對生產關系的積極和消極作用,總之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統籌兼顧(運用《矛盾論》中的科學論斷)。
(3)一門科學必須從分析矛盾出發,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的動力是矛盾,社會主義社會也存在階級斗爭
1、矛盾普遍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
必須講清楚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必須講清楚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平衡不平衡的問題。社會主義社會現象和本質的矛盾是普遍貫穿的。必須承認矛盾普遍性,承認矛盾的發展和轉化。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階級斗爭。
2、矛盾是分析社會主義經濟的出發點
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能僅僅是附帶的說明,分析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必須從分析矛盾出發。
3、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根本動力
矛盾才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批評和自我批評僅僅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
4、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只有對抗和非對抗之分
只有對抗性矛盾和非對抗性矛盾,沒有可調和矛盾,只有不斷的解決一個又一個矛盾。
(4)研究經濟問題,必須從現象到本質,從歷史分析開始,揭露客觀事物本質,不能從概念、規律、原則出發進行演繹
1、要從現象到本質
不能從定義、規律、原則出發,必須從分析現象開始,通過現象分析出原理、原則,用分析法,不用演繹法。不能先下定義、不講道理。必須具體分析,才能證明結論正確。
2、規律自身不能說明自身
社會主義經濟的客觀規律存在于歷史發展過程之中,應當從歷史發展過程分析中發現和證明規律,不能不敘述歷史,只有邏輯結論。
(5)社會主義經濟科學要有批評對象,才會有生氣
1、必須有對錯誤觀點的批判
如果社會主義經濟科學沒有對錯誤觀點批判,沒有生氣,就會看起來沉悶。要學習魯迅的斗爭精神,對錯誤思想不能饒恕的進行批判,批判透,增加科學的說服力。
2、要做自我批評
批評缺點錯誤不能只批評人家,要批評自己。
3、理論實踐相結合
必須結合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結合社會主義經濟歷史現象,分析社會主義經濟實踐規律,寫革命家的話,不寫書生的八股文,必須結合實際的經濟實踐經驗教訓。
(6)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科學還在困難的發展之中
1、社會主義實踐的成熟問題
由于社會主義社會歷史還比較短暫,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還不成熟,離共產主義高級階段還很遠,所以寫成熟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還會有社會實踐限制。社會主義經濟本身還沒成熟,一種意識形態成為系統,還要在事物運動后面,思想認識是物質運動的反映。
2、必須研究好特殊規律
研究通史的人,不研究個別社會、個別時代歷史,寫不好通史;研究清楚具體的、特殊的歷史、規律,才能研究好普遍的規律。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科學也是如此。
二、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
(1)沒收官僚資本,是消滅中國資本主義的主要部分
1、沒收官僚資本,我們就掌握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比例是八比二,我們在解放后沒收官僚資本,就消滅了中國資本主義主要部分。消滅官僚資本,就把國民經濟命脈轉到了勞動者的國家——新中國手中。
2、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的兩重性
反官僚資本主義就是反買辦資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質;反官僚資本也是反大資產階級,帶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
(2)民族資產階級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是經過尖銳的階級斗爭的
1、解放后,無產階級先鋒隊迅速控制社會命脈
民族資產階級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是我們經過尖銳斗爭之后的結果,我們打倒蔣介石,沒收官僚資本,搞土改,搞“三反”、“五反”,實現合作化,從一開始就控制市場,一步步地使民族資產階級接受改造。而且,《共同綱領》也規定了各種經濟成分各得其所,讓資本家有利可圖,憲法上也給了他們一張選票、一個飯碗的保證,讓他們感受到接受改造也能保持一定地位。
2、經過激烈的斗爭,我們使資本主義企業中的工人掌握了權力,使資本家幾乎沒有發言權
我們打了二十二年仗,推翻了帝國主義扶植的國民黨,接收了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種百分之八十的官僚資本,這才能使我們采取和平方式改造其余百分之二十的民族資本。改造過程中,我們還經過了“三反”、“五反”那樣激烈的斗爭。我們在資本主義企業建立了工人的監督,使工人掌握企業權力,廠方辦事也要歸支部書記管控。企業管理權被國家工作人員和工人控制在手里了。我們對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又斗爭,幫助他們成立工商聯,把他們統一起來,又對不同資本家具體區分,分而治之,用一定時期的定息收買他們,收買整個階級。
(3)中國處理資產階級的經驗成果有普遍意義
1、區分對待兩種資產階級
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我們吃掉了官僚資產階級這個大頭,民族資產階級這個小頭就沒有反抗的力量,他們看到了無產階級的強大,所以有可能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我們對民族資本主義進行改造,而對官僚資本主義在之前武裝沒收。
2、對民族資本主義的改造過程
我們改造民族資本主義分三步,也就是加工定貨、統購統銷、公私合營,從而對其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改造的每個步驟來講,也是逐步前進的。我們的經驗有普遍意義。
(4)對小資產階級的分析和政策
1、小私有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
小農經濟基本上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農民沒有社會主義集體組織的話,不可避免的會走兩極分化的道路。
2、農民的兩重性
對農民階級兩重性要注意、具體分析。我們是聯合農民反對資本家,而列寧曾經說寧可和資本家打交道、把資本主義變成國家資本主義也要對付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兩國的不同是歷史條件決定的。
(5)我國創造了從個體經濟到集體經濟的轉變的新方法,形成了全新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1、從低級到高級,引導農民群眾自愿合作起來
從個體經濟到集體經濟,是一個質變的過程,我們通過互助組、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集體公社,經過不同階段的部分質變完成的。中國農民土地私有觀念很深,我們使逐步引導他們改變的私有觀念。起初,互助組實現的是集體勞動,土地還是私有的;初級社的時候,用的是土地入股的辦法到高級社和集體社,進一步改變了農民的私有觀念。互助組是社會主義的萌芽,合作社是半社會主義,集體社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的是農民自愿的原則,不過,農民的自愿也要引導。我們先引導貧農和下中農入社,只要農村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入社,合作化就勢不可擋。
2、我們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造要實現公平、增產、保障群眾生活三者的兼顧
我們的合作化前后生產工具沒有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之后,農業生產有很大的發展,這和蘇聯不同。大型的集體社,也是公平的集體社。現在農民也有一些自留地,自留地生產的產品大部分歸農民自己消費,一部分出售,是小商品生產性質。分配中搞照顧國家、集體、個人關系。有部分富農破壞集體對現象還存在,要注意改變。
3、對農村中的中農和貧農詳細區分
注意中農的動搖性、二重性。不能把中農吹成中心、捧到天上、忽視其兩面性。對農民階級內部各階層也要具體區分。貧農、下中農、上中農都是勞動者,也是私有者,不過他們私有觀念各不相同。貧農和下中農是半私有者,容易改變,上中農私有觀念濃厚,歷來抵觸合作化。中農的上中農、下中農也分為新老,貧農、老下中農、新下中農,比較擁護集體社;上中農則是一部分擁護、一部分反對,要詳細區分。一部分富裕中農仍然在動搖,要注意將來他們還會動搖。嚴格反對一些干部站在富裕中農的立場。
4、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要依靠貧農
農村領導權掌握誰在手里,關系到農村的發展方向。無產階級必須依靠貧農階層。
5、工農聯盟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土地改革基礎上;第二個階段,合作化基礎上;第三個階段,鞏固集體公社和逐步的實現機械化基礎上。只有合作化,沒有機械化,工農聯盟就不能鞏固。國有化和機戒化實現結合,工農聯盟鞏固就能真正起來。要注意逐步實現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逐步使工農差別消失。
6、吸取蘇俄經驗教訓,處理好和農民的關系
蘇聯教科書認為武裝干涉和長期戰爭條件下,“戰時共產主義”不可避免。毛主席認為,蘇聯教科書這樣說這完全不對。我們中國二十多年的國內戰爭比他們艱苦的多,沒有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的是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我們還是取得了勝利。我們采取了對農民更成熟而且正確的政策。我們要注意城鄉物資的交流、農民生活水平提升。工人和農民在價格問題上,我們要注意調整其中的關系,縮小工農生活水平差距,提高人民整體生活水平。
7、“有拖拉機才有合作化”說法是錯誤的
先改變生產關系,然后才能大大地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普遍規律。東歐國家農村合作化搞得慢,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拖拉機,而是因為他們土改靠行政命令,是從上而下恩賜的,土改之后又沒有趁熱打鐵,實行集體化。我們和他們相反,實行群眾路線,發動貧下中農開展階級斗爭,奪取地主階級全部土地,分配富農多余土地,按人口平分土地。土改之后,我們緊接著開展廣泛的互助合作運動,不斷地把農民引向合作化。而且東歐沒有我們這樣強大的黨和強大的軍隊。無產階級革命,先制造輿論,變革政治,武裝奪取政權,之后變革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過程。沒有對農民覺悟的提高,不改造人的思想,只靠機器,是不可能的。用社會主義訓練改造人的問題,是我國的大問題。
三、社會主義建設及其路線
(1)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對象
社會主義生產服務于社會需要,服務于無產階級為核心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2)四個現代化
1、概念的提出
建設社會主義,需要工業、農業、科技、國防現代化。毛主席認為,列寧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鎮壓剝削階級,保證自己鞏固,政令充分實行,在集體生產、最新技術基礎(全部經濟電氣化)原則上改組工業的時候,才可以保證社會主義的一定程度的勝利”這一論斷是正確的,以此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四個現代化”論斷。
2、注意工業、注意機械、注意技術
機床擁有多少是工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必須廣泛的發展技術革命、技術革新。技術發展,勞動組織、勞動力分配就會發生變化,軍隊也是這樣。我們工業生產總值占工農業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十之后也不能像蘇聯那樣宣布已經實現工業化,因為我們還有大量農民從事農業生產,而且過早宣布實現工業化不僅不能確切反映我國實際情況,還會使人民產生松勁情緒。實現全盤機械化還要很長時間,而且在一個時期內要提倡半機械化和改造農具。
3、農業發展的特殊性
1959年以前,我們農業生產主要靠水利,機械設備還不多情況下,沒有水利工程,農業增產是不可想象的。級差地租不完全由客觀條件造成,注意“事在人為”對改良土地的作用。對農業不能光靠化肥,無機肥和有機肥要結合。地球資源有限,必須注意改進技術。
(3)建立一個完整獨立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
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世界第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必須也能夠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體系。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沒有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這是第一步。之后第二步是實現四個現代化。
(4)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必須不能照抄蘇聯的壓制群眾熱情積極性和民主權利的路線。尊重和調動群眾的建設積極性、參與管理積極性,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打擊官僚主義,打擊官氣。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保障速度;堅持群眾路線、依靠群眾,調動群眾力量,破除迷信,革資產階級的命,反對單純行政命令,要發動群眾。
(5)正確處理工農業問題
1、優先發展重工業,幾個同時并舉
在優先發展重工業條件下,工農業同時并舉,輕重工業同時并舉。工業和農業要保持正確比例。并舉中有主導方面,例如中央和地方之間,中央為主導;工業和農業之間,工業為主導。工業要快于農業,不過工農業之間差距不能太大,不能因為抓工業就限制農業生產,要兩條腿走路。要注意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技術改造、農產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按照馬克思的學說,工業是由農業有剩余產品開始的。實行幾個同時并舉,爭取提高生產率,增加新的生產單位,吸收新的勞動力。
2、必須重視農業問題
加大農業、輕工業投資,例如給農業增加鋼材。說工業向農業要求擴大市場,也要說農業向工業要求增加各種的工業品的供應,保證農民得到更多的工業品,保證農民提高物質和文化水平。多發展農業和輕工業,有利于為重工業創造一些積累,從長遠看也有利于人民。城鄉特別是鄉村,要大力發展養豬事業。城郊也要養豬,不能只靠鄉村農民供應,這樣也會反過來促進全國農村大力發展養豬。
3、公社統一組織下的農村工業化
農村公社要組織群眾、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發展工業。在農業區,我們也要搞工業。集體公社要在統一安排下,利用當地各種工業資源,發展各種“小洋群”、“小土群”工業,加快工業化發展速度。按照馬克思計劃安排,廣泛地發展半機械化的到機械化的社辦工業。
4、中央和地方工業計劃關系
中央要發揮地方積極性,在全國統一計劃下,各省盡可能都搞一整套,只要有原料、有銷路,只要能就地取材、就地推銷,凡能辦的事情,各地都盡可能的去辦。產品銷售,地方應當服從中央調度安排。地方黨組織要政治掛帥。
5、大中小企業并舉
發揮地方積極性,也要靠中小企業和土法生產。要在集中資金同時,注意大中小企業并舉、洋土工業并舉。
6、注意發展沿海工業
統籌沿海內地關系,為解決工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以投資建設內地為主,不過也要注意發展沿海工業。
(6)自力更生,厲行節約
1、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獨立自主
我們主張各國盡量多搞,自力更生,不依賴外援,獨立自主,特別是農業,不能吃外國飯。搞大的、搞高技術的,也不能靠別人,要破除迷信,靠自己。
2、節約積累
不論困難時期還是困難少的時候,都要厲行節約,積累大量物力和財力。
(7)保持干勁,提高效率
1、窮是動力
窮才要渴望發展、進步、變富,才有朝氣,辯證看,這也是優勢。解決窮的矛盾,就要保持朝氣,逼我們努力。
2、找國家比賽
我們合作化震動小、速度快,而且實現的是增產;我們勞動力多,而且組織了起來;我們落后,不過可以接受最先進的技術、最現代化科學技術,我們重視這些點。我們要知道爭取一二十年或幾十年,在主要產品產量方面首先超過英國(后來七十年代產量方面例如鋼產量確實超了英國),之后再準備超美國。要找國家比賽。
3、提高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是螺旋式上升的,也會有下降的時候,我們必須注意提高勞動生產率。我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靠技術加政治。一方面要物質技術,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文化教育、政治思想工作。運輸的合理或不合理,對于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有重要影響。注意合理安排勞動力,使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事做。
(8)計劃的制訂和調整
1、計劃是意識形態,對經濟發展和不發展、發展的快慢,起很大作用。
必須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地探索客觀規律,不斷地從必然地自由,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調整計劃。不符合客觀規律、客觀實際,就無法有計劃、按比例發展。根據現有人力物力狀況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外各種條件制訂計劃。政治掛帥、提高居民覺悟程度,有利于計劃實現。
2、按比例和不按比例、平衡和不平衡矛盾永遠存在。
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不按比例是絕對的,按比例是相對的,這種矛盾是永遠存在的。對立統一看問題和解決問題,注意變化發展,計劃要不斷修改、精彩發展完善,不斷地在不平衡中調整,爭取相對平衡;不斷地在不按比例中調整,爭取相對按比例。不能完全否定突擊,突擊和不突擊是對立的統一。對平衡的認識、對比例的認識,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在計劃過程中,反對過度四平八穩,也反對一切聽其自然。
四、社會主義勞動過程中人和人的關系
(1)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之后,生產關系領域很重要的問題是在公有制基礎上不斷變革、改進人與人的關系
不僅集體所有制要向全民所有制所有制過渡,公有制生產關系內部人與人的關系,也不能不是不斷變革的。勞動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改變還是不改變,向什么方向改變,對于推動還是阻礙生產力發展,都有直接影響。
(2)企業管理制度
1、黨委領導的廠長負責制
資本主義國家企業和蘇聯企業實行一長制,我們實行黨委領導的廠長負責制,和他們不同。
2、無產階級民主企業管理模式
領導人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出現,必須以平等態度待人,一年或兩年來一次整風,進行大協作。干部參加勞動,和群眾打成一片。企業集中管理和群主運動相結合。工人參加管理。不斷變革不合理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干部、技術人員三結合。政治掛帥,加強政治教育。
3、社會主義競賽
社會主義經濟競賽要講政治,落后者要趕上先進者,先進者要帶動落后者。
4、統籌兼顧
社會主義企業也不能不計盈利、不能不算賬。
(3)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社會主義社會,勞動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深入實際,扎根社會實踐之中,更有發明創造能力,我們要知道尊重群眾智慧,而且我們好多發明都是小廠里頭出來的。大廠設備好、架子大,所以容易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五、社會主義的流通過程
(1)生產和流通
商品流轉,就是產品進入流通過程。我們說的經濟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綜合。
(2)商業和市場管理
1、合作社商業和國營商業
我們的合作社商業并入國營商業,好辦事,比較節省。
2、對商業的監督
主要靠黨的領導、政治掛帥、群眾監督。
3、營業
社會主義制度下,沒有必要保守“營業秘密”。
4、商業勞動
商業工作人員的勞動也是社會必要勞動,沒有商業勞動,生菜就不能轉化為消費,包括生產和生活的消費。
5、物資分類管理
我們對市場管理,對三類不同物資采取三種不同辦法,第三類物資(地方分配),允許公社和農民在集市上出賣,價格由國家管理,規定一定的幅度,促進城鄉交流。
6、價格調控
毛主席強調,我們的市場價格必須由國家規定一定的幅度,不讓小自由變大自由。
7、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
商品首先要有使用價值,要產品質量高,不然賣不出去,價值不能實現。當然,價值過高了也賣不出去。
8、勞動計算
實行實物計算和價值計算。實物計算形式,例如多少噸鋼、多少千匹布、多少立方土,比價值計算形式,更易人了解。
9、勞動力已經不是商品
社會主義公有制下,勞動力不是商品,人與人關系不再被物與物關系掩蓋。
10、工農業商品交換
注意相對等價、穩定物價、統籌兼顧,調整這種價格關系,也是調整工人和農民、兩大所有制之間的關系。商品交換是聯結兩大所有制的中介。
11、價值規律地位
價值規律是計劃工作的工具之一,不是主要工具。為無產階級為核心的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計劃第一,價值規律的作用不能過度夸大。
(3)產品運輸
運輸、包裝,不增加使用價值,增加價值,是社會必要勞動一部分,沒有運輸和包裝,生產過程就完不成,不能轉到消費過程。注意運輸合理,注意運輸質量和效率,運輸合理不合理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
六、社會主義的積累和消費、消費品分配
(1)積累、擴大再生產
1、積累和儲備
積累要注意適度,如果生產增長很快,這個基礎上,積累比例大一些,人民生活也可以改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注意建立糧食后備,也要注意其它各種儲備。
2、為社會的產品
一部分用于擴大再生產,一部分用于社會文化教育和福利保健事業,還有一部分是國防這類公共消費,是非生產性的,不過是為了保證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2)生產資料的分配和消費品分配
生產資料的分配決定消費品的分配,生產關系首先是生產資料在誰手里的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關系的基本問題。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遵循這個規律。工資分配屬于消費品分配,有什么樣的生產資料分配,就有什么樣的產品分配、消費品分配,前者決定后者。
(3)批判物質刺激
1、反對過度強調眼前利益、個人利益的物質刺激,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局部服從長遠
集體利益解決了,個人利益才能解決;長遠利益的解決,大于眼前利益的解決。不能只強調個人利益、眼前利益,不強調集體利益、長遠利益。過度絕對化、片面化強調物質刺激,一定會走向反面。
2、政治掛帥
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人覺悟。有了政治掛帥,才能做好根本的保障。為無產階級根本階級利益而行動的根本方向是底線,其余都是次要。必須教育人民為集體、長遠利益,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前途而奮斗,堅持艱苦奮斗,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積累,同時兼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4)公共事業、集體福利和社會主義
1、不講集體福利就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不搞集體福利,只講個人消費,不講社會消費,不講公共消費,就是片面的,就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2、公共事業
居民房屋建設、文化教育、公共醫療、體育、旅游、國防。
(5)按勞分配原則
1、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這個原則是對的,不過“徹底”實行,帶個人主義危險。反對平均主義,也反對個人主義,反對過分懸殊。
2、計件和計時
我們應該計時為主,不過計件必須兼顧,注意處理好簡單勞動者和復雜勞動者、強弱勞動者之間的矛盾,注意引導人們首先關心集體事業而不是個人收入。
(6)供給制時期凈化組織的重要作用
毛主席認為,革命沒有討價還價,想升官發財就別參加革命。所以,他回憶感覺,黨政干部實行供給制的時候更純潔一些。在革命戰爭時期,不實行工資制,不靠物質刺激,靠精神鼓舞,黨政成員大體過平均生活,仍然因為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的正確取得了革命勝利。這種歷史經驗,值得借鑒。
七、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看完這部分,就可以感慨——毛主席何止早看五十年!毛主席細致描繪了未來如何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1)社會主義階段劃分
社會主義可能分為第一階段不發達社會主義和第二階段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時間。經過后一階段,到了物質產品、精神財富都極大豐富,而且人們覺悟大大提高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階段的一些東西必然被新的共產主義的取代。
(2)“徹底鞏固社會主義”是不對的
毛主席強調,社會主義制度鞏固要強調,不能過分強調。一定社會制度不可能永遠鞏固下去,社會主義社會也是要變化的,必須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
(3)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變化
1、全民所有制的完善
全民所有制要不斷變革完善,例如體制下放、分級管理、企業自治權,在中央統一計劃下發揮地方積極性,處理好“條塊關系”等等。
2、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
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并存局面不能長期存在,集體所有制也一直在變化發展。隨著集體所有制經濟生產力發展,隨著集體公社的農業生產力發展、工業生產力發展,集體公社會由基本隊有制逐漸轉變為集體社有制,之后逐漸轉變為全民所有制,土地轉變為國有制,前提是生產力發展到不過渡到全民所有制不足以調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時候。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集體所有制長期不過渡到全民所有制,是不適合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的需要的。
3、按勞分配、商品生產、價值規律也會完結
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隨著集體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隨著農民階級轉變為工人階級,聯結工人和農民、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商品交換、價值規律也會完結。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按勞分配也會被按需分配所取代。
(4)逐步縮小三大差別
1、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城市和鄉村
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人口減少。集體公社要在統一計劃下大辦工業,使農業人口轉變為工業人口,使農民階級轉變為工人階級,解決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差距,實現鄉村自主工業化,逐漸使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
2、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
毛主席認為,消滅體力和腦力勞動差別,根本要靠生產力的發展,高度自動化生產,解放人的勞動。到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差別消滅,人人都叫共產主義勞動者。
(5)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也是一種革命
1、社會主義社會也有不愿意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反革命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按勞分配制度下的既得利益群體,是不愿意過渡到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的,他們會對社會主義社會原有的按勞分配制度抱有留戀。而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剝削階級分子,更不愿意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2、社會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也需要革命
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逐步實現按需分配,也是一種生產關系取代另一種生產關系、一種社會制度取代另一種社會制度的革命。共產主義也會有很多階段,因此也會有很多革命。
3、共產主義社會與國家機器消亡的條件
到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機器肯定會消亡。但是,國家機器消亡的條件,是帝國主義的滅亡。帝國主義不滅亡,用來反抗帝國主義的國家機器不消除。而且,國家的性質是不會改變的,就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只要階級斗爭還在,敵人就不會放下屠刀,我們就應該積極的準備對付敵人。
(6)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還是會發展的
毛主席強調,共產主義社會還會發展變化,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變化,還需要發展,需要量變到質變,變化是無窮的,但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不會有多大變化。到共產主義社會,還會有先進和落后兩部分人,“尚賢”還是要有。
毛主席的完整的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想共產主義過渡到科學理論體系,超越前人、啟迪后人。毛主席的政治經濟學,無疑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到了全新的境界——毛澤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境界!在毛澤東的旗幟下,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為毛澤東未竟的事業,為毛澤東為我們描繪的共產主義宏圖變為現實,團結起來,爭取更大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