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選自中國青年出版社1966年出版書籍《在廣闊的天地里鍛煉成長》。
編輯同志:
我是一個即將畢業的高中學生。近來,我們正在議論升學和參加勞動的問題。許多同學認為,有志氣的青年應該以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遠大理想,把國家的需要看成是自己的志愿。他們表示,愿意根據黨的需要,到農村去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有的同學卻認為立志當科學家才算有遠大理想,下鄉務農,是缺乏遠大理想。他們強調自己的愛好、志愿,希望按自己的愿望升大學,將來當科學家。編輯同志,究竟應該怎樣看待理想的問題呢?當個人志愿與國家需要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怎樣正確處理?
南京 楊崗
楊崗同志:
你來信提到怎樣看待理想問題?當個人志愿與國家需要發生矛盾時,應怎樣處理?我想談些看法,供你參考。
理想的問題,是一個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但是不同階級的人,從不同的階級立場和世界觀來觀察未來,理想就有種種不同。有的遠大,有的渺小,有的正確,有的錯誤,有的是革命的,有的是不革命的,有的是反動的。
青年人正處在確立理想的重要時期,通過學習和討論,在走向生活的開始就樹立崇高的理想,確立遠大的奮斗目標,選定正確的生活道路,這對于一生都將有著深遠的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爭奪青年一代,是階級斗爭的一個重要方面。
無產階級要用自己的世界觀教育青年人,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能夠把老一輩革命者所開創的偉大革命事業接過來、傳下去,進行到底!
資產階級也在用自己的世界觀影響青年人,使他們迷戀和追求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為資產階級的復辟打下基礎。
所以,關于理想的爭論,其實質問題是:用無產階級的遠大革命理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還是用資產階級的腐朽“理想”來消磨自己的斗志?是當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還是當資產階級的接班人?
資產階級是不勞而獲的,其人生哲學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它所追求的,無非是“我”的利潤,“我”的地位,“我”的信譽,“我”的生活享受……,總之,一切從“我”出發,離不開一個“我”字。
資產階級為了保護它既得的利益,和填塞永遠填不滿的欲壑,就認為私有制度是理所當然的,它希望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資本主義社會永遠存在。資產階級的這種“理想”是渺小的、錯誤的、反動的,這是資產階級的損人利己、唯利是圖的本質決定的。
與資產階級的“理想”截然相反,無產階級的理想則是從集體利益、階級利益出發的。無產階級的偉大理想,就是要推翻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使人類從私有制的束縛下徹底解放出來。
無產階級從自己受剝削受壓迫的切身體會中懂得,沒有階級的解放,就沒有個人的解放;沒有全人類的解放,就沒有階級的徹底解放。因此,把個人溶化在集體之中,處處以集體利益為重,并且不惜在必要時為著全人類的利益、階級的利益、集體的利益而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雷鋒同志認為:“活著是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董加耕同志立志改變祖國農村一窮二白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腳踩污泥,心懷天下”。他們懷著的,正是無產階級的理想。這種為著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理想,是最崇高、最遠大的理想。
你說,有的同學認為:“立志當科學家才算有遠大理想,下鄉務農,是缺乏遠大理想。”我們認為,立志當這個家也好,立志當那個家也好,首先要弄清,你的這個理想,是屬于無產階級的一家,還是屬于資產階級的一家?
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無疑需要高度發展科學技術。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志氣,爭取在盡可能短的時期內,使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趕上并且超過世界最先進的水平。
大家知道,我們的黨和政府從來都是關心、鼓勵、支持青年人從事科學研究、革新創造,期望他們在各方面作出偉大成就。黨和政府不僅通過高等院校和科學研究機關來造就各種專門人才,而且在工農業生產等各種崗位上注意發現、培養各種專門人才。
我們堅信,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青年們一定會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加強革命化、勞動化,努力學習,刻苦鍛煉,將會成批地出現許多又紅又專的卓越的科學工作者。
我們的遠大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必須消滅城鄉差別、工農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應當是全面發展的,那時候,人們都是既能從事體力勞動又能從事腦力勞動。那時候,不會再有脫離體力勞動、脫離勞動人民的科學家,也不會再有不能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人、農民。一部分人專門當科學家、一部分人只能當工人、農民的這種從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分工現象,也將消失。
當然,這需要創造許多精神的和物質的條件,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但是我們不能等待這一天自行到來,而是要在社會主義時期就積極采取措施,創造條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
有遠大理想的青年人,應當立志為實現這個目標貢獻力量。所以,立志當科學家,不能去當脫離勞動、脫離勞動人民的科學家;立志當農民,要當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一個人的理想是否遠大,不是看他選擇了哪一個行業,因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個人的理想是否遠大,是要看他是否有共產主義思想,并且在自己的崗位上盡最大的努力,為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為貫徹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而斗爭,為逐步實現共產主義而斗爭。
現在,千千萬萬知識青年下鄉上山當新式農民,既是加強自身的勞動化,又能幫助勞動人民逐步實現知識化;既有利于把沒有文化或者文化水平很低的勞動隊伍,逐步變成文化水平較高的隊伍,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逐步消除城鄉、工農之間的差別打下基礎,又有利于逐步縮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為將來過渡到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從革命利益出發來看,這正是有遠大理想的表現。有些人,瞧不起農民,以為當農民是缺乏遠大理想,他們為了個人的名利、享受,一味追求成名成家,這不過說明他們的理想,是個人主義的“理想”,是屬于資產階級那一家罷了。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立志當又紅又專的科學家和立志當新式農民都是有遠大理想的表現,那么我立志當個又紅又專的科學家好了,不去當新式農民,不是也可以嗎?
我們認為,不論是又紅又專的科學家或是新式農民,他應該首先是革命者,而后才是科學家或是農民。
因此,這里的問題的實質在于:作為一個革命的知識青年,應該無條件地革命,還是有條件地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青年們根據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去確立自己的志愿,本來有著很廣闊的選擇的余地。
同時,國家在統一考慮分配學習和工作的時候,總是盡可能地照顧各人的志愿和特長,使人盡其才。所以,在很多場合下,個人志愿和革命需要是常常能一致起來的。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又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起變化的,而且社會主義革命是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是要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的,而各人的愛好、志趣是具體的、復雜多樣的,因此,在很多場合下,革命的需要和個人已初步形成起來的愛好、志愿也常常會發生矛盾。
作為一個革命者,不應該把個人愛好、志趣放在第一位,而要把革命需要放在第一位,要無條件地服從革命的需要,并且在新的需要下培養新的愛好。
我們的許多革命前輩們就是這樣的:他們原先有的是搞文化藝術的,有的是學工的,有的寫得一手好文章,但當革命需要他們拿槍的時候,他們就去學習打仗,當革命需要他們建設的時候,他們有的下鄉上山,有的進了工廠,有的還去學習“做生意”。
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這是永世不移的,至于在什么崗位上為實現共產主義作出貢獻,則是隨著革命的需要而可以改變的。“革命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這正是有遠大理想和高度覺悟的表現。
有些青年同志不這樣想。他們認為:既然國家需要科學家,我就立志當科學家;既然我立了志要當科學家,一切就都要服從我,國家和社會要按我的想法供給我上大學,分配我“理想”的工作,好讓我按部就班地學習、工作,一帆風順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沒有完全遂他的心意,比如沒有考取大學,或者分配的工作不完全符合他的志愿,就思想苦悶,怨天尤人。
他們只有一種準備,而沒有多種準備;只想革命的需要服從他們的志趣,不愿使個人志趣服從革命的需要;只愿有條件地革命,不愿無條件地革命。這不是正好說明他們還沒有真正樹立遠大理想嗎?
老一輩的革命者,為著共產主義事業,不計名利,不計享受,不怕坐牢,不怕殺頭,不惜家破人亡,前仆后繼,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正是由于無數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輩的流血犧牲,艱苦奮斗,才贏得了今天革命的勝利,締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
現在,擺在青年一代面前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同時,要支援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進行革命斗爭,為著逐步實現一個沒有帝國主義、沒有資本主義、沒有剝削制度的新世界而奮斗。
這個任務是十分光榮而又艱巨的。我們的條件也是非常好的。共產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們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證。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者的革命精神,甘愿為革命利益而赴湯蹈火,干什么工作都要無條件地服從革命需要,到哪里都要懷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自覺地挑起革命重擔,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無愧于作為毛澤東時代的革命青年。
我們革命的知識青年,應當熱烈響應黨的號召,滿懷雄心壯志,到農業生產第一線去。只要真正樹立起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其它的問題就都容易解決。你說對嗎?還有些什么想法,請繼續來信交換意見。
蘇新華
1965年x月x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