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集體化村莊與分散型村莊不同發展狀態的一部力作
——《鄉村嬗變:多種農業經營方式并行的邏輯》書評
程恩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初的本意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集體層面統一經營為主導,建立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系,即集體統一經營的主導層次和家庭分散經營的基礎層次有機結合,共同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傳統小農經濟和西方資本主義農場的本質區別和最大新意是,在黨的領導下,在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以集體層面統一經營為主導。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全國大多數農村過分強調了“分”,強調了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統”,即集體層統一經營,忽略了集體經濟等公有制經濟成份的發展。家庭承包經營雖然短期內可以解決某些地區的溫飽問題,降低了監督激勵成本,但是,個體農民力量薄弱,很難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陷入“溫飽而難富裕”的困境,農村人財物持續外流,“三農”問題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我國有一部分村莊堅持集體化發展道路,以農民組織化集體化的力量拓展延伸產業鏈,發展集體經濟、合作經濟,不斷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知識化程度與水平,推進了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
鄧小平早在1990年就曾做過高屋建瓴的改革規劃,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與發展,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2013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團會議上指出,小崗村解決了“分”的問題,但“統”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前,亟需研究在鄧小平農村“第二個飛躍”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分與統思想的指導下,適應農業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土地流轉促進土地集體化、集約化,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系到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全局。我曾指導的博士馮道杰教授出身農村,出于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和知識分子的良知,憑借著對中國“三農”問題的一股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求真求善的孜孜追求,長期以馬克思主義視角審視“三農”問題,取得了不少成果。他尊重事實和實踐,對歷史和現實有著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認知,是一位難得的“思想者”。
《鄉村嬗變:多種農業經營方式并行的邏輯》一書通過對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為主的集體化村莊和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的分散型村莊進行全面、客觀、辯證的比較研究,指出當前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實鄧小平“第二個飛躍”戰略思想和習近平“統分結合”總體方針,在基層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以縣域為切入點,以鄉鎮為支點,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業托管服務”等方式,實現農村的“再集體化”集約化和農民的“再組織化”,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不斷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知識化程度與水平,拓展延伸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而不是走小農經濟的傳統老路和西方資本雇工農場的邪路。
(程恩富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世界政治經濟學會會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