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在軍事上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北洋艦隊的覆滅,這支近代化艦隊的敗亡,打斷了中國海軍大國的歷史進程,從而也在相當程度上中斷了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國海軍從此一蹶不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才開始復蘇。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歷史教訓,在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這樣的悲劇無論如何也不能重演。
但是,在難以避免的“中美競爭”中,誰也不能說霸權就沒有這等類似的企圖,他們也打算在這一領域和這一方面要給中國以沉重一擊,成立AUKUS聯盟就是赤裸裸的戰略拷問,2021年發生的美軍潛艇南海被撞事件更是直接的表征。這些事實都說明,敵人處心積慮要同我們打海戰,我們能不有所準備嗎?
中國今后該如何設計自己的海洋大戰略,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課題,筆者只是本著杞人之憂,不避管窺蠡測之嫌,談一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是優化武裝力量發展設計
要打仗就得有相應的武裝力量,打什么樣的仗就建設什么樣的武裝力量,這就是所謂戰爭的“需求牽引”。表現在武器裝備上,“需求牽引”就是要根據所想定的未來戰略目標和任務發展相應的武器裝備,譬如 “新三打三防”,當然,“需求”雖然擺在那里,但還要有相應的技術生產能力來支撐,所以,任何國家任何武裝力量的軍事需求都不可能得到完全滿足,即便美國也是這樣。這就要設計安排好輕重緩急、先后主次。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武裝力量發展規劃才變得十分重要。在漫長人類軍事歷史上,往往有很多費大力氣、付巨大代價卻做了無用功的例子,當年著名的馬奇諾防線就是一個典型。
同有形的武器裝備相對應,還有無形的思想意志建設,包括軍事學說建設,武裝力量乃至全民的戰爭意志與勇氣建設。一支“鋼多氣少”,甚或是僅僅用現代化武器裝備堆砌起來的武裝力量,基本上也是沒有什么大用處的,譬如沙特王室的軍隊,伊拉克、阿富汗美國所扶植起來的軍隊等。
所以,優秀的武裝力量建設計劃是戰略高智慧的結晶,也是一個需要持續深化、不斷加以優化升級的過程。具體到未來中國海上武裝力量的建設而言,這是包括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遠不是建幾艘航空母艦那么簡單。
二是加強未來海戰場建設
展望未來,中國海上武裝力量主要的作戰區域為兩大洋三個方向,兩大洋就是太平洋、印度洋,三個方向就是向東指向西太平洋方向,向南指向南太平洋方向,向西指向印度洋方向。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無法染指大西洋,那里在戰略上仍將是西方集團的內湖,北冰洋無法做軍事上的利用,除非同俄羅斯結成軍事聯盟。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能夠打破霸權集團對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控制,中國就算在海洋戰略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但目前的情況卻不容樂觀,目前的海洋戰略困境下,中國還難以打開通向上述這三個戰場的通道,而像南海、臺海、東海以及黃海這樣的“洗澡盆”一般的海域,又難以展開中國海軍的手腳,如果龐大的航母艦隊始終局促在這些地方,將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是高射炮打蚊子般的尷尬。這也就是說,面向未來中國的海戰場建設還處于相當低級原始的階段。
誠然,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現如今中國海上力量頻繁前出上述三大海域,海上編隊屢屢穿過琉球群島和巴士海峽前出西太平洋,在北印度洋也實現了常態化存在,相比以前,現如今確實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是,人們所必須明白的是,這種類型的行動只能在和平條件下得以維持,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大門馬上關閉,出路立刻被截,其情形比之一戰二戰時期的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一戰時期,空前強大的德國海軍有力無處使,變成尷尬的存在艦隊,最后以一聲“彩虹”暗號而自沉了之,真是讓人驚掉下巴。類似的情況還有俄羅斯。
避免未來也遭遇類似的狀況,這是中國海洋領略所必須加以高度注意的戰略性大問題,具體地說,就是未來海戰場建設的問題,包括如何控制必要的通道,如何依托現代技術手段做好信息情報保障以支持遠洋軍事行動,如何構建面向大洋深處的武器打擊體系等,這其中所涉及的具體軍事技術問題十分復雜,相關的決策決斷也干系重大,需要和平時期在相當高的層面未雨綢繆。
三是海外軍事基地
曾幾何時,中國以沒有任何海外軍事基地而自豪自傲。如果站在反對西方霸權擴張侵略的角度來敘事,這樣的說辭當然很對,但如果從未來逐鹿大洋的角度看,這種狀況又極其不利,完全不符合中國走出去、戰略利益日益全球化的現實。正因為這樣,所以現如今中國才不得不建立非洲之角吉布提后勤保障基地,這普遍被視為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此外還中國還租借或投資建設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特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傳說還租借使用緬甸的科科群島等,這些地方也被西方看成具有一定的軍事潛力。也就是說,海外基地這件事,對中國海上力量而言,也還處于相當原始的起步階段。如果說中國海上力量同西方的差距,這方面的差距簡直天大,不要說中美對比,就連英法這樣的二等國家,中國也難以望其項背。
雖然現如今人類已經開始走向外太空,但在人類社會可預見的未來,海外軍事基地對任何全球大國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撐,甚至可以這樣講,擁有一定規模的海外軍事基地,就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大國,如果沒有相當規模的海外基地,則所謂的全球大國要么瘸腿缺項,要么就是被閹割而功能不全。當年的前蘇聯和現如今的俄羅斯都是這樣一種情形。
對此,中國怎么辦呢?
要不要的問題很好回答,關鍵是怎么要,未來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上述租借與投資當然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成效有限,事實證明,這種形式經常受政治局勢影響,斯里蘭卡就是很好的例子,漢班托特這個中國巨資興建的港口,經常反復飄搖,即便在遭受政治風雨后能存活下來,但能不能關鍵時刻在軍事頂用,也還是未知數。至于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那就更毫無指望了。
中國也不能像當年殖民者那樣侵略土地占據要津。大英帝國當年奪占的直布羅陀、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查戈斯群島、阿森松島、百慕大群島等,直到今天都是各大洋上的戰略堡壘。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都沒有可能享有這樣的厚贈。
在這種情況下,基于我們的思考能力,未來只能指望使用盟友的軍事基地,就像現如今俄羅斯使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基地一樣,沒有這個基地,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存在就得清零,有了這個基地,俄羅斯的海上武裝就能夠馳騁在這片重要的地區。中國海上力量的未來也只能照此辦理,遵循這樣的模式。
這就需要在政治上突破結盟這一關。筆者堅信,任何所謂結盟已經過時、無用的說法,一概都是無稽之談。而所謂結伴比結盟更好、更有效,則完全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罷了。
海洋大戰略實在是高深的戰略學問,要不美國馬漢怎么能以其“海權論”而聞名如此廣大久遠。但筆者以為,最根本的,還是要從思想樹立高度的敵情意識。甲午戰爭以前,日本舉全國之力瞄準中國的北洋艦隊為敵,當時日本的學校學生做游戲,都選出兩個最厲害的頭頭扮演中國“定遠”、“鎮遠”兩艘鐵甲巨艦,然后大家一起攻擊。殷鑒不遠,這樣的歷史不可忘記,因為某種程度上,今天的中國也在被人家如此這般地惦記著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