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在《哲學筆記》中寫道:“可以把辯證法簡要地確定為關于對立面的統一的學說,這樣就會抓住辯證法的核心,可是這需要說明和發揮。”
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又說:“對立面的統一(一致、同一、均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
毛主席說,列寧基本上解決了哲學的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聯系、發展等等的范疇。聯系就是諸對立物間在時間和空間中相互聯系。發展就是諸對立物相互斗爭的結果。至于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等都應在核心規律的指導下予以說明。
這個核心規律就是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這這里批判地指出舊哲學傳下來的幾個規律并列的方法不妥。但要讓人們理解這點,就需要從兩方面做工作。
一方面要弄清楚對立統一學說的反面,即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就是否認事物的對立統一、對立斗爭,否認矛盾著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走向它們的反面這樣一個真理。另一方面,需要用許多普通的事例生動地說明和發揮對立統一規律。例如,全知就等于不知。因為全知,否定了全知和不知的對立統一、也即否定辯證法。飛機飛得很快,但在一瞬間每一點上是不動的,這就是動與靜的對立統一。蘇聯的《簡明哲學辭典》原來不承認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1952年1出版的第三版改了,承認有同一性,這就對了。建國初期我同蘇聯的尤金大使一《哲學辭典》的編著者之一談過這個問題。我說,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否則,為什么在一定條件下戰爭就轉化為和平呢。還有生與死也是一樣嘛。我們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紅白喜事”,結婚生孩子叫紅喜事,辦喪事叫白喜事。這就說明我們中國人是懂得辯證法的。也即懂得生和死是對立的統一。有生必有死。有死才能轉化為生。如果沒有死,也就不能轉化為生。從這個意義上說,辦喪事也應該是喜事。生和死都是突變,由生到死則是漸變。突變是由漸變而來的,也即量變轉化為質變。我們的工作一年要抓四次,七年抓28次。中國有許多小的質變或小的突破,而后發展到大的質變或大的突破。沒有必要的量變就不能有突破,否則,就叫做“左”傾冒進。
計委做計劃工作總是找平衡,但客觀事物總是不平衡、發現不平衡達到平衡,就出現新的不平衡,事物就前進。要前進就得有突破。先進經驗是從突破平衡得來的。只要平衡而不要突破,就是右傾保守。
辯證法是需要有辯論的。不要怕別人對自己的意見提出不同意見來。有了不同意見就有了對立面。為了弄清是非最好主動設置對立面。過去,整風就是這樣。據說美國的一個實驗室干凈到不能培養細菌。這說明太干凈了就沒有對立面了嘛。在古代,所謂辯證法就是在辯論中,以揭露對方議論中的矛盾并克服這些矛盾來求得真理的藝術。辯證法是研究本質和現象,主流和支流的矛盾。過去,一個時期我們工作中犯的錯誤是看到現象而沒有看到本質,抓住了支流而沒有抓住主流,把次要矛盾當做主要矛盾來解決。什么叫本質?本質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本質是看不見的。只有通過現象才能逐步認識本質。不是講現象與本質的對立統一嘛,有時連現象也看不見,只有親身參加實踐,進行調查研究才能發現真實的現象,然后才能通過它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
有些同志講辯證法多,講唯物論少,甚至忽視唯物論。沒有問一問,你的講話、文章所表達的認識是從哪里來的?是從腦子里空想來的,還是從客觀實際來的。當然,應當從客觀實際來。這就要講唯物論。要知道,主觀反映客觀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大量的客觀事實,在實踐中反復過無數次,才能形成一個觀點。而且開始一個觀點冒頭的時候是不鞏固的,因為還沒有大量的事實足以證明。所以,要尊重唯物論、尊重辯證法。而且首先要尊重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辯證法,而不是黑格爾的頭足倒置的唯心辯證法。
辯證法的規律,過去進三大規律(指恩格斯所講的“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量變到質變,否定的否定”三大規律)一直講到現在,我的意見是:辯證法只有一個規律,就是矛盾的規律,也就是列寧的說的對立統一規律。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現象和本質,內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必然和自由,可能和現實等等都是對立的統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