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預計)
《社會主義經濟學原本》
周承友主編
[內容簡介]
本書突破現有流行的經濟學結構體系,正式地把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及其發展形式(市場經濟)的總體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立足于中外(主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以馬克思主義的生產方式理論、勞動價值論等理論和方法為指導,從社會化生產力講起,以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經濟)的實際發展過程(它的誕生存在→內在運行→外在運行→歸總運行→前途目標)為主要線索,同時兼顧理論邏輯發展過程而展開全書內容,并且自始至終地有機統一生產力、生產關系、市場經濟等方面的問題。在敘述上,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既反映現實,又高于現實;在內容上,既大量借鑒和融入西方經濟學相關的理論和分析方法,又吸收我國經濟學界的積極成果,并且有較大發展。例如,創建了新的廣義勞動價值論,共享價值和共享經濟人理論,新的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備的內體制結構和四大規律的理論,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及發展理論。本書既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簡明實用,又含蓋西方經濟學關于生產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共性知識,并超越西方經濟學,同時還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學拓展了一幅新圖,有助于重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
[目錄信息]
緒 論
新要點: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及其發展形式。生產力就是人們利用自然而改造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能力。生產力要素中的生產資料既包括有形(實物)生產資料,又包括科技、管理知識等無形(知識形態)生產資料。生產力的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物質技術方面和(人力)勞動組織方面,后一方面如分工、合作、管理、勞動聯系形式或交換形式、消費形式等。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1)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組織關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才在《剩余價值理論》一書中講,資本家也是勞動者;(2)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權和利的關系,斯大林概括的生產關系的三項內容,正是屬于這方面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就是通過勞動組織關系(勞動過程)相互聯結而存在和表現的,勞動組織關系、形式或過程,包括商品(市場)經濟形式正是生產方式的具體發展形式。
第一篇 社會主義經濟的必然存在
第一章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計劃經濟發展
第一節 社會化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過程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第三節 早期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歷史條件和初期經濟發展形式
第四節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發展與演變
探 究 我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和體制缺陷
第二章 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和發展形式選擇
第一節 社會主義社會現實生產力水平和發展特征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現實形態和發展特證
新要點:生產資料所有制本質就是指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的全過程中的資產權利制度,包
括其客體意義和主體意義。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是資產公有、勞動主導。在整個社會主義階段,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勞動者發展上的局限,全體所有者勞動者與其生產資料之間還是一種不完全的直接結合,因而公有資產權利制度、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等不可能是單一體的,各具體的公有經濟的經營單位必然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特殊利益。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本質一元和實現形式多樣的公有制。由公有制的本質所決定,資產公有、自主勞動,按勞分配構成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三根支柱,并且是三位一體的。欠發達社會主義國家公有經濟(三根支柱)的主體地位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第三節 社會主義經濟選擇市場經濟形式
新要點:社會主義階段生產力和公有制的特點決定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采取市場(商品)經濟
的必然性。馬克思的商品(市場)經濟一般理論的普遍意義。廣義勞動價值論,就是包括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兩大類型的活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生產性勞動又區分為直接形式的生產性勞動和間接形式的生產性勞動兩種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商品價值(w)=公本價值(c)+勞動主體價值(v)+共享價值(s)=公本價值(c)+需要價值(n)。
第四節 社會主義共享經濟人
新要點:從生產方式發展與人的需要之間,個體與群眾(集體)之間,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本質,
市場經濟特點等方面論證社會主義共享經濟人的存在。共享經濟人的要義;就是由包括勞動力在內的按生產要素(市場化的)貢獻等分配共享價值。
探 究:我國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
第三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運行機理和功能
第一節 市場 經濟的一般特征、運行機理和功能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探索
新要點:公有制實現方式上的“兩個分離制約”:(1)“公有主體分離制約”,即全體公有者與其
所有權代理者相分離,部分公有者(企業全體勞動者)聯合主導與其產權代理者主導相制約。二者之間是勞動上的民主與集中,局部(當前)利益與全局(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由此引出公有產權的代理問題和總體調節或計劃功能。(2)“兩權分離制約”,即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或經營權)的分離制約。公有制實現方式上的“兩個分離制約”理論,是公有制(國有制)與市場經濟實現宏觀和微觀上有效結合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新型市場經濟完備的內體制結構
新要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由現代公有制企業、現代市場體系、公有(基礎是全民國有)產權代理及其總體調節或計劃等自組織的完備的內體制結構。
第四節 資產公有、勞動主導的市場經濟的特征、運行機理和功能
新要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是資產公有、勞動主導。由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及其市場
經濟的內體制結構所決定,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本質上必然是民主勞動的現代企業,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僅有市場(自發)調節,而且有公有產權的總體自覺或計劃調節,因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微觀和宏觀及整體上的效率必然優越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有規律:主要是民主勞動規律、按勞分配規律、共享價值規律、公有產權總體調節(或新型計劃)規律等四大規律。
探 究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新目標
第二篇 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發展
第四章 社會主義經濟的市場主體
第一節 新型市場經濟中的居民
第二節 企業形式和現代企業制度
第三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質和特點
第四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現代企業制度
新要點:公有制現代企業的本質特征是企業民主勞動、典型形式是股份民主公司
第五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發展
探 究 我國國有與集體企業改革和農村家庭承包經營
第五章 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和流通業
第一節 社會生產的分工與合作
第二節 農業、工業和科技業的發展
第三節 物質生產和生活服務業的發展
第四節 社會主義社會產品生產
第五節 社會主義社會資源環境生產與產品生產
第六節 社會主義社會人力資源生產與產品生產
探 究 我國實業經濟發展與市場化問題
第六章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市場條件
第一節 市場客體和市場體系
第二節 市場結構和市場類型
第三節 市場機制
第四節 市場組織
第五節 市場法規、規則和市場秩序
探 究 我國市場體系建設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第七章 社會主義商品價值轉型分解和國民收入分配
第一節 社會主義商品價值轉型與分解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地租
第三節 社會主義國民收入構成和初次分配
新要點: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機制:是市場機制、民主勞動—按勞分配機制
第四節 國民收入再分配
新要點:再分配機制:是市場機制、民主勞動—按勞分配機制、公有產權總體調節機制,國家
調節機制
第五節 新型市場經濟的分配機制與效率、公平問題
探 究 我國當前收入分配現狀、貧富差距及改善
第八章 社會主義經濟的積累和消費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投資和儲蓄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消費及作用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
第四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累與消費之間關系
探 究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投資、儲蓄與消費之間關系的改善
第九章 社會主義經濟對外開放和全球化
第一節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開放政策和管理
第二節 社會主義經濟對外開放內容及發展
第三節 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開放區和特區建設
第四節 經濟全球化二重性與社會主義經濟對外開放
探 究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對外開放的意義、現狀和前景
第十章 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發展
第一節 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結構問題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總量問題
第三節 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發展
探 究 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前進中的問題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公有產權總體調節和國家調控
第一節 社會主義公有產權代理與管理體制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產權管理機構的總體調節功能
第三節 市場經濟中國家調控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節 國家調控的任務和目標
第五節 國家調控的形式和組織體系
第六節 國家調控與公有產權總體調節的結合
探 究 我國公有產權管理與國家調控建設
第三篇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前途目標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第一節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
新要點: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包括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客體內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方
面的矛盾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客體與其主體方面的矛盾。其具體表現是:生產力發展與公有制不完善(如社會有形和無形的生產資料還不是完全公有和直接公有)、人民經濟地位不完全平等之間的矛盾,具體經營單位(企業)民主管理與公有產權總體調節之間的矛盾,個人、集體、社會(國家)之間利益分化與利益協調的矛盾,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發展與人民需要共同增長之間的矛盾等等。其中,生產力發展與公有制不完善、人民經濟地位不完全平等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客體發展的基本矛盾,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發展與人民需要共同增長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總體)發展的根本矛盾,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總體的)基本矛盾。
第二節 科業社會形成和勞動者職業素質普遍提高
新要點:手工勞動社會→機器大生產社會→科業(自動化)社會
第三節 民主勞動制度健全、生產關系發展走向新階段
第四節 社會階層分化彌合和人的全面發展
第五節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和人民需要共同增長
探 究 我國當前社會階層分化的經濟原因和民主勞動制度健全
第十三章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前途
第一節 資源開發利用高效人類化和勞動職業上不均等消失
第二節 國民資產權利差異和勞動地位差異消失
第三節 國外資本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實現變革
第四節 民主勞動統治地位確立和社會科學調節
第五節 市場經濟消亡和向產品經濟過渡
第六節 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
參考文獻
1、胡承槐、石婷婷《也論生產力的實質、動力和規律》,《哲學研究》1988年第4期。
2、張江明主編《社會主義社會主客體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吳振坤、陳文通等著《革故鼎新—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山東人民出
版社,1993年。
4、王玨主編《市場經濟概論》(修訂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5、周冰《改革時期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發展的回顧和評述》,載王振中主編《政治經濟學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6、陳恕祥等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專題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7、蔣學模主編《高級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本體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8、李炳炎著《公有制分享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9、衛興華、張寧著《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高教出版社,2006年。
10、毛立言《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公有制內涵非常重要》,摘自劉永佶主編《經濟中國》第3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