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2.13”!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侵華日軍野蠻入侵南京,一手制造了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屠殺慘案。
今天是第十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草木含悲,山河垂淚,以國之名,悼我同胞!
時間從未抹平傷痛,更不會湮沒真相。“萬人坑”的累累白骨,展現著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的反人類罪行,南京城墻上依舊清晰可見的彈孔,如同刻在中華兒女心頭永遠的傷疤。
?。ㄒ唬?/p>
“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獸行暴虐,曠世未聞。”
12秒,是多長的時間?那年冬天,日寇進入南京之后的6個星期中,平均每12秒就有一個中國人喪生在屠刀之下。
據日本《東京日日新聞》從軍記者鈴木二郎記述,“十二月十三日,在中山門附近城墻見到極其恐怖凄慘的大屠殺。”“一個接著一個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見飛濺的血雨噴向半空,陰森的氣氛使人汗毛直豎,我站在那里,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在這場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殘暴程度最高的罪行中,30多萬中國平民和俘虜遭到有計劃地殘忍折磨和血腥屠殺。
“南京陷落!華東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這段沉痛歲月是中國人苦難深重的血淚史,更是一部寫滿英勇與大義的抗爭史。14年間,中華兒女拋頭灑血,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際,讓“中國必敗”的預言不攻自破,更向全世界宣示了正義的力量。
?。ǘ?/p>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當時世界的主要國家均被卷入戰爭,可以說戰火燒紅了半個地球。然而時至今日,距離其成為全人類的完整記憶還有相當漫長的路途。無論是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細菌戰等侵略者的暴行,還是中國血灑疆場的大小會戰,似乎都不同程度地遭遇“遺忘危機”。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總有一些勢力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踐踏國際法理,將南京大屠殺弱化為“南京事件”。某些政客更頻頻“拜鬼”,公然為軍國主義“招魂”。2016年,日本拒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費,原因竟是該組織在其《世界記憶名錄》中列出了南京大屠殺的文件。
就在今年,94歲的清水英男作為曾經的侵華日軍少年兵,來到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謝罪,他的真實講述與懺悔惹惱了一批不愿面對歷史真相的人,其甚至遭到了日本國會議員的公開謾罵。
以更大視野看,南京大屠殺相關史料曾多次在國際輿論場上掀起熱議。不少外國網友的第一反應都是震驚,表示“從未聽說過這樣一個極度反人類的戰爭罪行”,部分人對此還持抗拒態度。某些社交媒體更曾以“無端血腥”“內容敏感”為由對相關圖文進行刪帖、封號。
兩年前,美國一家典當行的老板埃文·凱爾,將一本記錄日軍侵華罪證的二戰相冊無償捐贈給了中國。他卻因此在美國遭受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網絡暴力,有人說相冊是偽造的,有人指責埃文“用戰爭罪行博名聲”……他甚至一度要穿上防彈衣、暫停生意。
(三)
按照西方史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為起點的。而事實上,早在德國閃擊波蘭、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中國就開始獨自抗擊日本法西斯,是參戰時間最早、作戰時間最長的國家。也是中國,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制約其“北進”和“南進”,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后亞”大戰略的實施,更派出遠征軍開赴緬甸,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
數據顯示,中國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歷時14年,是蘇聯、美國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3.5倍,是英國的2.5倍;中國軍隊共斃傷俘日軍150余萬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總數的70%左右;日本戰敗時,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共128萬余人,占日本在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地區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但正如《中國,被遺忘的盟友》的作者、歷史學家拉納·米特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對二戰中有貢獻的盟軍的認識,有著巨大的偏差,中國的偉大貢獻,隨著親歷者的離世而被忽視和遺忘。”
在各種場合之下,西方敘事也正在不遺余力將整個東方戰場邊緣化。比如,蘇聯軍隊在1945年1月27日解放了位于波蘭的奧斯維辛-比克瑙納粹集中營。在今年的緬懷紀念日時,歐盟委員會一篇新聞稿卻寫道,“1945年1月27日,盟軍解放了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
?。ㄋ模?/p>
有人說,語言是上膛的“手槍”。
二戰之后,中國成為西方對東方冷戰的對象之一,西方故意漠視、矮化、貶低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作用,并通過夸大自身貢獻,塑造英勇無畏、拯救世界的形象,以期贏得國際聲譽并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
仍以南京大屠殺為例,1937年12月15日,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報》報道稱日軍在南京的江邊殺人數千,這其實是最早有關日軍在南京暴行的報道。1942年3月,美國還出版過《1937年至1938年冬日軍在華暴行》,向民眾告知日軍的兇狠和殘暴。但冷戰開始后,這一史實便從美國國民的視野中消失了。據華裔學者張純如調查:到冷戰結束前夕,美國公眾所讀的綜合的或“權威”的二戰歷史著作中,幾乎沒有一本詳細記述南京大屠殺。
很明顯,某些人給戰爭記憶貼上封條,或將史書重新涂抹,或稀釋公理道義,或歪曲歷史定論……與其說是“失憶”,不如說是“故意”。
盡管冷戰已經結束多年,諸多證據也得以“重見天日”,但那些在冷戰時期形成的觀察國際事務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框架并未消失,反而隨著國際政治結構性矛盾的上升更加凸顯。一些人不停強化地緣競爭、拉幫結派,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偏袒所謂的“利益陣營”,本質上還是通過重塑或篡改歷史記憶達到解構主流、服務私利的目的。
?。ㄎ澹?/p>
張純如曾說,“除非有人促使世界記住這段歷史,否則悲劇隨時可能重演。”
今天,我們仍以最沉痛的心情重復這段往事、以最莊嚴的儀式祭奠受難同胞,是對那些反人類暴行的憤怒控訴,更是不斷提醒自己和平的來之不易。守護和平,就必須捍衛歷史正義,就必須沖破敘事霸權,由我們自己講述、解讀自己的歷史。
從拓展文物挖掘范圍,到尋找各國親歷者,再到無數民間力量搜集證據……近些年,更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這場“保衛戰”。特別是在具象的還原、定性的評價之外,也有很多在史實與情感之間找到契合點的鮮活表達。
比如,國產影片《里斯本丸沉沒》在多個國家試映,以文藝為載體打撈中國舟山東極島附近海底30米處的二戰“死亡之船”。主創團隊尋訪英、美、日、中核心當事人及后代,全方位反映了二戰中日軍的暴行、英俘家庭的創傷、舟山漁民的義舉,堅定地向世界講述了中國故事。
從歷史向未來,拓寬渠道、放大音量,讓真相抵達更多人,以正義感染更多人,這才是對歷史最好的銘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