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大選調生不滿分配到甘肅嘉峪關”一事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
起因是武漢大學研究生顧某對選調分配的地點——甘肅嘉峪關不是很滿意,就在網絡上炮制出一篇題為《山花尋海樹,不如就春風》的小作文,一面對嘉峪關惡語相向,一面表達自己的懊悔、不甘。
在這篇小作文里,她稱“嘉峪關就是落后的戈壁灘小縣城”,把自己比作“被禁錮、動彈不得”的黑奴和“出賣自由和靈魂”的妓女;還在小作文說她導師也看不起偏遠地區(qū),甚至把嫁過去的女生,比作“野婦”。
據(jù)媒體報道,2023年7月,嘉峪關市委組織部公示了該市2023年選調生擬錄用人員,公示信息顯示,顧某,女,漢族,武漢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擬錄用至市直部門單位工作。
顧某此前已在嘉峪關某部門報到并參加工作。但今年4月份,顧某到單位工作不滿一年,其本人就提出申請取消錄用資格,獲得組織批準、且早已離職。
這種事情本來是稀松平常的,偏偏是顧某離職后的這篇對偏遠地區(qū)居高臨下、惡意滿滿的小作文引發(fā)了廣大網友的強烈不滿。
小姑娘不想去偏遠地區(qū)可以理解,但這不應該是其在網上大罵“黑奴、妓女、野婦”的理由。
首先,顧某報名選調生完全是出于自愿,且是為了自己獲得“編制”身份,并沒有人強迫她;其次,顧某本人的家鄉(xiāng)就在甘肅,嘉峪關是甘肅的一個地級市,其工作單位也是在市里,就因為顧某到武漢讀了一個985,就這樣惡毒地鄙視自己家鄉(xiāng)的一個地級市。
祁連山下的綠洲城——嘉峪關市
“選調生”通常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yōu)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畢業(yè)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yǎng)的群體的簡稱。
從顧某的自述看,可能是顧某在報名選調生的時候以為將來可以留在蘭州工作,并沒有想到最后卻被分配到了嘉峪關。
說白了,顧某不過就是一個典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當然,筆者覺得對顧某本人的批評適可而止就行了,沒必要口誅筆伐。透過這件事,我們應該去思考幾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一、選調生的錄用不需要進行政審嗎?顧某這樣的思想是怎么通過審核的?
二、顧某的思想不是天生自帶的,顯然是后天塑造的結果,顧某這樣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具有普遍性——這就回到了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以前提出的那個問題:我們的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筆者上大學時,教鄧概的思政老師就曾經在課上講,“你們是重點大學的學生,畢業(yè)出來就不應該比掃大街的混得差”;后來媒體又報道,北師大的教授董藩對學生講“40歲前沒有四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此次顧某在小作文里提到了她的導師,也是類似的論調……由此可見,這是教師團隊出了問題,這是教育系統(tǒng)出了問題,這些所謂的“教育工作者”對勞動人民、對窮人充滿了惡意與鄙視,他們能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呢?
三、由這個事件,人們其實可以直觀地認識到,傷痕文學是怎么回事,傷痕文學背后的作者以及推手都是些什么人了——他們才是制造“精致利己主義者”的罪魁禍首!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