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你生活在哪個國家,一定會接受洗腦,洗腦,不是專制國家的需要,而是所有國家的需要,它是社會治理的需要,區別在于洗腦的側重點不同。
近幾十年,中國人經歷了一段較長的、由外及內的逆式洗腦,再準確點講,就是西方文化的洗腦,無論具體到哪個方面,最終都是服務于全面接受西方價值理念。
時間久了,一代一代人的思維開始固化,在每個人的腦子里,許多事情都被洗成了慣性,“不就應該這樣嗎?”刻在了腦神經里面,質疑,反對,意味著犯錯誤,甚至意味著反對改革開放。
今天,我想聊十件小事,都是理念上的互換思維,不講其對錯,只提醒換位,只希望大家在腦子里再反復過幾遍,然后問問自己:慣性思維真的不能更改嗎?
第一個小事:學位帽和學位袍。
現在,正是大學畢業季,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都忙著租學位袍和學位帽照相攝影,都在等著校長召開穿袍帶帽子大會,天津某大學還無償奉送學生學位袍帽一套。
事實上,本科,碩士,博士,在你順利畢業的時候,當你拿到本本的時候,你的水平已定,你的工作和生活都與袍帽毫不相關。
朋友們,大家不妨這樣想,如果學位袍帽不是用于學位身份的穿戴,只是一種普通穿著,你還會這么愛穿它嗎?你會覺得很美嗎?你會覺得它適合于平時生活嗎?
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不認為它美,更不會穿戴它。
會不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想?感覺是這樣。
年輕人為何如此癡迷這套洋袍洋帽子呢?很大程度上在于追求一種儀式感。穿上了,戴上了,讀書的光榮終于得到體現。
倘若我講的“儀式感”符合多數人的思維,那我就得互換問些儀式感問題:
假如,現在使用的歐式袍帽不是歐洲的,而是中國祖先留下來的,歐洲人今天授學位時穿的是西裝,中國人會不會非常嫌棄這種老古董?會不會更喜歡清一色西裝領帶陣式?
再假如,中國人選擇的是秀才、舉人和進士裝作為學位裝,而歐美人繼續用袍帽裝,你會覺得哪一種讓你更喜歡?會不會嫌棄咱科舉的東西不好?
又假如,歐美人喜歡上了中國的科舉裝,而中國使用的是袍帽裝,中國人會不會又罵教育部欺師忘祖?
還假如,洋人徹底拋棄了學位袍帽,而只有中國人還在用,你覺得很正常嗎?
穿什么,戴什么,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定位。
第二小小事:共和與君主。
前不久,英國皇室曝出許多健康傳聞,由此又牽扯出了關于君主制的話題,某些公知可能是許久沒當奴才有些不適應,人沒走,就搞得如喪考妣。再把時間往前推一點,那個女王走的時候,國內精英階層也曾悲傷過度,還說全世界都尊重高貴的女王,只有中國人對她不表達哀思,是站在了文明的反面,香港有那么一部分貨還哭得淚流滿面。
戀王的人多嗎?不少啊!越覺得自己是精英的越戀,越覺得自己正變得高貴的越戀,越是學著孔子罵禮崩樂壞的人越戀,越是想重回三六九等的越戀。
互換一下:
假如只有中國保留君主制,其它國家都全部共和,你會怎么想?
第三小小事:雅與俗。
一個月前,美國那個叫耶倫的財長訪華,在她下飛機的片刻,公知們又集體激動,激動個啥呢?激動于耶倫背個小背包,激動于她穿著像大媽,激動于她沒有一點奢華的架子,激動于她不浪費民脂民膏。
然而,我是個很記事的人,曾經,在知識分子圈里,在公知圈里,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江青太土氣,像個農村大媽。
為什么他們嘲笑江青俗卻又歌頌耶倫俗?因為不一樣的立場需要。
互換一下:
假如西方領導人都穿著高貴出國訪問,假如中國領導人樸素甚至土氣地出國訪問,公知們還會鼓吹那個“普通大媽”嗎?會不會罵中國領導人影響國格?
第四個小事:個性與規矩。
特朗普,一個極具個性的美國總統,會見外國領導人時經常翹著個二郎腿,在會見某國副總理時,甚至連個椅子都不給他坐,自己一個人坐著,讓來訪的一幫客人站著匯報工作。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在競選場合唱歌跳舞扮演小丑講脫口秀。
布林肯,到戰時烏克蘭訪問,竟然還跑到娛樂場合唱搖滾,盡情地瘋了起來。
國內公知是怎么評論此類現象的呢?
民主國家的領導人有個性,講人性,講自由,不愛裝。
那好了,再互換一下:
假如西方國家的領導人都很講規矩,都非常講禮節,中國領導人隨性行事,想怎么來就怎么來,公知的評論區里又會是什么樣的風景?
第五個小事:流浪漢和低保戶。
2023年11月,美國舊金山舉行APEC會議,為了給重要國家領導人一個好印象,美國集中清理了8000多街道流浪漢,讓城市顯得比以往更整潔干凈。
許多人以為美國很富有,不會想到一個城市居然有這么多流浪漢,在中國的任何城市,你都找不出來如此規模樣本的丐幫,有且只有美國有。
公知是怎么幫解釋的呢?
美國人講民主自由,流浪漢的流浪是人權,也即流浪權。
言下之意呢?中國把那些本該流浪的人給吃低保了,讓他們有吃有穿有住了,是侵犯人權了,是限制自由了,是不民主了。哈哈哈哈哈!
又來個互換:
如果中國的大城市里到處是流浪漢,美國街頭看不到一個流浪漢,中美兩國的形象又會是個什么樣的寫法?罵聲會集中到哪里?
第六個小事:戲曲與歌劇。
人民大學有位姓張的教授曾諷刺中國戲曲,說只看到臺上咿咿呀呀地叫,手舞足蹈地跳,外國人根本就看不懂他們在搞什么玩意兒,只有中國人還在自我陶醉。
央視,知名衛視,高校名家,一提到歌劇,就像是打了雞血,然后就是自我暴露地展示自己的歌劇修養,再就是假裝一本正經地欣賞演出。
按人大教授的那個說法,其實我也不太看得懂歌劇的味道在哪里,但我絕不會假裝,喜歡它的人未必真的認為它就那么讓人享受。
中國公知,在推廣外國文化的時候,經常渲染一個“文化無國界”的說法,但在說到自己的文化時,就會無限擔憂外國人看不懂的難處。
這其實說明了什么呢?文化是有國界的。
你到任何一個國家,立即會有不同的文化體驗感。這種“不同”,就是有國界。源于什么?就是文化的不同。如果無國界,那你哪來的不同體驗?
還是互換一下:
假如中國戲曲的唱腔表演模式起源于歐洲,而歐洲歌劇的表演形式發源于中國,大家又會怎么評判?
第七個小事:小費與吝嗇。
中國人初到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等地會有些不適應,在那些地方,坐出租車,在餐館吃飯,去理發店理發,到咖啡館喝咖啡,到賓館住宿,明明按標明價格付了款,卻還得額外給服務人員付小費。
有時,你不付也就不付了,有時,你不付可能走不了,并且可能還要被嘲笑吝嗇、冷漠和不懂尊重他人。
小費,起源于貴族給傭人的施舍,后來就成了貴族社會的約定俗成,然后又成了正常的生活必需,慢慢又變成了付費的慣性。
在中國,就沒有這種習慣,明碼標價,不再有浮動的主觀施舍。
不妨又互換一下:
假若“小費”這個東西只在中國流行,歐美發達國家都絕跡了,它還會被認為是一種貴族文明文化嗎?會不會被要求馬上、立即革命掉?
第八個小事:禁槍與賣槍。
有一個數據,2022年,美國死于槍擊的人數超過2萬,許多人稱之為“武革”。
為什么那么多人會死于槍下?因為美國人在拿到持槍證的情況下可以自由買槍,很多家庭都有槍。
中國的公知說這個政策好,好在哪里呢?好在用槍可以保護自己。
槍是用來殺人的,一年2萬多人死于槍下,保護個寂寞啊!
持槍更自由,意味著殺人也更自由,事物總是有兩個方面。
互換一下:
假若美國嚴格禁槍,中國人可自由持槍,輿論會是個什么傾向性?會罵“文革”?還是會罵“武革”?
第九個小事:外國人與本國人。
人,在自己國家是本國人,去了外國,就是外國的外國人。
這說明什么呢?人,都是有國界的。
有此前提,一切都是有國界的,誰跟我講無國界論我就跟誰急。
中國人可能變成真的外國人,外國人也可能真的成了中國人,移民換國籍就是如此。換了之后呢?洋人變成中國人,中國人變成洋人,兩類換籍,在新國家的地位和形象一致嗎?
外國人,臨時性的應該占絕對大多數,比如說留學生,比如說生意人,比如說駐地使官。
臨時外國人的地位呢?
某大學給留學生設專用游泳池,某大學曾經給外國人一配三,絕大多數大學都給外國人更好的住宿條件,絕大多數大學給外國人的助學金遠遠高于本國人,地方執法機關在面對外國人時的執法松緊一般也不同于本國人,對外國人松,對本國人緊。總而言之,外國人到了中國和中國人到了外國,感受是大不一樣的,外國人在中國享受到的待遇,中國人在外國肯定享受不到。
互換一下:
假如中國對外國人也如同外國對中國人一樣,會如何?如果外國對來自中國的中國人好于本國人,又會如何?
第十個小事:好戰與忍戰。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全球140多個國家設有374個軍事基地(包括核武基地),駐軍人數超過30萬。
為什么要花巨資到世界駐軍?
說是為了和平,但只有它自己相信,好戰才是根本,美國駐外的任何基地都曾經一次或多次參與過戰爭,沒有哪個基地缺席過實戰訓練。
中國呢?軍隊只在本國,因為中國軍隊真只為保護自己的和平。
當年決定派軍艦去對付海盜,公知以為中國海軍要參與戰爭,高喊好戰必亡。
放個電影《戰狼》,也就是演了一下軍人參與救援,公知也罵觀眾有好戰情緒,提醒公眾一定不要忘記韜光養晦。
跟俄羅斯、伊朗搞點輕度軍演,公知又提醒不要跟美國的敵人走得太近。
中國最近幾年才對美國干預臺海、南海有所反應,公知就批評中國放棄改革開放的初心,痛批中國好戰派會毀了改革成果。
不妨又互換一下:
假如美國撤回全球駐軍,中國去世界設幾百個基地,那是不是中國更愛好和平些?
假如不是美國軍隊跑到太平洋西岸鬧事,而是中國軍隊跑到太平洋東岸鬧事,又會是如何一種爭論景象呢?
在一條軌道日久,既定了,習慣了,俗成了,大家就認為合理了。
我選十個小事,互換一下行為,再洗一次腦,大家該如何重評這個“理”字呢?
提出“互換”的想法,我的本意是提醒那些特別雙標的人做做改變,中國人可以遵守某些既定的習慣,也完全可以不遵守那些被定義的慣例,甚至有必要從自身利益出發放棄過去自我矮化的定式。
互換思維,不完全是為了利益,也是站在外國人立場上考慮問題,可以平衡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認知。
外國人可以約定一些規矩,中國人也可以約定自己的規矩,這就是人類最廣泛的平等觀。
中外做法要互換思維,對內的成規要不要互換?絕對要,每個人的大腦都不應該被鎖定,自己能為自己換腦才能變得更清醒。
附言:
1,有朋友再次讓我寫方先覺的事。答:暫時不寫,我的資料很多,在朋友圈里發了些證據。他們喜歡捧,就讓他們捧吧!或許下一步就捧汪精衛了。
2,同事跟我討論伊朗總統遇難的事。評:我承認美國有陰謀,但我堅持遇難是事故。現在,很多人都走進一個怪圈,只要某事件查不出原因就說是美國陰謀,陰謀化美國,實質上也是神化美國,最后必走入恐懼美國,這是不可取的。我就認定美國以陽謀為主,事事防著它就對了,防好了,陰謀也便陰不下去了。
3,一老同志問我關于臺海區域軍演的看法。評:不評細節,軍事上,我只堅持看結果,絕不會像某些寫手那樣一驚一乍地胡侃。
4,有朋友問我是不是很支持刺激房地產政策?答:有點誤會,上文曾勸無房人買房,這是老觀點。房地產依賴癥不是我能阻止的,我勸大家集體不買房,勸得住嗎?炒作,是一種共識文化了,諸事都要走到這個軌道上來,網紅經濟不是炒熱糊了嗎?
寫于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