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免疫債這個容易誤導人的說法是越發流行,甚至還衍生出“免疫落差”的新名詞,特別是世衛組織專家最近提了一嘴“免疫落差”,就讓國內某些群體興高采烈。
免疫債是把當前全球范圍內,人群整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各種傳染病疫情變得更嚴重的原因,歸咎于各國在2020年的“防疫政策”,比如“保持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
這種離譜說法,在各路大V和專家經過專業包裝后,是很容易誤導普通民眾,導致民眾不愿意在傳染病高峰期做一些基本個人防護,甚至都不愿意戴口罩,這會給我們的公共衛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會導致民眾“多生病”,我認為還是應該引起各方的重視。
?。?)免疫債為何不靠譜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么是免疫債,才能有理有據的進行反駁。
免疫債(Immunity debt)這個說法,最早是2021年5月,由法國研究團隊發表的一個假說。
該研究團隊認為,免疫債是由于缺乏接觸常規細菌和病毒而造成的,世界各國在2020年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普遍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公共衛生政策,比如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等。
這導致2020年各國的流感、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傳染病也處于較低水平傳播,會讓后續年份這些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增多。
所以該研究團隊認為,防疫措施帶來的其他傳染病較低水平傳播,是一種“債務”,會隨著防疫措施解除,而出現其他傳染病激增的現象。
2021年該團隊提出該理論之后,不少人和媒體是拿著免疫債理論,去預警2021年會讓RSV等其他傳染病爆發。
但實際上,2021年歐美并沒有出現RSV爆發的現象,免疫債也一度沉寂。
但2022年底,歐美都出現嚴重的流感、RSV、新冠病毒三重大流行,這導致歐美當時出現很多兒科醫院出現擠兌的現象。
這也讓免疫債的支持者都以此認為,免疫債“預言”成功,所以免疫債是靠譜的。
免疫債這個說法,也在歐美開始廣為流傳,并進而影響到國內。
但實際上,這是存在邏輯誤區。
同一個結果,是可以有多個原因導致的。
法國團隊2021年通過“免疫債”,預警其他傳染病會增多,看似在2022年歐美的冬天里應驗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過去兩年,全球普遍存在各類傳染病遠高于往年的大爆發,就是因為“免疫債”,更有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
打個比方,一個人基于“地心說”去預測明天太陽會從東邊升起,結果太陽確實從東邊升起了,但這不代表“地心說”就是對的,實際上是地球繞著太陽轉。
科學研究里,一種假設提出的“預言”,是否完全應驗,除了預言生效之外,還要是“可證偽”。
“免疫債”假說,其實也很容易證偽。
“免疫債”假說的理論依據是,各類傳染病,每年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傳染人群,這些感染過的人群,在短期這幾年里,就不會成為“易感人群”。
比方說,今年感染過RSV的人,明年就不容易感染RSV,就可以成為免疫屏障。
這樣每年的RSV疫情爆發規模就不會太大。
因為2020年感染RSV的人少,所以理論上歐美在2021年就應該因為免疫債,而出現RSV大爆發。
但實際并沒有,這是第一個證偽點。
其次,基于“免疫債”理論,如果某一年的RSV疫情大爆發,理論上隔年的RSV疫情峰值就會比較低。
比方說,2022年歐美RSV疫情如此嚴重,已經感染了大量的人,那么理論上2023年歐美就不應該出現大規模的RSV疫情。
所以,如果今年歐美沒有爆發RSV,那么會某種程度支持免疫債理論,但也不能完全證實免疫債。
但如果今年歐美繼續爆發RSV疫情,就可以直接證偽免疫債理論。
那么實際情況是如何?
?。?)免疫債已經被證偽
紐約時報在2023年11月10日的一篇報道稱,兒童RSV病例激增,北德克薩斯州醫院已接近飽和。
庫克兒童醫院急診科醫療主任稱“今年,RSV 的打擊力度似乎更大;我們的病人病情更加嚴重,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比去年更快地占用了 ICU 床位。”
我們還可以看美國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數據。
如下圖所示,2020年底,美國由于應對新冠疫情的公共衛生措施,所以2020年基本沒有爆發RSV疫情。
但是,美國在2021年就已經基本解除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美國本身就有一半左右人口屬于反感戴口罩的,所以2021年美國就基本不存在因為公共衛生措施,導致其他各類傳染病減少。
所以,2021年底,美國RSV疫情有爆發,但跟往年比起來屬于正常峰值。
然后,2021年底奧密克戎開始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同時,2022年底,歐美出現RSV大爆發,疫情數據明顯遠高于往年正常峰值。
但是,今年,美國當前也正在爆發新一輪RSV疫情,并沒有因為去年恐怖的RSV爆發規模,而讓今年美國RSV疫情遠低于往年。
這是不符合免疫債理論的預測。
免疫債理論認為,今年少感染,明年就會多感染。
那么,今年多感染,那么明年也應該少感染。
然而,連續兩年出現這樣嚴重的各類呼吸道傳染病高峰,而且遠高于2019年之前的正常水平。
這顯然已經不能用免疫債來解釋。
不單單RSV,包括流感也是如此,其他各類呼吸道傳染病也是如此。
下圖是美國CDC公布的“呼吸道疾病門診就診率”。
意思是通過ILINEt 報告的患者就診中,出現呼吸道疾病,包括發燒、咳嗽或喉嚨痛的比例。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到,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美國呼吸道傳染病也基本處于超低水平傳播。
但要注意,2021年,美國呼吸道傳染病已經恢復到跟2018年比較一致的增長曲線。
這說明,美國2021年已經基本處于放開狀態,不存在對各類傳染病的壓制,但2021年并沒有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大爆發。
而到了2022年,美國突然就出現一大波呼吸道傳染病大爆發,其中主要就是流感、RSV、新冠病毒。
關鍵是,今年目前美國這個呼吸道傳染病的爆發曲線,也是遠高于往年的正常曲線,僅次于去年。
這實際上已經證偽了“免疫債假說”。
除了美國,我們還可以看看歐洲的情況。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近日報道稱,口罩一度被遺忘,但現在重新流行起來。無論是在火車上、超市還是在診所里,越來越多的人又戴上了口罩。原因顯而易見:一波猛烈的疾病潮正席卷德國。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稱,目前德國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為歷年之最。
網絡上有人貼的荷蘭今年兒童肺炎的數據,已經高于2022年。
以上這些報道和數據,都充分說明當前歐美正在爆發新一輪的呼吸道傳染病,這已經讓“免疫債”/“免疫落差”被證偽。
鼓吹免疫債的大V和專家,有的喜歡張嘴就來,把當前歐美正在爆發的嚴重呼吸道傳染病疫情,說成今年美國“流感回歸原地”,“歐美今年兒童肺炎很少”。
試圖通過捏造“歐美今年沒有呼吸道傳染病高峰”,來證明“免疫債理論”。
他們一貫喜歡歲月史書,動輒就說我們戴了3年口罩,實際上在去年12月之前,我戴口罩次數是屈指可數,整個2021年我是完全感覺不到疫情存在。
現在連當前歐美正在爆發的呼吸道傳染病,他們都能直接這樣用嘴巴給抹除了。
但恰恰當前歐美新一輪呼吸道傳染病高峰的到來,直接證偽的“免疫債假說”。
其實,去年冬天,免疫債假說在歐美輿論還是挺有市場,很多人信。
但今年冬天,都連著兩年出現這樣明顯異常的傳染病高峰,再扯免疫債,信的人就少很多,群眾也是有眼睛的。
人們會相信免疫債的基礎,就是今年“多生病”,明年要能“少生病”。
要是年年“都多生病”,那傻了才會去信免疫債,這個都成了高利貸了,連年利滾利。
我們因為比歐美晚放開,今年冬天才是放開后,人們普遍感染新冠后,經歷的第一個冬天。
而且,我們本來就流行一句老話“如果你經常處于不衛生的環境中,你實際上可能不太容易生病”。
免疫債實際上就是這句老話的專業說法。
所以,免疫債才會在我們這有那么多人信。
但如果明年冬天傳染病還這么嚴重,那信的人自然就會少很多。
其實,今年3月,我們已經有過一波明顯比往年嚴重得多的流感高峰,結果僅過了半年,我們現在又迎來一波流感高峰,這其實也已經證偽了免疫債。
下圖是中疾控的新冠疫情月報里的數據,3月流感高峰,5月新冠高峰,可以看得很明顯。
只不過,現在還在鼓吹免疫債的專家,似乎都選擇性無視了今年3月嚴重的流感疫情。
然后還可以看北京疾控的傳染病周報,下圖是北京疾控每周報告各類傳染病的病例數。
3月那波是流感,而最近11月這波傳染病高峰,排名第一是流感,第二是新冠。
11月的背景傳染病峰值是已經超過3月。
3月才剛爆發一波遠超往年的流感,即使存在免疫債,那3月也已經還上了,結果現在又來一波這么嚴重的各類傳染病疫情。
此外,免疫債理論還有一個致命缺陷。
免疫債理論的“人群免疫力下降”,是指“易感人群”增多,并不是指個體的免疫力下降。
只是人群更多人變得容易感染,會讓這波疫情感染更多人,但免疫債理論不支持人群感染傳染病后,會變得更嚴重。
但不管3月的甲流,還是這波的肺炎支原體,包括流感,人們都普遍有種感覺,就是今年的流感和肺炎支原體,都變得比往年更嚴重。
人們不單單是變得更容易感染這些呼吸道傳染病,而且癥狀也容易變得比往年正常時候嚴重。
這顯然是免疫債理論解釋不通的。
所以,免疫債假說,只是湊巧蒙對了去年底歐美的RSV疫情大爆發,但不代表是因為免疫債才導致過去兩年全球范圍內各類傳染病大爆發。
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全球范圍內,人群整體免疫力下降,不但變得更容易感染各類傳染病,而且還放大各類傳染病的癥狀危害?
?。?)什么導致人群免疫力下降
我是一直認為,全世界人們普遍大都感染新冠,特別是感染奧密克戎,才是過去這兩年的關鍵變量。
搞科學研究,很重要一點是找對關鍵變量。
免疫債假說,認為“防疫”才是關鍵變量,那么理論上2021年底就應該各類傳染病大爆發,但實際上并沒有。
2021年底,發生的關鍵變量是,奧密克戎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
對于歐美來說,2021年底,就相當于我們去年底。
整個2022年,全球大多數國家,普遍經歷了3波奧密克戎疫情,比如日本是比較典型的。
經過這3波奧密克戎的持續感染,歐美大部分民眾也普遍感染了奧密克戎,于是就有了2022年底的各類呼吸道傳染病大爆發。
我們是去年底放開,并且短時間內全國大部分人也都感染了奧密克戎。
于是,今年3月,再到現在,我們也爆發了各類傳染病大爆發,基本跟歐美路徑是一致的。
都是在人群普遍感染奧密克戎后,才出現各類傳染病大爆發。
這說明,感染奧密克戎,才是關鍵變量。
這并不是只有我這么說,我們也可以看一些專業人員的看法。
《傳染性疾病時報》在2023年11月14日發布了我們國內一個研究團隊的文章,該文章反駁了免疫債假說。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研究團隊2021年提出免疫債假說,也是在《傳染性疾病時報》上發表,這是法國傳染病學會的官方刊物。
該文章表示,“對“免疫債務”的概念持保留態度”,認為真正的 “免疫債”可能涉及感染新冠病毒后個體免疫系統全面而持久的損害。這種損害可能會導致人群免疫屏障降低,當特定病原體流行時,就會導致疫情爆發。
該文章提到,免疫債這個假說出來后,就引發全世界巨大爭議,“反對者認為即使沒有接觸病原體,人體免疫系統也一直具有正常的自然免疫力。免疫系統不是“用進廢退”的肌肉,需要持續刺激才能避免萎縮”
該文章認為,免疫債假說“這可能有助于解釋新冠肺炎后兒童流感患者數量的增加。然而,這種理論解釋并不能解釋為什么全國范圍內成人流感患者數量也在增加,這種增加仍然是一個謎。”
這個觀點其實我很早也提到過。
免疫債假說,即使成立,也只針對兒童,特別是幼童。
幼童免疫系統還不完善,還比較少接觸各類傳染病。
大家應該也知道,我們免疫系統是有“免疫記憶”。
我們在首次接觸某種病毒后,免疫系統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抗體之后,會形成“免疫記憶”。
隔一段時間后,如果再接觸同一種病毒,免疫系統會迅速反應產生針對其的抗體,迅速將其消滅。
這是所有疫苗的原理。
我們感染某個病毒后,形成的“免疫記憶”持續時間會各不相同,但免疫記憶通常持續時間是比較長的。
其實包括我們感染流感后,形成的免疫記憶也是比較長的。
但是,流感因為是RNA病毒,變異特別快。
我們對某一型號流感毒株產生免疫記憶,但如果出現重大變異,我們免疫記憶對其就不生效,需要感染后,免疫系統重新記憶。
所以,流感才會每年都會流行。
而其他一些傳染病,通常我們感染一次后,通常在幾年或十幾年內就不容易再感染,甚至可以終生對其免疫。
所以,免疫債理論是對成人完全不適用,成人的免疫系統大都已經接觸過各類常見的傳染病,都有免疫記憶。
這種免疫記憶并不需要持續刺激才能保持。
免疫債假說,即使成立,頂多也只適用于幼童,因為還沒有接觸過各類傳染病,才有可能存在免疫債。
但青少年,乃至成人是完全不適用于免疫債。
而過去這兩年,全球范圍內的各類傳染病大爆發,顯然并不局限于幼童,也包括青少年和兒童,這是免疫債假說也無法解釋的。
那么是什么導致人群大范圍的免疫力下降?
那篇文章認為,“許多病毒會導致免疫功能障礙,通常是在持續病毒感染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體內持續存在數月”
因此,新冠病毒引起的廣泛而持久的免疫功能障礙可能是流感病毒死灰復燃的原因。
該文章提到,感染新冠后,“B細胞的組成和外周淋巴組織結構可能受到破壞,即使恢復后,B細胞免疫缺陷可能仍然存在。”
感染新冠后,“還可導致T細胞計數減少,包括CD 4 +和CD 8 + T細胞亞型。即使在住院后康復的患者中,T 細胞也可能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內保持紊亂”
即使很多人感染新冠后,去做免疫相關檢測,是可以發現CD4數量大幅減少。
感染新冠后,有概率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是有很多相關的研究和數據。
比如,發表于《nature》權威期刊2022年1月13日的這篇論文,標題就寫著《初次輕度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障礙持續 8 個月”》
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說,新冠病毒感染后,會損害我們免疫系統,導致我們免疫力下降,都是有國外研究支持,不是我張嘴就來。
但好消息是,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的損害,不是永久性的,是可恢復的。
這個恢復周期是8個月左右。
所以,我之前才會跟大家說,盡量要把兩次感染的間隔時間,拉長到至少9個月以上。
這樣我們人體免疫系統才能恢復過來。
如果短時間內持續重復感染,就會讓我們免疫系統長期保持在受損的狀態。
那么,我們免疫系統在受損狀態下,自然更容易感染其他各類傳染病,并且是有可能放大感染這些傳染病的癥狀危害。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全世界范圍內,在放開之后,人群普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會出現這樣持續不斷的傳染病高峰。
免疫債假說解釋不了的,都可以解釋。
比方說,今年似乎變得更厲害的“流感”,“肺炎支原體”都還是原來的已知的傳染病,并沒有發生更嚴重的變異。
是我們人體免疫力變弱了,才讓這些原來就存在的傳染病,顯得更厲害。
所以相比已經被證偽的免疫債假說,我個人更相信是感染新冠病毒,才導致人群整體免疫力下降,而不是戴口罩導致人群免疫力下降。
?。?)免疫債假說的危害
免疫債假說,會帶來很多層面的危害性。
比如,相信免疫債假說的人,會更不愿意做一些必要的基礎個人防護,比如戴口罩、勤洗手。
甚至他們還會主動去染病,甚至試圖通過多生病,來在未來少生病,但從事實來看,這是不現實的。
免疫債假說的廣泛流行,只會導致公共衛生遭遇毀滅性災難,會導致人們多生病。
所以,去年底,其實歐美就有過廣泛的反駁免疫債的現象。
你在谷歌搜索免疫債的英文單詞“Immune debt”,就會出來一堆反駁免疫債的新聞報道和論文。
其中英國《金融時報》也有一篇報道名為《“免疫債”是一個誤導且危險的概念》
其中提到,英國薩里大學免疫學教授沃爾特斯表示:“免疫債作為一個個體概念并未得到免疫學的認可。” “免疫系統并不被視為必須一直使用才能保持形狀的肌肉,如果有的話,情況恰恰相反。”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呼吸系統醫生和免疫學家警告,如果按照免疫債想法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我們仍然會擁有開放的下水道并飲用被霍亂污染的水, 這對公共衛生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其實按照免疫債理論,印度人應該是全世界免疫力最強,最健康的人群。
但事實是,印度人均壽命只有68.3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事實上,所謂在“臟環境”下長大的人,反而不容易生病,是一種幸存者偏差。
因為糟糕的公共衛生,已經讓一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夭折,幸存下來的人才會顯得“不容易生病”,這是有代價的。
如果免疫債成立,那么茹毛飲血,喝生水反而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這顯然是很離譜的。
其實,去年底因為批評免疫債的專家越來越多,導致最早提出免疫債假說的法國團隊,還專門發了一篇澄清稱: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所采取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是必要的,他們從未斷言這些防疫措施會削弱個體的免疫能力,或者缺乏接觸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和流感等病原體可能會不可逆轉地損害免疫系統。
但這個法國團隊仍認為,免疫債應該在群體層面考慮,而不適用于個體。
意思就是,免疫債只是說,廣泛人群里“今年少感染,明年就會多感染”,“今年多感染,明年就會少感染。”
這其實說白了,就是讓人群多感染,讓更多人成為免疫屏障,這樣自己就可以少感染。而很多鼓吹免疫債的人,都不敢承認這種想法的本質。
但上面也分析過,即使在群體層面,免疫債也已經被連續兩年的全球傳染病大爆發,給證偽了。
免疫債假說,確實可以解釋某些幼童因為“推遲”感染,而集中在某一年份感染的可能性。
但這種可能性,并非當前全球傳染病持續高發的原因,當前全球傳染病疫情,已經連續兩年爆發,而且不局限于兒童,也存在于成人里,這都是免疫債假說無法解釋的。
所以,一個已經被證偽的假說,而且在專業層面存在巨大爭議的假說,不應該在國內被如此廣泛的傳播。
免疫債的廣泛傳播,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會讓更多人不愿意在傳染病高峰期去做一些必要的個人防護,甚至都不愿意戴口罩,這會導致我們的傳染病高峰期變得更加嚴重,會讓更多人生病。
并且,我們誰都不能保證,未來會不會有比新冠更厲害的病毒出現。
免疫債的說法,會讓人們更加抵觸一些科學的防疫政策。
假如未來出現更厲害的病毒,我們采取應對措施的阻力會更大,是有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個人是認為,在全球范圍內,免疫債這個說法如此廣泛流行,直接獲利者就是全球龐大的醫療醫藥集團。
人們多生病,誰能從中獲利?搞清楚這一點,那么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全球范圍內有如此多的大V,專家會給免疫債站臺,甚至包括世衛組織的專家都會扯免疫債。
美國醫藥復合體,是僅次于軍工復合體,美國醫療醫藥的產值占GDP比值是高達19%,所以美國的醫療資本是有強大驅動力,去通過讓人們“多生病”,來從中“多賺錢”。
美國醫療資本能量龐大,自然會有很多專家作為喉舌,去為他們的利益代言。
當然,也同樣有很多專家學者基于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良知,去反駁免疫債,去希望人們少生病。
所以,我們需要清醒認知,至少免疫債或者免疫落差,這些看似專業的說法,是充滿爭議的,是已經被事實給證偽的,我們不要輕易上當。
少生病,才能更健康,這是十分樸素的認知。
在這個魔幻的時代,愣是被扭曲成“多生病,才能健康”,這顯然是不對的。
當前我們正在經歷又一個傳染病高峰期,我還是呼吁大家能做好個人防護,至少出門要戴口罩,勤洗手。
我們都反對過度防疫,但至少做好個人防護,為自己健康負責,為家人健康負責。
健康才是最寶貴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