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并敬獻花籃,之后,總統先生親筆在紀念堂留言簿上寫道:
“我15歲時讀到了毛主席您的5篇哲學論文和您的矛盾研究。您在全世界的年輕人中播下了夢想,并為您的人民在地球上變得偉大開辟了道路,偉大的指揮官。歷史仍在繼續,沖突可能使我們陷入人類滅絕的境地,今天它要么是資本,要么是人民。我們正在為人民進行‘偉大的斗爭’!”
佩特羅在毛主席紀念堂留言
前兩天剛剛說過哥倫比亞總統硬杠以色列,不賣美國面子的事--這國威脅與以色列斷交,哪里來的底氣?
昨天,這位總統就來北京了。
據新華社消息,10月24日上午,哥倫比亞共和國總統古斯塔夫·佩特羅·烏雷戈抵達北京,開啟對中國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
佩特羅在機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在當今世界秩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哥倫比亞必須與日益多極化的世界建立良好關系。
據拉美媒體介紹,他此次訪華的主要議題包括哥倫比亞鐵路網、波哥大地鐵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今天上午,佩特羅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
佩特羅一行還瞻仰了毛主席紀念堂并敬獻花籃。
在上午行程中,佩特羅會見了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這家公司負責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地鐵一號線”的建設。
哥倫比亞媒體稱,佩特羅總統顯示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心,他將結束前任總統杜克的“膽怯”政策。
“膽怯”政策是指,杜克在2018年的選舉中擊敗了佩特羅,當選總統。
由于杜克在選舉時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因此,盡管他很想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改善哥倫比亞基建水平,但卻不敢得罪美國,5年來都不敢向中國邁進一步,也不想后退。所以,這被媒體稱為“膽怯”政策。
然而,在去年6月19日大選中,佩德羅改變了歷史,哥倫比亞左翼力量首次上臺執政。
杜克立刻向他致電祝賀,并承諾確保權力順利交接,連最反左的“民主中心黨”(杜克所在的執政黨)創始人烏里韋也向佩特羅表示祝賀。
佩特羅向政治對手們伸出了橄欖枝,表示自己不會搞朝野對立,凡是有能力的正直人士都有機會進入政府。
哥倫比亞左右兩派真的不想折騰了,大家共同的敵人是:販毒集團、經濟危機、社會動蕩、貧困和失業。
當哥倫比亞各派愿意團結時,最失望的莫過于美國,它那些“指責舞弊”、“重新選舉”、“街頭鬧事”、“街頭總統”的手段都用不上了。
當中國、俄羅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秘魯等國紛紛向佩特羅發去賀電時,美國也只好表示祝賀。
佩特羅是近年來拉美左翼崛起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個復雜而有趣的人。
佩特羅為什么能贏?
佩特羅現年63歲,生于清貧的教師家庭,長于鹽礦工人社區。他是位知識分子、經濟學碩士、天主教徒、政治人物,也曾是綠林好漢、游擊隊員、美國嘴里的“恐怖分子”。
佩特羅從小愛讀書,他的家鄉馬格達萊納省阿拉卡塔卡城就是拉美最偉大作家之一馬爾克斯的故鄉。
馬爾克斯作品對他的政治觀有著深刻影響,他參加左翼游擊隊時的化名“奧雷利亞諾”,就來自《百年孤獨》中的起義者奧雷利亞諾上校。
佩特羅對哥倫比亞的歷史和現狀非常痛心,他認為小孩子都應當像他那樣愛讀書,愛學習,而不應當去沾染吸毒、搶劫、暴力等“疾病”。
但問題不是小孩子愛不愛讀書,而是這個國家有沒有為他們提供讀書的條件和環境?
他認為造成貧窮和動蕩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與其代理人勾結起來長期掠奪和奴役哥倫比亞人民。
他在青年時代就成為了一名“綠林好漢”,劫富濟貧。1977年,年僅17歲的佩特羅離開學校,加入了“4月19日運動”游擊隊(M19)。
簡單說下哥倫比亞左翼武裝的歷史:
自從1823年美國提出“門羅主義”以來,美國便將這里變成了自己的“后院”,
哥倫比亞與美國保持著長期“親密關系”, 一直施行軍政府式的統治。
1936年,哥倫比亞在自由黨推動下頒布了新憲法,確定了“三權分立”、多黨制、總統和議員直選制、八小時工作制等等。
這不挺符合西方所說的民主制度嗎?
但美國接受不了,因為如果自由黨執政,美國就難以控制哥倫比亞。
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立刻插手哥倫比亞內政,幫助保守黨領袖佩雷斯贏得大選。
然后美國提供軍火幫助佩雷斯政權迫害自由黨,將保守黨政府變成了一個完全順從美國的“軍政府”。
1948年3月30日,第九次泛美會議在波哥大舉行,拉美獨立運動領袖們云集波哥大,包括年輕的卡斯特羅。
自由黨領袖蓋坦在會上透露自由黨將與哥倫比亞共產黨合作。具體細節,將由他在4月9日以通過接受《時代報》采訪的形式解答。
美國及其代理人對此非常緊張。
4月9日上午蓋坦從國會大廈步行前往《時代報》報社,結果有一名槍手在街頭對他連開數槍,蓋坦死在了人行道上。槍手被民眾和警察包圍,在混亂中被當場打死。
4月13日,美國國務院突然宣布哥倫比亞共產黨謀殺蓋坦的兇手,英國外交部跟進。
蓋坦一死,共產黨與自由黨結盟參選的希望就不復存在了。
憤怒的哥倫比亞共產黨決定為蓋坦報仇,他們不再相信議會斗爭路線。
佩雷斯就以國內出現武裝叛亂為借口,大肆屠殺左翼力量,包括蓋坦領導的自由黨。
哥倫比亞共產黨退入農村,建立武裝對抗政府軍。
從此,哥倫比亞進入了“暴力時代”,哥倫比亞越亂,右翼政權就會越依附于美國。
在鋪天蓋地的“白色恐怖”之下,哥共在山區成立了共青團、婦委會、半軍事化的“蘇克雷營”,還建立拉丁美洲第一支左翼游擊隊。
1950年,戈麥斯成為總統,他派出1100名哥倫比亞士兵參加朝鮮戰爭,以表示自己效忠美國。
1953年,羅哈斯將軍發動政變,自任總統,1954年獲得美國承認。
1957年,自由黨和保守黨聯手推翻軍政府,兩黨在西班牙簽署協議,建立民族陣線,總統四年選一次,內閣部長職位平分,議席平分。
1958年,卡馬戈政府成立,實際上“民族陣線”已變成了一個右翼親美勢力主導的政權。
1961年,羅哈斯將軍建立“全國人民聯盟”,這個組織在1974年又建立了M19武裝。
佩特羅參加的就是M19。M19在左翼武裝當中,實力排在第四位。
在1966年4月,根據哥共十大精神,“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正式成立,兵力主要來自于農民,為第一大左翼武裝。
青年學生們則在桑坦德省建立了另一支武裝--民族解放軍(ELN),這是第二大武裝力量。
1968年1月,又一支武裝力量出現,戰斗力超強,控制著新安蒂奧基亞地區,稱為“哥倫比亞人民解放軍”。這是一支毛派武裝,他們還成立了哥倫比亞共產黨(紅派)。
美國對“哥倫比亞人民解放軍”非常忌憚,CIA少校拉爾夫曾經評價:
“哥倫比亞人民解放軍,不是古巴所支持的那一類型,他們有真誠的支持者……正在拉丁美洲進行著一種新的斗爭方式。”
為了撲滅革命力量,哥倫比亞政府疲于奔命,拿著美國送來的美元和武器四處“剿匪”。
而包括佩特羅參加的M19在內,所有選擇武裝斗爭路線的左翼組織都要研究《毛選》。
問題是,這三四支革命武裝因為缺少一位真正的領袖人物,而無法整合成一支強有力的力量。
因此,哥倫比亞“暴力時代”持續了很長時間……
2016年10月7日,時任哥倫比亞桑托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結束內戰做出的貢獻,這也代表著“暴力時代”總算告一段落。
佩特羅是在1985年10月被捕的,當時他在地道里打光子彈后,準備引爆手雷與軍警同歸于盡,但被一名反應機警的士兵死死摁住。
1987年2月,在多方努力下,佩特羅獲釋出獄,他參加了M19與政府的談判。政府同意赦免M19成員,而M19也于1990年轉型為議會政黨。
佩特羅代表該黨參加選舉并當選議員。
但他一直遭到極右翼勢力的追殺,1994年,哥倫比亞總統(自由黨的皮薩諾,曾被暗殺,身中11槍,大難不死)為了保護他,任命他為駐比利時大使館外交人員,避居海外。
1997年,佩特羅返回哥倫比亞,繼續從政。
2010年,他首次競選總統,失敗。
2012年他當選波哥大市市長,使得波哥大治安大為好轉,謀殺案降至30年來最低水平。
同時,他積極推動減貧政策,改善基礎設施,使近50萬市民脫貧。
2018年,他再次參加總統大選,美國媒體全力造謠說他是恐怖分子,
2022年,佩特羅的“進步運動”與其它5個左翼政黨組成“歷史公約聯盟”,提出了國內各派別和解等政策。
在大選期間,佩特羅遭遇過暗殺,但是他堅持在公開場合進行競選,這份勇氣又增加了他的支持率。
其實他的優勢非常微弱,支持率為百分之50.48。不過,這剛好夠擊敗美國支持的房地產商埃爾南德斯。
哥倫比亞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故鄉,但佩特羅這些參加過游擊隊的左翼人物,并不懼怕美國,這次他威脅跟以色列斷交就是一種表現。
哥倫比亞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建設和發展,50多年戰亂帶來創傷急需彌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