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市場化以來,教育制度是要為資本主義服務的,資本主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奉行物競天擇的社達主義,以此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中考分流一開始,無論中間過程經歷怎樣的起起落落,結果都是注定的,職校學生只能是羊被狼吃掉。不消滅吃人的私有制,此類事件還會一件接一件地出現。
本文以近期某職高學生實習遭遇的不合理事件為例,表現了職高畢業生的艱難處境,宏觀上反映了市場經濟以來生產關系的變化。
據澎湃新聞報道,重慶一職校美容美發專業的一名17歲女生兩月前開始校外實習。在實習期間,她被實習單位要求為男顧客洗澡,并按摩生殖器三角區。在她向班主任反映后,結果卻不了了之。直到這名職專女生的母親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并向媒體記者透露,事情才引起關注。
在這起事件中,職高學生的處境再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最近幾年,尤其是經濟下行以來,中考的“普職分流”原則長期飽受非議。目前而言,職業高中非但沒有發揮它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專門化作用,反而成為了限制青年發展的一道天花板。目前的資產階級固然需要技能人才,但需要的普遍是具備大專學歷的技術工人,如專業焊工、汽修工等。職高學生由于其較低的受教育程度,實際上難以獲得和大專生、本科生相近的經濟地位。可以說,目前的職業高中,已然成為了一種容納中考失利學生的收容所。
普職五五分流的政策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適應資本主義市場對廉價技術勞動力的大規模需求,中修提出讓中考成績較差的50%學生進入職業高中。不過在那時,即便是經濟特區的外資紡織廠都是群眾眼里的香餑餑。例如深圳的外資企業,其普通工人工資甚至比內陸省份的干部還要高。同時,那時的中等職業教育也能保證老師之類的職業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今天的許多學生同志也都了解,學校里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很大一部分就是從職高畢業,直接進入學校的。但是今天呢,大專院校的入學人數甚至多于40年前中等職業院校的入學人數。不要說老師這類事業編制單位的鐵飯碗了,就連私營企業主也對職高生不屑一顧。在這樣黯淡的就業前景中、在這樣“擺爛”的職高教育氛圍中,發生如美發專業學生為男賓護理私處的丑惡新聞也就成為無可奈何的事情了。
從表面上看,這是政策落后于社會所帶來的巨大弊端,但究其根本,這是私有制社會中,勞動的腦體分離所引起的資產階級對體力勞動者的巨大偏見。在生產實踐中,不見得一線勞動者就不如辦公室里大學本科的文員更有創造力。相反,一線工人才是推動生產革命的主力軍。資本以其勛貴資產階級的偏見,將最主要的勞動者堵在學習新知識的大門外,只期望依靠少數高級知識分子就能扭轉乾坤,實現所謂的階級跨越。如此為勞動者設置教育制度的天花板,實際上阻礙了生產力發展是一種反動政策。
1958年8月,江西宣布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報》刊載《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報告刊出前,毛主席還為這篇報告的“編者按”親筆加寫了一段說明:“大學還是要辦的,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這段話加于刊文的前一天——7月21日。此后,各地相繼仿效興辦這類學校,學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讀、業余等,統稱“七·二一大學”。
此后,除了城市原有的高校恢復招生,為社會主義培養高層次人才,大量面向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需要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辦到工廠和農村,其性質與上面提到的“紙面”上的“職業學校”是相似的。
從1968年到1976年,新中國的工業產值連年獲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農業領域的良種改良取得了巨大突破,教育、醫療等社會民生領域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毛澤東時代全新的教育路線所培養出來的真正的人才。
但是,毛澤東時代面向工農的“勞動大學”與今天的“職業學校”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公有制變成了私有制,生產資料的主人變成了雇傭勞動者,教育事業變成了教育產業,職業教育也就從紙面上的良好愿景變得荒腔走板。
所以,筆者絕不是反對職業教育、勞動教育,筆者反對的是私有制下強制分流的職業教育成了階級固化的工具,成了提供廉價勞工的“學生工販子”。即便私有制目前取消不了,服務于資本的職校取消不了,但起碼也應該等學生成年之后,有了更強的辨別能力和民事能力,再讓他們去面對這樣的叢林社會吧。
救救孩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