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20峰會是在昨天召開了。
其實這次G20峰會已經沒啥太大看頭,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具體我就不提了。
這次G20峰會無非就是看聯合聲明里,在涉及俄烏沖突問題上,措辭會如何。
印度雖然是一個比較迷的國家,容易神經刀,難以用常理揣測。
不過,印度至少有兩點做得還不錯:
1、印度還算是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雖然印度這種獨立自主,通常以一種比較迷的方式呈現。
2、印度一直奉行不結盟政策,這也給印度左右搖擺留下了充足空間。
所以哪怕印度跟美國走得很近,但印度也不是美國盟友,同時印度才有空間跟俄羅斯保持還算友好的關系。
這一點,印度至少會比日韓、德國等被美國駐軍的國家來說,要好不少。
比方說,最近就有報道稱,盡管白宮政府曾多次要求增加記者采訪機會,但陪同美國總統拜登前往印度參加G20峰會的記者們將不會有機會在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會晤時向他們提問。
我估計,莫迪可能也不想被問到有關俄烏沖突和俄羅斯的一些,省得不好當面回答。
這種問題要是當面回答,要么得罪美國,要么得罪俄羅斯。
印度索性就是不讓問。
還有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這次G20聯合聲明。
路透社9月8日報道稱,G20成員國當天尚未就有關俄烏沖突的措辭達成一致,因而宣言草案暫時將“地緣政治局勢”部分留空,是否達成一致存在懸念。另一位高級別消息人士稱,這部分措辭已獲得西方國家同意,正在等待俄羅斯方面的意見。
美國方面肯定是希望在聯合聲明里,加入對俄羅斯的譴責。
但印度自然是不會同意,印度方面一直嘗試消除各國在俄烏沖突措辭上的爭議,并希望能爭取到俄羅斯的同意,以便可以發表一份G20聯合公報。
如果美國一定要求強烈譴責俄羅斯,那俄羅斯肯定就不會同意聯合公布。
如果措辭太溫和,那美國方面可能也不會同意。
目前是還不知道“部分措辭已獲得西方國家同意”是達到什么程度。
明天看看聯合聲明就知道了。
也有報道的消息人士稱,G20聯合聲明能否獲各國一致通過還是個未知數。聯合聲明中可能分段陳述各國的不同觀點,或把不同觀點綜合為一段。
還有消息人士稱,可能會擱置分歧,發表一般性聲明,強調應在世界范圍內實現和平與和諧,以爭取大家都同意。
其實,我是覺得去年巴厘島G20出來的聯合聲明,已經有提到過烏克蘭這事情。
這次印度G20聯合聲明,措辭估計會比上次還稍微溫和一些。
另外,最近印度也趁G20召開,搞了不少花活。
比如,一直有傳聞說印度準備改國名。
印度總理莫迪在9月9日G20峰會上發表演講,其身前桌簽上的國家英文名寫著“BHARAT”,而不是“INDIA”。
這個“BHARAT”有兩種翻譯,一個是“婆羅多”,一個是“巴拉特”。
假如以后都用“婆羅多”來稱呼印度,那印度就更增添喜劇色彩了。
比方說,巴印矛盾,就變成了“巴婆矛盾”。
這怎么看,都很喜感。
老撾和“婆羅多”,就會變簡稱為“老婆”……
考慮到這種情況的出現,估計印度即使真更名為“BHARAT”,我們這邊采取的翻譯可能是“巴拉特”。
這里也說一下印度這次改名的原因。
因為印度“India”這個名字,是英國殖民時期才建立起來的。
莫迪在2022年8月15日,就曾在講話中呼吁該國擺脫一切奴隸制的痕跡。
所以,印度改名,主要就是為了擺脫被英國殖民的歷史。
本質上來說,這也是莫迪一種加強民族認同感的手法。
不過印度改名這事情,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主要在G20召開期間,印度當著美英的面,把印度殖民時期的名字給拋掉,直接桌前的國家名字里使用“BHARAT”,這多多少少也有點在跟美英保持距離的意思。
在美國和英國這些昂撒人的思維里,印度作為曾經被英國殖民的國家,殖民歷史都成為“紐帶”。
但越來越多國家脫離英聯邦,也說明,曾經被英國殖民的歷史,是一種恥辱,而非光榮。
印度這樣民族自信心爆棚的國家,自然也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光榮。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印度改名,其實也不奇怪。
當然,印度能否改名,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只不過,我們從莫迪特意挑選G20峰會上來給改名造勢,是可以從這個細節里看出,莫迪刻意跟美英保持距離的態度。
當然,對印度這個國家,我們是千萬不要抱有什么期待。
有時候豬隊友比神對手更可怕。
對于印度,我覺得只要印度能繼續保持中立,遠遠站在邊上,別跟著美國亂搞就行了。
(3)談妥言論
說到這次G20峰會,我之前看到最離譜的談妥派言論是說,中美已經談妥了,會在G20上演聯手“鐵鍋燉大鵝”的戲碼。
現在來看,這樣的戲碼是肯定不會上演,畢竟人都沒去。
其實我也不太明白,是什么樣的腦洞,才能在當前國際局勢下,腦補出中美談妥來聯手鐵鍋燉大鵝的想法。
對付一個俄羅斯,居然需要地球最強大兩個國家聯合起來,這是不是太看得起俄羅斯了?
布熱津斯基也只敢說“聯俄抗中”。
所以,我挺不理解這種“美國聯中抗俄”的邏輯是怎么冒出來的。
直到前兩天,我看到某一位談妥派的離譜言論,我才總算搞懂了某談妥派為啥這么堅定認為會談妥。
居然是因為他覺得“我們還有一些利用價值”。
這不就是投降派的思路嗎?
他們覺得美國高抬貴手一下,我們就得趕緊迎上,配合談妥。
但事實是,美國沒有“高抬貴手”,我們也沒有“迎上談妥”。
也不存在所謂美國“高抬貴手”。
把美國無法承受脫鉤代價,不得不從全面進攻,轉入重點進攻,說成“我們還有一些利用價值”。
能把自己定位于供敵人利用的位置上,這得多自卑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而且還搞得他是“人間清醒”一樣,別人就都是盲目自信。
我們不要盲目自大,但也不要這樣妄自菲薄。
和平是打出來的,而不是妥協出來的。
如果美國有一天偃旗息鼓了,絕不是因為所謂“我們有利用價值”。
而且我們靠一次又一次的突圍,讓美國付出慘痛的代價,是美國無法承受繼續打下去的代價,美國才有可能退縮。
當然,我們和美國的超限戰,也不可能永遠一直打,肯定打到某個階段,我們和美國還是會通過達成一些協議,暫時休戰,跟70年前一樣。
但那一定是我們把美國打痛了,美國承受不了繼續打的代價,美國才有可能停手。
和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妥協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更不是靠敵人的施舍。
還是得記住這句話。
“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對于中美這場世紀博弈,我們還是得做好預期管理,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