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京:“看不慣別看,去看美國人的片子去!””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條博文:“還記得《消失的她》上映時,吳京曾包場支持,如今朱一龍也包場支持吳京新電影《巨齒鯊2:深淵》,今天也是被電影人互相支持感動到的一天!”
我一向認為,沒有比明星之間相互捧場更無聊的事情了!一來,這似乎意味著對自己的作品并無自信;二來,也給人一種明星彼此心照不宣,聯手忽悠觀眾的感覺。
一個好演員難道不應該是這樣的嗎?電影上映后,自己就退居幕后,好與不好,讓觀眾自己去判斷。
當然,有的明星捧場水平也很高。
比如,張譯就發了這么一條微博:
“京哥@吳京 終于帶著@電影巨齒鯊2 回家了,他不僅一如既往地貢獻了精彩的表演,更讓本片成為了由我們中國人主控的電影盛筵。”
“中國人主控”這幾個字可謂畫龍點睛、意味深長,令人拍案叫絕!
張譯的捧場,妙在哪里呢?
第一,非常有前瞻性地遞給吳京一卷名為“中國人主控”的膠布,這卷膠布可以用來封住任何人的嘴——如果這個人企圖批評吳京被好萊塢招安的話;
第二, 向有愛國情懷的國人發出走進電影院支持吳京的動員令!既然是“由我們中國人主控的電影盛筵”,“我們中國人”還不應該去盡情享用嗎?如果居然舍不得買票,那算什么“我們中國人”呢?
實話實說,我就是受張譯這條微博影響,才決定去看《巨齒鯊2:深淵》的。而走出電影院后,則對張譯有了一點腹誹,什么“由我們中國人主控的電影盛筵”,未免太過浮夸,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直截了當地說,《巨齒鯊2》就是一部品相一般的好萊塢怪獸類型片,一部沒有任何新奇之處的爆米花電影。
“由我們中國人主控的電影盛筵”,就這?!
那么,吳京在這部電影中占據什么地位呢?
為免劇透,打個比方吧。
《巨齒鯊2》是這樣一盤美式快餐:美國人當大廚,按照好萊塢菜譜烹制,來自中國的明星吳京是盤子里比較靠邊位置的一塊“肉排”。
那么,盤子中間最醒目的位置,是留給哪塊“肉排”呢?當然,是好萊塢的硬漢明星杰森·斯坦森。
平心而論,全球化時代,這樣做菜是可以的,但似乎不宜斷言是“由我們中國人主控”。
至于吳京的演技,只能說一言難盡,好像總是手足無措的樣子,也許鯊魚比他演得還要好一點?在片中,他不像一個有聲有色有個性的人物,而更像是一個符號。
在我看來,吳京用這樣的方式與好萊塢合作,對他本人傷害很大,也和他的“人設”形成了悖論。
為什么呢?因為吳京是中國電影的“戰狼”,他被中國觀眾寄予厚望的,是從好萊塢占領下收復電影市場。但《巨齒鯊2》出現了,觀眾驚愕地發現,“戰狼”加入了好萊塢團隊,“為王前驅”了!
最關鍵的問題在于,吳京和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功夫明星不同。后三者身上“文化”“傳統”的色彩更濃,他們加盟好萊塢后,自身的國際知名度提高了,也借助好萊塢的影響力和發行渠道,擴大了“中國功夫”影響力。
但吳京不能走他們的老路。
吳京在國內電影市場上的王者地位,主要來自兩點:一是他對好萊塢超英出神入化的模仿(滿足了國內觀眾“我們也可以像美國一樣牛”的心理期待);二是一種淺白的馬戲團民族主義,如“雖遠必誅”之類。
這兩個特點,使吳京很難打開國際市場。
在國內市場,吳京是一條翻江倒海的蛟龍,但在國際市場,他只是一條游得不夠流暢、有點瘟頭呆腦的胖頭魚。
所以,吳京加盟好萊塢,只能幫助好萊塢打開中國市場,卻很難借助好萊塢打開國際市場。
這一尷尬局面,與吳京的“戰狼”形象構成了一條巨大的、難以縫合的裂隙。
所以,為吳京考慮,應該立即停止按目前模式與好萊塢的合作,不要繼續用自己的符號貼牌好萊塢,方便好萊塢收割中國電影票房,而是集中力量搞好《戰狼3》。
無疑,中國電影正在崛起,但要真正成為文化自信的承載者,重塑中國人形象,還必須擠出泡沫、不自欺、不自嗨,尊重而不是愚弄觀眾,同時,電影人之間也要坦誠相見,不要吹吹拍拍,還要有接受批評的雅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