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延安的過程中視察了延安中學棗園校區。延安中學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建立于1938年,原來名為陜甘寧邊區中學。
當年的學生有邊區青年、烈士子弟,有經過長征的紅小鬼、邊區機關青年干部,也是陜北當地的貧苦人家的子弟。
沒有教室宿舍,學生動手窯洞;沒有桌椅,用木板代替;沒有課本,學校自己編印。當年的老師回憶說,烈日炎炎,孩子們坐在窯洞門前,木板放在膝頭,這就是課桌。寒冬臘月,北風夾著雪花吹打著窗戶,孩子們哈著氣,手握著用廢子彈殼做成的鋼筆在記筆記。
這樣的學校就是有著紅色基因的學校。延安中學至今還在運用這些紅色因素來教育今天的學生們。這就是要把紅色基因堅定不移地傳承下去。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湖南的時候,對孩子們說,希望同學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好好學習知識和本領,努力成長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書記對紅色基因的傳承非常重視,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反復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少年時曾經就讀的八一學校,也是有著紅色基因傳承的學校。八一學校,當初就是晉察冀軍區干部子弟學校。類似于八一學校,我們今天還有一些中小學、一些企業,一些高等學校,都有這樣濃厚的紅色基因。
只是到了今天,這些有著紅色基因的學校、企業還有多少還在認真地傳承著紅色的基因,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和職工?或許,不管他們曾經在這個方面做得是不是很好,但在總書記的反復多次強調紅色基因的傳承工作的情況下,這些學校和單位確實應該認真地關注這個問題。
有著紅色基因的學校或者單位,有著某種有利的條件,運用這些紅色基因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和職工。然而,有的地方,有這樣的紅色基因,自己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他們在宣傳自己學校特點的時候,甚至有意掩蓋這個優勢,這讓人真的非常不理解。
有的有著深厚紅色基因的學校,大多數校友是非常重視母校的這種紅色基因的。校友們對母校有著強烈的凝聚之心,但母校中的某些人現在對于紅色基因的淡然和冷漠讓校友們內心感覺受到了創傷。這確實是不太應該的。
應該承認,這么多年來,由于歷史虛無主義的猖狂,所謂紅色基因似乎不再成為寶貴的財富,而是成為了累贅和包袱。
紅色基因在有些單位、有些學校,不僅沒有用來作為宣傳和教育的重要特色,反而因為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把紅色基因當成某種拿不出手或者見不得人的東西。
有的學校甚至把自己開辦的所謂國際學校當作什么很有魔力的法寶,用來招徠家長和學生。國際學校是干什么的? 按我的理解,就是培養高中畢業直接去西方留學的學生。這在多年前,確實對一些學生和家長很有吸引力。但這種國際學校,與我們今天的教育方針,與我們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到底有多大的關系? 這種用國際學校來擠壓紅色基因的做法,會讓學校的老校友們產生什么樣的想法? 老校友們對母校的感情如何得到寄托?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感召下,我們要不斷加強對革命精神的教育,對斗爭精神的教育,對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精神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當的。任何與這樣的教育方針,教育精神相悖的做法,至少是應該認真反省的。
國際學校也不是不能辦,但辦學的宗旨和方針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單純出國留學,而是要擴大孩子們的國際視野,為孩子們培養和傳承更多的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學會要承擔更多的使命和責任,要用這樣的基本宗旨來辦這樣的國際學校。在這樣的國際學校里,孩子們要了解世界上的整體情況,能用客觀的和正確的觀點和視角來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了解和分析資本主義世界的本質。要培養孩子們的大局觀、大勢觀,而不是只是為了如何在國外上大學來讀這個國際學校。
當年,中國的一些干部子弟和烈士子弟在蘇聯的伊萬諾沃國際學校讀書,受到的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
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用紅色基因培養學生,不僅不會影響孩子們正常地學習知識和本領,反而會促進學生們真正懂得為什么什么而學習,為誰來學習。
多年來,我們有的學校只是教育孩子們為自己而學習,為自己未來的個人前途而學習。這樣的教育或許也能督促少數一些孩子們努力學習,但這樣的學習目的不免太狹隘了。
而且,為個人而學,對不少的孩子未必能起到什么督促作用。為祖國學習,為民族振興而學習,為國家的富強而學習,如果真能樹立這樣的學習目標,那么相信會有更多的孩子們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艱苦的學習生活當中。
有著紅色基因優勢的學校在用紅色基因來傳承和教育孩子,當然有其便利之處。那些更多的在歷史上不具備這種優勢的學校,同樣也可以用紅色基因對孩子們進行傳承和教育。
雖然這樣的學校不一定有著紅色基因的歷史,但在他們培養的學生中,總會有一些為了祖國的革命或者建設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的校友。他們的職業可能是平凡的,但他們做出的業績,他們做出的奉獻依然是偉大的。如果本學校暫時找不到這樣的校友,但是學校所在的省、市、縣、鄉、鎮,總可以找到這樣的先進分子,也總可以找到本地區在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和光輝的歷程。
所以,紅色基因在中國大地上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我們的教育機構和部門心里有這根弦,那么我們來進行紅色基因的傳承和教育并不是找不到豐富素材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現在的中小學教育,甚至是大學教育,如果能以紅色基因的傳承為指引,而且做得很生動,很深入,不是空喊口號,不是做得太過僵化和生硬,而是以情動人,以事跡感人,那么我們教育的效果一定會得到有力的提升。
當然,紅色基因的教育與傳承不能代替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但有效的指引所能產生的教育效果一定是非同小可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