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名古屋市長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再次掀起軒然大波,在二國間持續發酵,“高燒”不退,以至引起國際相關媒體的關注。此次輿論漩渦中心的焦點人物河村隆之和劉志偉的知名度一夜之間驟然飆升,若是此事發生在娛樂圈,當事人不知道會如何慶幸、欣喜若狂;可惜這是政治,而且牽涉民族感情,這是當事人的不幸。恕本博主孤陋寡聞,在此事發生之前,聞所未聞河村是誰,亦不知曉劉志偉是何許人也。
縱觀事件發生的前后過程,河村的孤傲張狂與劉志偉的“謙卑隱忍”讓人印象深刻。
接待國際友人來訪,熱忱友善、求同存異本應是待客之道。河村或許屬于異類,偏偏直面敏感話題,哪壺不開提哪壺;卻偏偏遇到了被儒家文化熏陶至癡的“謙謙君子”,河村出位的言論和劉志偉的唯唯諾諾偏偏又被媒體捅出。消息傳至國內,“愚鈍粗魯”的草民們當然不干了,群情激憤,同聲譴責,齊加撻伐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想見的。
面對這驟然而至的風暴襲擊,南京市政府緊急啟動危機公關預案,從駁斥、指責到斷交,罕見地一日三次連續發布信息;中國外交部也及時就此發表嚴正聲明,日本政府不得不表態否定河村言論。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無疑說明事態的嚴重性。
面對一波接著一波的重壓,河村似乎絲毫不為所動,依然擺出“煮熟的鴨子——嘴硬”的姿態,不認錯,不道歉,不低頭;儼嚴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令人訝異。反觀劉志偉,除了與河村會面時的令國人反胃的幾句官場套話外,此后便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其超乎想象的“涵養性”也令世人側目。
一個是日本名古屋市的市長,一個是中共南京市委的政法委書記。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河村仍能張狂嘴硬,而國人急需要其說明事情真相并借機洗刷自己"冤情"的劉志偉卻選擇沉默失語?同樣是一起事件中的二個焦點人物,其各自表現為什么會有天壤之別?
通過此次事件知道,河村就是一個頑固的極右分子,不僅在日本國內盡人皆知其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一貫立場,而且在此前接待友好城市南京的副市長客人來訪中也談論過,此次出位言論本不足為奇。河村之所以會如此信口雌黃達到放肆的地步,除了表明日本右翼勢力在日本仍存在一定社會基礎外,還與該國的體制有關。 按照日本的政治體制,河村作為民選市長其上級行政機關對其無權任免,故無因沖撞國家政策或得罪上司而丟失烏紗之慮。而河村參加競選時的政治傾向、立場選民們應該是清楚的,也是獲得認同才當選的。因此河村如此地堅持,一方面是恪守自己的政治信仰,一方面也是為了向選民有所交代。他這樣的張狂也就不難理解了。
反觀劉志偉所處的政治生態環境,與河村的截然不同。中國官員的升遷任免,基本上是組織安排決定的;即便有不充分的民主選舉,其候選人也有組織背書,是要確保當選的。官員名義上是為人民服務,其實質是只對上級負責。在這樣的規制框架內生存的官員,練就了吹牛拍馬、溜須逢迎、觀顏察色、阿姨奉承的本領,欺上瞞下、欺上壓下自不待言。長期浸淫在這樣惡質的官場文化之中,任你有三頭六臂、錚錚鐵骨,不患上軟骨病癥那才是怪事。這樣就不難理解面對河村的挑釁性言論時,劉志偉為什么會用不痛不癢、極為圓融、虛與委蛇的話語來對待大是大非問題了。
可以說,劉志偉這次獻丑,是國內官場病態文化熏陶浸染的必然表現;也是中國面臨著潛在危機的一個警示。這無疑為我們敲響了一次警鐘。如果我們不從這種制度、文化的源頭查找原因,解決問題,即使沒有今天的劉志偉出現,也會有明天、后天的李志偉、王志偉出現。劉志偉只不過是這種官場規則與文化的一個衍生品而已。
整肅吏治,革除積弊已經到了時不我待的時候了。如果我們拿不出向自身“開刀”的勇氣,下猛藥,治頑疾,“軟骨病”還會時不時發作,要走出幾個鐵骨錚錚、能堂堂正正真正代表這個國家形象的“人民公仆”就很難。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也無從談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