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里,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以致某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修改稿)》,新增了對子女“啃老”行為的約束,“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這條規定被不少人解讀為立法禁止“啃老”。
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他們認為:為什么現在會出現啃老的現象?除了個別年輕人好吃懶做、或者是恣意揮霍外,更多的“啃老”實際上是現在年輕一代收入有限又不得不依賴父母甚至祖父祖母輩的幫助。過去老一輩在當時的生活環境下收入還可以維持家庭生活,但是現在年輕一代就越來越困難,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現象。所以要解決“啃老”問題,并不能一味地去指責,更重要的是從社會分配著手,增加老百姓的所得。同時也要完善社會保障。
我想問一句:在過去年代為什么沒有這么普遍的“啃老”現象?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有切身感受,那就是那時候的生存沒有現在這么艱難。上個世紀50年代,我上小學,班上同學中很多人的家里是只有父親一人工作,母親是家庭婦女,這些同學兄弟姐妹四、五人,卻從來沒有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從來沒有為看病和房租發愁的。我和我的同學成年后,除了極個別的、極緊急的情況,基本上不再需要父母在經濟上的資助。那個年代從來沒有聽說過“啃老”,如果誰家里出現“老養小”,是會受人瞧不起的。
現在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業困難,買房壓力大,為子女教育發愁,為全家人的醫療活得站站兢兢。他們唯一指望得上的就是從父母、甚至祖父母那微薄的退休收入中獲得支援。甚至有些成了“4050”人員的中年人,他們在萬般無奈之下還要回家去“啃”已經年近八旬的父母,因為父母雖然年邁,退休收入雖然不高,但畢竟按月有一份收入。那是被精英們痛斥的社會主義最后一點“尾巴”,被進入“特色年代”的4050子女當成了最后的救命的稻草。
據說,社會主義時代普遍的貧困是被精英們所仇恨的,如今的經濟繁榮又是被精英們所歌頌的。可是,經濟繁榮是繁榮了,卻是高樓下面有陰影,燈紅酒綠之旁有血淚,“新三座大山”之下有呻吟。經濟雖然發展,社會保障卻日益脆弱,社會保障力度比紙還薄,生活無著的年輕人,中年人,唯有“啃老”以維持眼前生計。所“啃”之老,又是從何而來的經濟實力呢?無非是幾十年“貧窮的”社會主義積累起的那點家當,雖然微薄,卻足以為他們的子女遮一下風、擋一下雨了。如果連這個都沒有,我看,有些人只剩死路一條呢。
“老養小”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養資本主義初級階段。事實就是如此,難道不是嗎?
新聞鏈接:http://gongyi.people.com.cn/GB/13836564.html
http://gongyi.people.com.cn/GB/13836522.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