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十座大山--“三大指數”取代GDP
一、GDP鏡子照出的大山
當今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有十座大山:1、教育2、醫療3、住房4、就業5、物價6、養老7、生命健康8、食品安全9、婚姻10、金錢價值觀。30多年的私有化市場化改革開放結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1、教育:據說海歸湯敏首提教育產業化。很多人變學奴,學校變成公司,校長變成首長。
2、醫療:享受醫療好處的80%是權貴階層,80%以上老百姓為醫改付出代價。
3、住房:房價攀升,很多人買不起房,無數人變房奴,有些權貴手頭卻有幾十套房。全國卻空置近7000
萬套房,人均住房面積33平米,遠高于小康標準12平米,房地產已經綁架了中國的宏觀經濟。
4、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和諧社會的基礎,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目前2億失業人口。
5、物價:關系到老百姓的日常消費衣食住行,如米袋子、菜籃子等,年低前的通脹率不會低于15%
6、養老:發生多起因養不起老的自殺、餓死事件,老齡人數節節攀升,但養老金缺口漸漸拉大。
7、生命健康:上億的精神病,9000萬的糖尿病,千萬乙肝,癌癥新發病例220萬人/年;25萬人結核死亡/年,工傷死亡13萬人/年,交通死亡10萬人/年。
8、食品安全:咸鴨蛋、辣椒醬有蘇丹紅,三鹿奶粉有三聚氰胺,水稻、玉米、大豆油轉基因。
9、婚姻:30年的發展,上億孤男寡女、孤魂野鬼,一線城市離婚率跟房價成正比,離婚率直達40%;全國各地娶老婆成本,廣州128萬、杭州178.2萬、上海200.82萬、北京202.8萬、深圳要208萬。
10、金錢價值觀:笑貧不笑娼,道德淪喪,大學生爭當二奶,幾千萬失足女(不含國外失足),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標準嚴重扭曲。
二、三大核心統計指標
18大后,新一屆領導人重點解決的應該是:“民生、公平、和諧“三大問題,以推倒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十座大山。下面推出三大指數的公式,以取代傳統意義上的核心統計指標GDP。為從數學意義上保證指數的有效性,每個指數內的加權變量不超過三個。
(一)、民生指數=3/(健康不良率+危險食品率+失業率)
(二)、公平指數=3/(基尼系數+非保障房率+人大官員率)
(三)、和諧指數=3/(犯罪失足率+離婚率+CPI)
健康不良率:第7項人數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可以反映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問題。
危險食品率:危險食品占日常吃喝動植物飲料食品的百分比。可以反映我國人民的食品安全問題。
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可以反映我國城鎮人口及增人口的就業問題。
非保障房率:除廉租房、公租房外的所有的房占所有房子的百分比。
人大官員率:官員人大代表占人大代表總數的百分比。可以反映我國普通老百姓參與政治的比例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物價變動指標,可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
基尼系數: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它可以比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一個國家國民之間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現象
離婚率:一年里所有離散的家庭與總家庭數的比例。可反映我國家人性完善與倫理道德情況。
犯罪失足率:一年里男女犯罪人數和失足女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犯罪失足率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治安社會風氣人性狀況。
由于各加權變量的區間是(0,1),則三大指數的區間應該是(1,無窮大);各變量可單獨統計,另外各指數越大,說明國家社會發展的越好,籍此拋磚引玉,跳離GDP的藩籬,作為統計部門參考。
三、GDP的統計核算誤區
〈一〉GDP迷信:一段時間以來,衡量一個地方政府的政績,言必談GDP,GDP成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萬能靈丹妙藥,GDP與領導個人仕途和地方利益關系緊密捆綁。正是緣于對GDP的狂熱迷信,才會一再上演地方GDP統計數據屢超全國總值10%的鬧劇。各地上報的GDP跟國家統計局誤差較大:2004年誤差19.3%;2008年上升到8.8%,2009年上半年,誤差高達10%;正如專家楊永善說:”各地統計部門在利益的重重包圍中,統計過程往往是“村里報報表,鄉上冒一冒,縣上跳一跳,市上調一調”。
〈二〉GDP不能區分財富的積累量與現實消費。
GDP只是一種經濟流量的增加值不能反映經濟總量,只是貨幣反映的經濟運行的過程與結果,GDP是一個流量概念,不是一個存量概念,這個流量它只計算流入不計算漏出,其計算方式的缺陷,容易高估經濟規模和經濟增長,是一種不全面的社會經濟圖像,依據GDP無法判斷經濟增長方式是否可持續,不能反映實際財富的積累量和積累率!因為交易本身會創造GDP,交易不創造財富,且財富的轉移在許多情況下可能還會被統計成財富的增加,GDP就憑空增長了。
〈三〉GDP不能區分盈利與債務投資、企業與政府投資。
這就造成企業或政府為達到某種目的,甚至毫無必要的目的,如目前的“保8爭9”,在一定時期或特殊情況下通過減少存量去增加流量。中國的GDP增長率很高,但是財富損失得也快。目前的各級政府7萬億赤字投資就是如此。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過高的赤字投資不僅不可持續,并且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有破產的可能性!
〈四〉GDP實際統計錯誤:
1、產能過剩也會計入GDP,但是過剩的產能是有很大損失的2009年,中國GDP增長8.7,但是大多數是救市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的高價,而基礎設施建設是很大程度的浪費.但也計入GDP。
2、GDP強調的是行政邊界,只要在本國的土地上,不管是本國、本地區人還是外國人生產的商品和勞務都計入本國本地區人的GDP,沒有考慮資金人員的流動。
3、把拘捕、關押罪犯,撲滅火災,抗洪搶險等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要計入GDP增長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出現GDP增加,社會財富、福利反而減少的可能。
4、忽悠私人企業投資新能源,也計入GDP。實際新能源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造成的只是社會投資浪費。5、重視消費輕視保護,無形中鼓勵了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耗用,破壞環境,透支使用自然資源。過去的25年里,中國創造了GDP年均增長超過8%的世界奇跡,然而有一組數據卻不得不讓人深思:2003年,我國GDP總值雖不足世界的1/30,但原油消耗卻達2.5億噸,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煤消耗15.8億噸,占世界消耗量的1/3;鋼材消耗2.7億噸,占世界消耗量的1/4,比美、日、英、法等國家總和還多;水泥消耗8.4億噸,占世界消耗量的60%。
6、大量的土地、國有資產的出售,大量未作價的資源被出賣結果所得都成了當地政府的GDP。而且交易越多升值越大,從而GDP也就越多。而事實上整個社會的財產還是那些,并無一點增加。
四、GDP與就業的兔龜賽跑
〈一〉高層對奧肯定律的盲目迷信:高層一直錯誤的認為:“GDP可以強力拉動就業,如果GDP上不去,會影響就業,進而影響社會的穩定。
〈二〉奧肯定律內容:勞動力需求的水平,在動態意義上主要決定于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快,對勞動力的需求量相對較大,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水平高,失業率低;經濟增長速度慢,對勞動力的需求量相對較少,就業水平低,失業率高。
〈三〉奧肯定律應用現狀:GDP高增長與國家財政收入高增長,對應的是就業低增長、居民收入低增長,GDP的快速增長,就業率卻停止不前甚至出現一種下降的趨勢。
1985-1990年,全國GDP年平均增長率為7.89%,同期就業人口平均增長率為2.61%;1991-1995年,GDP平均增長率為11.56%,同期就業人口年增長率為1.23%;1996-1999年,GDP年平均增長率為8.30%,同期就業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96%。再從整個90年代來看,我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概能夠帶動120萬就業崗位的增加;但是進入到90年代后期,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大概只增加了80萬不到的就業崗位。GDP的快速增長,就業率卻停止不前,GDP長得比胡子快,就業長得比眉毛慢。甚至經濟增長與就業人數增長率也呈現出負向關系,這表明奧肯定律在中國是失效的。
〈四〉奧肯定律中國失效原因:
1、近年來GDP增長快的原因:在我國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積極財政政策的結果,經濟危機后的2009年,即政府的公共投資直接拉動GDP增長,違背了就業彈性系數定律。或者說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資本要素投入的就業彈性低,因此導致了經濟增長不能帶來就業增長。
2、涌入城市農村剩余勞動力對城鎮有限就業崗位的擠占,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的勞動大都由成本更低的農民工所補充,農民進城導致勞動供給總量大于需求。城市居民就業條件比較高,城市就業率降低。
3、很多行業,不允許私營經濟自由地進入,政府對這些行業實行管制導致了市場合理有效配置資源的能力失靈。電力、石化、煤炭、鐵路、民航等由國家壟斷,國民多花的錢轉移到了壟斷行業經營者的手中,于是出現了年薪十萬的抄表工。壟斷企業員工表面的基本工資不高,但其他福利多如牛毛。壟斷企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假借國家安全的名義拒絕民營資本進入,這也是造成目前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
4、我國各地GDP的統計計算方法有問題,且因與政績仕涂,捆綁出現虛報攀比浮夸問題。
5、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實現由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向主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變,都沒有提高工資水平,我們的宏觀經濟卻錯誤地被房地產綁架,上了房地產的賊船,架空了實體經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