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考試的途徑選拔公務員的舉措,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上溯隋唐至清末為慈禧所廢,可謂歷史悠久。
對于大學招生通過全國統考的辦法,近年來非議日多、批評日隆。當然,對于公務員選拔采取考試的辦法,批評之聲自然也就不少。
其實,我看公務員考試,如同高考一樣,都是迫不得己的無奈之舉。試想,當前在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各個生活環節都被權力左右、被資本控制的局面下,除了統一考試之外,還有什么舉措能保證起碼的公平公正呢?考官、考學如同科舉,你可以將其駁得體無完膚、臭名昭著,但除此外,你還有什么辦法能防止權力、金錢的侵害而達到公平公正的錄取呢?
草民是1982年中專畢業后,經選拔到黨政部門工作的。那時,大中專畢業生都有干部的身份。直接到黨政部門當干部則是組織人事部門選拔的結果。記得,縣里擬從我們學校選拔14人到黨政機關工作,先由班主任、老師和學校黨團組織推薦,縣里組織人事部門到校方座談了解情況,在看成績的基礎上再看在校所表現的社會活動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此基礎上確定2-3倍的人選名單,然后進行面試。我因接到通知較晚,去面試現場時,三、四十人已發言得差不多了。好象還有3、4人沒發言。我是既不知發言內容,也不知具體要求。聽完一個人的發言后,感覺是說畢業后的打算。于是我在倒數第二個發言,期望畢業后能組織七個同學去承包一所小學,并從小學一直帶到高中畢業,并呼吁在搞農村承包,學校應該也可以試一試,這樣可以增 強 老師的責任感,從小學到高中,帶出一批大學生也有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人才。說實話,當時心中有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的情結。當然,我的期望沒能達到,卻鬼使神差地進入黨政機關當上了干部。
我在想,現如今,這種模式早已經改革的洗禮而失去了其效能。主要原因是,這種模式的各個工作環節,已由權力、金錢熏染得只認權、只認錢了。如果還用這種模式,那么似我這等平民子弟是絕無可能進入公務員系列的。雖然模式還是這個模式,甚至于參與選拔還是原來那些人員,但選拔出來的,一定不再是工農子弟,肯定非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
根本的原因在于,當時的政治基礎和社會環境,是容不得權利、金錢利用潛規則來謀取私利的,那時的潛規則在紀律、監督之下,基本上無市場,而且其運作成本極高,一旦出現潛規則,不僅面臨丟帽子、丟位子的巨大風險,還將失去飯碗、體面和尊嚴。在此重壓之下,潛規則很難浮出水面來作祟。
沉吟于此,不由對時下的諸多改革政策飽含疑慮。一個讓公平正義遠離普通老百姓的改革,如任其泛濫將給國家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時下,精英們經常呼吁政治體制改革。如果我們不客觀科學公正地總結三十年來改革的經驗教訓,撥亂反正改革的偏失,那么中國政改的結果極有可能“海地”化,即走入所謂民主政治的沼澤地。中國極有可能重蹈歷史上曾一再出現的大分裂、大動蕩、大倒退的覆轍。
我體諒,公務員考試,是那么萬不得已的無奈之舉;我悲哀改革居然改掉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共產黨的傳統制度而又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制度,改革來的,竟然是中國漫長歷史長河中早已游蕩干凈的沉渣。
所謂復辟,有例證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