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前所未有的大時代
文|翰嘯
繼北京綜合治堵方案出臺之后,1月9日,廣州市發布《亞運后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 (討論稿)》(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包括 “年內提高停車費”“研究收取交通擁堵費”“研究推行限禁外來車進城”等30項措施,力爭5年內中心城區干道車速不低于25公里/小時。筆者認為治理城市擁堵必須要考慮公平合理,更要從中國發展的大局進行規劃以保證治理措施的長遠性。
關于北京道路交通嚴重擁堵問題,早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就已成為北京最頭疼的大問題。治堵刻不容緩,其實在北京申奧成功之后,北京就沒少下力量,城市道路的交通改造,國家財力的大量投入,一條又一條地鐵的投入使用,公交車專用車道等等,但怎樣搞都無法破解困擾北京人最頭疼的交通擁堵問題。 其實并非之前的措施沒有效果,而是力度不夠,估計不足,更多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而廣州的治理措施中出現了征收擁堵費的措施,筆者認為這是是必然趨勢,在西方也是以征收高昂的擁堵費來治理交通,比如倫敦從 2003年2月17日 起開始征收市中心交通擁堵費,每輛車每天進入收費區一次性交納5英鎊,2005年7月漲到8英鎊,近期漲到10英鎊,,此舉使市中心的車輛減少了30%。 新加坡早在1975年就針對交通繁忙的路段和區域開始征收車輛擁堵費。200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效仿倫敦和新加坡,決定對進入市中心的駕駛者收取擁堵費。斯德哥爾摩市內及周邊的交通量減少了20%。其實在中國采用征收擁堵費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也比單雙號限行、拍賣車牌,限制購車等措施更為公平。上海拍賣車牌是對不算富裕的買車者的歧視,北京搖號更是一項非常荒唐的行為,單雙號限行也有一刀切的嫌疑,只有開征擁堵費才是合情合理最具公平的治理措施。雖然這次沒有提出征收擁堵費,但征收擁堵費將是必然。
另外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不足關鍵是車輛太少,在北京公交費用過于的低,車輛不足,而應該適當的提高票價,增加車輛。北京的公交其實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虧損狀態必然沒有增加車輛的需求,導致公交擁擠不堪,這才是很多人不喜歡公共交通的根本原因,因此發展公交還要從增加車輛,完善線路的方面著手。
城市管理是一門科學,但我們常常不去從城市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待城市的管理。剛剛結束的世博會,仿佛就這樣的過去了。但這次上海世博會有個很好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但現實給我們帶來的是,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是更糟糕。我們更多的是把“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視為一個愿景,而不是從更本質的客觀地說, 13億人口,應該有一半以上的人已在快速的城市化。應該說,在全球的城市化進程中,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可能都是一個奇跡,但在這個奇跡下,我們管理城市的能力,尤其是管理一個現代化城市的能力,其實遠遠沒有跟上。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增長時代,當然這種是經濟增量的絕對值上說的,而不是增長百分比。中國經濟的基數已經非常大,中國經濟從人均GDP幾十美元增長到現在的近四千美元,用了六十多年的時間。而我們再增長下一個四千美元,可能只需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中國今后幾年的發展就可以相當于以前六十多年的發展。因此說中國經濟即將進入“大增長”時代。與“大增長”時代對應的是“大需求”,比如對能源資源的需求、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對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對政府公共服務的需求等,中國今后一定要以一種“大增長”、“大需求”的眼光,“大手筆”的解決中國問題,才不會出亂子。對于這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它,才能駕馭它。很顯然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意識還不夠。總之中國將會以超出我們想象的速度發展,而中國問題也會超出我們想象的暴露出來,而城市擁堵問題則是對這一大背景估計不足造成的。
(作者系《中國大形勢》作者,睿庫社科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大形勢》解碼中國迷局
為什么中國一直經濟高速增,與發達國家還有那么大差距?為什么中國人工資那么低?為什么在中國資產百萬仍不能算作富裕?為什么中國的白領不能成長為中產階級?中國未來是繼續高速增長,還是進入低速增長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難題?近日,著名青年學者高連奎的首部著作《中國大形勢》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本書創造性的以國際視野為基礎,跨越歷史、經濟、政治、社會、人文等多學科,對當前的中國形勢進行了系統而又透徹,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將“提高勞動生產率”作為經濟發展首要目標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主張。
自2010年年初起,這本書的部分書稿就開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國內外很多學者給予此書極高的評價。鐘慶認為本書是生存經濟學的開山之作,白益民認為本書是一部真正的經世濟民之作,知名經濟學家侯若石認為本書符合經濟規律扎扎實實的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轉型指明了方向。
一本要描寫當今中國的書,它的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有些側重于描述,如《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有的側重于評論,如《奇跡的黃昏》;有的側重于建言,如這本《中國大形勢》。本書可以算是近年中國非常具建設性的作品。作者在書中提出的“中國不需要暴力革命而需要學術革命,中國應該建立自己獨立的學統”等觀點都是難得的真知灼見。另外作者指出了中國崛起面臨的十大風險,五大陷阱,保衛中國經濟安全的上中下三策,以及如何破解民生三大難題等都極具現實意義。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建設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的學術建議,如果這一社會模式能夠成行,它成為繼美國自由資本主義模式和北歐福利資本主義模式后的第三種發展模式,也是真正的中國模式。如果書中所提的建議能否實行,中國經濟將少走很多彎路,而且中國民眾的生存成本將至少被降低50%以上。
一個國家需要先知先覺的學者,也需要戰略思想家。個人往往受制于知識體系的不完整,了解一個國家的變遷史,了解民族、國家、經濟等等其實很多人感覺很茫然。作者在這里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巨大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上思路清晰,讓人從戰略上去了解我們以前想要了解而無從得源的知識。《中國大形勢》知識含量極大,雖然開頭是162個令人震撼的“天問”,而書中所解答的問題要遠遠超出這些“中國之問”,書中對近百個關系中國形勢與命運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梳理,并都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其中對中國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四大貢獻,金融危機的八大根源,世界經濟五大敗局,中國經濟形勢的十大誤判、世界中產階級社會四大模式等都是給出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這是一部兼具歷史性與現實性的學術大作,為每一個想成就事業,貢獻價值的人來說都是必讀,因為一個人首先要有戰略的眼光,才會有細節的突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