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監管漏洞和懲罰機制不健全,現在“一線家電品牌中沒有參與‘騙補’的企業有,但不多。二三線的家電品牌,幾乎‘全軍覆沒’”(2011年01月09日《 瞭望》)
眾所周知,為達拉動農村消費,幫助農民改善生活質量,減少貿易順差、促進家電行業健康發展之目的,自2007年12月始,山東、河南、四川3省進行財政補貼家電下鄉試點,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及手機3類產品給予銷售價格13%的財政補貼。隨后,其余?。ㄊ校┳灾螀^等也陸續開展,給予補貼的種類也逐漸擴大。然而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切向錢看的大形勢下,國家的優惠政策卻被一些畸形的行業潛規則所稀釋,出現了眾多的“騙補”現象?! ?/p>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浙江省被認為是“節能惠民”工程造假騙補的一個“重災區”。根據該省2010年完成的第一批大宗用戶專項調查結果,已核查到的76146臺中,“確認購買”的是14335臺,“確認未購買”的多達61811臺。尚有73855臺因“不配合”、“拒絕調查”、“聯系方式為經銷商”等原因未能核實?! ?/p>
《中國商報》11月9日刊登的《美的電器深陷節能空調“騙補門”》的報道稱,有自稱是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的用戶,在2010年2月27日購買了1145臺(套)“廣東美的”空調。但工作人員走訪后發現,該廠并沒有購買。《瞭望東方周刊》在廣東佛山調查時發現“一位老太太只購買2臺空調,等到空調廠家上報數據時,則被修改為52臺”?! ?/p>
國家補貼是塊“唐僧肉”,不少空調企業虛報銷售數據騙“補貼”,其實行業內都心知肚明。家電業“騙補”行為“瘋狂到不管手段不顧后果;嚴重到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后怕。騙補,已成當前家電行業的潛規則。業內人士告知,在“家電下鄉”中,企業“騙補”的手段可謂空前絕后,手法主要有四種。一是虛標價格。本來一款只值2000元的冰箱,一旦中標,其標價立馬成了2300元。于是“下鄉”后即使扣除財政補貼,最終到老百姓手里的還是比原來的貴,國家本想給老百姓的實惠全部被廠家和經銷商套走了?! ?/p>
二是完全沒有取得“家電下鄉”資格的產品冒充“家電下鄉”的產品,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蒙騙補貼。
三是不用賣,照例騙補貼。將倉庫中節能空調里的安裝卡抽出來,填好虛假用戶信息,然后快速反饋到生產企業,企業再將每臺空調的條形碼輸入“節能惠民”管理系統庫,最終即可獲得相關補貼。“有些企業甚至把能耗標準4、5級的庫存貨都直接拿出來貼上1、2級標簽進行銷售?!薄 ?/p>
四是還有更絕的一種情況,就是企業根本都不用制造新產品,照樣能套國家的錢。有些經銷商都不干活了,只是開著車滿農村轉悠,給已買出的的產品變一下身份證就成了“下鄉產品”?! ?/p>
由于存有企業“騙補”,《瞭望》在采訪中發現,重慶、安徽、北京,乃至更多的地方,“以舊換新政策”一度催生了二手家電市場的“另類騙補熱”。一些消費者,以數十元上百元不等的價格到二手市場上“淘買”廢舊家電,然后再去以舊換新,享受“新家電價格的10%,即最高400元的補貼”?!耙慌_生命周期快要結束的破舊空調成為廠家的‘騙補’工具后,可能騙取國家多少錢,無人知曉;而國家希望淘汰舊產品的本意卻未達到?!薄 ?/p>
雖然為預防家電業“騙補”行為的發生,從2010年6月開始至12月上旬,數個中央部委曾多次聯合發文,要求對企業“騙補”行為加強監管,但類似“弄虛作假”現象仍遍地開花,一些地方的相關管理部門為什么視而不見呢?自然是利益使然。比如,“家電下鄉”過程中,企業和經銷商聯手做局,以假銷售單據、假發票和復印來的身份證“騙補”時,一些地方的財政部門也不是傻瓜,要求利益均沾,兩方做局演變成三方做局?! ?/p>
由此想來,不能單單指望職能部門來監管,而應該借重司法程序。如財政部財政科學所所長賈康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所說,“‘騙補’作為行業潛規則,如果不對‘犯事’的企業殺一儆百,而僅僅在市場治理的層面上‘堵漏’,那么一定會使監管到頭來‘法不責眾’?!弊钪匾氖且{動全社會的力量,對行業的不法行為進行監管,在職能部門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鼓勵社會各階層參與遏制騙補行為的“打假”行動。如此全方位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之舉?! ?/p>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