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崛起是戰略,與之比較,迂回崛起就是戰術。迂回戰術通常是在對陣雙方僵持不下時,或敵強我弱狀態下,弱勢一方明智的選擇。其主旨有兩個,一是盡量避免雙方主力在正面戰場決戰,二是從側翼或后方等軟弱處出擊,聚小勝為大勝。與美日相比,中國仍然處于弱勢,中國要崛起,必須采用迂回戰術。
黑絲帶殲-20的亮相,從方式到目的,都是迂回戰術的精彩運用。先是軍壇爬墻黨貼一張模糊照片,然后再貼各個角度的照片,接下來上動態視屏,官方不否認也不承認,全世界卻為之嘩然。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向來貶低中國裝備的《漢和》這一次率先信其為真,只不過附加上了一些“但是”,俄羅斯表示懷疑,美日說這回狼真的來了,臺灣說是假的。有道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一下冒出那么多殲-20的資料,各家各戶的行家里手再弄不清真假,找塊豆腐撞死好了。實際上無論是表示懷疑的還是信以為真的,心里是有數的,只不過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有各自的說法而已。以俄羅斯為例,中國是它軍售的大客戶,懷疑殲-20的真實性再自然不過了。當然,中國官方既不證實也不證偽,更沒有說何時獵裝,猜吧猜吧不是罪,猜中也沒獎。中國威脅論?你拉倒吧,官方還沒承認其真實性呢,軍迷自費請馮小剛拍攝圖片和視頻,關軍方什么事?宋曉軍倒是說了殲-20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但還是沒說真有還是假有,再說他是軍事評論員,不代表國防部。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關于殲-20的回答是“具體問題請你向軍方了解。我想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得,打死不說。
殲-20的亮相,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給即將訪華的美國防長蓋茨“送厚禮”。從天安號事件到后來的美日韓系列軍演,其實都是借朝鮮這個素材做中國的文章,尤其是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在中國首都門前耀武揚威,再明白不過了。雖然因為中美雙方都進入了對方的有效攻擊范圍且誰都輸不起,反而抑制了戰事的爆發,但老虎不吃人樣子難看,怎么說中國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里面還駐扎著一支內戰和外戰都沒輸過的軍隊,男兒膝下有黃金,門前三尺有黃金,為面子為里子,都得扳回一點。既然不可能用東風導彈撕破臉,錯開時間、換個方式宣示國家利益還是有必要的。朝鮮給美國州長“送”鈾濃縮設施,意思是說,“哥們兒,越晚簽和平協定,我提純的裂變材料就越多,還是趁早坐下來聊聊吧”。美國國防部長到中國喝茶,禮輕了人家也看不上。中美軍事交流,不外乎是減少誤判、誤導對方、溫和示威,模模糊糊的殲-20分量剛好。中方的意思是說,我希望東北亞和平穩定,你還是歇歇吧,別再折騰了。光是求沒用,能戰方能止戰,據說殲-20是F-35的殺手,具備與F-22較量的資格。我固然沒有列裝,你不也掐斷生產線了嗎?如果解決不了短程起降的問題,F-35也逃不了挨刀的命。
2009年,美國的軍費開支是5.1萬億美元,占全球軍費開支的43%,中國是7772億美元,僅占6.6%。金融危機后,中美經濟走勢明顯不同,削減軍費開支不得不列入白宮的議事日程。要砍軍費,美軍必須從伊拉克和阿富汗退出,平均每秒鐘燒掉2萬美元不是一個在金融危機中苦戰的國家能長期承受的,盡管他的經濟與軍事實力依然天下第一。既然在阿富汗都打不下去,怎么可能在中俄這兩個軍事大家門口開戰?所以黃海軍演期間,筆者斷然否認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巧實力”要管用,前提是有人被忽悠。根據依然有效的《中朝互助合作條約》,“一旦締約一方遭受到一國或幾國聯合武裝進攻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假如韓國入侵朝鮮,中國多少還可以用“特殊的國與國關系”回避條約義務,不過真要是南方進攻北方,中國沒必要出手。要是美軍入侵,中國除了二次出征,沒有其他選擇,因為條文中沒有附加其他前提。法律就是法律,在修改之前必須遵守,一旦毀約,以后沒有哪個國家敢和你簽署任何文件,就算簽署了,人家也可以在損人利己的前提下毀約,遺患無窮。在黃海局勢緊張期間,我軍一少將就此做了模糊表態,馬上就有人作出過度解讀,其實那些解讀毫無必要,半島并未爆發戰爭,中國用得著重申條約內容刺激緊張局勢么?
戰爭最終是燒錢的游戲,尤其是大國交戰,沒有做好充分的經濟準備是打不起來的。這一條指的是全面開戰,實際上美國還有別的選擇,即非常局部的戰爭。問題是,一旦開戰,規模多大不是美國一家說了能算數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解放軍的傳統。當年塞爾維亞和伊拉克軍隊都犯了按兵不動的致命錯誤,或者說美軍料定敵人一定不會跨越自己預設的范圍,解放軍不可能犯這種錯誤,劫糧道、殺入敵人后方,都是我軍慣用的戰術。因此,美國只有最后一個選擇,激化地區矛盾,推進勢力范圍。但是,韓國、日本和臺灣本來就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再往前推就是中國本土,現在的中國不是晚清,你的航母再厲害,能干得過我的岸基武器?在中國近海交戰,美軍絕無勝算,所謂的“C形包圍圈”,如果不是美軍過于自負,就是忽悠人的。美國顯然沒有做好與中國開戰的經濟準備,再給他看幾樣東西,對方會收斂很多。
2010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應該是賬上的2千億美元打對折(外資的順差也算到了中國頭上,不打折沒道理),也就是1000億美元,按照一艘航母造價50億美元計算,1年的順差就可以建20艘航母。當然,不可能將全部外匯拿來建航母,每年抽出兩艘的錢總可以吧?實際建多少是另一回事,關鍵是一旦需要能拿得出錢,所以經濟是最重要的。千萬別怕外匯多了推升國內通脹,允許企業將外匯留在境外,問題就解決了,央行的外匯和企業的外匯各有妙用。中國自古重商,尤其能炒,一旦企業在境外的錢多到一定程度,咱不但可以逐步奪回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還可以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炒過去。規則是西方人定的,咱只不過是借用,沒什么好說的。突然想到索羅斯那種炒法,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炒焦,對平民百姓的危害之大,遠勝恐怖襲擊,這也就是西方人的規矩,要不然鐵定按他個“恐怖分子”,逃到火星上也要開宇宙飛船捉拿。
中國經濟“向西看”有國內國際兩重含義,對國內而言,就是有意識地將產業向中國西部拓展,這是東部崛起后的必走之路。在國際上,正在美國戰略東移的時候,中國開始戰略西移,交通從中國西南出發南下,越南不好搞就從緬甸、泰國過,繞開越南,早晚他得主動找上門來——美國都用咱的高鐵,越南用日本的,不太像話。經貿上重點突出了與歐洲的合作。歐洲經濟復蘇乏力,正好需要中國的資金,再說歐洲對美國濫印鈔票也是相當的不滿。中國東面海域,也就是“西太平洋”,是中國與美日的正面戰場,那旮旯是二戰后清一色的美國盟友,敵強我弱時,宜避開其鋒芒,只要做好導彈、潛艇和重型殲擊機,美日是上不了岸的,眼下應付應付就是了,該解決的,等了半個多世紀,不在乎再多等幾年。歐洲與美國同屬于西方世界,中歐合作,美國也不好下嘴。
國內經濟問題,千萬要小心那些大嘴巴的“著名經濟學家”忽悠。房地產天然就是支柱產業,說不是就不是啦?我們應做的是多幾根支柱,而不是砍掉現有的支柱,況且這還是實體經濟。房地產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它能帶動部分高科技,帶動的產業那就更壯觀了。誰說只有開發商的房地產才是房地產?1000萬套公租房難道不是房地產?對了,我又得再嘮叨兩句:政府要旗幟鮮明地埋葬“保障房”概念,所謂的“保障房”,還不知會保障到誰名下呢!只有正名為“公租房”并允諾地方政府以適當的利益,游戲才能持續下去,要不然資金是玩不轉的。眼下“土地財政”正在飽受非議,筆者覺得有本末倒置之嫌。商品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是供求關系,而不是什么成本,房子能賣多高一定會賣多高,開發商不會因為拿了低價的地而降低房價,我就沒聽說嫌利潤高的商人。那筆錢與其留給開發商,還不如讓政府提走一些。當然,政府的錢不等于老百姓的錢,但如果政府沒錢,還得問老百姓要,地方政府沒有印鈔票的權力,這你是知道的。地方政府自然應該從其他領域拓展財源,但該問題和打壓土地價格不是一個問題。
近現代以來,每個大國的崛起,都是與科學技術的突破密不可分的,這里就不一個個數了。迂回戰術并不意味著永遠繞道走,中國要崛起,最終要靠科學技術攻堅。解放軍打了那么多年游擊戰,最終還是要到南京的總統府打硬仗。幾張模模糊糊的殲-20圖片就能轟動世界各發達國家,這就是科學技術的威力,中國超級計算機和高鐵都震動了奧巴馬。知道中國造船業為何世界第一嗎?因為有銀行持續輸血。經濟投入很重要的,總是嚷嚷體制,就算說對了也不頂多大用。
公務員崗位主要面向文科生,整個群體少了一種思維;律師幾乎是清一色的文科生,我實在搞不懂他們是如何打刑事官司的;經濟學家沉迷于文學式的脫口秀恨不得一句話炸暈13億人口,天一半地一半胡侃甚至錯的比對的多,可人家照樣“著名”。什么時候,1000個頂尖科學家的收入超過了1000個文科精英,中國就算真正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