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約”、“北約”招考聯盟之我見
近日,《大眾博客》轉載了原武漢大學校長 劉道玉 先生日前就“北大”、“清華”兩所高校各自牽頭建立覆蓋全國28所高校,被人喻為“華約”、“北約的招生考試聯盟之舉接受記者采訪的談話記錄,讀后頗有啟發和感觸。為此,筆者作為一名仍然關注教育改革的退休教師,也想不揣冒昧地對兩校率先建立招考聯盟之舉談一些不盡成熟的補充意見。
劉校長在談話中明確表示,兩個互不服氣的對立的招生聯盟之間即將展開的名為招攬選拔人才,實為爭當龍頭老大的熱戰,實際上是高教領域的一場違背選拔培養人才辦學宗旨的新的“圈地運動”。劉校長認為,建立招生聯盟之舉有冒進之嫌,反映了一種教育的“狂躁病”。此舉不僅會形成高校之間急功近利的惡性競爭,失之于高校辦學的公平,造成高校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而且勢必還會加重學生的備考負擔,是注定不會有好結果的。劉校長的看法頗有見地,十分中肯,絕非危言聳聽。我完全贊同他對兩校建立自主招考聯盟所持的基本觀點。
然而,竊以為之所以會出現狂躁冒進的高校招考聯盟,說到底還是因為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觀出了問題。所謂“教育理念”,即對于教育終極目的(辦學宗旨)的理解和認識。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價值觀。如果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力求將全體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那就應該樹立不務虛名,潛心教學,有教無類,傳道授業解惑并重的教育價值觀。如果總是奉行智育第一,分數掛帥,不斷拔高名牌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以犧牲大多數學生應該享有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權利為代價,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培養少數“知識精英”和“尖端人才”,就勢必會崇尚正如劉校長所說的“要上名校、考高分、爭第一、當狀元”的教育價值觀。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么素質教育喊得震天響,應試教育事實上仍然硝煙彌漫,就是因為教育價值觀沒有改變”。應該說,一哄而起、爭雄稱霸的高校自主招考聯盟,就是在這種扭曲變味的教育價值觀的支配下應運而生的。盡管“清華” 的一位似乎也很重視教育理念的負責人頗為自信地辯解說,“‘華約’的形成出于三個原因:理念相同,水平相同,技術相同”。至于說“理念相同”,沒錯,但只是同一個離經叛道的教育理念而已。再說,高校招生考試的辦法和制度非同小可,它是為全社會關注的關系無數莘莘學子前途和千家萬戶利害得失乃至國家興盛強弱的大事,不是說“科教興國,教育為本”嗎?以我之見,即便有必要建立高校聯考同盟,也應該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部署下進行,豈能由一兩個名牌大學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呢?這未免也過于輕率了不是?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目前已有以“北大”、“清華”、“同濟”三個盟主為首的招考聯盟正在全國范圍緊鑼密鼓地招兵買馬物色盟員,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此至今還沒有任何明朗的表示。
此外,無論是名牌大學還是一般高校以至擔綱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校,都是理應把教書育人的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萬不可再誤入曾一度戕害中國教育的“教育產業化”歧途,打著名牌大學的旗號,遵循“按質論價”經濟規律,整天盤算如何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收費標準,添加收費名目,增加學校收入,本末倒置地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致使學校變成商業化的知識同金錢進行等價交換的“學店”。如此急功近利,得不償失的辦學理念實在是貽害無窮,令人堪憂!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愿 劉道玉 先生關于建立高校招考聯盟的意見和建言,能引起高等教育界特別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