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斯比分贓,新華社掩護
司馬平邦
12月17日,新華社以不痛不癢不冷不熱的姿態發布了一條消息:《巴黎索斯比舉行亞洲藝術品拍賣會》,是發在新華網的“新華書畫”頻道里,連續發了9來張拍賣會現場的照片,卻只有短短的一小段說明文字:
巴黎索斯比拍賣行舉行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來自中國、越南、日本、柬埔寨等國家的415件藝術品在這里競拍,其中80%的拍品是17至19世紀中國生產的。(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我沒有在網上找到比這條圖片新聞更早更多的消息,但我相信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新華社記者高靜在采寫新聞的時候,一定提供了更詳細的文字,但為了讓這條消息不“敏感”,不激起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等等,新華社不得不做了缺省處理。
但只要會算術的人就都能算出來“415×80%≈332”的結果。
你看,中國最有官方背景的新聞通訊社對國內的人民就是這樣連蒙帶混地釋放了一條如此重要的來自法國的消息,300多件有可能是當年帝國主義強盜從中國掠奪走的贓物正在巴黎搞一次集中的分贓大聯歡。
中國的官方媒體息事寧人的態度已經到了如此可笑的地步,一方面,它們目擊著一群當年搶劫中國財寶的強盜后人以及受益人們肆無忌憚地在新的分贓派對上狂歡,另一方面,它們還要試圖把自己國人的耳朵和眼睛都蒙上。
我個人,從來沒聽說過哪次歐洲拍賣會能拿出300多件中國的國寶級文物,而且都是17至19世紀中國生產的好東西啊,一齊拍賣,這背后,法國的這家世界最大的拍賣行要下了多大功夫啊――可能不亞于當年歐洲侵略者們把它們從中國虜到歐洲的功夫吧。
按照西方社會在經濟或財務制度方面的極度完備,出現在這次拍賣會上的中國文物縱然有300多件,想拿到了索斯比拍賣行的拍臺上,它們一定沒有任何一件簡介里會寫著“贓物”的說明,一定是件件都有一個合理、準確的來路――其實,這才是我們想讓新華社為我們弄明白的問題。
漢朝時的中國人信過一句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在當代已經變得比臭屁還讓人討厭。
按新華社的那條圖片報道,300多件中國國寶中有一件明永樂年間(1403-1424)的青花瓷瓶,還有一件是15-16世紀的青銅鎏金羅漢像,再有一件是中國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的瓷器,最終那個青花瓷瓶拍出了25萬歐元,而那件青銅鎏金羅漢像最終以110萬歐元成交。
按該事件的另一種新聞式說法,是當天參加拍賣的中國古代藝術品都拍出了高價,或者可以說,這一次拍賣會只這些中國藝術品就產生了上億歐元的交易額(實在找不到有關這次拍賣會最后的詳細交易情況)。
12月16日的索斯比拍賣會估計是沒有什么太高調的中國賣家出席和出手,才沒有引起國內太多的關注,這兩年來哪怕是在歐洲出現的一兩件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拍賣,都會引發中國國內的關注。
哎,誰讓當年中國被歐洲侵略者掠奪的好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現在的我們實在是想關心也已覺得關心不過來。
歷史是什么?這就要看從誰的角度說,對那些掠奪者來說,歷史就是白花花黃澄澄的金子銀子,是歐元,100年前或者200年前從中國搶來的東西,現在照樣可以用來二次搶劫,賊過100年了還是賊――而對中國這樣的被掠奪者來說,所謂的歷史,我們只有認它們是浮云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